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20241008_TechNEws

    A captivating comic-style poster featuring a resolute and courageous 20-something man in a post-apocalyptic cityscape. The protagonist, thin with short brown hair, walks looking to the ground amidst decaying structures. He wears a dity white t-shirt, jeans and a red backpack . The vibrant colors and dynamic composition draw the viewer into this dystopian world, poster, vibrant

    A captivating comic-style poster featuring a resolute and courageous 20-something man in a post-apocalyptic cityscape. The protagonist, thin with short brown hair, walks looking to the ground amidst decaying structures. He wears a dity white t-shirt, jeans and a red backpack . The vibrant colors and dynamic composition draw the viewer into this dystopian world, poster, vibrant


    CAPTCHA 功能為判斷使用者是真人還機器人,雖然一直改良,但 AI 進化速度不容忽視,最近有人開發出 100% 破解 ReCAPTCHA v2 的 AI 模型

    蘇黎世大學博士生 Andreas Plesmer 與團隊成功開發出破解 Google ReCAPTCHA v2 系統(常見「九宮格」)模型,用微調過開源 YOLO(You Only Look Once)物體辨識模型,以 14,000 張標記圖片訓練,學習 CAPTCHA 可能出現的物體。結果模型能 69% 辨識出電動車,消防栓更達 100%,整體新模型通過 CAPTCHA 考驗率達 100%。

    目前基於圖像的 CAPTCHA 越來越少見,Google 多年前逐步淘汰圖片 CAPTCHA 系統,轉採 reCAPTCHA v3,此版為「隱形」設計,完全以分析用戶互動判斷是否為人類,而不是出個「題目」判斷互動方式。但 reCAPTCHA v2 仍在數百萬個網站使用,reCAPTCHA v3 懷疑用戶是機器人時仍會用 v2 為後備選項。

    團隊表示,成功率提高到 100% 代表進入超越 CAPTCHA 的時代,表示隨著機器學習模型越接近人類,找到有效 CAPTCHA 就會越困難。

    ReCAPTCHA v2 遭完全破解,新 AI 模型成功率達 100%

    最近,義大利比薩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 Elisabetta Palagi 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揭開了寬吻海豚在社交遊戲中使用「張嘴」(類似於微笑)表情溝通的祕密。

    研究團隊透過觀察圈養的寬吻海豚,發現牠們在與同伴玩耍時,經常會做出「張嘴」的動作,就像人類微笑一樣。更有趣的是,當一隻海豚做出這個動作時,牠的玩伴有33%的機率會模仿牠。這顯示「張嘴」表情在海豚的社交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一種視覺上的溝通方式。

    視覺溝通在海豚社會中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推測,「張嘴」表情可能源自於咬的動作,但隨著演化,逐漸轉變為一種表達玩耍意圖的非攻擊性行為。這種表情在許多哺乳動物中都可以看到,例如狗、猴子,甚至人類的笑聲,都與放鬆的張嘴動作有關。

    Palagi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寬吻海豚具有獨特的臉部表情,而且牠們能夠模仿其他海豚的臉部表情。這表明視覺交流在塑造複雜的社會互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團隊還發現,海豚在與其他海豚玩耍時,比起獨自玩耍或與人類互動,更頻繁地使用「張嘴」表情。這顯示這種表情是海豚之間特有的社交訊號。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42223/fx1_lrg.jpg

    (Source:iScience

    雖然這項研究已經揭示了海豚在社交遊戲中使用視覺溝通的機制,但研究人員表示,未來仍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例如:

    • 聲音訊號:海豚擁有複雜的發聲系統,聲音訊號在玩耍過程中可能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眼球追蹤:透過眼球追蹤技術,可以更深入了解海豚如何感知周圍環境,以及如何利用視覺資訊進行社交互動。
    • 多模式溝通:海豚可能同時使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方式進行溝通,未來研究可以探討這些不同模式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對海豚社交行為的更深入了解,也凸顯了視覺溝通在動物社會中的重要性。透過持續的研究,我們將能更全面地了解這些聰明而有趣的海洋生物。

    該研究已刊載於《iScience》期刊。

    海豚「微笑」有背後意義,科學家發現牠們的社交密碼

    近期中國股市大漲,上証指數一週漲了 25%,深証指數更是週漲 32%,對於中國股市無疑是注入一劑強心針,而中國經濟與股市向來是政治領導的封閉型結構,筆者於 2022 年曾在專欄中提及中美貿易戰之下,供應鏈已經轉向至東南亞,而中國近年來高失業率已經證明外資撤離,訂單轉向已經發生成為事實,而近期一連串政策調整是否可讓中國經濟起死回生?

    如何看出中國央行狂印鈔票?

    從中國官方「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如下圖中可以看到對政府債權數據(中國央行手上持有國債的金額)規模從年初15,240億人民幣增加了5,071億人民幣達到20,311億人民幣,幾乎在8月底狂印鈔票,這規模在單月印鈔狂增加33%。

    筆者解析中國央行這個動作的原理──中國央行印鈔釋放資金出來後,在市場購入公債或是國債,資金流入銀行體系後再轉貸給企業與一般民眾,企業與民眾拿到資金後轉成生產銷售進入實體經濟。

    根據中國人民央行網站資料可知,此舉背後的因素恐來自於此表格中「對其他存款姓公司債權」從183,102億人民幣遽減12%有關,因這個數據就是銀行借款給企業與一般民眾的金額,而從「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表」中可以看到實際經濟企業與個人融資貸款數據衰退、而政府融資印鈔規模大幅度成長,由此可以證明中國已經走向超規模發行貨幣。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03119/011.jpg

    (Source:中國人民銀行,筆者標註說明)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03203/02.jpg

    (Source:中國人民銀行,筆者標註說明)

    中國股市成為濫印鈔票的出海口?

    由上述的表格中,可以清楚得知中國政府面對當下高失業率與出口大幅度衰退困境,企圖藉由大規模貨幣發行來增加市場貨幣供給來挽救垂死經濟。

    然而中國過去仰賴低價商品席捲全球需求的外貿模式,隨著美國與歐洲的抵制下已經難以重返,經濟上已經找不到著力點增長,過去拉動GDP國民生產毛額的火車頭是大型基礎建設與房地產,當各省分大興土木廣設高鐵建設後,除了項目以大多數完工外,高鐵使用率不足以支付營運費用虧損,房地產雪崩式下跌,外資工廠大量撤離導致就業率低迷,民間企業即使拿到政府貸款,也難以發揮出口雪崩情況下,企業貸款後沒營收就只會債務高築,民眾拿到貸款後找不到工作也只能以債養債。

    上述情況就會造成「政府印鈔滿手現金」的體系停滯性通膨,而民間企業與個人不敢借貸擴張,只能節流不敢擴張通貨緊縮。

    而這些濫印鈔最終只有一個出海口,那就是股市。

    長期投資的拐點還是養套殺的起點?

    要觀察中國經濟,首先要知道中國並非民主國家的自由市場經濟,中國經濟是屬「政治經濟」,中國在強力外匯管制下,貨幣對外本身就不具備自由流動性,一般民眾能夠投資的項目就只能在中國股市、房市、國債、定存等有限商品中做選擇。

    所以筆者推論,當中國央行持續大規模印鈔下,中國股市仍持續飆漲,直到印鈔開始停滯,因為股市的上漲向來都並非經濟的成長而是貨幣供給的數量變多導致,不過當企業獲利跟不上股價漲幅,超級高本益比的股價是否有投資價值,將成為推倒股市的關鍵。

    在中國央行瘋狂印鈔加上自創股票回購機制的加乘效果下,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搏,會吸收不敢買進中國房地產但手上有些現金的散戶,這波金融強心針已經不看基本面,而是瘋狂印鈔下的投資博弈,抓最後一隻白老鼠的遊戲已經啟動,在遊戲結束前或將可以看到人工牛市奇蹟般地逆轉。

    然而中國經濟在此時此刻嚴峻情勢下就像「一個全身器官衰竭的病患,打了大劑量的嗎啡後,一度迴光返照感覺似乎迎來健康,但身上沒有一個器官恢復功能」除非不斷注入更大劑量嗎啡,但這個後座用力恐怕會讓病情更難以挽回。

    中國股市將成為印鈔下裝滿毒藥的糖果,當糖衣退去時剩下的將是滿滿的毒藥!

    中國股市大漲,經濟真復甦還是割韭菜?

    富國銀行(Wells Fargo)罕見地調降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的投資評等,認為受沃爾瑪競爭等不利因素影響,市場對利潤成長的預測可能過於樂觀。

    CNBC、霸榮等外媒報導,富國銀行分析師加維斯基(Ken Gawrelski)領導的團隊在最新報告中將亞馬遜的投資評等由「買進」下修至「與大盤持平」(相當於持有),並將目標價由225美元下修至183美元,與7日收盤價相去不遠。

    FactSet統計顯示,關注亞馬遜的65名分析師中,高達61人將其評級設定為「買進」,僅四人給予「持有」評等。

    加維斯基認為,儘管市場對亞馬遜營業收入的預期持續變高,然而,樂觀預測可能面臨多重阻力。亞馬遜北美零售業務的利潤率已受到部分因素影響,包括低軌衛星部署計畫「Project Kuiper」,儘管雲端業務AWS前景持續看俏,也是推動營業收入成長的主力,但可能難以獨撐大局。

    分析師也憂心,隨著來自沃爾瑪的競爭加劇,亞馬遜廣告成長將降溫,向賣家收取物流入庫配置服務費也帶來壓力,使得預估營利遭到下修。綜合來看,市場對亞馬遜利潤成長的預測可能過於樂觀。

    亞馬遜股價7日下挫3.06%,收180.80美元;今年來漲幅為18.99%。

    Business Insider近期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內部報告顯示,亞馬遜可能於2025年大刀闊斧裁員1.4萬人以節省30億美元。

    亞馬遜遭降評,分析師憂競爭加劇、利潤成長受阻

    2024 年諾貝爾醫學獎今日揭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委員會(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學院宣布,由美國學者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及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獲獎,以表揚發現微型核醣核酸(microRNA)的後轉錄基因調控機制。

    儲存在染色體內的資訊可以比喻為人體內所有細胞的使用手冊,每個細胞都含有相同的染色體,所以每個細胞都含有完全相同的一套基因,完全相同的一套指令,但不同的細胞類型,如肌肉和神經細胞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徵,這些差異的產生如何產生?答案就在基因調控,讓每個細胞只會選擇與其有關的指令,確保每種細胞類型中只有正確的基因組能被活化。

    安布羅斯和魯夫昆發現「微型核醣核酸」,這一類新發現的微型核醣核酸,在基因調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發現一種全新的基因調控原理,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因為目前已知的人類基因組編碼中超過 1,000 種微型核醣核酸,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揭示基因調控的全新維度。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由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組成,所有細胞的去氧核醣核酸都儲存相同的遺傳訊息,但這些不同的細胞會表達獨特的蛋白質組,這是怎麼發生的呢?答案在基因活性的精確調控,只讓正確的基因組在每種特定的細胞類型中具有活性,這使得肌肉細胞、腸道細胞和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能夠執行專門的功能。

    基因活性必須不斷微調,以使細胞功能適應我們不斷變化的身體和環境條件,如果基因調控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癌症、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等嚴重疾病,因此了解基因活性的調控一直是數十年來科學界的重要目標。

    兩人早期研究相對不起眼 1 毫米長的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儘管體型微小,但這種蟲擁有許多特殊的細胞類型,例如神經和肌肉細胞,這些細胞存在於體型更大、更複雜的動物中,使其成為研究多細胞生物組織如何發育和成熟的有用模型。

    安布羅斯和魯夫昆首次揭示微型核醣核酸對基因的調控,並已經作用數億年,這種機制使得越來越複雜的生物體得以演化,而從基因研究得知,如果沒有微型核醣核酸,細胞和組織就無法正常發展,並在人類中發現,編碼微型核醣核酸的基因突變會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眼睛和骨骼疾病等疾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統計,從 1901 年至 2023 年間,已經頒發 114 座諾貝爾醫學獎,累計 13 名女性得主,而 2023 年諾貝爾醫學獎,由匈牙利美籍科學家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o)與美國籍德魯魏斯曼(Drew Weisemaan)獲得,兩人從 1997 年開始共同研究 mRNA 技術。

    為期一週的諾貝爾獎從「醫學獎」開始頒獎,再來依序將在 10/8 頒發「物理獎」、10/9 頒發「化學獎」、10/10 頒發「文學獎」、10/11 頒發「和平獎」,而經濟學獎則將在 10/14 頒發,每位得主將獲得 1,100 萬瑞典克朗(約 3411 萬台幣),以及證書與獎牌。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美國兩位學者發現 microRNA 基因調控機制獲獎

    調查顯示,企業愈來愈依賴 AI 工具進行招募,而白領求職正變得更加困難,履歷得先通過「演算法」這一關。

    MarketWatch報導,白領求職近年變得益發困難,除職缺減少外,僱主的要求愈來愈高,更需先經過演算法篩選。哈佛商學院調查的九成高階主管均表示,自家公司使用AI功能對求職者進行篩選和排名。

    從僱主角度來看,使用AI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求職者同樣能以AI潤飾履歷。因此,僱主和求職者之間也呈現「AI對上AI」的趨勢。

    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9月非農就業新增25.4萬人,遠超過路透統計的分析師預估值14萬人,失業率從前月的4.2%降至4.1%。不過,新增就業主要集中於醫療保健、餐飲服務和營建,白領專業工作的求職仍比兩年前困難得多,AI興起則讓求職市場更加複雜。

    專家也指出,經歷2023、2024年的裁員潮後,許多企業的招募團隊遭到縮編,ZipRecruiter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人力資源類職缺的招募人數較兩年前同期銳減60%。

    這也顯示,企業以更少的人力處理為數更多的求職申請,使用AI審查履歷也成為趨勢。然而,也有專家憂心AI反而導致合適的求職者在第一關就遭到排除。

    AI 影響浮現?企業愛用 AI 招募工具、白領求職變難

    全台積極發展 AI 智慧醫療領域,但都面臨醫病對 AI 不信任、取證困難、健保給付的評估問題,為此,衛福部今日正式宣布成立「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臨床 AI 取證驗證中心」,以及「AI 影響性研究中心」三大 AI 中心,串連 16 家醫院提交 19 案,協助執行 AI 發展的最後一哩路難題。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面臨的挑戰,包括 AI 軟體在臨床應用時可能出現的偏見、不透明性以及資安與隱私問題,而 AI 產品在取得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過程中,需要廣泛的數據來進行驗證,驗證數據取得困難。

    邱泰源指出,目前一些關鍵應用如何透過科學方法來評估其健保給付,並驗證臨床效果,因此先進國家開始推出一些法案架構和共識指南,做為監管的指引方向,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負責任 AI 六大原則、歐盟 AI 法案、美國 AI 運算法透明及資訊共享規則(HTI-1)等,但都尚未落實。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21437/58532D65-01AD-4C1D-8CEE-1FB6F5D5F746-2.jpg

    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表示,首先針對資安與隱私保護,醫生與病患對 AI 的不信任問題,衛福部成立「負責任 AI 執行中心」,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公開 AI 模型、資料和效能等重要資訊,提供可解釋性分析結果,建立 AI 模型生命周期管理辦法,以確保 AI 在臨床使用具有持續可靠性。

    李建璋指出,針對 AI 取證困難的問題,衛福部成為「臨床 AI 取證驗證中心」,解決醫療 AI 軟體取證過程冗長及蒐集具台灣人群代表性驗證資料集的困難,因為以往 AI 外部驗證機制缺乏跨層級醫院協作、系統性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

    李建璋說明,因此中心將預先組成醫院聯盟,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串接跨體系及跨層級電子病歷資料,藉以協助廠商驗證 AI 模型,提升驗證速度,以及在台灣人群的準確性,促進產品商業化進程,幫助台灣民眾更快速享受到高品質的智慧醫療產品。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21632/截圖-2024-10-07-下午12.15.39.png

    針對健保給付的評估問題,李建璋指出,衛福部成立「AI 影響性研究中心」,解決 AI 醫療應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的挑戰,由於 AI 產品的價格無法依循傳統醫療器材從製造端進行成本評估,中心將建立跨體系、跨層級的臨床試驗機制,並由多專業團隊設計研究,進行 AI 臨床效益評估,確保 AI 產品兼具臨床有效性與健康效益,同時建立科學性的定價基礎。

    李建璋強調,衛福部三大 AI 中心串連 30 家醫院提交 48 案,經過國內外委員三階段評選,共計 16 家國內醫院 19 案通過決選,包含台大、中榮、北榮、成大、中醫大、三總、林口長庚等指標醫院,各中心將有效解決 AI 應用到臨床場域所面臨的「落地」、「取證」及「給付」三大關鍵議題。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07121622/截圖-2024-10-07-下午12.16.06.png

    解決取證、健保、信任不足問題!衛福部攜 16 家醫院啟動三大 AI 中心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title_bar.gif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9/01093250/AP23174622076150-800x533.jpg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全球汽車業巨擘,現在成為了國際媒體追逐的焦點。從一位被譽為「企業救火隊長」的天才職業經理人,到如今被稱為「逃亡的汽車大亨」,他的故事宛如一部現實版的商業諜戰片。在 Nissan 、雷諾與三菱這三大車企之間,他縱橫捭闔、遊刃有餘,卻最終陷入了多國政府和商界權力的糾葛,被迫走上戲劇性的人生逃亡之路。

    巴西崛起的救火隊長

    1954 年出生於巴西聖保羅的卡洛斯·戈恩,童年時期生活在黎巴嫩,青年時期則移居法國。他的文化背景既多元又富有異國情調,而這樣的經歷也使他成為一名能夠遊走於全球商界的通才。戈恩畢業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隨後進入米其林集團,開啟了他職業經理人的生涯。

    1985 年,30 歲的戈恩接受了米其林的派遣,擔任巴西分公司首席營運長(COO)。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任務:當時的巴西因高通膨而經濟崩潰,米其林巴西分公司陷入嚴重的經營困境。戈恩接手後,展現了他獨特的經營手法。他大刀闊斧地削減成本、重整組織結構、關閉無效工廠,並說服工會減緩工資增長,以度過公司難關。經過短短三年,米其林巴西不僅扭轉了局勢,還成為該集團全球最賺錢的分公司之一。

    他的才能引起了米其林執行長弗朗索瓦‧米其林的注意,1989 年,他被任命為米其林北美區總裁。然而,迎接他的依然是巨大的挑戰。公司剛收購了一家無法整合的當地輪胎廠商,競爭對手環伺。他再次祭出了「砍一刀」的管理方式,關閉低效工廠、精簡產品線、優化供應鏈、拓展新客戶(好像蘋果的庫克)。最終,米其林北美地區、巴西地區在他的領導下轉虧為盈。當然,他成為一個米其林的大功臣,但他自己也知道以家族模式經營的米其林公司,即便他自己再強大、也終歸就是個經理人罷了,永遠無法成為家族企業的掌門。

    專業經理人的頂峰

    米其林集團太子愛德華‧米其林曾在戈恩手下工作過兩年,表面上是做為磨練、實際上是為接班做準備。之後愛德華回到總公司開始「親政」,就將過往分公司的諸侯模式、改為由總公司職掌的中央集權政策,這時戈恩也明白,自己永遠無法成為這家家族企業的掌門人。巧的是在此時,雷諾的執行長路易‧史懷哲(Louis Schweitzer)對戈恩拋出橄欖枝,1996 年,他選擇離開米其林,加入了法國的雷諾汽車。

    雷諾汽車在二戰後被政府接管成為國營企業,但由於雷諾的發展一直不算順遂,在 80 年代持續虧損達到 125 億法郎,喬治‧貝斯在法國政府的安排下坐上董事長之位,他大刀闊斧開除員工、賣掉虧損的業務,讓雷諾止損,但喬治‧貝斯本人也因為大量解雇勞工的行為遭到左派激進團體暗殺,而接替的 Raymond Levy 也持續前任的改革方針,讓雷諾汽車的經營趨於穩定。

    1996 年時,法國政府打算將雷諾私有化,因此持股已經降至 44%,不過雷諾長期以來的官僚氣息仍然讓雷諾的營利蒙受陰影。戈恩在這時加入雷諾擔任副總裁,負責公司的產品研發、製造及供應鏈管理;他帶著自己在米其林磨練出的管理經驗與成本控制方法,開始了對雷諾的重組改革。他上任後不久就推出了「200 億法郎削減成本計畫」,並展現了他一貫果斷而強硬的風格。最終,他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讓雷諾在 1997 年實現穩定獲利,為公司奠定了未來國際化擴展的基礎。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他知道,只有走向國際化,才能讓公司真正壯大。他將目光投向了日本的 Nissan 汽車。

    挽救 Nissan :日本救世主降臨

    1999 年,雷諾與深陷危機的 Nissan 汽車達成資本合作協議,雷諾以超過 50 億美元的投資獲 Nissan 36.8% 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並派戈恩出任 Nissan 營運長。此時 Nissan 連續多年虧損,負債接近 2 兆日圓,信用評級機構列為「垃圾級」,瀕臨破產邊緣。戈恩再次展現了他雷厲風行的作風,提出「 Nissan 復興計畫」,設下三年內實現盈利、削減 1 兆日圓成本、有息負債降低一半等目標,並立下軍令狀,如果未達成目標,他願意主動辭職。

    戈恩的「復興計畫」以強勢的手段實施。他一口氣關閉五家工廠,裁員 2.1 萬人,占總員工數 14%。這在重視穩定和終身雇用的日本社會引發極大反響,他被冠上「成本殺手 Cost Killer」稱號,甚至遭遇社會各界抗議和死亡威脅。然戈恩不為所動,依然堅定推動改革。他削減高達 40% 供應商,並要求剩下的供應商大幅降低供應價格,一系列措施迅速見效。2001 年 Nissan 成功轉虧為盈,並在 2001 年成為汽車產業最賺錢的製造商之一,營業利率都高於 9%,是行業平均兩倍以上。

    即便他的裁員「冒犯」日本文化,但資本主義影響下,戈恩成功使他成為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日本媒體更將他與美國軍事將領麥克阿瑟相提並論,稱之為「拯救日本的外來英雄」。他不僅同時擔任 Nissan 與雷諾汽車的執行長、成為兩家世界 500 強企業的掌門人,也開始塑造自己的偶像形象,穿著和服出席日本電視台節目、站在 F1 賽場向全球觀眾揮手示意,儼然成為「日本企業代言人」。

    成為階下囚的救世主

    戈恩在 Nissan 的強勢改革雖然取得成功,但也引發公司及日本本土高層的敵意。儘管雷諾擁有 Nissan 控制權,但 Nissan 本土派看來,這安排是對日本汽車產業主權的威脅。隨著 Nissan 業績逐漸成長,這些人對雷諾汽車的控制越來越感到不滿──況且法國政府仍然握有雷諾 15% 股份與雙倍投票權,這也意味著法國政府也握有對日本本土企業的掌控權。而在戈恩於 2018 年積極推動雷諾與 Nissan 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併時,讓日本本土管理層更擔心 Nissan 最終會淪為雷諾的附庸。

    這問題在 2015 年引發衝突,時任法國經濟部長的馬克宏,希望把雷諾的持股比例從 15% 增加到 19.73% 以加強對雷諾的控制,Nissan 對此非常反感,提出了希望能將雷諾持股增加到 25% 以上的要求(當時是 15%)。根據日本對交叉持股的法律規定,如果 Nissan 汽車對雷諾的持股達到 25%,雷諾在 Nissan 的 43.4% 股份就會失去相對應的投票權。由於日方與日本政府在背後的強硬態度,導致法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這個計畫。

    ▲ BBC 在 2021 年專訪卡洛斯‧戈恩。

    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導致日本本土高層對雷諾的不滿愈發嚴重,這種情緒最終在戈恩卸任 Nissan CEO、僅保留董事長職位後,爆發成為一場商業政變。2018 年 11 月,戈恩在日本羽田機場被捕,罪名是涉嫌瞞報收入、挪用公款等財務不當行為。同時被捕的還有他在 Nissan 的心腹──美國籍高層格雷格·凱利(Greg Kelly)。隨後,Nissan 迅速召開記者會,戈恩的繼任者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發表聲明,指責戈恩長期以來利用職權進行個人利益輸送,並宣布解除其董事長職務。

    這場突如其來的逮捕震驚了全球商界,也讓外界懷疑,這是否是日本本土勢力為了重新掌控 Nissan 而進行的有預謀清洗。隨著調查的深入,戈恩在日本、法國、阿曼等地的財務問題一一浮現,許多涉嫌貪污、挪用公款的證據被曝光。面對多方指控,戈恩始終否認所有罪行,聲稱這是一場政治鬥爭:Nissan 高層與日本檢方聯手,意在阻止他將雷諾與 Nissan 完全合併。

    驚心動魄的逃亡

    2019 年 12 月 29 日,戈恩在被保釋期間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逃離日本。他躲進了一個大型音響設備箱,透過大阪的私人機場、乘坐私人飛機逃往土耳其,最終抵達沒有引渡協議的黎巴嫩。他的逃亡過程被形容為「現實版的好萊塢逃亡片」,整個過程驚險刺激,不僅戲弄了日本司法體系,還讓全世界為之嘩然。

    然而,逃回黎巴嫩的戈恩並未就此過著安穩的日子。他在黎巴嫩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日本司法制度的不公,指責 Nissan 管理層背叛了他,並表示自己將持續為清白抗爭。儘管他試圖重新進入商業世界,並為數個環保技術和汽車創業項目提供顧問服務,但由於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他無法離開黎巴嫩,成為了這個國家中的「貴族囚犯」。

    之後雷諾與 Nissan 簽署全新協議,結束明爭暗鬥,重新達成 15 年戰略合作,2023 年雷諾已同意將 Nissan 股份從 43% 降至 15%,與 Nissan 的雷諾 15% 股份相同,雙方建立更平衡的資本夥伴關係,但諷刺的是,協議簽訂後一年,Nissan 股份下降 29%,與日經上漲 15% 大盤趨勢相反,雷諾股價上漲 11%,子公司品牌汽車 Dacia Sandero 上半年打敗 Golf,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汽車。

    戈恩的影響力已徹底排除。他夢想打造的跨國汽車帝國,如今沒有他,卻找到了新平衡點。

    經理人本質仍是個打工仔嗎?

    從戈恩的故事,看到商業世界權力的殘酷與現實。身為職業經理人,戈恩不論多麼成功,最終只是「打工仔」,只能服從資本與董事會的意志。這宿命無論他多努力突破都無法改變,畢竟大家都喜歡創辦人的故事,沒人喜歡中途接手、空降後大幅改變公司方針的經理人。

    正如他某次訪談所言:「如果我創立電動車或電池新創公司,我現在的處境就會完全不同。」戈恩深知自己不是馬斯克,無法從零開始,也不願意捨棄過去的成就。然他的野心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使他在商業世界迷失方向,成為身處黎巴嫩、無法自由行動的孤獨老人。

    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故事,戈恩既是英雄,也是反派。他曾拯救瀕臨破產的企業,也曾被指控為了個人利益違法。他的命運,或許是資本時代的縮影之一,Apple TV+ 有四集的紀錄片《Wanted: the escape of Carlos Ghosn》都有詳細記錄,有興趣的人可找來看看。

    是英雄還是反派?從 Nissan 救世主變成全球通緝犯的卡洛斯·戈恩

    人們的需求越來越複雜,使用 AI 聊天機器人恐怕不容易透過單一介面完成複雜任務。為此 ChatGPT 介面迎來關鍵變化,對編輯程式碼、協助寫作等更有幫助。

    OpenAI 先為 ChatGPT 付費訂閱用戶提供 Canvas,在一般對話介面旁另開一個工作區域,可用於編輯程式碼、寫作等。用戶可直接在 Canvas 產生程式碼或文字內容,然後特別顯示部分內容以進行編輯,也允許用戶修正 ChatGPT 錯誤輸出的部分。

    當 ChatGPT 偵測到單獨的工作區域可能對用戶有所幫助時,Canvas 這一塊將會主動彈出,像是針對複雜的編碼任務或較長篇幅的文字輸出,你也可以輸入如 use canvas 等文字提示,額外啟用 Canvas 這塊工作區域。

    ▲ Canvas 對協助寫作或編輯程式碼有所幫助。

    OpenAI 優先向 ChatGPT Plus 和 ChatGPT Teams 用戶提供測試版,計劃本週將提供給企業版和教育版用戶。OpenAI 也表示,一旦 Canvas 結束測試後,也會計劃向免費用戶提供這項功能。

    當競爭對手 Anthropic Claude 推出 Artifacts,還有 Cursor 發表類似功能後,ChatGPT 也跟上腳步加入 Canvas,滿足更多使用需求。

    ChatGPT 新增 Canvas,為編輯程式碼和寫作量身打造實用介面

    在整合行銷產業,很多人認為應酬、社交、人脈和錢脈是密不可分的──應酬帶來社交,社交拓展人脈,人脈則帶來商業機會與收入。然而,十五年來,我創辦的捷思整合行銷,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這家公司擁有近三十名行銷從業人員,提供一條龍的整合行銷服務,但沒有官方網站、沒有廣告,甚至沒有專門的業務開發人員。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靠的就是口耳相傳和與客戶之間深厚的信任關係。

    用專業與信任替代廣告與業務

    我們的成功首要來自於專業服務。行銷業務涉及範圍廣泛,客戶的需求多樣且變化快速,因此,我們始終專注於提供高效率且量身打造的行銷解決方案,讓每一個客戶感到滿意。客戶滿意度提升後,這些滿意的客戶自然而然會為我們帶來新的商業合作機會,這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口碑傳播。

    除此之外,與客戶之間的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也是我們成長的基石。我們的許多合作夥伴與我們的合作年限往往以年計算,有些長達五年、十年。這樣的穩定性,建立在雙方之間的信任基礎上。當你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時,這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信任感的累積與對產業的通透。

    社交=人脈=錢脈?

    傳統上,很多人認為成功的行銷公司創辦人應該頻繁出席商業場合,參加無數的應酬與社交活動來拓展人脈。但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我大部分的時間留給服務客戶以及自我提升,並不特別追求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許多人可能會質疑:「你不應酬、不社交,如何拓展人脈?沒有廣泛的人脈關係,錢脈從何而來?」事實上,我認為現代社會早已不能簡單地將「人脈等於錢脈」視為必然。確實,人脈能夠帶來商業機會,但人脈的質感遠比數量來得重要。

    許多人誤以為,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認識大量的人名就能擴展人脈,實際上,這往往只是無效社交。無論你是否是I型內向者(如我),還是外向者,過度依賴大量社交活動來擴展人脈,最終可能會發現,這些表面的接觸並不能產生長期且有意義的合作關係。

    陌生人脈的三個等級

    多年來,我將陌生人脈分為三個等級,這不僅是基於實戰經驗,也幫助我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有效區分應對方式。

    第一等級:友善應對,適時離去

    這類互動通常發生在對方意圖過於明顯或禮貌不足的情況下。例如,當我在商業場合中被不太禮貌地詢問背景細節,或對方的企圖心過於強烈時,我的應對策略是保持友善但不深入。這時,我會選擇交換名片,並以禮貌的點頭微笑告別。

    這樣的應對既不會顯得失禮,也能避免透露過多的個人或公司細節。我們與對方保持距離,確保雙方互動的時間短暫但友善。

    第二等級:保持聯繫,觀察未來的可能性

    第二等級的社交互動是指那些感覺彼此態度合宜、互動自然的人。這類互動可能在當下看不出具體的合作空間,但雙方的互動仍然有一定的潛力。我通常會與這類新朋友交換LINE的聯繫方式,並立刻傳送電子名片,以方便保持後續聯繫。

    我習慣在LINE中修改對方的暱稱,標記對方的專長或特徵,這樣日後能幫助我快速記憶這段互動。這些聯繫往往在未來的某個時點發揮作用,成為潛在合作的夥伴資源。

    第三等級:立即行動,將社會交往轉化為個人交往

    這類互動可以說是「賓果中獎」的感覺,通常在閒談過程中發現資源互補或理念相同的情況下發生。當你遇到這樣的人時,千萬不要猶豫,而是要立即約定下一次具體見面的時間和地點。

    很多人在商業場合中常常習慣說「再約」、「再聊」,但實際上,這些往往只是一種場面話,很少會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真實的後續行動。因此,將這類社會交往轉化為個人交往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才是真正建立有效人脈的最後一哩路。

    社交策略:真誠、開放與信用

    人脈拓展不僅僅在於認識大量的人,而在於人際關係的質感。對我來說,真誠、開放與信用是每一次社交互動的核心原則。真誠地對待每一段互動,不做表面功夫,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

    每次社交互動前,我都會先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交流都具備實際的價值。不論是為了商業開發、資源擴張,還是單純結交跨界朋友,擁有明確目標的社交將更具成效。

    同時,人脈的本質不是你認識了誰,而是你能先為對方提供什麼。許多人認為認識大量人名就是擁有了廣泛的人脈,但當你需要幫助時,能夠真正提供支持或資源的,往往是那些彼此信任且長期互動的人。因此,人脈經營應該建立在你能夠為對方創造價值的基礎上,這樣的關係才能真正持久。

    人脈的價值在於「質」而非「量」

    最終,社交與人脈的拓展不應該被簡單視為「數量的遊戲」,而是質量的堆疊。在這個過程中,真誠、信任、開放的心態,將幫助你建立長期且有價值的人脈關係。

    我的經驗證明,無需參加大量的社交活動來追求表面上的擴展,反而應該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效的社交互動中。當你能夠以真誠、開放與信用作為基礎來經營每一段關係,這樣的社交便能真正轉化為有價值的人脈,而不僅僅是短暫的接觸。

    結語:有效人脈的建立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捷思整合行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從未依賴廣告或傳統的業務開發手段,而是專注於服務的品質和客戶的信任,這一切都基於我們對人脈質感的堅持。

    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策略,無需跟隨別人的步伐,重視每一次的互動,並透過真誠與開放的心態來建立真正有價值的人脈。這樣,才能在職場和商業中穩步前進,實現「社交=人脈=錢脈」的真正意義。

    人脈=錢脈?從陌生人脈三個等級談起:如何打造真正有效的社交策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