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咳嗽不容忽視 肺部功能應定期檢查

    部立基隆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豪襄。(記者曾金萬/拍攝)

    部立基隆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豪襄。(記者曾金萬/拍攝)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部立基隆醫院23日表示,肺部疾病不容忽視,有咳嗽症狀即應前往醫院檢查。

    胸腔外科醫師陳豪襄指出,詹小姐(化名)今年53歲,是一位餐飲業的外場服務員,菸齡30餘年,自覺身體無任何不適。某日與親友敘舊時,聽聞遠房姑媽最近因肺癌辭世,想到自己最近一次做身體健康檢查是3年多前,加上即將啟程前往冰島旅遊,決定就醫諮詢。經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胸腔外科陳豪襄醫師評估詹小姐身體狀況及家族史,建議作「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不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有提供補助,其輻射量也低,詹小姐欣然同意安排檢查。

    經「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後,意外發現詹小姐左上肺葉有1片約莫3乘3公分,質地不均勻,形如海星的病灶,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由於病灶已有一定規模,胸腔外科陳豪襄醫師建議立即入院進行電腦斷層導引切片檢查,經切片結果確定為肺腺癌。經術前檢查確認無遠端轉移後,詹小姐接受了胸腔鏡輔助左上肺葉切除術與淋巴結廓清,4天後出院。病理報告顯示無淋巴結轉移,為肺腺癌第一期。腫瘤組織同時驗出癌細胞有L858R突變,追蹤期建議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

    陳醫師說,詹小姐出院後,每日依照醫師的建議,散步或快走5至10公里,2個月後已恢復如常,且按照原定規劃、與家人如期前往冰島旅遊。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胸腔外科陳豪襄醫師表示,肺癌近10年來皆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冠,一旦邁入疾病末期,平均餘命約為3個月至半年,僅有10%至15%的患者有機會長期抗爭。不過科技日新月異,肺癌的治療方式在近20年間有相當大的進展,從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到10餘年前開始普及的標靶治療,乃至近5年蓬勃發展的免疫療法,都是可行的選項。然而分子生物等級的治療需依據腫瘤組織之基因型態表現而定,並非每位患者都能獲益。

    陳豪襄並且表示,家族史、香菸、廚房油煙、與職業暴露(石綿、紡織、礦業造成之粉塵與化學暴露)是國人已熟知的危險因子。然而根據近年衛生福利部與全台各大醫學中心的統計,有53%的肺癌患者從未抽菸.目前文獻甚至顯示,在亞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檢驗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 mutation)的比率為40%至50%,遠大於歐美人士(Caucasian)的10%至15%。基因型態與家族史對肺癌致病機轉的影響已然超出以往的臆斷。

    針對肺癌普遍實施大規模基因檢測不僅曠日費時,也會造成家庭龐大的經濟負擔。正所謂「防患未然,預防勝於治療」,呼籲民眾固定接受身體檢查、及早發現身體警訊是最理想的狀況。早期肺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只有咳嗽、多痰、與莫名的疲勞感。近年國健署推行的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即是相當好的早期診斷與篩檢工具。

    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電腦斷層掃描的其中一種,輻射暴露量較低,檢查前不需空腹等待,過程僅需5分鐘即可完整掃描完整肺野。具肺癌家族史(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重度吸菸(30包乘年以上)的50至74歲男性、與45至74歲女性均符合篩檢資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