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35|如何在寫作過程中促成想法的捕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寫作 "促成 Facilitate" 啟發。」


「將寫作視為一個"整體過程 Holistic Process",你會經歷


01 對一個思考的產生與捕捉 Have and Capture Thoughts


02 打磨思考成為可被重述的清晰構思 Refine thoughts into clear ideas that can be repurposed


03 在不同話題之間連結構思 Connect Ideas across Topics


04 發展連結使其更平易近人 Develop Connections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you


05 轉化所有,成為為讀者的寫作 Transform all the above into writing for readers」


這段討論,節錄自 Bob Doto[1] 於2024年7月9日出版的


"A System for Writing: How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Note-Making Can Help You Capture Ideas, Think Wildly, and Write Constantly - A Zettelkasten Primer"[2]的 i-ii頁,


引發我對利用卡片盒來寫作的工作流的深度思考。


Bob 這的「寫作的系統 A System for Writing」將卡片盒寫作分成五個階段,


我也順道反思我目前2024年7月23日每個階段的實務與挑戰。


第一階段,對思考的產生與捕捉,


我目前是透過讀書寫啟發筆記[3]來產生與捕捉思考。


讀書會遇到抓住自己注意力的段落,這時候靜下來,


去觀察並記錄自己注意力會被抓住的原因,


自己就能抓住機會學習。


第二階段,打磨思考成為可被重述的清晰構思 ,


我則是將第一階段寫出的內容發表在Threads等社群媒體上。


公開發表會讓自己將寫法寫得更加清楚,更有可讀性,


也能夠知道社群媒體上自己的讀者對這個內容是否有共鳴。


第三階段,在不同話題之間連結構思,


這個部分我就還沒有很順的工作流。


照第三階段的定義,我可以將寫出來的社群貼文,


進一步去互相串聯,匯聚成一個大主題,這還需要實驗!


第四階段,發展連結使其更平易近人,


我想這就是開始寫更長更大的系列文,


然後將文章視為一種策展,


透過一個文章去連結更多煮熟的構思。


而第五階段,為讀者而寫作,


這部分我就在我的學術工作流會員[4]去實踐,


對會員更針對的寫作,幫助會員能更有效改善自己的知識工作流。


Bob 這本書很有意思,持續閱讀,


也謝謝朱騏讓我與這本書結緣。


Reference

[1] https://bobdoto.computer/

[2] https://www.amazon.com/System-Writing-Unconventional-Note-Making-Zettelkasten/dp/B0D7GX2J9L

[3] https://www.threads.net/@chihua.wang.3/post/C9tZkKWpzJy

[4] https://buymeacoffee.com/msovehlf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