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部落格文章類型方向筆記,開始寫你的部落格吧和 2024 vocus創作者尾牙:從點到線,發想你的方格子兩篇文章中,提到如何發想與擴散出自己寫文章的領域方向,不過呢~ 也要留意兩件事,那就是 :
我想寫的 = 有人會看、會追蹤的嗎?
以及跟隨大眾喜好,追隨熱門議題?
追蹤和訂閱的初始原因
無論是粉絲專頁、IG、YT、X、Threads(脆)、Plurk、方格子、甚或是LINE 官方帳號、微博、小紅書,都離不開「追蹤與訂閱」。
人們追蹤和訂閱的初始原因:是因為和自己有關
來一些淺顯易懂的舉例,就會更清楚明白「何謂和自己有關」,例如小美追蹤一個方格子格主的美妝沙龍,在美妝沙龍中她可以學習並了解到喜愛的「日韓穿搭、日韓妝容、日系編髮、韓系彩妝潮流、最新日韓美妝用品開箱與評測」,但另一個歐美風格的美妝沙龍小美卻沒有興趣,因為小美不喜歡歐美妝容。
抑或是裴恩(是我啦)有追蹤訂閱一位旅日的創作者,她會分享日本深度旅遊的文化、長期住在日本生活的視角(相對非短期觀光視角)、各種日本的文化習俗知識、日語分享、日本季節活動分享...所有的分享都和日本有關,且充滿她的視角、她的價值觀與思想。我會有興趣關注,一方面是喜愛日本文化、另一方面是喜歡她。
喜歡、在乎、崇尚、追隨、想知、想學、想八卦,甚至是討厭他而想觀看他,
都是「和自己有關」。
寫的內容與方針
在寫文章時的出發心會角度會影響到內容,接著觀看的人就會感受到、被吸引到、或是無感。為什麼呢?例如我寫一篇日記,你們不一定有興趣看,因為日記可能很流水帳、很無重點、無分享價值,那我可不可以寫?當然可以!我的沙龍是我的天地,想怎麼寫都可以。
但如果我今天是想要有更多的粉絲,想吸引並集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對象,或是想要有塑造自己的知識形象與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那就要考慮文章內容的規劃與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價值性、分享性與觀看性。
所以當你訂定出自己想寫的,那就寫吧!一段時間後觀察看看觀看數、留言互動或是追蹤數,但不要被這些數字所綁架了,這些數字若低,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單純他們不是你的受眾、他們對這個主題無感罷了。那如果我就只是想寫日記,那麼有沒有人追蹤訂閱互動留言,那也不重要了,因為日記是寫給我自己的,只是平台剛好是用方格子而已。
大眾喜好的
不要為了迎合而迎合,你的粉絲喜歡的是你,你的個性、風格、思路與角度,若真要考慮大眾喜好,應是以「熱門話題、近期熱搜」為考量,並思考這個話題我要如何用我的風格、思路、價值觀去切入寫文,你寫出來的東西不要只為了跟風,而是要考慮「我為什麼要寫這個?」
例如現在2025年6月30日(一),近期熱度最高的是「地震預言、避難包」,那如果我寫一個避難包開箱,可是裡面只是條列出項目有哪些物品,沒有我購買的原因、為什麼買這個、為什麼準備這個、這個物品可以用在哪裡,那我寫的避難包開箱文和別人的避難包準備指南有何差異?好像沒有差異。也就是說這篇文章少了最重要的「我的各式考量與因素、風格、價值觀與思路」,只剩下追風跟風的內容了。
跟熱度的內容,在熱度最初期很吃香,因為寫的人不多,所以內容簡單看的人也會多。但是當相似的內容越來越高之後,如果大家都這樣寫,就像千篇一律的產出而已,你靠的就不是這篇「避難包開箱」內容含量,靠的主要在「搜尋字詞與議題的熱度」及「你的粉絲」。可是熱度與議題之後會退卻,潮水退後剩下的就是粉絲與路人,路人未受吸引就不會追蹤。
所以無論你要如何跟風,都要考慮以「自己」為出發角度,我會怎麼寫、怎麼思考、怎麼切入這個論點、如何延伸出新的思路、要引用哪些文獻、要探究哪些用處。
就算跟的是議題或搜尋熱門詞,而主軸還是你的思想,你的本質。
假設使用Google趨勢查找近期熱門關鍵字,也要大略思考網友的搜尋意圖,是想了解學習、八卦吃瓜、比價購買,還是其他包含但不限前述的意圖。因為搜尋意圖關係到他想找什麼、想了解或知道什麼,若你的內容剛好符合,他又搜尋到、看到你的文章時,網友就有可能會點擊文章進去看。
而有些內容就算不是近期熱搜,也可能是細水長流型的,或是時節活動、年紀年級、職涯領域到一個範圍時就可能想看的,這就會回到目標對象(受眾)的判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