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碩博士的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獨立思考。然而,現代的資訊環境讓我們很容易陷入「跟隨他人意見」的陷阱。這段摘錄自 Scott Adams 的書《Reframe Your Brain》提供了有趣的觀察:
「你以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每個人會站隊,然後媒體會指定他們的意見。」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與社群環境中的經歷,尤其是如何避免陷入「依賴他人觀點」的困境。
▋「我也是這麼想的」:真的是你的想法嗎?
在研究討論中,經常會聽到學術同儕或網路討論中有人說:「這正是我想表達的!」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支持或認同,但這樣的現象也可能反映出,許多人並未真正深入思考自己所支持的觀點。他們的「認同」有時更像是一種趨勢的追隨,而非源自獨立思考的結果。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這是需要特別警惕的現象。學術研究要求的是批判性思考和創新,如果我們只是追隨主流觀點,容易導致研究方向的平庸,甚至在學術討論中喪失自己的聲音。
▋站隊的風險:意見與優越感
碩博士生在研究領域中站穩腳跟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某些人雖然並無獨到的見解,但卻依靠站在某一特定學術流派或熱門理論的隊伍中,感覺自己就擁有了理論的權威性。這樣的「站隊心態」不僅削弱了我們對自己研究方向的掌握,還可能使我們陷入盲目跟風的陷阱。
身為碩博士生,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學術研究的目標是開創新知,而非盲從已有的觀點。真正的學術成就來自於批判與創新,而非只是在既有框架內尋求安全感。
▋寫作與思考:培養獨立思維的關鍵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不僅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也是鍛鍊獨立思考的過程。每天進行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清自己的想法,並且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在寫作時難以下筆,這可能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並沒有足夠的思考或見解支撐。
養成每日寫作的習慣,能夠幫助碩博士生提升自我表達的能力,也能更好地在學術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定位。透過寫作,我們能夠不斷檢視、修正自己的觀點,這也能使我們遠離他人意見的影響,培養更堅實的學術立場。
▋資訊過載:專家迷思與學術巨嬰
碩博士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大量閱讀各類學術論文、專著與資料。這本應該是加強研究能力的過程,卻有時會讓人陷入「知識優越感」的陷阱。當我們閱讀得越多,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有知識,甚至不再進行深入思考。
然而,真正的學術專業能力,來自於不斷反思與挑戰既有知識體系,而不是單純地積累大量的資訊。過度依賴他人觀點,可能讓我們陷入學術上的「巨嬰」狀態,失去獨立探索的動力。
總結來說,碩博士生需要時時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的意見和流行趨勢牽著走。透過寫作、思考與反思,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獨立的學術見解,並在學術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