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部日本的小品電影
《合》是一本臺灣作家的書
看似沒什麼關係,只是我在同一天看完了這兩個作品,共鳴大振,哭掉好幾張衛生紙。
起初會看這個作品,只是因為片長不長,剛好符合我的需求,沒想到這樣平實的節奏,卻帶我到另外一個地方,或者把我所在的地方變成另一個樣子。
整個電影很安靜,沒有太多的起伏,真正起伏的是角色的內心還有我。
(以下可能有雷)
主角在一間便利超商打工,其實她原本在公司當業務,只不過一直做不好還要一直加班,內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後來才到商店當店員。某天偶然遇見了在學時期的同學,因而開啟了一段友情,這段友情有個很美的距離,既能相伴,又不干涉。
主角及這位朋友的背景,非常不同卻有種莫名的契合,跟我和這部電影的連結一樣。
某段情節裡,她們正在討論要做什麼菜。我當時內心想著,咖哩吧。結果下一秒,她們就說了,咖哩。
還有一個場景,他們正在討論一個樂團裡最喜歡哪個樂手。我想,一定是貝斯吧。下一秒,電影裡的她們也說了,貝斯,貝斯太帥了。
你們能知道這種感覺嗎?好像我跟這部電影的編劇還是導演都在想同一件事。我們的腦中迴路好像一樣似的,但我們卻沒見過彼此,在看這部作品之前,我也沒有聽過她的名字。
其實我的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每每遇到還是讓我的內心尖叫不已。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我看的。
那時候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朋友說你應該看看這本,就馬上預約了圖書館借書。只是最後還是拖到要還書了才有機會看。
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
這位作家叫做楊富閔,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應該是有改編成電視劇的《花甲男孩》,但我沒看過這本。
我是看了《合境平安》才真正認識了楊富閔,也因為這個作品,把我從現在待在臺北這個繁華城市的我瞬間帶回到十幾年前還住在臺南鄉下的日子。
我也是一個對廟會、神明、傳統技藝很感興趣的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會一直想到,要是觀者是一個全然的都市人呢?要是他一輩子沒看過廟會長什麼樣子,那麼他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呢?好想知道。
對我來說,我跟作者小時候住的地方就在隔壁鄉鎮,他所說的一切對我來說,何止是不陌生,簡直是像是把我的童年的一部分完整的講了出來。
小時候,我還住在奶媽家那時,廟埕很近,近到可能有人在投籃球投進在歡呼都聽得到,所以那時候宋江陣在排練的時候,我總是吵著我要出去看,然後奶媽就會帶我到廟邊讓我坐在旁邊的鐵桿上,我喜歡觀察每一個人手上的兵器如何被操弄,雙打的時候是誰跟誰對打,今天有哪個我知道但叫不出名字的叔叔伯伯有在裡面。我也喜歡宋江陣的鑼鼓聲,因此也會分神去看看每個樂器,仔細分辨出他們的節奏,哪個時候他們又重複了哪個段落。
這個記憶,一直存在我的腦海深處,我不知道是北部比較少還是這樣的文化流失得太快,我甚至忘記我上次現場看到宋江陣是什麼時候。
在臺北的日子,我曾經看過一次新莊大拜拜,因為除了宋江陣,我也很喜歡看官將首(這跟楊富閔不一樣,他說他小時候很怕,但我很喜歡),來到臺北聽說這裡是官將首發源地,就一直想安排時間親自看看,那天飄著細雨,我從早上跟著陣頭遶境到傍晚,不知道為什麼在臺北的氣氛就是跟在臺南的不一樣。即便我還是很滿足。
我跟楊富閔的年紀差距不大,在書裡面,我可以跟他一起遨遊在各種不同的時空裡,不像在看其他科幻小說的時候通常需要花點時間建構故事裡的場景,在看《合》的時候,甚至可以在尚未描述之前,場景已經在我腦中遍地開花。
能夠在一天之內遇上這兩個作品,可想而知那天的幸福感已無法用言語形容,非常感謝這樣的相遇,這樣的美好值得好好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