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故居修繕與搬家記事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林語堂故居主任 蔡佳芳

raw-image
陽明山地區,過去有許多名人的足跡與歷史,曾因行政區的劃分及政略需求,使這個區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隨著70年代的空間解嚴逐步實現,文資法於2005年全案修正,其中更歷經台灣文化意識的抬頭。民間對文化資產的期待終於開花結果,讓許多老建築能夠重新盤點現況,進行後續修繕與評估,在此前提之下,林語堂故居迎來第一次的大修繕工程。

老房子的文資身份

2018年5月9日公告為市定紀念建築之文書

2018年5月9日公告為市定紀念建築之文書

2016年修訂之《文化資產保存法》,增列「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口述傳統」及「傳統知識與實踐」等分類。2017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報林語堂故居之文資價值,經多次審議後,於2018年5月9日公告為市定紀念建築。

文資身份確立後,依文資法規須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臺北市政府公開招標後,委由連宏基建築師執行,林語堂故居經營團隊協助提供史料、建物佐證資料及各式圖文,期間多次會勘討論建築本身及其歷史脈絡,並經文資委員反覆審議,於2022年8月核定通過。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



而其中最具爭議之處,乃是四個不同時期的建物風貌:

  • 1966年王大閎建築師完成建物時。
  • 1968年林語堂本人因其無障礙需求及增設房間之變動。
  • 1985年臺北市立圖書館接手後之調整。
  • 2002年臺北市文化局因應公眾需求之設備整理。

不同階段建物擁有者,各自對房舍有其想像與規劃,究竟要以哪一時段作為修繕依據?觀眾是否能理解,或現在社會更需要什麼?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委託技術服務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委託技術服務

有太多必須全盤顧慮的事項,因此在後續的規劃裡,與文資委員反覆進行討論及釐清,期待呈現最適切的風貌給現代觀眾,並同時兼顧建築的維護與保存。其間難免有意見相異之處,團隊運用史料與照片進行釐清,在密切的溝通與協調後,終於完備了計畫內容,中間費時1年,時間來到2022年8月。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將進一步啟動「修復工程」,目的是針對修復再利用計畫對建築及資源的盤點,找出相對應需要維修的方向/項目,進行工程的討論與修繕執行,每本計畫書的完成都有多次邀集專家學者進行審核,最終才會予以核准通過。



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相關的時間序列整理如下:

  • 2018年指定為市定紀念建築
  • 公開招標修復再利用計畫撰寫
  • 2022年8月連宏基建築師《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審核通過
  • 建築師根據上述計畫發展修復工程計畫
  • 2023年5月劉建成建築師《林語堂故居修復工程委託技術服務》審核通過
  • 公開招標營造商,由翔頂營造有限公司得標
  • 2024年9月由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林語堂故居文物搬遷
  • 2024年9月開始修復工程
  • 預計2025年8月檢視修復工程
  • 預計2025年9-12月進行開館前置計畫及細項設備調整
  • 預計2026年開館

老房子要搬家

raw-image

故居簡史

  • 1966年由王大閎建造而成
  • 1976年林語堂去世
  • 1985年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紀念分館對外開放
  • 1999年臺北市文化局成立
  • 2001年林語堂故居委外招標及整修
  • 2002年林語堂故居對外開放

林語堂故居自2002年以名人故居形式開幕以來,因應研究與推廣需求,增加人員編制:包含館員、志工、工讀生、實習生及活動會員等組織,並在行政上有了研究、典藏、教育推廣、文書、會計、出納、總務之程序,然彼時在非電子化時代,以紙本為主要紀錄與執行方式,20多年來累積了相當驚人的文件及資料。此外,過去依據推廣需求,製作及使用的工具、陳列輔具、傢俱等亦具備一定數量,因此本團隊在2024年6月正式閉館前,雖已做足心理準備,但仍然陷入一個積年累月的物件需要深度釐清,高能量斷捨離的艱辛過程,以下將搬家過程逐一述明。

搬家期間工作內容分為文件資料整理、財產物品報廢、文物盤點及整理、空間淨空等四項:

館員查閱確認資料價值

館員查閱確認資料價值

  • 文件資料整理:

本館的文件資料分為:

行政類:往來公文、業務相關合約、保險資料、人事資料、行政文書等。

研究類:研究資料複印本、業務參考書籍、剪報資料等。

交流類:其他單位贈書、歷年報導書刊等。

其他:歷年文宣、門票。

以2021年為切割點,時限前的行政資料若無保存價值,亦無再利用需求便予以丟棄,資料上若有姓名、連絡電話、職章及用印等內容,以碎紙機切碎、銷毀後丟棄。近年來因多數單位多採電子公文,因此早年公文影本,若無特殊事證及歷史價值也予以銷毀。

研究資料視需求保存,若有多本複印資料,將以數位化備存後將紙本銷毀,其中較有保存價值的為剪報資料,目前已送交專業數位掃描,後續整理完畢後,暫定於2025年展示於林語堂故居官網。業務參考書籍則隨營運辦公室遷移至東吳大學城中校區,作為日後推廣使用。

其他單位贈書,內容與林語堂毫無關係者捐送給各大圖書館,與林語堂有直接關係者予以保留,與參考書籍一同隨營運團隊搬遷。

非常多的資料、物品與財產

非常多的資料、物品與財產

  • 財產物品報廢:

林語堂故居早期財產物品多以文化局經費購買並列入清冊,已達報廢年限之財產物品均已報廢,未達可報廢年限之財產物品於2024年8月轉交由文化局委託之文物搬遷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倉儲。文化局秘書室亦將部分有殘值之報廢物品上架於惜物網出售,本館館員協助其取貨及搬移。

捐贈給其他組織

捐贈給其他組織

而館內藏有歷任餐廳廠商留下之物件與設備(非故居經費購買,無財產及物品編號),因有可利用價值故多年持續沿用,惟後續的規劃無保存必要,除了印有館所logo的杯盤餐具外,已陸續將其它用具轉贈社福團體及附近居民。

另有多年前為樽節經費,從他處轉借的影印機及文件櫃等,亦取得物主同意後將其贈出;尚有利用價值的物品(非故居經費購買,無財產及物品編號),則借用陽明山友館閒置空間,作為短暫儲存使用,待日後取回使用。

翔頂營造有限公司進駐

翔頂營造有限公司進駐

書畫文物打包

書畫文物打包

書籍文物收納至專屬紙箱

書籍文物收納至專屬紙箱

  • 文物盤點整理/協助文物廠商搬遷:

為使文物盤點及搬遷順利,本館自2024年6月開始,逐步將文物及資料備妥,並將其集中於展場內,因2024年7月開始與修復再利用工程營建廠商(翔頂營造有限公司)共用空間,為避免爭議,於展場出入口加裝鎖環,以確保文物安全。

後營運團隊與文化局完成財產物品文物清點及移交程序後,亦協助臺北市文化局委託之文物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進行盤點及搬遷,期間共計8個整天(7個整天、2個半天)。協助內容包含:告知文物所在地、辨識文物、提供文物照片、釐清相關清冊及空間管理等。

展場空間淨空

展場空間淨空

  • 故居空間淨空/其他

故居空間於2002年使用至今,空間、設備及器物歷經多次汰換,因此在空間淨空之前須先釐清物權,過程中包括協助文化局秘書室,於惜物網售出物品之買家取件,文化局廠商(三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之文物搬遷,以及非館內物件之返還,另尚有倉儲空間的找尋等等。

2024年6-8月期間,營運團隊除進行資料整理及釐清外(耗時月餘),幾乎日日打包大批垃圾,以人力推車送置垃圾集運點,等待垃圾車清運,因超額的搬運及打包,致團隊成員負傷累累,至今尚未完全恢復。

另在2024年9月前,團隊亦協助修復再利用工程營建廠商(翔頂營造有限公司)清理辦公空間,參與工程會議,提供建物相關及歷史資料等。

2024年7月底整理的進度

2024年7月底整理的進度

2024年10月工程進行至拆除天花板

2024年10月工程進行至拆除天花板

後記

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但巨量的文物資料及物件,執行時間又僅僅3個多月,團隊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且許多平時使用,但因空間轉換必須放棄的物件,都讓團隊有些不捨,整理的過程也在回眸過往的點滴,那些與博物館交織的人,細數林語堂之外,屬於房子的故事。

而搬家過程中有一插曲,故居中庭魚池裡有隻與團隊相伴許久的錦鯉,大家覺得牠的身影像是一抹湯裡的蛋花,所以暱稱為阿蛋,在確定要搬家之後,我們四處詢問,想覓得阿蛋的去處,結果陽明書屋拋出了善意,書屋後方大大的魚池可以收容這隻可愛的小錦鯉,所以在2024年7月31日書屋的夥伴開著大大的貨車,迎接這隻幸運的小錦鯉,館員都戲稱「阿蛋發達了!要住豪宅了!」,事實上大家都在角落偷抹眼淚,心理祈禱願牠魚生安好,友館也常分享阿蛋現蹤的照片,讓我們安心放心。

也許一般觀眾難以想像,本團隊對於這棟老房子的情感,是對一位人物真正的敬意,認真的爬梳史料,盡力的對待每一個與之交會的人,珍惜善意與緣分,然後顯現最好的狀態給觀眾,這些背後的努力,故居團隊成員的用心,願2年後能再度呈現給所有人,也恰好慶祝這棟房子60歲生日,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後續工程進度也歡迎追蹤關注林語堂故居的Facebook、IG及Youtube頻道,將會持續更新進度與說明房子的修繕過程。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附錄: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目錄

raw-image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緣起
  • 第二節 計畫範圍與位置
  • 第三節 工作項目與內容

第二章 現況環境與背景資料調查

  • 第一節 文化資產指定公告資料
  • 第二節 建築及土地使用基本資料
  • 第三節 周邊環境調查

第三章 文獻史料之蒐集及修復沿革考證

  • 第一節 林語堂先生其人與其事
  • 第二節 文物清冊
  • 第三節 土地變遷演變及人文地景發展演變
  • 第四節 建築修復沿革考證重點節錄
  • 第五節 大事記圖表總結(人-事-物-建築)
raw-image

第四章 建築研究

  • 第一節 建築座落位置及基地全區配置
  • 第二節 建築空間配置
  • 第三節 原有工法調查及施工方法研究
  • 第四節 傳統匠師技藝及材料分析調查

第五章 紀念建築現況調查及損壞調查

  • 第一節 現況空間使用調查
  • 第二節 現況環境調查
  • 第三節 現況結構調查
  • 第四節 現況機電、空調、消防設備調查
  • 第五節 現況樹木調查
  • 第六節 建築現況與損壞調查

第六章 紀念建築修復計畫

  • 第一節 建築公告基本資料
  • 第二節 修復原則及方法之研擬
  • 第三節 修復方法
  • 第四節 必要之緊急搶修建議

第七章 紀念建築再利用計畫

  • 第一節 文化資產價值及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
  • 第二節 修復所涉及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檢討及
  • 建議
  • 第三節 因應計畫研擬之建議
  • 第四節 管理維護計畫建議
  • 第五節 再利用原則研擬
  • 第六節 再利用必要設施系統及經營管理之建議

第八章 修復及再利用預算及時程概估

  • 第一節 修復與再利用預算概估
  • 第二節 修復與再利用時程概估

第九章 說明會之執行構想

  • 第一節 說明會之時程規劃及公告資訊
  • 第二節 紀念建築林語堂故居修復再利用計畫說明會
故居的阿蛋

故居的阿蛋




avatar-img
17會員
79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盛夏走入北埔街市,熙來攘往的人潮,廟前街至今皆是往來熱絡,除卻滿溢的柿餅茶香,密集的古蹟是北埔一大特色。常民生活與歷史交疊,勾勒出文學地貌,山城裡的創作者龍瑛宗從北埔開始,透過書寫鋪墊出獨有的視角,那些無能為力又無以名狀的苦澀,紀錄時代的縮影,在蟬鳴如雨的酷暑,蟄伏其中的晦澀暗語,您可曾聽聞?
搭乘公車行經臺北市南昌路一段,不起眼的路旁卻有三個大字「陸聯廳」映入眼簾,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擇日尋跡探訪,原來這是一座市定古蹟,由日據時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建於西元1907年,為和洋折衷建築。
「所謂作家,就是能對時代起反應的人。」 ——林語堂  2007年,林語堂故居首辦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獎,旨在林語堂先生對文學創作之貢獻,並推廣華文創作及鼓勵創作人才。林語堂文學獎的問世,源自於林氏對創作的喜愛,更企盼華文寫手能自我挖掘、盡情書寫,以便有更多優秀作品問世。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據《裨海記遊》所載台北城原為氤氳繚繞的大澤,彼時芝山岩為湖中的小島,雖眾說紛紜,但芝山岩考古開挖出貝塚,似乎也間接證明此一說。18世紀中葉大量的跨海移民,慢慢充盈著台北的人口,淡水河沿岸漸漸繁榮,艋舺成為貿易的中心,此時城市的廓圖已形成。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盛夏走入北埔街市,熙來攘往的人潮,廟前街至今皆是往來熱絡,除卻滿溢的柿餅茶香,密集的古蹟是北埔一大特色。常民生活與歷史交疊,勾勒出文學地貌,山城裡的創作者龍瑛宗從北埔開始,透過書寫鋪墊出獨有的視角,那些無能為力又無以名狀的苦澀,紀錄時代的縮影,在蟬鳴如雨的酷暑,蟄伏其中的晦澀暗語,您可曾聽聞?
搭乘公車行經臺北市南昌路一段,不起眼的路旁卻有三個大字「陸聯廳」映入眼簾,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擇日尋跡探訪,原來這是一座市定古蹟,由日據時代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建於西元1907年,為和洋折衷建築。
「所謂作家,就是能對時代起反應的人。」 ——林語堂  2007年,林語堂故居首辦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獎,旨在林語堂先生對文學創作之貢獻,並推廣華文創作及鼓勵創作人才。林語堂文學獎的問世,源自於林氏對創作的喜愛,更企盼華文寫手能自我挖掘、盡情書寫,以便有更多優秀作品問世。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
據《裨海記遊》所載台北城原為氤氳繚繞的大澤,彼時芝山岩為湖中的小島,雖眾說紛紜,但芝山岩考古開挖出貝塚,似乎也間接證明此一說。18世紀中葉大量的跨海移民,慢慢充盈著台北的人口,淡水河沿岸漸漸繁榮,艋舺成為貿易的中心,此時城市的廓圖已形成。
1884年台北府城完工了,「城內」平衡了「艋舺」與「大稻埕」兩河港市街的族群衝突,過往的荒地成了台北核心,隱然成形的「三市街」隨著河港貿易、工業、軍事、交通的聚集,開展出台北的新時代。 從劉銘傳踏上台北河溝頭任職的這段路開始,循著城市商業紋理,於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站在小山上 站在花園裡的小山上,我靜靜地觀察著四周的景象。眼前的景色是一幅獨特的畫面:禮拜教堂高聳著,像一位歷經沧桑的守望者;小巧的辦公房舍在陽光下閃爍著古典的光芒;而這一切,都在士林官邸裡面,彷彿一場穿越時光的夢境。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這片古老而充滿歷史氣息的土地,如今已經向大眾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楊梅故事園區前身為桃園市楊梅區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園區內共有三棟建築,分別傳遞民間興學、自力建校、客家尊崇學風的人文精神。這裡歷經過荒廢後再整修為一個藝文園區、緊鄰桃園市楊梅區楊梅國中旁邊的地點,成為桃園市楊梅區一個重要觀光點。 楊梅故事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楊梅區校前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簡稱故宮南院。其座落於台灣嘉義縣太保市,鄰近於嘉義高鐵與蒜頭糖廠。故宮南院於2015年12月28日啟用試營運。至今展出各類修復展品。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站在小山上 站在花園裡的小山上,我靜靜地觀察著四周的景象。眼前的景色是一幅獨特的畫面:禮拜教堂高聳著,像一位歷經沧桑的守望者;小巧的辦公房舍在陽光下閃爍著古典的光芒;而這一切,都在士林官邸裡面,彷彿一場穿越時光的夢境。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這片古老而充滿歷史氣息的土地,如今已經向大眾開
Thumbnail
太保東勢寮 嘉義太保東勢寮的老宅和周邊地區,因為距離故宮南院不遠,因此常被遊客忽略。然而,這裡卻有著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歷史韻味。老宅區的鄉村小路蜿蜒曲折,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民宅,有的充滿生機,有的則已顯得有些凋零。 回憶和歷史 這些老宅,有的可能已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承載了當地居民的回憶和歷
Thumbnail
楊梅故事園區前身為桃園市楊梅區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園區內共有三棟建築,分別傳遞民間興學、自力建校、客家尊崇學風的人文精神。這裡歷經過荒廢後再整修為一個藝文園區、緊鄰桃園市楊梅區楊梅國中旁邊的地點,成為桃園市楊梅區一個重要觀光點。 楊梅故事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楊梅區校前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Thumbnail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簡稱故宮南院。其座落於台灣嘉義縣太保市,鄰近於嘉義高鐵與蒜頭糖廠。故宮南院於2015年12月28日啟用試營運。至今展出各類修復展品。
Thumbnail
​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一棟從民國三十三年建造至今年為八十年老舊建築。從這裡過去作為護衛老蔣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往返士林官邸及總統府途中重要的防護節點。到歷經荒廢爾後、改建成為公民盤據實踐領地。 台北市中山區公民會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28號 ​開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