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現在能以更好的方式進行網路搜尋,用戶以自然、對話的方式提出問題,能夠快速、即時獲得實用答案以及相關網路資源的連結。
ChatGPT 不只是聊天機器人,還轉變成 AI 驅動的搜尋引擎,新引進的 ChatGPT 搜尋(ChatGPT search),將網路搜尋整合至 ChatGPT 現有介面,優先為付費訂閱用戶的問答提供搜尋而來的內容,而不是把 AI 搜尋引擎做為獨立產品。
ChatGPT search 自動決定是否根據提問引進網路搜尋結果,當然用戶也能手動啟動搜尋。此外,用戶可以點擊答案末尾的「Sources」按鍵,查看所有引用來源以及相關連結。
▲ ChatGPT search 正式上線。
ChatGPT search 產品負責人 Adam Fry 表示,ChatGPT search 是用多種搜尋技術建構而成,包括運用微軟 Bing,底層的搜尋模型則是 GPT-4o 微調版本。OpenAI 起初在 7 月以「SearchGPT」為名向大眾介紹,並提供 10,000 名用戶測試,現在進一步開放給更多用戶使用。
除由 AI 生成答案外,用戶選擇 ChatGPT search 而非 Google 搜尋引擎還有一個明顯理由:目前沒有雜亂的贊助和促銷廣告。搜尋廣告是 Google 主要收入來源,也讓這家公司為充足銀彈投入 AI 競賽。Adam Fry 則表示,OpenAI 目前未計劃在 ChatGPT 置入廣告。
AI 搜尋引擎的營運成本比傳統搜尋更高,目前還不清楚 OpenAI 提供 ChatGPT search 如何兼顧成本甚至創造獲利。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 去年起與多家新聞出版集團和媒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包括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新聞集團(News Corp)、康泰納仕(Condé Nast)、赫斯特(Hearst)以及《金融時報》、《時代》等,似乎為 ChatGPT search 和 OpenAI 其他產品計畫鋪路。Adam Fry 表示這些新聞合作夥伴對內容如何在 ChatGPT 顯示有更多控制,但不會在生成答案時取得優先權。
ChatGPT search 將在 ChatGPT 所有平台提供,包括 chatgpt.com、手機上的 iOS / Android 版以及適用於電腦的 macOS / Windows 版。目前優先提供 ChatGPT Plus / Team 用戶,以及登記使用 SearchGPT 的人使用,企業版和教育版的 ChatGPT Enterprise / Edu 用戶未來幾週內也能存取 ChatGPT search 功能。
ChatGPT search 拉近與 Microsoft Copilot、Google Gemini 等對手的競爭差距,它們在 AI 聊天機器人對話提供即時搜尋內容。不只如此,像是新創 Perplexity 就以 AI 搜尋引擎為核心,據傳 Meta 也在開發這類服務。
各家紛紛提供由 AI 驅動的搜尋服務,自然漸漸影響 Google 長久以來的搜尋龍頭地位,為此 Google 加緊腳步,近日將 AI 總覽(AI Overviews)逐步開放給全球 100 個國家和地區,並加速測試搜尋廣告新方式。
挑戰 Google 地位!ChatGPT search 正式上線,結合 GPT-4o、Bing 技術
韓國媒體報導,科技大廠三星電子正逐步縮減其一度雄心勃勃的晶圓代工業務,轉而將資源集中在市場急需的 AI 記憶體晶片發展上。根據韓國中央日報的報導,對於三星電子這樣的舉動,坦白說,它別無選擇。
事實上,在事前的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上,三星就暗示,未來將與其他晶片製造商合作生產高頻寬記憶體 (HBM) 晶片。另外,也承認其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晶片的良率令人失望。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金在俊 (Kim Jae-june) 於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正在為多個客戶準備客製化的 HBM。因為滿足 HBM 客戶的需求非常重要,因此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我們將靈活選擇晶圓代工合作夥伴來製造基礎晶片。而會有這樣的規劃,是三星在半導體代工上的良率一直令人擔憂。然而,晶圓代工業務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良率,即每片晶圓可生產出多少晶粒,這直接關係到製造成本和速度。因此,三星才會決定尋求晶圓代工合作夥伴的合作。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0/31142534/SAMSUNG.jpg
過去,三星曾強調其在 AI 晶片領域的 「一站式」 服務,提供記憶體晶片、晶圓代工和先進封裝等完整服務。但現在為了贏得市場最大 HBM 客戶-輝達的訂單,正在放棄這一核心策略。韓國新英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朴相旭就表示,三星未來將與台積電可能合作,而這將是一項史無前例的作法,這代表三星的晶圓代工業務因無法改善良率問題,使得技術不受 HBM 主要客戶青睞。而一但確定將晶圓代工業務外包給台積電之後,在自己同時也有一個晶圓代工部門的情況下,這將造成三星嚴重信心打擊。但目前它別無選擇,只能聽取客戶的需求。
報導指出,儘管三星表示,目前正在向多個客戶供應 HBM3E 晶片,但尚未確定獲得 AI 晶片龍頭輝達的認證通過,以提供目前囊括 AI 處理器市場至少 80% 占比的輝達訂單需求。反觀,輝達已經與 SK 海力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目前 SK 海力士幾乎獨佔輝達 HBM 產品的供應。加上,台積電被輝達供應鏈深度依賴,藉以生產其 AI 晶片,並與 SK 海力士的 HBM 進行封裝的情況下,三星不論在哪一方面都處於劣勢。尤其,SK 海力士 2024 年也宣布與台積電進一步合作,共同開發第六代 HBM,也就是 HBM4 的基礎 DRAM 晶粒,計劃於 2025 年下半年交付客戶,這使得三星受大的威脅。
報導引用一位市場人士的說法表示,三星與台積電合作,將可能是加入輝達生態系統的唯一途徑。然而,一但真的與台積電合作,則過去三星電子社長李在鎔曾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也就是在 2030 年前趕超台積電,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的目標將成為泡影。而實際上,截至 2024 年第二季,三星在晶圓代工方面的營收市場占比為 11.5%,遠遠落後於台積電的 62.3%,這情況也離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的目標越來越遠。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02124337/Foundry-2024Q2.jpg
報導強調,晶圓代工業務狀況不好也被指為三星第三季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該部門估計將虧損 1.5 兆韓圜 (約 10.9 億美元),加上負責晶片設計的 LSI 部門,整個拖累了整個半導體業務獲利。而且,儘管三星承諾美國政府在美國德州泰勒市斥資 230 億美元,建設先進晶片製造設施。但由於良率不佳,三星未能吸引主要客戶,使三星已經將運營時間從最初計劃的 2024 年,延遲到 2026 年。
而對於晶圓代工業務在第三季繳出這樣的成績單,三星宣布 2024 年將縮減晶圓代工的資本支出,以提高投資效率。另外,也將積極發展將於明年開始量產的 2 奈米製程技術,期望藉此進一步帶動業績反彈。
雖然,極紫外光 (EUV) 微影曝光技術是未來幾年現代半導體製程技術不可或缺的關鍵。然而,每台 EUV 設備消耗 1,400 KW 的電力,相當於一個小城市的電力消耗,這使得 EUV 曝光系統成為一個巨大的電力消耗者,對環境產生影響。根據 TechInsights 的研究報告指出,到 2030 年,所有配備 EUV 微影設備的晶圓廠,其總耗電量將超過每年 54,000 GW,這比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或希臘每年消耗的電力還要多。
Tomshardware 引用 TechInsights 的說法指出,目前標準數值孔徑 (NA) 的 EUV 曝光機需要高達 1,170 KW 的電力,而下一代 High-NA 曝光機預計每台需要 1,400 KW 的電力。而且,英特爾、美光、三星、SK 海力士和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所運營的晶圓廠中,安裝的這些機器數量每年都在增加。
TechInsights 報告認為,到 2030 年,配備 EUV 曝光機的晶圓廠數量將從目前的 31 座,增加到 59 座,運行的設備數量呈現翻倍狀態。因此,所有已安裝的 EUV 曝光機將消耗每年 6,100 GW 的電力,這代表到時會有數百台相同設備在運作當中。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8104003/NXE3400_Simplify_seq4_20180131-1.png
每年 6,100 GW 的電力消耗是甚麼概念?這就相當於盧森堡一個國家全年的電力消耗。而每顆先進晶片需要超過 4,000 個步驟來製造,一個晶圓廠中有數百台設備的情況下,在 EUV 曝光機就已經約佔晶圓廠總用電量的 11%。一旦加上其他設備、冷暖空調、設施系統和冷卻設備佔等其他部分,用電量將非常可觀。因此,所有配備標準 NA 和 High-NA EUV 曝光機的晶圓廠的總耗電量,預計將達到每年 54,000 GW。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數字,每年 54,000 GW 的電力大約是 Meta 的資料中心在 2023 年消耗電力的五倍。它還超過了新加坡、希臘或羅馬尼亞每年的消耗量,是拉斯維加斯一個城市每年消耗電量的 19 倍以上。然而,雖然這是一筆可觀的電力,但它仍僅佔 2021 年全球電力消耗量 25,343,000 GW 的 0.21% 而已。
報導表示,如果 59 個配備 EUV 曝光機的先進半導體生產設施,每年消耗 54,000 GW 的電力,那麼每個設施每年將消耗 915 GW 的電力,相當於最先進的資料中心的電力銷後數量。而隨著配備 EUV 曝光機的晶圓廠數量預計到 2030 年將幾乎翻倍情況下,電力消耗也將增加一倍以上,這使得電力基礎設施將面臨重大挑戰。即使在今天,像 AWS、Google、Meta 和微軟這樣的公司也在努力尋找電網必須能夠處理的地方,來建造其 GW 等級耗電量的資料中心。
2030 年全球晶圓廠 EUV 每年耗電量,將超過新加坡或希臘用電總合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 CNBC 的報導,標普道瓊指數公司 1 日宣布,GPU大廠輝達 (NVIDIA) 將取代處理器大廠英特爾 (Intel) 納入道瓊工業指數中的成分股。這一變動也反映了半導體產業的巨大變化,使得英特爾這家陷入如營運瓶頸的半導體大廠,在力挽狂瀾的努力上再度遭遇到挫折。而在上一個美股盤後交易中,英特爾股價下跌 1%,輝達股價則是上漲 1%。
報導表示,輝達股價繼 2023 年上漲約 240% 後,2024 年迄今為止已經上漲超過 170%。投資人紛紛爭相入股這家 AI 晶片製造商。現階段,輝達市值已提升到 3.3 兆美元,在全體上市公司中,市值僅次於蘋果。
造成輝達股營收持續成長,進一步帶動股價上漲的原因,是包括微軟、Google、亞馬遜在內的科技大廠正在大量購買輝達的 GPU,這使得輝達的營收金額在過去的五季中,每一季都成長了一倍以上,而且其中的三季至少成長了兩倍。該公司執行長黃仁勳曾經表示,市場對其 Blackwell 架構的新一代 AI GPU 的需求是瘋狂的。
而隨著輝達加入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其當前市值達數兆美元的 6 家科技公司當中,已有 4 家進入該指數,不在該指數的兩家科技大廠分別為 Alphabet 和 Meta。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2/27112356/Intel_Pat-Gelsinger-01.jpg
相較於輝達股價的持續飆升,反觀英特爾的股價則是一直在下跌。長期以來一直是 PC 處理器主要供應商的英特爾,市場占比已經節節敗退給 AMD。並且在 AI 方面則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由於英特爾面臨半導體製造的挑戰,再加上處理器的新競爭,該公司股價 2024 年已下跌超過一半以上。
根據英特爾表示,根據八月份最新的宣布,董事會審計和財務委員會已經批准了成本和資本削減計畫,包括減少 16,500 名員工人數,以及減少房地產投資。
報導表示,道瓊指數包含 30 家成分股,並根據個股的股價,而非公司市值進行加權。 5 月份,輝達宣布進行 10 比 1 的股票拆分,進而使得自己處於更有利的位置而加入該指數。雖然,此舉對公司市值沒有任何影響,但此舉卻將每股價格削減了 90%,使該公司能夠成為道瓊斯指數成分股之後,而無需擔心有權重過重的問題。另外,這也是自 2 月以來,由亞馬遜加入該指數之後,再次得成分股變動情況。
零售量販業也搭上 AI 熱潮,日本永旺(Aeon)超市近年推動多項數位化的措施,像是善用 AI 擬定折扣策略,讓店員不再需要仰賴自身經驗決定折扣價格;更透過 App 讓顧客在推車購物的同時掃碼登入商品,方便後續自助結帳,讓平均客單價提升了 1.3 倍。
永旺超市的自助結帳 App「レジゴー」(Regigo)的推出,原本是為了滿足疫情期間避免與他人接觸的需求,推行後卻帶來了預期之外的效果。
顧客使用 Regigo 時,只要將手機置於購物車上的支架,並開啟 Regigo 的掃描畫面,將商品從貨架上放入購物車時,就能一併掃描商品條碼。要結帳時,App 會出現一個 QR Code,顧客能以自助結帳機台掃碼、完成付款,減少過往需要依賴收銀台結帳的等候時間。
舉例來說,趕著下班回家的顧客,過去經常遇到好不容易挑完商品,走到收銀台前卻大排長龍的窘境。如今逛超市的過程中就能掃碼登記商品,挑選完畢後就能快速結帳,避開超市的結帳高峰期。
Regigo 推行之初,永旺超市的管理層曾擔憂,透明的結帳金額與自助結帳會讓顧客更仔細控制開支,進而減少消費。結果卻恰恰相反,Regigo 減少了顧客等待結帳的時間,讓人們有更充裕的時間投入在挑選商品,詳細的清單設計也避免顧客遺漏了要購買的商品。根據統計,每位顧客的平均消費更因此提升了 1.3 倍。
除了自助結帳系統,永旺超市還導入了另一項新技術「AI カカク」(AI Kakaku),讓 AI 根據過往銷售記錄、當日天氣及來客人數等數據,來計算架上商品最佳的折扣率。永旺超市指出,過去折扣率的判斷常常依賴資深員工的經驗和直覺,但交給菜鳥員工執行時,容易發生誤判折扣率,而導致滯銷或影響業績的情況。
永旺超市在內部推行 AI Kakaku 後,員工只要在折扣時間掃瞄包裝上的條碼,系統就會自動給出合適的折扣價格。善用 AI 預測需求從而調整折扣策略的做法,成功刺激顧客消費,對比過去減少了 10% 以上的產品浪費,還大大降低了過往員工要自主判斷折扣的心理壓力,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儘管 Regigo 和 AI Kakaku 已經在許多門市成功推行,如何推行到每一位員工與消費者身上仍是一大挑戰,除了內部的教育訓練,永旺超市也針對不熟悉或不願意使用 Regigo 系統的顧客,持續進行線下活動的推廣。截至今年 6 月,永旺超市旗下已經有逾 300 間門市可以使用 Regigo,顧客間的使用率逐步接近三成。
讓客人自己結帳,反而賺更多!日本永旺超市客單價漲 1.3 倍的祕密武器
國內設計大廠聯發科 1 日晚間公告表示,旗下聯發資本將以每股新台幣 1,627 元的價格,總計斥資 7.3215 億元,參加 ASIC 設計廠商世芯-KY 的私募,預計將取得 45 萬股股權。聯發科指出,擬以策略性投資人身分認購世芯私募普通股,以尋求長期財務回報。
世芯-KY 近期陸續以私募方式,陸續引進策略性投資人。2023 年 6 月,系統大廠緯創就斥資約新台幣 10 億元,取得 69 萬股私募股,持股比 0.94%,每股取得平均價格 1,448 元。
另外,2024 年 5 月,大客戶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 (Amazon) 也參與世芯-KY 私募案,認購股數為 22.4537萬股,認購價格來到每股 2,382 元,顯示世芯-KY 的多元布局,也讓市場看到世芯-KY 受關注的程度。
至於,在聯發科方面,公司當前也正在積極布局 ASIC(客製化特殊晶片) 業務,以擴大產品線。先前,繼與輝達合作之 Dimensity auto 後,也宣示進軍 CPO ASIC 領域,為次世代 AI 與高速運算奠定基礎。因此,外界關注聯發科是否藉由入股世芯-KY,加速拓展市場與客戶。
聯發科積極布局 ASIC 市場,斥資逾 7 億元參與世芯-KY 私募
庫克(Tim Cook)除了蘋果執行長外,其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分:就是全球最大運動鞋、服裝品牌 Nike 的首席獨立董事。
彭博指出,他是過去19年來、Nike最親密的外部顧問之一,陪伴該品牌度過各種挑戰。
2005年,首款iPhone仍未上市的年代,擔任蘋果營運長的庫克,就因為Nike首度和蘋果合作,在運動鞋底部安裝計步感測器,可將健身數據上傳至iPod,而獲邀進入Nike董事會。Nike創辦人暨時任執行長奈特(Phil Knight)對能迎來庫克和其技術專長欣喜若狂,稱他是「極大資產」。
此後的十多年,Nike穩定成長,庫克更在2016年7月升任成首席獨立董事。而Nike和蘋果也保持緊密合作,從2016年起銷售具有獨特錶帶、錶面的聯名手錶至今。
Nike總部員工透露,庫克在Nike的存在感不低,常被員工注意到,有時會為零售店設計提供建議,也鼓勵Nike專注核心產品,與賈伯斯(Steve Jobs)和庫克為蘋果制訂的長期策略一致。
甚至庫克還曾在會議中拋出震撼彈,質疑為何手機代工商製造毛利率可壓到3%以下,但運動鞋代工商毛利率卻有6%,希望將Nike生產蘋果化,為製鞋業帶來空前壓力,也使Nike股價從他擔任首席獨董迄今成長逾四成。
後來,2019年Nike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因屬下爆發性騷擾黯然下台,接任人選也彰顯庫克的影響力。
為布局電商,Nike在庫克推薦下,任命eBay前執行長多納霍(John Donahoe)接棒。多納霍和奈特有數十年交情,而庫克在多納霍擔任eBay執行長任內,也幫他應對馬斯克(Elon Musk)等對eBay施加壓力的激進投資人,因而多納霍在Nike時期,也把庫克當成導師、諮詢對象。
例如,2021年3月的新疆棉爭議事件,西方媒體、政商界指控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民強迫勞動,並發起制裁,Nike在壓力下發布聲明,表示不從新疆採購產品,卻反而引起中國消費者反彈。陷入困境的Nike,從庫克看見曙光。
因為中國是蘋果供應鏈基地之一,也是其重要市場,庫克處理過很多類似爭議,從供應商勞動環境、涉嫌違反勞動法令指控都有。在他建議下,Nike改造中國的線上商店、App、微信小程序時,就遵循庫克傳授的策略,也就是一定要恪遵法令。
好不容易在中國的爭議稍歇,但Nike卻面臨更大危機。今年初Nike示警,受到新興品牌崛起、運動鞋需求減少,營收將會下降,並在2月、6月啟動兩波裁員。
10月初,Nike公布2025財務年度第一季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10%,是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逆風中,多納霍宣布退休,接班人選是由庫克找來的希爾(Elliot Hill)。
希爾曾在Nike工作超過30年,從實習生做起,原本已經退休,庫克力邀下才重出江湖。《華爾街日報》指出,希爾有和零售夥伴打交道的經驗,也曾經在2010年北美業務成功轉型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在基層員工人氣很高,員工對此任命反應異常熱烈。
但希爾得面對的是,Nike今年營收下滑幅度,將比分析師預估的還多,是該品牌過去25年以來最糟的一年。
為了給希爾更多空間擬定「逆轉勝計畫」,Nike不只撤回全年財測,更延遲每年11月登場的投資者日。這份必須得到庫克和其他董事會成員批准的計畫,能否幫Nike化險為夷,不只考驗10月中上任的希爾,更攸關庫克神話能否維持。
蘋果 CEO 庫克近 20 年來的副業:Nike 首席獨立董事!他做了什麼?
美股超級財報週,正是檢視 AI 概念股好時機。然而,美國時間 10 月 29 日,蘇姿丰領導的超微(AMD)與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同日公布財報,股價卻呈現兩樣情。Google 大漲 6%,AMD 卻暴跌 7%。這代表 AI 股的未來將走向何方?Google 執行長皮蔡指出,對輝達 GB200 興奮又意味著什麼?
首先,在AI模型戰場曾苦追OpenAI的Google母公司Alphabet,這一季財報表現亮眼,第三季營收達882.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66.93億美元成長15%;淨利大幅躍升34%,從去年同期的196.89億美元增至263.01億美元。另外,每股獲利2.12美元,也超越分析師1.83美元的預期。
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特別指出,Google Cloud業務表現最為出色,營收成長35%達114億美元。原因是AI基礎建設、生成式AI解決方案和核心 GCP產品等業務,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顯然已經開始掌握生成式AI風潮的紅利。
不過,更值得投資AI股人注意的是,Google在晶片等相關的基礎建設投資,毫不手軟。執行長皮蔡在財報會上答覆分析師時強調,「我們和輝達合作關係良好」,更下足了晶片訂單,將成為首批大規模採用輝達GB200 Grace Hopper晶片的客戶。另外,Google自行研發,用於機器學習的晶片TPU,也已來到第六代。
簡單來說,該公司的AI基礎建設,不僅有自行研發的晶片,也有大規模採購GB200,可看出皮蔡對於輝達產品仍相當重視。近期外界擔憂矽谷公司自行研發晶片,將大量侵蝕輝達的市場,從Google的投資看來仍未發生。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19/12/04084259/039_CM2_1366.max-1000x1000.png
▲ Google執行長皮蔡。(Source:Google)
財務長艾肯納奇(Anat Ashkenazi)也透露,在AI基礎建設投資方面,Alphabet展現高度企圖心。第三季資本支出達130億美元,其中約60%投入伺服器設備(包含TPU和GPU),40%用於資料中心和網路設備建設。
展望未來,Alphabet預計2024年第四季的資本支出將維持在130億美元水準,2025年還會進一步增加,但成長可能不如2023年至2024年那般劇烈。不過,公司並未具體透露GPU和GB200的採購規模。
其次,同一天,蘇姿丰領導的超微也公布了最新一季財報。2024年第三季營收為68.19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58億美元,成長了18%;調整後淨利為15.04億美元,對比去年同期的11.35億美元,成長33%。每股獲利為0.92美元,也符合分析師預期。
儘管表現亮眼,股價卻在盤後暴跌,從166.25美元跌至153.57美元。
彙整彭博社與《CNBC》多家外媒分析師說法,除了下一季的營收展望,略遜於分析師預期之外,可能還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AMD的遊戲主機處理器業務大幅衰退,營收從去年同期近20億美元驟降至本季的4.62億美元,跌幅高達69%。但這與AI發展較無關。
第二個原因則是,市場關注可力敵輝達的新款AI加速器MI325X,因供應商產能受限,無法如期擴大產量。這可能更是關注AI產業發展的人士,需要密切注意的議題。
MI325X是AMD最新推出的AI加速器。在10月舊金山的「Advancing AI」活動上,蘇姿丰曾自豪指出,相較於競爭對手輝達的H100產品,記憶體容量提升1.8倍,頻寬提升1.3倍,FP16和FP8的理論峰值運算效能也提升1.3倍。
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在財報會上答覆分析師詢問時表示,MI325X已於第四季開始量產出貨,預計產能問題將在2025年第一季獲得解決,屆時將透過戴爾、HPE、聯想、美超微(Supermicro)等合作對象,一起大量供應這個備受客戶期待的新晶片。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01112309/LisaSu_Su-Zifeng.jpg
▲ 在10月舊金山的「Advancing AI」活動上,蘇姿丰曾自豪指出,相較於輝達的H100產品,MI325X記憶體容量提升1.8倍。(Source:蘇姿丰)
儘管面臨短期挑戰,蘇姿丰對AI市場前景仍持樂觀態度。她預測AI加速器市場將以每年超過60%的速度成長,到2028年可望達到5,000億美元規模。5,000億美元有多驚人?蘇姿丰指出,這將相當於2023年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全年銷售金額。
另外,為了和有龐大生態圈的輝達抗衡,AMD近期也積極布局,蘇姿丰指出,透過收購ZT Systems和Silo AI等公司,強化AI基礎建設實力。
從10月29日兩大AI關鍵企業的財報會現況觀察,Alphabet在AI相關業務快速成長,搶進輝達GB200野心不可小覷;AMD雖然面臨硬體產能瓶頸,明年第一季問題可望逐步解決。至於其他矽谷企業,對於AI算力投資也未手軟。如接下來的本週,正從社群霸主跨界AI的Meta,不但上修2024全年資本支出,也宣告因為看到AI的商機蓬勃成長中,明年還要繼續調高資本支出。這些線索對台灣相關的AI供應鏈廠商來說,前景仍相對正面。
AMD、Google 股價冰火兩重天,預示 AI 股未來趨勢?
Arm 年度技術論壇「Arm Tech Symposia 2024」於 29 日盛大展開,隨後將於亞洲區五大城市進行巡迴活動。Arm 基礎設施事業部硬體生態系總監 Imran Yusuf 也來台接受媒體訪問,並詢問有關對 x86、RISC-V 及未來運算的看法。
在問到 x86、RISC-V 競爭看法,Yusuf 認為 Arm 和合作夥伴有非常長遠的關係,超過 15 年時間,與合作夥伴設有諮詢小組,這期間也不斷投資軟體生態系統,因此在 Arm 架構上可看到開放標準及互通、互連,這確保 AI 和雲端原生環境有更好的生態系統,也是 Arm 一直以來的優勢。
Imran Yusuf 也介紹資料中心的趨勢,提到 AI 促使效能需求,模型參數在兩到三個月內加倍成長,由於一般運算難以滿足 AI 需求,現在面臨異質架構狀態。此外,晶片設計成本、能源消耗費用不斷增加,為了走向永續 AI 新時代,必須掌握效率、最佳每瓦效能,並走向多元化,透過生態系統朝著永續目標邁進,並針對特定應用的創新,提供專門性做法。
其中,小晶片(Chiplets)堆疊提供很好機會,有助解決成本問題、提高良率、增加上市速度;同時,小晶片有更多合作夥伴,AI 更重視產品間相容性,可看到流程方面優化,使各供應商有專業類別、可擴展性也更高;再來是效能,異質運算更重要,針對特定運用的工作流程有運用,晶片越做越小,先進製程很難處理大晶粒,而當晶粒越做越小可應對更多挑戰。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11/01173517/a.jpg
Arm 全面設計(Arm Total Design)推出一年,參加業者數量翻倍,目前已經 30 間合作夥伴,其中近 1/3、有 9 間是台廠,包括台積電、聯發科、聯詠、瑞昱、創意、智原,以及近期加入的力旺旗下熵碼,神盾及旗下安國等。Yusuf 也強調,「台灣是 AI 的中心,也是 Arm Total Design 的中心」。
Arm Neoverse 運算子系統(CSS)於 2023 年 8 月推出,運用 IP 建構產品組合,提供更彈性的架構、優化每瓦效能,並幫助合作夥伴降低設計費用,快速將產品推出上市。
針對 AI 時代下如何平衡效能與效率問題,Yusuf 指出 Arm 旗下有兩大主力產品線,V 系列強調最高效能,是「升級」的概念,適合 EDA、HPC 和資料中心運算;N 系列提供「大量」概念,強調低耗電,降低功耗的同時努力做到最佳化,而做行動架構起家的 Arm,也將省電刻在 DNA 裡。Arm 也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定義產品並符合其需求。
「台灣是 AI 中心!」Arm 高層談 AI 趨勢,異質運算、小晶片堆疊是機會
AI 伺服器及儲存技術大廠美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因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突然辭職引發市場譁然,股價於短短二個交易日內崩跌四成,分析師認為,競爭對手戴爾(Dell)可能因此受惠。
Investing.com報導,瑞穗分析師克蘭(Jordan Klein)認為,隨著美超微陷入麻煩,戴爾則可望在未來二到三季迎來利多。他直言,任何不希望因美超微出事而影響進度或財務目標的客戶都該將AI伺服器訂單轉移至別的供應商,例如戴爾。
他示警,若美超微無法獲得營運所需資金,輝達(Nvidia)也將面臨財測未達標的風險,因美超微目前營運資本為負,還須投入大量現金採購GPU和液冷產品,以打造價值數百萬美元的NVL72 Blackwell伺服器系統。
他認為,在事態更明朗之前,輝達可能得開始將GPU供應從美超微轉移出去,而這將對戴爾有利;美超微面臨麻煩,也讓AI伺服器市場削價競爭的壓力減輕。
財經網站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報導,瑞穗證券分析師Vijay Rakesh指出,美超微面臨下市風險,戴爾則可望吃下AI伺服器訂單、市占率看增。分析師看好戴爾以其Apex和PowerEdge AI伺服器優化產品組合,滿足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和企業AI的需求。
Evercore ISI分析師Amit Daryanani也重申對戴爾「優於大盤」的投資評等,並將目標價設定為140美元,認為戴爾已準備好迎接市占率成長,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美超微因與輝達合作而在上半年成為炙手可熱的AI夯股,但於8月遭到知名做空機構興登堡(Hindenburg Research)狙擊、指控涉及會計操縱等不當行為,之後宣布延後提交年報,更是引起市場不安。
美超微於10月30日揭露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已辭職,安永也在終止合作的信函中表明「不願與該公司管理層編製的財務報表產生關聯」,消息一出,美超微股價於30日、31日分別暴跌32%、11%,幾乎抹去今年來的漲幅。
美超微若未能在11月16日之前重新符合那斯達克交易所的規定,恐遭勒令摘牌(delist)。
微軟官網宣布,即日起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 Microsoft 365 個人和家用版訂閱者,推出人工智慧(AI)助理 Copilot 和創意應用程式 Designer,並調漲 Microsoft 365 個人版和家用版的價格,台灣漲幅約 31%~41%。
微軟說明,為反映十年來價值,以及將來數年持續推出創新功能,調整 Microsoft 365 個人版和家用版的價格,於訂閱者下次續訂期生效。
微軟官網顯示,Microsoft 365 個人版台灣訂閱月繳價格從新台幣219元調漲到309元,年繳價格從2,190元調漲到3,090元,漲幅約41%;可供最多六人用家用版台灣訂閱月繳價格從320元漲到419元,年繳價格從3,190元上調到4,190元,漲幅約31%。
微軟指出,九個月前Copilot Pro訂閱服務Copilot導入Microsoft 365(原稱Office 365),不斷增加功能、提升效能。現在根據客戶意見回饋,微軟將Copilot導入Microsoft 365個人版和家用版訂閱,使用者將擁有讓工作更輕鬆、更有效率的AI助理。
如Copilot in Word能產生大綱、撰寫草稿或建議改寫,能更恰當呈現用戶的想法,還可以將長篇文章總結成易於理解的內容,甚至能依據提示詞內容創建獨特的圖片來搭配文件,提升文件品質。
Copilot in Excel協助分析數據,提供適當的圖表,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生成適當的公式。Copilot in Outlook能依據需求草擬電子郵件,提供修改語氣和文字的明確建議,並幫助用戶快速總結資訊。
此外,微軟也將最新應用程式Microsoft Designer導入Microsoft 365個人版和家用版訂閱中,只需描述想要的效果或從預設的設計中選擇,Designer就能協助創建圖片,還可使用AI消除圖片多餘物體。
Microsoft 365個人版和家用版用AI功能,會消耗「AI點數」,每個涉及AI的動作,如產生文字、建立資料表或編輯影像,都會算為單一點數。例如要求Copilot「摘要我的收件匣」,會花費一點AI點數。
Microsoft 365個人版和家用版訂閱者每月將獲得固定數量的AI點數,可適用於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OneNote和Designer的Copilot,這些點數也適用Windows小畫家、相片和記事本等應用程式。
Microsoft 365 將漲價,台灣漲幅 31%~41%
微軟(Microsoft)、Facebook 母公司 Meta Platforms 警告 AI 支出持續攀升恐衝擊盈餘,引發市場憂慮。微軟財務長 Amy Hood 更透露,對於 OpenAI 的投資,恐讓本季(10-12 月)淨利面臨 15 億美元衝擊。
CNBC、GuruFocus、路透社等外電報導,微軟已對OpenAI投資將近140億美元。然而,根據The Information 10月稍早報導,OpenAI今年還未計入股票薪酬的淨損恐多達50億美元,營收則為40億美元。
Hood 10月30日透露,OpenAI相關投資引發的虧損,是依據股權會計規則計算。Oppenheimer分析師Timothy Horan先前就曾警告,由於微軟持有49%股權,OpenAI認列的淨損約有一半會影響微軟。
截至9月30日,除了微軟投資的130億美元外,OpenAI 10月還宣布進行額外7.5億美元的募資案。這使得OpenAI的估值來到1,570億美元。
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 10月30日表示,OpenAI合作案讓雙方都受惠,微軟對於投資OpenAI取得的股權相當安心。
微軟10月30日盤後公布財報時指出,第一季(7-9月)資本支出年增5.3%至200億美元,並預測Q2 AI支出還會持續增加。另外,Meta第三季(7-9月)資本支出跳增36%至92億美元,並警告明(2025)年AI相關基礎建設費用成長會「顯著加快」(significant acceleration)。
Visible Alpha統計顯示,微軟如今每季的資本支出已超越2020會計年度以前每一年的支出。Meta每季支出則跟2017年以前全年的支出相當。
科技巨擘對於AI的投資,類似之前的雲端運算科技開發行動,企業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客戶才會開始接納這些科技。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10月30日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打造基礎建設或許不是投資人近期內想聽到的消息,但我認為這裡潛藏的機會非常巨大」。
微軟10月31日聞訊跳空重挫6.05%、收406.35美元,創9月9日以來收盤新低。Meta同步下挫4.09%、收567.58美元,創10月24日以來收盤新低。年初迄今,微軟、Meta股價分別上漲8.06%、60.35%。相較之下,那斯達克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則分別上漲20.54%、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