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的美學與教育價值-以安雅光雅的版本為例

探索《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的美學與教育價值-以安雅光雅的版本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識字量越來越大,我總想著,應該是時候,可以從繪本轉換成長篇故事了吧!然而,從圖書館借了好幾回標榜是給低年級學童的故事,孩子總是興趣缺缺。更窘的是,連媽媽我自己翻閱、或是唸出聲來,都因為文字過於簡白、情節比較短,感到無趣。此外,為了吸引孩子的目光,而配上高彩度、鮮豔的插圖,更是讓人吃不消。

 

 

那麼,換換經典文學如何?於是我開始尋找,那些陪伴我度過無數時光的童年夥伴,在尋覓的過程中,發現同樣的故事,經過翻譯、修改、簡化、刪減…,再加上不同的排版方式,產生出截然不同的閱讀感受。



就以《大森林裡的小木屋》來說,應該不少人和我一樣,閱讀的是漢聲版本,舊時喜愛的不得了的書籍,再次翻閱,卻發覺這個版本對我來說,卻好像少了點什麼…。

 

 

偶然間,我發現了安雅光雅作畫的《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畫面之柔美、細膩,版面之協調、平衡,在在讓人感受到編輯和美編的用心。

 

 

首先,每頁文字所佔空間,都是略略不同的,大致來說,頁面頂部是7.5公分,頁面下緣是2公分,左右兩側會因為該頁文字的多寡而做伸縮。但遇到某些特殊插圖的畫面,文字的編排也會有所伸縮。透過每頁文圖所佔比例的不同,產生一種特殊的韻律感,好像在跟著這本書的文字和插圖一同呼吸。

文字編排1(文字頂端較高)

文字編排1(文字頂端較高)



內頁文字編排2(文圖互相交融)

內頁文字編排2(文圖互相交融)

文字編排3(圖圍繞在外面,形成框的效果)

文字編排3(圖圍繞在外面,形成框的效果)


 

 

另外,安雅光雅為這本書所配的插圖,具有科普書的考究(例如<糖雪>篇中的楓糖工具描繪、<奇妙的機器>的打穀機描繪),讓大讀者和小讀者們看了,都能更加理解羅蘭一家當時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和樣貌。也有許多富含藝術性的插畫,令人陶醉和沉迷。安雅光雅一貫淡雅柔美的水彩插畫,有著高明度、低彩度的特性,即便整本書都有配上插圖,但是你整個翻閱下來,並不會感到視覺的疲乏。搭配起編輯所選用,較為細小的文字,反而有種精緻細膩感。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篇頭插圖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篇頭插圖


<討厭禮拜天>的篇頭插圖

<討厭禮拜天>的篇頭插圖



 

 

只是整本書看完,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樣一本製作精美的書,它的客群是誰呢?是現在高年級能自行閱讀的學童,或是跟我一樣,曾經看過《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的成人讀者呢?

 

 

那麼,這樣一本媽媽超熱愛的書籍,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或是什麼時候和我的孩子們分享呢?

 

苦思中......


 

書名:大森林裡的小木屋

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 

出版社:小樹文化

譯者: 聞翊均

avatar-img
海砂的雲端世界
1會員
10內容數
我來自台灣南部的海邊小鎮,一個鎮日吹著海風的地方。 喜歡午後陽光灑落在地板上的印記, 喜歡翻閱書頁時的觸感, 喜歡顏料落在畫布上的反擊。 透過這個空間,紀錄自己在閱讀、教學、創作、育兒中的所思所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海砂的雲端世界 的其他內容
《加法斷捨離》書評:透過100天斷捨離實驗,重新審視物品與生活的關係。文章探討作者如何透過每日捨棄一件物品的過程,找回生活中的最小值,並體會到器皿、調味料等物品的價值與意義,並推薦讀者反思自身與物品的關係。
0/5加法斷捨離
這篇文章是關於《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的書評,作者分享閱讀此書的心得,並重點整理了書中關於建立快樂化學物質新習慣的方法,例如慶祝小勝利、把任務分解、開懷大笑、換個運動方式、建立代理人機制等,並分享了自身應用這些方法的經驗。文章也點出了書中關於血清素的討論,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獲得肯定的複雜性。
本文探討《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說明快樂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催產素)會代謝,快樂無法永恆。文中並解釋為何人會有悲傷、害怕、嫉妒等負面情緒,以及如何應對「多巴胺失望」、「腦內啡失望」、「催產素失望」、「血清素失望」等情況,並預告後續文章將分享重塑大腦快樂習慣的方法。
《加法斷捨離》書評:透過100天斷捨離實驗,重新審視物品與生活的關係。文章探討作者如何透過每日捨棄一件物品的過程,找回生活中的最小值,並體會到器皿、調味料等物品的價值與意義,並推薦讀者反思自身與物品的關係。
0/5加法斷捨離
這篇文章是關於《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的書評,作者分享閱讀此書的心得,並重點整理了書中關於建立快樂化學物質新習慣的方法,例如慶祝小勝利、把任務分解、開懷大笑、換個運動方式、建立代理人機制等,並分享了自身應用這些方法的經驗。文章也點出了書中關於血清素的討論,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獲得肯定的複雜性。
本文探討《創造快樂大腦-重塑大腦快樂習慣》,說明快樂的化學物質(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催產素)會代謝,快樂無法永恆。文中並解釋為何人會有悲傷、害怕、嫉妒等負面情緒,以及如何應對「多巴胺失望」、「腦內啡失望」、「催產素失望」、「血清素失望」等情況,並預告後續文章將分享重塑大腦快樂習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