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風險思維:中國「新經濟政策」對幹得過歐盟等貿易關稅「新經濟冷戰」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再度受到外界議論。林毅夫認為,中國當前經濟低迷,例如股市不振,民間投資意願低,居民消費乏力,這是短期的問題;對中國來說,重要的還是長期的經濟增長,而且中國跟其他國家相比有人才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完整的製造業生態「3大優勢」


林毅夫還說,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無人機、太陽能板、鋰電池在新興產業這些優勢已經顯現出來。而中國絕大多數的產業還是在傳統產業上,其中已經有不少在國際領先的,例如說高鐵、家用電器、造船等。其他還未達到國際領先、還在追趕的傳統產業,中國則有「後來者優勢」,可以利用引進、消化、吸收做為再創新的方式,風險成本會比較低,這也是另一個優勢。


(See:2024/10/04,風傳媒,「經濟低迷只是短期問題!」林毅夫:中國長期經濟增長有「3大優勢」)


可是,中國想靠電動汽車、太陽能板、鋰電池、無人機這些新興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產業」出口而經濟成長,卻馬上就面臨歐美加各國的關稅抵制。中國此等「新結構經濟政策」對幹得過歐盟美加等國的貿易關稅「經濟冷戰」嗎?


歐盟27國10月4日上午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一案投票,據法新社快訊,在法、義等10國投票贊成,德、匈等5國反對下,同意加徵最高達35.3%反補貼稅。


在歐盟國家同意此調查決定下,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除了目前的一般關稅10%,依執委會調查認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提供資料配合度,還將加計7.8%到35.3%不等的懲罰性關稅,等於最高約45%。此稅率仍遠低於美國、加拿大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至100%的關稅。


(See:2024/10/04,中央社,歐盟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 10國贊成5反對12棄權)


歐盟執委會在獲盟國足夠支持下,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最高35.3%反補貼稅至少5年,預示了歐盟新一屆期與中國貿易磨擦加劇歐中貿易角力寫下新頁,而北京將大幅報復或專注繼續協商解方也倍受關注。


(See:2024/10/04,中央社,歐盟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稅 雙方未來貿易磨擦加劇)


歐盟輪值主席歐爾班10月4日表示,歐盟經濟策略將走向與中國"經濟冷戰",匈牙利不想被困在任何一個集團中,希望繼續與歐盟和中國雙方進行貿易交往。不過,歐爾班同時強調,如果世界經濟分裂成兩個集團,歐盟製造的產品或將越來越難銷售,因此不確定匈牙利是否能夠成功推行其"中立經濟"戰略。


(See:2024/10/04,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輪值主席歐爾班:歐盟與中國走向"經濟冷戰")


事實上,採取加大投資製造業擴大出口甚至為此提供龐大的新補貼和信貸的措施,導致產能過剩。正是習近平受林毅夫的影響,堅持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政府可以撬動的資源有限,所以應該把有限資源配置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種行為就是產業政策。」(See:2024/08/01,風傳媒,「中國不會犯日本的錯誤!」林毅夫談中國4大優勢: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中時新聞,林毅夫指日被美「誤導」致經濟停滯:大陸不會重蹈覆轍)。但,這正是造成中國今日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下場。


可是,中國經濟問題既然主要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則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此等政策舉措可謂根本搞錯方向。可以說,林毅夫的「產業政策」將使中國經濟的資源更加枯竭!更難以回復元氣!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表示,中國「真奇怪、不願意(bizarrely unwilling)」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to use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to support consumer demand),卻只想增加生產並出口給其他國家,這是完全缺乏現實的經濟常識。


克魯曼呼應了包括財政部長葉倫在內的美國經濟官員的批評,即中國無法簡單地想依靠出口(export)擺脫困境。這項言論發表之際,美國與歐洲再次對中國產能過剩(overproduction)及向海外傾銷大量補貼的產品(the dumping of heavily subsidized products overseas)表示憂慮。


克魯曼在彭博電視台的亞洲貿易節目中表示:「我們無法吸收(產能),世界也不會願意接受中國想要出口的一切。」他補充說道:因為國內支出(domestic spending)「嚴重不足(vastly inadequate)」且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整個經濟模式是無法持續的。他強調:「北京應該支持需求(demand)而不是增加產量。


(See:Bloomberg News,June 2, 2024,Krugman Says China Is ‘Bizarrely Unwilling’ to Boost Demand)


總體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所以,應增加投資與消費,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因此,保羅‧克魯曼的主張,才是正確的處方!


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成長,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足消費需求不足、內需不振的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而刺激經濟成長,尤其面臨經濟衰退與失業力高升的時刻。


中國此刻正面臨內需不足、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挑戰。若中國不及時懸崖勒馬,猶捨此正確處方不由,仍舊孤注一擲,由於總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意願可能下降,極可能導致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