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影評/《懼裂》Demi Moore 用貪婪續命 犧牲的籌碼,還值得這一劑「完美物質」?

看到 Elisabeth 崩潰、人體瓦解的瞬間,我想起了《惡女羅曼死》的莉莉子(沢尻エリカ飾)。不計代價換得的美貌,在揮霍殆盡前,再多撐一秒鐘都好,依附在容貌至上的社會風氣下苟延饞喘,說服抓緊內心不斷溢出的希望,儘管最終將燒作灰燼、破碎成一攤血水,依舊不願鬆手,那萎縮的軀體,早已容不下持續擴張的慾望。




她,被自己硬控了


宛如昆蟲破繭而出,自 Elisabeth(Demi Moore飾)背部分裂出的「Sue」(Margaret Qualley飾)有著青春無敵的肉體,本體霎時成為一攤爛肉,再登體態巔峰的瞬間,正是她逐步邁向死亡圈套的開始。



導演 Coralie Fargeat 自編自導設計出一套軀殼交換的使用說明,「每隔七天就必須對調軀殼生活」,一想只想著要重返全盛期的 Elisabeth 還以為自己能遵守規則,高估自我反被硬控,故事一再強調年輕、年老的兩軀體是同一人,但當 Elisabeth 以年輕姿態重生時,性格分離卻是顯而易見的,凌駕於基本規則的衝動愈趨張狂,Sue 的不擇手段、豪奪反映著本我的貪婪,即便 Elisabeth 擁有了一切,好似都不夠餵養 Sue 的血盆大口。



Sue 爆改遊戲規則


Sue 神情扭曲飆喊「控制自己」,這幕被許多網友瘋傳,Margaret Qualley 驢火純青的演繹自我分離後失控的意志。張牙舞爪的嘶吼,撕心裂肺的力往狂瀾,為時已晚。本我失控宛如自由落體,Sue 嚐到新軀殼帶來的紅利,試著爆改遊戲規則,面對同為受試者(電影開頭的年輕男護士)的告誡、Elisabeth 母體崩壞的警報,直擊心底的聲音告訴她不可為之,但脫離即扭曲的下意識卻勸她避開軀體的交換,而每當她再次換回年邁的身軀,所消耗的能量一次次加倍,Sue 逐漸拿下主控權,在與 Elisabeth 拉扯間,連自己是誰都快認不得了。




驚心動魄的魔法


電影中使用「男性凝視」敘事手法,由丹尼斯·奎德飾演的男性高層在劇中對 Elisabeth 的各種羞辱,凌駕於女性之上的醜態令人髮指,對於物化 Margaret Qualley 的拍攝視角更如芒刺在背。值得注意的是,導演藉由聲音與影像表達其想打造的極端世界觀,採用英國作曲家 Benjamin Stefanski 的原唱配樂,營造緊迫、乖戾又聳動的效果,導演在專訪中表示,在探究主題與故事的同時,也專研了能夠成為電影情感和新的畫面與聲音,並賦予其獨特的個性。

「我聽了 Micah Lev 的〈Under the Skin〉配樂,它有一種官能、實驗性的氛圍,連結了內心世界、感受與身體內在。」



形塑個體的一顆星


我喜歡導演利用好萊塢星光大道摘星的意象,於電影開頭祭出寓意,並在結尾證實這顆星的殞落。這顆星代表主角的人生縮影,當她符合大眾期望,星體自然受人喜愛與崇拜而變得光彩,反之當她變老、走鐘與大眾審美背道而馳時,人們將逐漸遺忘她。導演表示自己喜歡翻玩這個淺顯易懂的想法,同時感受它帶來強大的力量,一個刻在地上的星牌,代表了你是如何被看待、受不受重視,一切取決於你是誰或是世界決定你將成為誰。



最後一顆長鏡頭實屬震撼,血肉四濺的宣洩支配男女老少,無情的反撲誰也逃不掉。Sue 還是 Elisabeth 的喪心病狂在尾聲無差別成為一攤爛肉,卻依舊沈浸在星光圍繞的幻想中,令人不勝唏噓,好讓我們思索在追求完美、被社會肯定的過程,獨留下的美好是否早被矛盾、自我消耗推向了陰暗的死角?突破社會框架也好,超越自我野心也罷,犧牲的籌碼,還值得這一劑「完美物質」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懼裂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