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卡片盒筆記 ze3|如何處理「引述」,讓永久筆記真正幫助知識內化?

卡片盒筆記法發明人魯曼(Niklas Luhmann)教授在寫卡片時,對於「引用原文段落這件事情相當謹慎。

「⋯⋯應先嚴格篩選,不要只是照抄下來,卻沒有真正瞭解你引用的這段話是在講什麼。」他說。

今天要分享的永久筆記就是一場實作,因為裡面引用了來自《精準學習》裡的一段話: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我該如何處理這張卡片,才夠謹慎?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首先,我們得好好地「闡釋」這張卡片。

問題來了,究竟要「闡釋」到什麼地步?一個檢測方式是,用自己的話寫得像是「要給別人看」一樣,忠於原意。

所以,那段引用裡,有兩個棘手的名詞要先打通:

  • 結構洞
  • 非重複關係

 

我想像向一位朋友解釋這兩個名詞,而且還得讓他聽懂;

並完善因果關係,即為什麼「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放上示意圖更容易領會。

 

那,這張卡片到底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能做些想法上/行動上的改變嗎?

這是接下來,卡片後半段打算要處理的內容。

一張卡片只講一件事,因此我寫完一個重點以後就收尾;如果還有別的想法,那就再開新卡片處理。

行文至此,標題也差不多該浮現了,好的永久筆記標題,一句話就能概括整張卡片所要表達的重點。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精準學習》成甲
Share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