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不是關於如何成為黑馬,一舉考上頂大的故事。除了讀書以外,我開啟學習其他技能,因而影響我現在的選擇與優勢,無痛轉職為一名自由工作者。
遠溯到我的高中時期,那時在思維上做了調整,對至今的人生來說是我的第一個轉捩點。
在國中的時候混的不差,幸運考上了當地女子高中的語文資優班。身旁親友給予很多的祝賀,但收到這些稱讚也不免額外給自己許多壓力,還有扛起「優秀」這種莫須有的重擔。
在第一次月考後,我對自己的認知就崩了一半。如果以名次來論,我過往也從未掉出20名以外,但這裡可是強手匯集的班級呀!
總會有人墊底,但這個客觀事實,也讓一位從小到大,學業順利的我開始感到自我懷疑。
往後2-3次的月考,我都表現得很穩定,班上最後一名。就不談那些想要努力讀書扳回一城的過程,總之我那時逐漸知道自己的實力並沒有很好,基本上也早就意識到自己是屬於偏科類型的,就是某一科特別好,但是所有科目平均下來,我的成績就是有點難看。
印象中我因為愛面子,也不願去請教擅長考試的同學,但在某次偶然下,詢問到常居第一的A同學,自己意外她很願意分享方法,感謝對方後自省,讀書也是真的有技巧在,照著她的方法實作,我不穩定的英文成績也慢慢拉上來。
我進入菁英班級是因為英文能力,所以這點一定要保持住,有「聽、說、讀、寫」四大項,需要再針對幾項培養,轉變成自己優勢。
當時我的興趣是戲劇表演,有模仿能力,我挑了「聽」和「說」,在平日加強這兩項的練習和應用,而「讀」和「寫」我是一直到指考前才認真做大量練習和修正,每寫完一篇英文作文也請老師批改給建議。
不曉得有沒有讀者想說,學生時期的「閱讀」、「寫作」是比較重要的,為什麼要挑另外兩項?「閱讀」和「寫作」我只求在一定水準上就好,但「聽」和「說」,我認為是生活溝通和應用上最常見的形式。
先「聽」懂對方,接著順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我來說真正的重點是,可以和外語人士聊天才是我要追求的,多接觸不同口音和腔調,把自己喜歡的口音學起來,因為我希望能講得像母語人士。
光是英文的填鴨式考試不代表能應付生活,這是一個門檻而已,而英文也只是一個「工具」,最後是要拿英文來做什麼?
十幾年前,社會都還是很注重高中好好讀書上大學,因為自己是班上吊車尾,我還沒放什麼心思在考上大學,所以高二我到網路世界上,開始培養其他技能:創作和美編設計。
我當時很愛玩一款遊戲〈模擬市民2〉,看到網路上有部落客利用遊戲製作圖文故事。比起單純的文字,用圖文講故事是個很適合我的方式。
接觸修圖軟體Photoshop後,也開始練習設計故事概念和動手製圖,開始經營我的圖文部落格和讀者群。直到高三真的不得已要衝刺念書,便停更了。
請把自己放在對的賽道上,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不知道自己適合哪個賽道,請出發尋找。
有太多技能其實就是我好奇,玩一玩學起來,不好玩就放下。這些在我上大學和出社會後,都受惠於當時大量探索,能初步了解自己的喜好,接著組合成專屬自己的多元技能。
現在就是個分眾的時代,我是從事行銷後才開始認識分眾思維,也才回推到以前自己的作法其實很類似基本的邏輯。不只限於行銷這個業種,分眾思維從職場、個人、愛情等面向,找到你自己的精準受眾都非常受用。
喜歡這篇文章,用愛心代替鼓勵❤️
留言和Alison一起交換想法💭
最新文章通知👉加入沙龍
追蹤 幼稚園哲學湯的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