<<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閱讀心得,要做的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能量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市面上關於生產力的書籍許多都在講說要如何做專案規劃,如何做時間管理,但這些書籍很容易忘記一點是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能量是有限的,當能量用完時就是得休息,我想這點就算是機器也一樣,當你越是擠出時間及精力來處理負荷不來的事時,可能短期內會覺得生活很有挑戰,但我能保證是絕對走不久的,持續逼自己跨越極限只會換來倦怠的結果,所以這本書很適合給那些平常沒有在好好休息、沒有睡覺的人一個新的觀念。

這本書在講什麼?

這本書其實要表達的兩大重點分別是:

  1. 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
  1. 如何靠間歇性心流讓自己好好休息

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

每個人專注時間只有四小時左右

<<刻意練習>>作者艾瑞克森教授在書中指出,每個人透過訓練維持最高專注力的普遍極限在每天四個小時左右,超過這個極限工作品質就會開始下降。

老實說我也是最近才明白這個道理的,我自己剛開始上班時,很喜歡把自己的行事曆排得滿滿的,一小時接著一小時,看著滿滿的行事曆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工作效能好好,但真的執行起來根本不切實際,可能上午還可以照表操課,到下午就真敗給了惰性,沒有意志力繼續執行了。

如果像上面講說一個人高度的專注力只能維持四小時,那的確如果我上午有認真按照行程,到下午也的確會難以繼續做需要動腦的工作,只是我還沒搞清楚這道理之前,只會覺得是自己自控能力太差,做事不專心,接下來愧疚感油然而生,並且鼓勵自己明天繼續挑戰,雖然當下是很正向的心態,但現在往回看就發現自己從安排行事曆時,就給自己強人所難的挑戰了。

套用在時間管理的百分之二十法則

書中講了一些工作品質大於工作時數,做太久反而成效不佳的實驗,像是一星期待在研究室25小時的研究人員,與只待了5小時的研究人員,兩者論文篇數其實大同小異,表示說研究人員待了越久,效率就開始下,也呼應文章開頭講的,每個人的高品質注意力僅約四小時,超過就開始下降。

另外作者也點出了一個原則「百分之二十法則」,指說百分之二十的人創造出百分之八十的價值,這原則在很多地方都通用,如果套用在工作上,就是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創造出百分之八十的成果,加上書中的那些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工作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工作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靠間歇性心流讓自己好好休息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研究是研究人員將小提琴演奏家依照實力高低依序分為三組,發現最實力最強和中間的人平均每天睡眠時間是8.6小時,而相對較差的第三組則是少了近一小時,平均7.8小時,且實力最強和中間的人更常睡午覺,表示優秀演奏家會在專注練習之餘,讓自己充分休息,他們也很注重休息,也讓我們看出休息的重要。

什麼是間歇性心流

書中告訴我們要活用間歇性心流,來讓自己好好休息,打造卓越人生,那在了解什麼是間歇性心流之前,要先知道心流這個詞彙在講什麼。

心流是只說當你極度專注做某件事時,便會忘記時間、空間甚至進入無我的心理狀態,這是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教授所提出的。

而間歇性心流是本書作者提出的,雖然兩者都是沈浸的狀態,但間歇性心流是指刻意重複進入沈浸狀態,這種刻意規律地重複、激發自己潛能的這種狀態,作者就取名叫「間歇性心流」。

其實作者用了這麼抽象的名詞好像蠻難懂的,但只有把它想成是如何減少生活阻力的概念,應該會比較好理解。

介紹完名詞定義之後就要講關於間歇性心流的原理了。

擁抱自己的陰暗面

有些人會嚮往成為完美的人,生活順風順水,彷彿沒有任何困難,有這種想法其實只是變相在逃避自己的陰暗面而已。如果一直抗拒自己的陰暗面,強迫自己成為一個正向的人,生活會多花很多力氣,就像是能走路硬要逼自己游泳一樣。

書中並沒有特別說要如何擁抱自己的陰暗面,就我自己的經驗,應用一些正念的技巧,當自己不喜歡的念頭浮現時,以一個不帶批評的角度觀察自己,藉由這樣的過程更可以了解自己,也比較可以接受自己,當然講比做簡單一百倍!我自己也還在練習中@@

擁抱真實的自我

就像上面講的,要擁抱自己的陰暗面,那就表示要擁抱真實的自我。

戴上迎合大眾的面具生活,就像是穿著雨衣生活一樣黏膩噁心,雖然擋了雨卻擋不了自己的汗水。如果我們可以以真實的自我生活,那我們便能自然而然地學習任何事物,以一個有效率的方式生活。

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就是每個人自己的英雄旅程,精彩度不亞於那些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前提是自己願不願意啟程尋找。

捨棄物品,也捨棄自己的執著與負面能量

作者表示我們可以從捨棄物品開始做起,重點是希望可以透過丟棄物品這件事,引發連鎖效應,清空我們對於非物質的執著與負面能量。

最近極簡主義開始進入大家的世界中,極簡主義是希望透過簡化自己的物品,降低生活中的干擾物,也就是生活中的噪音( 此音非彼音),我也聽過命理老師建議,如果覺得自己運勢不順,清理自己的物品,也是清理自己的磁場,這些說法都是建議我們要清理自己的物品。

作者的角度是清空了自己不必要的想法和壓力,我們才能好好吸收自己需要的東西,重要的事這樣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最真實的自己。

反思

這本書講了很多關於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休息品質的技巧,我以前甚至到現在的做事習慣都是把自己逼到絕境,靠腎上腺素的激發把事情做完,但真的會覺得好累,所以看完這本書後,也讓我的盲點有了不同的觀察視角,重點真的是以不費力的方式走長久的路。


分享閱讀筆記,以及生活上的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小蜂的生活隨筆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包含投資和理財兩個部分,作者用了許多數據及計算告訴大家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包含了許多扎扎實實的數字,雖然無法順順地讀過去,必須要和作者一起思考,但作者也寫得蠻仔細,也有稍作簡化,所以這樣得出的論點也更有說服力。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這本書包含投資和理財兩個部分,作者用了許多數據及計算告訴大家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包含了許多扎扎實實的數字,雖然無法順順地讀過去,必須要和作者一起思考,但作者也寫得蠻仔細,也有稍作簡化,所以這樣得出的論點也更有說服力。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身故受益人應寫遺屬順位,而不是繼承人順位 A 先生任職的公司有為職災補償而幫員工投保團險。A 先生於 107 年 8 月因職災死亡,遺有配偶 B 小姐與父親 C 先生,依勞基法規定公司必須支付其遺屬職災死亡補償金額 400 萬元,而團險給付金額為 500 萬 若受益人寫繼承人 B 與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Thumbnail
哈囉,這裡是Kenny的隨手日誌,這次想要介紹飛驒高山旁邊的城市——飛驒古川。古川曾因為電影<<你的名字>>取材的關係而紅過一時,我也很幸運可以認識這個漂亮的地方。跟前面的文章一樣,我會用自己獨旅的角度來介紹飛驒古川,並補充一些日本文化和旅遊資訊,歡迎對飛驒古川或<<你的名字>>有興趣的人前來看看~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梅菲斯托費勒斯最早出現在<浮士德>中,以梅菲斯特這個名字與惡魔的形象為當代所認識,但梅非斯特認為自己是「永遠否定的精靈」,而某些文章中稱他為「邪靈」,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以現代人的角度來說,梅菲斯特俱樂部也許等於惡魔俱樂部?
Thumbnail
(續上)姪女到黑沃咖啡上班了,堂主身為備受尊敬的長輩,送佛送上天,還得追蹤一下小白的就業狀況。她說實習階段依照標準程序,試泡了幾杯咖啡給店長喝,店長說還缺了-“時間調和的味道”。姪女問:這老狗說的是啥意思? 妹!人家店長不過三十歲,只是臉長的過熟? 堂主一樣拿酒談人生,這回拿出
Thumbnail
(續上)姪女為了證明她能泡出一杯能賣的出去的咖啡,跟她哥打賭她能開一間能養活自己的美美咖啡館,她同意堂主的建議,到堂主朋友的連鎖咖啡店HWC 黑沃咖啡先去實習,體驗咖啡人的苦樂。 不過聽到了上班的時數跟試用薪資,臉又垮了。 堂主再次拿出三瓶威士忌,分別是約翰的18年金牌,白富
Thumbnail
我因為老高關於講運氣的影片,看到某位觀眾留言4think的文章,文筆通順好閱讀、案例有趣好吸收,不看還看一看成粉絲,在這邊也推薦該網站給大家。 本書我推薦給對於閱讀、思考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裡是花蓮漁港,一艘艘的漁船停靠在岸邊, 透過海水映照,劃出漁村真實生活情景和樣貌, 海港不只有海味, 還有很多討海人精彩故事,藏在這些日常的風景裡。 這次,我們將請海洋文學家廖鴻基老師親自引領, 邀您來到港口小小走上一段, 認識不同魚種的捕撈方式 感受漁民們的生活軌跡 再搭著"不出海
Thumbnail
潘儒達是位基督徒,他深入反思基督敎和佛教徒。論點未必人人同意,但算頗獨到。作者首先問甚麼是宗教。從宗教中我們看到了人,我們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神聖性的傾向,看到人的需要﹐人的有限和敗壞,以及自救的不可能。佛教是透過禪定、戒律培養內在行善的力量,是由外到內。佛教徒也是堅韌,拒絕一切外來的幫助,卓然獨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身故受益人應寫遺屬順位,而不是繼承人順位 A 先生任職的公司有為職災補償而幫員工投保團險。A 先生於 107 年 8 月因職災死亡,遺有配偶 B 小姐與父親 C 先生,依勞基法規定公司必須支付其遺屬職災死亡補償金額 400 萬元,而團險給付金額為 500 萬 若受益人寫繼承人 B 與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Thumbnail
哈囉,這裡是Kenny的隨手日誌,這次想要介紹飛驒高山旁邊的城市——飛驒古川。古川曾因為電影<<你的名字>>取材的關係而紅過一時,我也很幸運可以認識這個漂亮的地方。跟前面的文章一樣,我會用自己獨旅的角度來介紹飛驒古川,並補充一些日本文化和旅遊資訊,歡迎對飛驒古川或<<你的名字>>有興趣的人前來看看~
Thumbnail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以前下班後總是癱在沙發上滑手機,想停卻停不下來,總是告訴自己:在十分鐘就好,結果一個晚上就過了,是個重度手機依賴者,這本書幫助我更有意識地使用3C的產品 手機是偶爾用到、幫助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永不離身的配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意識地使用,能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無意識地
Thumbnail
梅菲斯托費勒斯最早出現在<浮士德>中,以梅菲斯特這個名字與惡魔的形象為當代所認識,但梅非斯特認為自己是「永遠否定的精靈」,而某些文章中稱他為「邪靈」,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什麼?以現代人的角度來說,梅菲斯特俱樂部也許等於惡魔俱樂部?
Thumbnail
(續上)姪女到黑沃咖啡上班了,堂主身為備受尊敬的長輩,送佛送上天,還得追蹤一下小白的就業狀況。她說實習階段依照標準程序,試泡了幾杯咖啡給店長喝,店長說還缺了-“時間調和的味道”。姪女問:這老狗說的是啥意思? 妹!人家店長不過三十歲,只是臉長的過熟? 堂主一樣拿酒談人生,這回拿出
Thumbnail
(續上)姪女為了證明她能泡出一杯能賣的出去的咖啡,跟她哥打賭她能開一間能養活自己的美美咖啡館,她同意堂主的建議,到堂主朋友的連鎖咖啡店HWC 黑沃咖啡先去實習,體驗咖啡人的苦樂。 不過聽到了上班的時數跟試用薪資,臉又垮了。 堂主再次拿出三瓶威士忌,分別是約翰的18年金牌,白富
Thumbnail
我因為老高關於講運氣的影片,看到某位觀眾留言4think的文章,文筆通順好閱讀、案例有趣好吸收,不看還看一看成粉絲,在這邊也推薦該網站給大家。 本書我推薦給對於閱讀、思考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裡是花蓮漁港,一艘艘的漁船停靠在岸邊, 透過海水映照,劃出漁村真實生活情景和樣貌, 海港不只有海味, 還有很多討海人精彩故事,藏在這些日常的風景裡。 這次,我們將請海洋文學家廖鴻基老師親自引領, 邀您來到港口小小走上一段, 認識不同魚種的捕撈方式 感受漁民們的生活軌跡 再搭著"不出海
Thumbnail
潘儒達是位基督徒,他深入反思基督敎和佛教徒。論點未必人人同意,但算頗獨到。作者首先問甚麼是宗教。從宗教中我們看到了人,我們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神聖性的傾向,看到人的需要﹐人的有限和敗壞,以及自救的不可能。佛教是透過禪定、戒律培養內在行善的力量,是由外到內。佛教徒也是堅韌,拒絕一切外來的幫助,卓然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