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青春正效應》。這本書涵蓋了許多關於心理學的效應和故事。雖然這些內容你可能在其他書籍中也見過,但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如果年輕時就讀了這本書,你將能提前了解這些心理學的效應,從而在人生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首先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蔡淇華」老師,他是一位曾獲得師鐸獎和時報廣告金像獎的高中老師。他的著作包括《一萬小時的工程》和《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等住著作。蔡老師不僅在教學上非常出色,他的寫作也非常豐富,並經常教導學生如何寫作。
為何我想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對於學生和家長特別有幫助!
這本書中的許多案例非常貼近生活,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有時候看國外的書,當中的例子實在是離我們太遠,沒啥感覺。這本書提到的故事不外乎是老師生活經驗、成長經歷,還是教學現場。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一定會遇到的狀況。
閱讀過程我是非常有代入感,也許有些道理我已經看過了,但老師用不一樣的觀點與故事,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特別喜歡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醒著做夢」的章節,用「醒著做夢」來比喻完成夢想的過程,不知為何就是很喜歡這樣的描述。
除此之外,很多大人可能也未必了解這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透過這本書你一定會有個初步的了解,為何這些心理學效應這麼重要,以及要如何從老師說的故事中去學習。
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長也能學習這些知識並身體力行,那麼他們就能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因為言教不如身教。老師透過這本書講述了「青春期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其中有五個章節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一定要排名,我認為這五個章節值得你仔細思考,是否能應用在你的日常生活當中呢?
首先,老師提到一個金句:「精彩人生往往是被限制出來的,因為匱乏會讓你更珍惜,所以限制才可以讓你更自由。」
這看似矛盾的觀點,其實有其道理。限制讓我們的選擇變少,而選擇過多反而會讓我們不開心,這是所謂的「選擇悖論」。
選擇越多,反而越不開心。這是因為人其實不喜歡做選擇。做決定、選擇本身就是一件很消耗能量的事情,大腦為了節省能量,讓我們偏好去走捷徑,做出最不費力的動作。
在《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這本書提到的「社會證明原則」就能解釋這一點。當我們去餐廳點菜,不知道該點什麼時,就會選擇熱門菜單,因為這樣能減少我們的決策困擾。
店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常會標示熱門菜,吸引顧客點選。事實上,這些熱門菜有可能是店家自己推的毛利較高的菜品。
Netflix也利用了這個原則。早期他們對收視率和觀眾數據保密,但2018年開始公布熱門影片和收看人數。這樣做是為了幫助觀眾選擇,減少選片的困擾。結果顯示,熱門影片越看越熱門,觀眾也越喜歡這些推薦影片。這再次證明了人們喜歡讓別人替自己做選擇。
另一個相關原則是權威原則。電視廣告中經常會找穿白袍的人扮演醫生,因為我們習慣聽從權威的話。這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他們推薦的產品。即使廣告中人並非真的是專家,但只要看起來專業,我們就會信任他們。
讓別人限制我們叫制約,而自己限制自己叫自律。自律是成功的關鍵。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到,自律的人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自律就是一種自我限制,限制住你的選擇,讓我們專注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自我限制的方面很多,如時間、物品、金錢和人際關係。例如:
先問人為何不快樂、感到不自由,不就是選擇太多、想要太多,得不到最痛苦嗎?
相對來說,你進行自我限制,控制選擇,是不是凡事都能隨心所欲,簡單來說就是想要的不多,所以就很容易得到滿足,而且能把精力專注在讓你滿足的事物上。
我舉個比較常見的案例好了,就是「追劇」「追小說」「追遊戲」
狂追一陣子會出現劇荒、小說荒、遊戲荒。
而且瘋狂追完之後,還會感到空虛,就想要找更多的劇、更多的小說、更多的遊戲來填補。說到底根本就是在追求更多的多巴胺。
之前在《多巴胺國度》有提到「爽痛平衡」機制,不快樂的來源正是大腦搞的鬼,大腦自己會去平衡爽跟痛,讓你爽久了,一定會感到痛苦。
如果你能自我限制,不是叫你不要追,而是限制住自己觀看的時數,次數,你反而得到的快樂會更強烈,更容易滿足。所以,你想要更自由更快樂,不妨先從自律做起試試看!
美國著名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讚美的話,可以讓我充實兩個月。」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學習怎麼好好說話,用所謂的三明治法則 : 用兩片讚美夾一片批評。讓聽的人聽得下去,不會覺得你是在針對他。
書中提到美國前總統柯立芝的故事,他有一位年輕漂亮但常出錯、出包的女秘書。
某天,總統讚美她的衣服和外貌,接著說:「像你這樣漂亮的人,我相信你的工作也可以像你的人一樣漂亮。」結果,女秘書的工作從那天起就不再出錯。
總統被議員問起這個方法,他笑著說:「這很簡單嘛,有沒有看過理髮師幫客人刮鬍子之前都會塗上肥皂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客人在刮鬍子的時候不會覺得痛,我只是用了這個方法而已。」
出來社會跑,做人最重要。
學生時代大家沒有利益衝突,所以人際關係很簡單,出了社會就不一樣了,人際關係沒搞好可是會影響到你的工作,也就是利益!
我覺得三明治法則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你要學會「三分做事 七分做人」,做人之前要先學好好說話。
我其實是個很少稱讚別人的人。
過去在職場上,講話比較直來直往,常常會有衝突。
學會三明治法則,在和別人衝突前先誇讚對方,讓他不覺得你是在針對他,這樣溝通會比較順利。
人們普遍喜歡聽好話,我自己也喜歡聽好話。學會三明治法則後,你在人際溝通上會比較不那麼帶刺,這是非常重要的。
好好學會怎麼講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學生時代可能沒這感覺,反正升學考試,大家各做各的,進入社會後,不會講話或社交,就會讓你寸步難行。
我很喜歡老師在這章節的副標題 「夢想者睡在夢裡,實踐者醒著作夢」,並且在最後放上這張圖。這章節強調了執行力的重要性。夢想者在夢中遊走,而實踐者會醒著追夢。
這邊想提一下「吸引力法則的錯誤用法」,很多人相信只要有夢想,全世界就會來幫助你。他們會說:「我有一個信念,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終有一天宇宙會來幫我。」老是夢想全宇宙都來幫我完成夢想,我認為是雞尾酒效應的偏誤。
所謂雞尾酒效應,大腦會選擇性注意對自己有意義的資訊。
比如說,在一個吵鬧的派對上,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會馬上轉頭去看。或者你剛剛注意到紅色特斯拉,之後你會覺得路上到處都是紅色特斯拉。
大腦就像google搜尋,你下了某個關鍵字,就只會看到這關鍵字相關的資訊。
但空有夢想,終究只是一場夢,正確的吸引力法則,應該是你有信念,然後靠自己的力量去執行,而不是幻想所有人都會來幫你。這是主動與被動的差別。夢想太抽象了,它缺乏過程,只是一個夢。
蔡老師的解法是你必須把夢想寫下來,這樣才會去執行。每天寫下來,並且每天去修正。把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在筆記本上,讓你醒著去做夢。
為何要寫下來? 這邊就要提到「蔡格尼效應」,蔡格尼是蘇聯心理學家,她發現「大腦會傾向記住未完成或被中斷的任務」
比如說追劇時,劇情斷在奇怪的地方會讓人忍不住想看下一集。
事情沒做完,你往往會耿耿於懷,好像今天少做了什麼事情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蔡格尼效應」讓你的夢想成真。
很簡單,通通寫下來、寫成願景板、寫成待辦清單、寫在便利貼都可以。
重要點放在你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無時無刻提醒你「未完成」,這樣你才會有動力去醒著做夢,逼迫自己去執行。
俗話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後面應該在加一句「做就對了」
這邊我還想補充的部分就是「拆解你的夢想」,
把你要做的事情拆解成各種「小任務」,就像一塊餅不可能一次吃完,
但每天吃一點點呢?
所以你可以把這些小任務,張貼在你每天會看到的地方,每天完成一點點,就能讓你朝夢想更近一點。
請你精算人生的成本。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無益的事情時,比如看一部爛電影,應該立即停止並把時間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你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能算成錢,有具體的數字,你一定不會想要浪費在奇怪的地方上。
蔡老師以自身經歷說明,他說自己是個衝動的人。
情緒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衝動,自己過去也曾因被霸凌而想要報仇,但最終學會將這種負面能量轉化為創作和專案的動力。蔡老師認為負面能量本身無好壞,關鍵在於如何運用。
大腦中影響我們情緒的關鍵就是「杏仁核」,衝動的人往往就是「杏仁核」太敏感了,不過不敏感也不見得是好事。
書中提到了一個極端例子,艾力克斯·霍諾德,他因杏仁核不敏感而能徒手攀登陡峭的酋長岩,雖然這種不敏感讓心臟特別大顆,但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杏仁核」敏感程度,像光譜的兩端,每個人在某些事情上都有正面的觀點和負面的觀點。看你怎麼利用能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蔡老師說,他結婚三十多年從未與老婆吵架,因為他認為吵架的成本太高,不值得。
而很多情緒敏感的人,可能因不願放棄沉默成本,成為恐怖情人,最終幹出傻事,得不償失。
另外更好的方式把負面情緒轉化為實現目標的動力,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結果。
例如 :
今天你能力、學歷不足被人看沒有,你可以心中暗想 : 「今天你瞧我不起,明天讓你高攀不起」,負面能量也是能讓自己更加前進的力量。
不過情緒要是這麼好控制就好了。
蔡老師建議大家可以設定「限制器」,讓自己能理智去處理情緒。
我自己的方法是
• 打掃家裡
• 去散步
• 寫下事情來龍去脈
過一天比較冷靜之後,分析放任情緒的後果,
這個成本是我能承受的嗎?
結果是我想要的嗎?
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我發覺檯面上在跑的人,特別是那些老狐狸,情緒控管都做得很好,即便抓狂,很快也能調回正軌,不會浪費時間與精力去做無用的事。
年輕人血氣方剛也許很難做到,但建議真的先練習用「精算人生成本」的方法去控制情緒。
特別人家常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你不知道的是,真正的人生贏家,爭的是當「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最後這部分談到如何將看似無關的技能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也就是把你的弱勢強項組合成為新的超級強項。這裡就先要提一下強者恆強、大者恆大,贏者全拿的「馬太效應。」
一名地主即將遠行,呼叫三名僕人來,把家業交給他們。並分別給他們五千、兩千與一千銀幣。之後那領五千銀幣的,做了買賣,再賺了五千;那領兩千銀幣的,也同樣賺了兩千;但那領一千銀幣的,竟然挖個洞,把銀幣埋起來。
主人回來後,驗收成果,獎勵了另外賺了五千與兩千銀幣的僕人。當領一千的僕人報告成果後,主人奪走他這一千銀幣,賞給那賺五千銀幣的僕人。主人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之前分享過萬維綱的《高手思維》,裡面有句話這樣說 :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弱者才會一昧追求公平,規則既然對弱者不公平,打不過就加入他,讓自己成為強者。 資源只會往強者所在的位階去跑,沒有為什麼,就是資本的運作才強者手上才會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
其實就是在講「馬太效應」,也就是「大者橫大,贏者全拿」,資源一定往更有效率的地方去。
你可以用投資來理解公平!
如果有兩支股票,一支能賺五倍,另一支只能賺一倍,
你會選擇哪哪一隻股票?
自然會選擇投資能賺五倍的股票,這就是「馬太效應」
換到我們個人身上,當你體悟到這個道理,
就不會整天在計較什麼公平不公平,那是弱者在做的事情:
例如
• 浪費時間抱怨、
• 浪費時間計較、
• 浪費時間內耗 ~
強者找時間變強都來不及了,哪有美國時間去跟你計較公不公平。
單一技能要達到頂尖水平很困難,任何圈子都已經有高手在前面卡位了。但你可以打組合技,打連續技!
這就很像以前我們玩格鬥遊戲,有輕拳、重拳、必殺技,不是光放必殺技就能打贏對手。你的單一技能也許不強,就像是輕拳打中敵人,扣不了多少血,多種輕拳組合起來呢?
你必須要善用輕重拳去卡死對手,讓他沒有還手的餘地,最後再放必殺技定勝負。
另外一個說法則是,
如果你在某個領域的技能可以擊敗60%的人,再加上另一項技能也能擊敗60%的人,這兩者結合起來,你就能擊敗84%的人。如果再加上第三、第四項技能,你就能成為極少數的頂尖人才。
Ex:
A技能 : 你是前40%的人
B技能 : 你是前40%的人
A X B = 0.4×0.4 ;你是前16%的人
這就讓我想起許多動漫都有的設定「沒有無用的能力,只有沒用的人」,特別是現代的AI技術可以幫助我們自學,快速掌握多項技能,這是以前不具備的優勢。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自學,如何組合不同的技能,這樣才能在AI時代脫穎而出,笑到最後成為贏家。
我還記得小時候某本教科書封面寫了「有夢最美,築夢踏實」,誰年輕沒有夢想,我小時候也夢想當太空人、當總統。
但夢想往往淪為空想,永遠也不會實現,所以我真的很喜歡蔡老師「醒著做夢」這句話。
所以這本書我真心推薦給學生與家長,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會遇到「超級多」的阻礙,不管是來自內在還是外在因素。
尤其是「內在」因素影響特別大,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完成夢想,自身的因素佔絕大部分。
所以這本書有許多實用的案例,也許學生年輕閱歷少,還沒有體悟,但看過這本書先留點印象,日後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再拿出來對照。
在《去書店買個好人生》提到一句話,「人生遇到挫折時,就去書店看書吧,你想要的答案早就被某人寫在書裡了。」
我想這本《青春正效應》正是適合你放在書櫃上,隨時找答案的好書。
_
✅ 博客來商城:https://reurl.cc/E6pGgm
(您的購物回饋金將捐至展臂閱讀協會,就讓閱讀不僅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社會需要更多正向的力量。每季會將捐款金額公布在臉書、公益網站上)
_
✅ 閱讀全文:https://hamr-lab.com/youth-positive-e...
✅ 訂閱電子報:https://hamr-lab.com
✅ 臉書粉專: / hamr.lab
✅ 推特: / hamrlab
✅ Instagram: / hamr.lab
✅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uncle@hamr-lab.com
✅ 請我喝杯咖啡: https://www.buymeacoffee.com/hamr.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