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剛開始用 Obsidian,聽到一個名詞叫「筆記顆粒度」。說真的,第一反應是:「這又是哪個在故弄玄虛的名詞?」但實際了解後發現,這真的是學術筆記的救星!
筆記顆粒度就是筆記的細分程度,簡單來說,就是筆記要分得剛剛好,不要又粗又亂,也不要碎到像渣渣,翻個資料跟地獄一樣。
▌紅藍黃良品:Obsidian 筆記顆粒度系統
因為我的學術筆記以前也是一團爛,後來就試著把「紅藍黃良品」這套系統用進來,學術筆記瞬間變得乾淨俐落,連找資料都變超爽快。
1. 紅色良品:資訊源 (Sources)
• 這是什麼?
就是把你看的文獻、報告完整記錄下來,像一座大雜燴的資料庫,先別管整理,至少要先收集齊全。
• 要怎麼做?
每篇文獻搞一份紅色良品筆記,把摘要、核心理論、數據圖表都記下來,段落直接抄沒關係,方便以後拆解用。
• 常見錯誤:
抄一堆後,過幾週再看:「咦,我當初為什麼要抄這個?背景忘了!」
所以,紅色良品記得附上文獻出處!拜託,這會救你一命。
2. 藍色良品:資訊塊 (Concept Blocks)
• 這是什麼?
把紅色良品裡的段落挑出來,針對重要概念整理成小塊筆記,方便細讀和分析。
• 要怎麼做?
假設你讀了一堆「神經網絡的收斂條件」,從紅色良品裡把相關段落提取出來,做成藍色良品,專注討論這個概念就好,記得每個資訊塊附來源!
• 常見錯誤:
藍色良品過細,結果筆記碎到像拼圖一樣,每個塊都孤零零,找起來超痛苦。
建議:一個筆記搞定一個概念,不要拆到每句話都是一篇筆記!
3. 黃色良品:關鍵字索引 (Keyword Index)
• 這是什麼?
黃色良品就是大腦的「連結神經元」,它串起所有藍色良品,讓不同文獻中對同一個概念的看法連結起來。
• 要怎麼做?
例如「神經網絡的收斂條件」這個關鍵字,你可以在黃色良品筆記裡串連 5 篇不同文獻的藍色良品筆記,快速比對各自的差異和貢獻。
• 常見錯誤:
黃色良品寫得像流水帳,串了一堆連結但沒重點,最後變成純粹的「連結工具人」。
重點:黃色良品是索引,不是資料倉庫,記得寫分析心得!
▌這套系統有多爽?
1. 紅色良品讓你資訊完整
• 不怕文獻找不到,也不怕漏抄重點。
2. 藍色良品讓你概念清楚
• 資訊整理乾淨,想法不會再像一團漿糊。
3. 黃色良品讓你知識串連
• 透過跨文獻比較,靈感爆棚,學術思路更清晰。
結語:筆記顆粒度是學術效率的核心
台灣碩博士的筆記狀況,一半以上都太亂!紅藍黃良品這套系統不只幫你整理筆記,還會讓你有「天啊,效率原來可以這麼高」的驚嘆。
試試看,Obsidian 沒這麼難,難的是改掉你亂抄筆記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