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出版社 (OUP)早前透過全球超過37,000名人士參與的公眾投票,選出Brain rot成為2024 年牛津年度詞。牛津語言專家先選出六個最能代表過去一年的詞彙,當中包括Brain rot。綜合投票結果、公眾評論,以及 OUP 語言數據分析,Brain rot一詞於2024年備受關注,顯示大眾對過度沉迷低質網上內容(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影響感到憂慮。
Brain rot 一詞首載於1854 年Henry David Thoreau《湖濱散記》一書,而此詞彙在數碼時代,尤其是過去 12 個月,出現了全新的闡釋。Brain rot最初先於社交媒體上愈漸流行,特別是 TikTok 上的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及後隨著大家關注,而被廣泛應用,包括主流媒體等。至 2024 年,Brain rot被用作描述因果關係,意指在社交媒體和互聯網上出現的低質、低價值內容,以及接觸此類內容對個人和社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談及2024 年牛津年度詞時, Casper Grathwohl (President of Oxford Languages) 表示:「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語言愛好者參與並幫助我們選出2024 年牛津年度詞,意義重大,令人十分感動。 」
「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你可以看到社會愈來愈關注虛擬生活的演變,以及互聯網文化深深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及討論話題。去年的獲獎詞彙 rizz是一個有趣的例子,說明了網上社群建構、塑造和共享語言的趨勢。 Brain rot展示了虛擬生活的潛在危機,以及我們如何打發空閒時間,是下一個有關人類和科技的文化討論中不容忽視的部份。這個詞彙得到大家踴躍支持,成為我們的年度之選,可謂眾望所歸。 」
「我另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Brain rot這個詞彙廣為 Z 世代和 Alpha 世代採用,他們正好是主要使用和創造該詞所指的數碼內容的社群。這些社群在社交媒體上大力推動Brain rot一詞,但偏偏社交平台就是被公認為引致Brain rot的地方,展示年輕一代對社交媒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一種近乎厚顏的自我意識。」
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邀請語言愛好者投票,由 11 月 14 日開始進行為期兩周的公眾投票,從六個候選詞彙,包括brain rot、demure 、slop、dynamic pricing、romantasy 及 lore選出年度詞。OUP 的語言專家在投票結束後,再根據語料庫數據、投票和公眾評論進行詳盡分析,最後選出 2024 年的年度詞。
牛津年度詞是一個反映過去 12 個月最具代表性的單字或詞彙,該詞或能帶來深遠的文化意義,或展示特定時期的社會面貌。過去二十年,得獎詞彙突顯了一些語言塑造討論並反映特定文化轉變、模式和氛圍。OUP專家根據一個包含260 億個字彙的全球語言數據語料庫,跟蹤候選字詞一整年,了解其實際使用情況。以往入選的詞彙包括 “selfie” (2013)、“climate emergency” (2019) 和 “vax” (2021)。自 2022 年起,OUP 進行公眾投票,並於當年選出了 “goblin mode” 和去年的得獎字 “ri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