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週末雜記

二十幾年前,在人手一機還非常態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在沒帶手機的情況下,被大家因「急事」透過各個管道氣急敗壞地找到之後,一派淡定;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幹嘛不帶手機呢?這個時候有支手機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吧⋯⋯老人家不以為然地回:為什麼人們總覺得隨時要被找到?

就跟當年他不懂為什麼大家不願意等的情況一樣,現代的人反而不懂為什麼要等?以前只有節日能享受到的特權、以前只有當令(當地)才有的水果、現在都無需等候了。發生在世界另一端的大小事也只會因些許的時差便放送到我們眼前。

因為不需等待,所以不會珍惜;因唾手可得,不覺可貴。專業的養成如同自然農法栽種的果實般有其熟成所需的時間;而一個人的專業在ㄅㄟˋ熟ㄎㄢˋ成ㄉㄠˋ之前,只能蟄伏在地底下吸收養分 (雖然永遠冒不出來的吃土狀態比較多)…


*吃土當吃補?

*等待是時間的藝術,音樂亦然

*****************************************************




讀書的時候,曾在假期間到德國跟一位退休教授學習特定曲目,由於期間短(類私人大師班),每天都會見到老人家,也詫異他規ㄎㄨ律ㄗㄠˋ的作息:早餐(有時也配廣播)、練琴、煮飯、午餐、午休、練琴…中間參雜些工作前置作業、園藝、採買⋯⋯等規劃。已由學校體制退下來的的老人家,切換到自訂的日常生活模式,看似不自由,實則藉此框架,自如而從容地揮灑著人生,畢竟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習慣的崩壞,大多是瞬間。


記得剛當上菜鳥留學生的時候,班上有位較熟齡的學姐,已在她的故鄉完成學業,但因為個人因素,再次踏入歐洲校門。程度優秀的她,常被老師叨唸的就是不夠認真,有一次老師又看恨鐵不成鋼地唸說:「哎妳什麼都好,天份這麼高,就是不練琴!」跟老師混得較熟的大姐悠哉地回句:「哎呀,練琴也是一種天份…」當年看似一句耍嘴皮子的玩笑話,如今看起來卻有如預言般準確:

在什麼都講求效率的時代,為了能與機器賽跑,比起耐心的養成,大家更在乎的是否能在同樣的時間內達到更多顯著的效果,所以長時間的重複性練習,看起來並非「聰明人」心目中的最佳選擇,「無趣」的持續性練習習慣幾乎可列入保育。

繽紛多元的世界是現代人的福利(也是造成選擇障礙的亂源🤔🙄之一?),大夥兒喜歡樣樣各來一些的新鮮感,今天作這個,明天拼那個,十項全能。規範無需拘泥,先例可以由我開地享受著自由的暢快。

只是,雖階段性的目標有其必要性,但有些階段性還看不到結果的目標,只能用時間與堅持等待,何況總是被打碎的塊狀目標很難拼湊出完整的生命歷程。

金句的公式適用於各種情境:有(試、買、練…)不一定有,但沒(試、買、練…)一定沒有。畢竟再好的知識也只能透過練習才能轉嫁到表現上。

*善用自由的權利如得順風之力展翅高飛

*目標不定地將自由的權限當任意門使用,哪一天推開門,驚見底下是山谷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