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善於投資的人都面臨過這樣的問題:「今天花掉的錢,未來實際上有多少價值?」
當我們開始了解「金錢的未來價值」這一概念後,會發現我們所有的消費行為其實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不僅關乎我們的投資報酬,還涉及到通膨、機會成本,甚至是我們如何平衡當下享受與未來財務自由。
金錢的未來價值(FV)是這樣一個概念:今天手中的錢,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因為利息或投資報酬而增值。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今天把錢存起來或者投資,未來這筆錢的數量會增加。我們不需要成為金融專家,也能明白一件事:時間是金錢增值的最強推力。
大家應該都聽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這句話,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複利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它能夠讓我們的錢滾錢,並且越滾越大。具體來說,複利就是當我們的本金賺取利息後,這些利息也會加入本金中,然後再繼續產生新的利息。時間越長,這種滾雪球效應就越顯著。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每年都有 10% 的投資回報,那麼今天存下的一萬塊,經過 10 年後會變成約 25,937 元。這個增長不是線性的,而是呈現加速趨勢,因為每年的利息都在為我們的本金打工。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長期投資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財富增值,因為他們讓時間來幫助自己積累財富。
但複利的真正魔力其實來自於「長期」。投資界有句話說「時間就是最好的風險管理」,這不僅僅是因為時間可以緩和市場波動,還因為時間能讓複利真正發揮威力。當我們早點開始投資並持續堅持下去,未來的回報將會呈現出驚人的增長。
現在,既然我們明白了金錢隨著時間增值,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每次花掉的錢到底值不值得?這裡就涉及到另一個核心概念:機會成本。
當我們選擇花掉今天的一百塊錢時,實際上我們同時放棄了這一百塊錢未來可能變成的錢。這就好像今天我們選擇買了一杯 50 元的手搖飲,那這 50 元其實是放棄了未來可能成為 100 元的潛在機會。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可能就會重新思考我們的消費行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變成「財務潔癖症患者」,無時無刻都在計算每一塊錢的機會成本,而是要學會在每次消費前思考:這筆錢的當下花費是否比未來增值更有價值?
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更明智地規劃財務,既能享受生活,又不會讓未來的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
如果說時間是我們在財務上最好的朋友,那麼通膨(通貨膨脹)就是我們的頭號敵人。通膨讓今天的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當我們每年都看到物價上漲,便能切身感受到通膨的壓力。
羊羹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可能只需要花5元買一顆茶葉蛋,現在可能已經要 12元或更多了。
我們總是談論通膨如何侵蝕我們的購買力,但事實上沒有通膨的世界並不是那麼美好。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今天存下的錢在未來能買更多東西,那麼消費的樂趣就大打折扣了。
為什麼?因為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會選擇把錢留著,而不是用來消費。這樣一來,市場上的消費動力變弱,經濟活動會逐漸停滯。
通膨在某種程度上像是一個「溫和的催化劑」,它促使我們不再只是將錢放在銀行中,而是更積極地投資或消費。如果錢未來能買到更多東西,我們幹嘛要急著花?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的花費意願會下降,這會對企業造成壓力,因為消費需求減少,他們的收入自然也會下滑。接著,企業可能會減少投資、縮減規模,這對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更嚴重的問題是,當大量的人退休後,不再進行投資或消費,他們手上的現金卻因為缺乏通膨而越來越值錢。這樣一來這些人反而「躺著變富」,即使不做任何事,他們的購買力也在增加。這表面上看似對老年人有利,但長期來看,這對年輕一代卻可能是巨大的災難。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消費、不投資,而是將錢存放在銀行,資金流動性將大大減少。這會造成經濟活力的衰退,甚至進入通縮螺旋。當消費和投資下降,企業營收萎縮,會進一步減少雇用,導致失業率上升。年輕人不僅找不到工作,工資也無法增加,生活質量受到嚴重打擊。
在這樣的狀態下,市場上的錢越來越難取得,因為手握大量資金的老年人選擇「保守資產」而非進行風險投資,導致經濟停滯不前。交易量變少,全球總產值(GDP)下降,工作機會減少,這將進一步壓縮年輕世代的財務自由與經濟成長。
通縮最大的危險在於,它會讓現有的財富變得越來越集中在擁有大量資產的老一代手中,而年輕人卻因為經濟停滯、工資不增等原因,變得越來越窮。當退休族群享受手中的現金不斷增值時,年輕人卻面臨物價下降的壓力和更少的工作機會。這種代際間的財富不平等最終會導致社會矛盾的加劇。
這也解釋了為何支持通縮的人,大部份是那些想要保護自己現有財產的人。他們更關注如何讓手中的錢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推動經濟成長,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的機會。一個年輕人日盼夜盼老人們趕快入土換自己享樂的世界就但
通膨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隨處可見,從油價、房價,到我們每天去市場買菜時看到的價格變動,通膨無處不在。假設每年的通膨率為 3%,這意味著今天手中的 100 元,10 年後可能只有 74 元的購買力。當我們考慮到通膨時,便能理解,儘管存錢或投資讓我們的資金數量增加,但如果通膨上升過快,我們實際上可能在「賺錢卻變窮」。
這也就是為什麼,僅僅把錢存在銀行裡是不夠的,因為存款利率可能跑不贏通膨。儘管我們的存款數字在增加,但購買力卻逐漸下滑。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對抗通膨,保護我們的財富增值?
對抗通膨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進行投資。這裡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加權指數(TAIEX)的表現,長期下來它的年化報酬率能夠超過通膨率,這也是為什麼股票市場常常被認為是能夠跑贏通膨的投資工具之一。
但股票市場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還可以考慮房地產、固定收益債券等其他投資標的。房地產投資在台灣也非常常見,尤其是在台北等大城市,房價的長期增長往往能夠抵消通膨帶來的購買力下降。
如果我們看看台北市區的房價變遷,就會發現30~40年前可能用 300 萬可以買下一棟小公寓,但今天這樣的價格可能只夠買個車位。這正是通膨和供需結合的結果,也凸顯了投資不動產在對抗通膨中的重要性。當我們考慮金錢的未來價值時,投資和通膨應該是同時放在我們腦海中的兩個核心因素。
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和機會成本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財務概念。當我們進行投資時,投資報酬率是衡量我們投入資金回報的指標。而機會成本則提醒我們,每一次資金投入都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其他可能的投資機會。
1. 投資報酬率的實際應用
舉個實際的例子,我們決定將 100 萬元投資在一個穩定的基金中,預期年回報率為 8%。這意味著每年這筆資金將帶來約 8 萬元的回報。如果我們選擇了另一個年回報率為 5% 的投資,雖然相對穩健,但我們就放棄了額外 3% 的收益,也就是每年約 3 萬元。這就是機會成本在投資中的具體表現。
機會成本不僅僅是用來計算金錢,還應用在時間和其他資源上。每次我們做出決策,都應該問自己:這樣的選擇是否讓我們放棄了更好的機會?透過這種長期思維,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規劃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財務浪費。
2. 長期投資與時間效應
我們來看看股票市場的長期投資效果。假設在 2000 年,我們投入了 10 萬元在台灣加權指數的基金中,假設平均年化報酬率為 7%。到 2020 年,這筆錢將增至約 38 萬元。這段時間內,市場經歷了波動,包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全球性事件,但長期來看,資產依然持續增值。
這樣的例子再次證明了,長期投資和時間是投資報酬率的最好夥伴,時間越長,收益會越顯著。
「豁免開銷」這個概念聽起來似乎與我們投資理財有點矛盾,畢竟我們一直在強調財務規劃和控制支出。豁免開銷的意思並不是亂花錢,而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消費,這些消費是為了提升我們當下的生活質量,或者是為了長期的身心健康。
1. 健康投資:保健食品的例子
舉例來說,羊羹會認為購買保健食品是一種必要的開銷。這筆錢不能算是浪費,因為它帶來的是未來的健康回報。特別是隨著台灣社會進入老年化,健康問題愈發突出,提前投資於健康不僅能延緩疾病發生,還能減少未來的醫療開支。這樣的「健康投資」是豁免開銷的典型例子。
2. 知識投資:筆記型電腦的開銷
再來看另一個情境,如果我們是一名部落格創作者或學習者,購買一台符合我們工作或學習效能的筆記型電腦不僅是提升效率,也是對未來工作的投資。好的工具能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暢,並且在未來帶來更多的收入與機會。這筆開銷雖然不便宜,但從長期來看,這是豁免開銷的一部分,因為它能帶來未來的回報。
我們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在享受當下生活與為未來儲蓄之間取得平衡?過度節省可能會讓我們失去生活中的樂趣,過度消費則會影響我們的財務健康。這是一個需要智慧處理的議題。
1. 設定短期與長期財務目標
要實現這個平衡,我們可以設定短期和長期的財務目標。短期目標可以是儲蓄一筆錢去旅遊或購買某樣喜歡的物品,而長期目標則是為退休儲蓄或投資房地產。這樣的目標設定能幫助我們在不同階段中享受生活的同時,為未來做出合理的準備。
2. 財務健康與生活質量的雙贏策略
當我們進行財務規劃時,應該把生活質量也納入考慮。健康的財務狀況並不等於過度節省,相反,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聰明地花錢,確保每一筆開銷都能帶來長期回報。例如,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消費時,可以優先選擇那些能夠帶來幸福感和價值的開支,而非單純的即時滿足。
羊羹學堂每天在三大教室推出一篇關於投資理財、健康生活或學習力的文章,這些都是人生關鍵領域,涵蓋資料整理與個人見解。每篇文章免費開放至少三天,誠摯邀請加入羊羹的沙龍,以獲取最新更新通知,確保不錯過任何感興趣的內容。
羊羹也提供「首月1元」的限量月閱讀通行證的訂閱活動,隨著文章數量增加,未來訂閱費可能調整,現在訂閱即可鎖定最優惠價格(現有訂閱戶費用不受影響)。
期待有您的支持,讓羊羹能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