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林語堂故居修繕與搬家記事

◎林語堂故居主任 蔡佳芳

raw-image
陽明山地區,過去有許多名人的足跡與歷史,曾因行政區的劃分及政略需求,使這個區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隨著70年代的空間解嚴逐步實現,文資法於2005年全案修正,其中更歷經台灣文化意識的抬頭。民間對文化資產的期待終於開花結果,讓許多老建築能夠重新盤點現況,進行後續修繕與評估,在此前提之下,林語堂故居迎來第一次的大修繕工程。

老房子的文資身份

2018年5月9日公告為市定紀念建築之文書

2016年修訂之《文化資產保存法》,增列「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口述傳統」及「傳統知識與實踐」等分類。2017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報林語堂故居之文資價值,經多次審議後,於2018年5月9日公告為市定紀念建築。

文資身份確立後,依文資法規須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臺北市政府公開招標後,委由連宏基建築師執行,林語堂故居經營團隊協助提供史料、建物佐證資料及各式圖文,期間多次會勘討論建築本身及其歷史脈絡,並經文資委員反覆審議,於2022年8月核定通過。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



而其中最具爭議之處,乃是四個不同時期的建物風貌:

  • 1966年王大閎建築師完成建物時。
  • 1968年林語堂本人因其無障礙需求及增設房間之變動。
  • 1985年臺北市立圖書館接手後之調整。
  • 2002年臺北市文化局因應公眾需求之設備整理。

不同階段建物擁有者,各自對房舍有其想像與規劃,究竟要以哪一時段作為修繕依據?觀眾是否能理解,或現在社會更需要什麼?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委託技術服務

有太多必須全盤顧慮的事項,因此在後續的規劃裡,與文資委員反覆進行討論及釐清,期待呈現最適切的風貌給現代觀眾,並同時兼顧建築的維護與保存。其間難免有意見相異之處,團隊運用史料與照片進行釐清,在密切的溝通與協調後,終於完備了計畫內容,中間費時1年,時間來到2022年8月。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將進一步啟動「修復工程」,目的是針對修復再利用計畫對建築及資源的盤點,找出相對應需要維修的方向/項目,進行工程的討論與修繕執行,每本計畫書的完成都有多次邀集專家學者進行審核,最終才會予以核准通過。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相關的時間序列整理如下:

  • 2018年指定為市定紀念建築
  • 公開招標修復再利用計畫撰寫
  • 2022年8月連宏基建築師《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審核通過
  • 建築師根據上述計畫發展修復工程計畫
  • 2023年5月劉建成建築師《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委託技術服務》審核通過
  • 公開招標營造商,由翔頂營造有限公司得標
  • 2024年9月由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林語堂故居文物搬遷
  • 2024年9月開始修復工程
  • 預計2025年8月檢視修復工程
  • 預計2025年9-12月進行開館前置計畫及細項設備調整
  • 預計2026年開館

老房子要搬家

故居簡史

  • 1966年由王大閎建造而成
  • 1976年林語堂去世
  • 1985年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紀念分館對外開放
  • 1999年臺北市文化局成立
  • 2001年林語堂故居委外招標及整修
  • 2002年林語堂故居對外開放

林語堂故居自2002年以名人故居形式開幕以來,因應研究與推廣需求,增加人員編制:包含館員、志工、工讀生、實習生及活動會員等組織,並在行政上有了研究、典藏、教育推廣、文書、會計、出納、總務之程序,然彼時在非電子化時代,以紙本為主要紀錄與執行方式,20多年來累積了相當驚人的文件及資料。此外,過去依據推廣需求,製作及使用的工具、陳列輔具、傢俱等亦具備一定數量,因此本團隊在2024年6月正式閉館前,雖已做足心理準備,但仍然陷入一個積年累月的物件需要深度釐清,高能量斷捨離的艱辛過程,以下將搬家過程逐一述明。

搬家期間工作內容分為文件資料整理、財產物品報廢、文物盤點及整理、空間淨空等四項:

館員查閱確認資料價值

  • 文件資料整理:

本館的文件資料分為:

行政類:往來公文、業務相關合約、保險資料、人事資料、行政文書等。

研究類:研究資料複印本、業務參考書籍、剪報資料等。

交流類:其他單位贈書、歷年報導書刊等。

其他:歷年文宣、門票。

以2021年為切割點,時限前的行政資料若無保存價值,亦無再利用需求便予以丟棄,資料上若有姓名、連絡電話、職章及用印等內容,以碎紙機切碎、銷毀後丟棄。近年來因多數單位多採電子公文,因此早年公文影本,若無特殊事證及歷史價值也予以銷毀。

研究資料視需求保存,若有多本複印資料,將以數位化備存後將紙本銷毀,其中較有保存價值的為剪報資料,目前已送交專業數位掃描,後續整理完畢後,暫定於2025年展示於林語堂故居官網。業務參考書籍則隨營運辦公室遷移至東吳大學城中校區,作為日後推廣使用。

其他單位贈書,內容與林語堂毫無關係者捐送給各大圖書館,與林語堂有直接關係者予以保留,與參考書籍一同隨營運團隊搬遷。

非常多的資料、物品與財產

  • 財產物品報廢:

林語堂故居早期財產物品多以文化局經費購買並列入清冊,已達報廢年限之財產物品均已報廢,未達可報廢年限之財產物品於2024年8月轉交由文化局委託之文物搬遷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倉儲。文化局秘書室亦將部分有殘值之報廢物品上架於惜物網出售,本館館員協助其取貨及搬移。

捐贈給其他組織

而館內藏有歷任餐廳廠商留下之物件與設備(非故居經費購買,無財產及物品編號),因有可利用價值故多年持續沿用,惟後續的規劃無保存必要,除了印有館所logo的杯盤餐具外,已陸續將其它用具轉贈社福團體及附近居民。

另有多年前為樽節經費,從他處轉借的影印機及文件櫃等,亦取得物主同意後將其贈出;尚有利用價值的物品(非故居經費購買,無財產及物品編號),則借用陽明山友館閒置空間,作為短暫儲存使用,待日後取回使用。

翔頂營造有限公司進駐

書畫文物打包

書籍文物收納至專屬紙箱

  • 文物盤點整理/協助文物廠商搬遷:

為使文物盤點及搬遷順利,本館自2024年6月開始,逐步將文物及資料備妥,並將其集中於展場內,因2024年7月開始與修復再利用工程營建廠商(翔頂營造有限公司)共用空間,為避免爭議,於展場出入口加裝鎖環,以確保文物安全。

後營運團隊與文化局完成財產物品文物清點及移交程序後,亦協助臺北市文化局委託之文物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進行盤點及搬遷,期間共計8個整天(7個整天、2個半天)。協助內容包含:告知文物所在地、辨識文物、提供文物照片、釐清相關清冊及空間管理等。

展場空間淨空

  • 故居空間淨空/其他

故居空間於2002年使用至今,空間、設備及器物歷經多次汰換,因此在空間淨空之前須先釐清物權,過程中包括協助文化局秘書室,於惜物網售出物品之買家取件,文化局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之文物搬遷,以及非館內物件之返還,另尚有倉儲空間的找尋等等。

2024年6-8月期間,營運團隊除進行資料整理及釐清外(耗時月餘),幾乎日日打包大批垃圾,以人力推車送置垃圾集運點,等待垃圾車清運,因超額的搬運及打包,致團隊成員負傷累累,至今尚未完全恢復。

另在2024年9月前,團隊亦協助修復再利用工程營建廠商(翔頂營造有限公司)清理辦公空間,參與工程會議,提供建物相關及歷史資料等。

2024年7月底整理的進度

2024年10月工程進行至拆除天花板

後記

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但巨量的文物資料及物件,執行時間又僅僅3個多月,團隊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且許多平時使用,但因空間轉換必須放棄的物件,都讓團隊有些不捨,整理的過程也在回眸過往的點滴,那些與博物館交織的人,細數林語堂之外,屬於房子的故事。

而搬家過程中有一插曲,故居中庭魚池裡有隻與團隊相伴許久的錦鯉,大家覺得牠的身影像是一抹湯裡的蛋花,所以暱稱為阿蛋,在確定要搬家之後,我們四處詢問,想覓得阿蛋的去處,結果陽明書屋拋出了善意,書屋後方大大的魚池可以收容這隻可愛的小錦鯉,所以在2024年7月31日書屋的夥伴開著大大的貨車,迎接這隻幸運的小錦鯉,館員都戲稱「阿蛋發達了!要住豪宅了!」,事實上大家都在角落偷抹眼淚,心理祈禱願牠魚生安好,友館也常分享阿蛋現蹤的照片,讓我們安心放心。

也許一般觀眾難以想像,本團隊對於這棟老房子的情感,是對一位人物真正的敬意,認真的爬梳史料,盡力的對待每一個與之交會的人,珍惜善意與緣分,然後顯現最好的狀態給觀眾,這些背後的努力,故居團隊成員的用心,願2年後能再度呈現給所有人,也恰好慶祝這棟房子60歲生日,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後續工程進度也歡迎追蹤關注林語堂故居的Facebook、IG及Youtube頻道,將會持續更新進度與說明房子的修繕過程。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附錄: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緣起
  • 第二節 計畫範圍與位置
  • 第三節 工作項目與內容

第二章 現況環境與背景資料調查

  • 第一節 文化資產指定公告資料
  • 第二節 建築及土地使用基本資料
  • 第三節 周邊環境調查

第三章 文獻史料之蒐集及修復沿革考證

  • 第一節 林語堂先生其人與其事
  • 第二節 文物清冊
  • 第三節 土地變遷演變及人文地景發展演變
  • 第四節 建築修復沿革考證重點節錄
  • 第五節 大事記圖表總結(人-事-物-建築)

第四章 建築研究

  • 第一節 建築座落位置及基地全區配置
  • 第二節 建築空間配置
  • 第三節 原有工法調查及施工方法研究
  • 第四節 傳統匠師技藝及材料分析調查

第五章 紀念建築現況調查及損壞調查

  • 第一節 現況空間使用調查
  • 第二節 現況環境調查
  • 第三節 現況結構調查
  • 第四節 現況機電、空調、消防設備調查
  • 第五節 現況樹木調查
  • 第六節 建築現況與損壞調查

第六章 紀念建築修復計畫

  • 第一節 建築公告基本資料
  • 第二節 修復原則及方法之研擬
  • 第三節 修復方法
  • 第四節 必要之緊急搶修建議

第七章 紀念建築再利用計畫

  • 第一節 文化資產價值及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
  • 第二節 修復所涉及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檢討及
  • 建議
  • 第三節 因應計畫研擬之建議
  • 第四節 管理維護計畫建議
  • 第五節 再利用原則研擬
  • 第六節 再利用必要設施系統及經營管理之建議

第八章 修復及再利用預算及時程概估

  • 第一節 修復與再利用預算概估
  • 第二節 修復與再利用時程概估

第九章 說明會之執行構想

  • 第一節 說明會之時程規劃及公告資訊
  • 第二節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說明會

故居的阿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