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 2024 年度代表字:你也有「腦腐」 (Brain Rot)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專門出版《牛津英語詞典》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於 12 月 2 日宣布,「Brain Rot」(大腦腐蝕/腦腐)成為 2024 年度詞彙。

什麼是「腦腐」?

牛津大學出版社將「Brain Rot」定義為:

“the supposed deterioration of a person's mental or intellectual state, especially viewed as the result of overconsumption of material (now particularly online content) considered to be trivial or unchallenging. Also: something characterized as likely to lead to such deterioration”.
一個人思想與智力的惡化,尤其指吸收太多不重要、沒有挑戰性的網路內容所致。

「腦腐」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Brain Rot」一詞最早使用記錄可追溯至 1854 年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的著作《湖濱散記》。梭羅在書中批評當時智識水準的下降,認為複雜思想不再受重視,並將這一現象與更早之前的歐洲瘟疫相提並論。

而在近代網路出現後,「Brain Rot」早在 2004 年就有使用記錄。2007 年,Twitter 用戶開始用這個詞形容約會節目、電子遊戲和「網上閒逛」的行為。到了 2010 年代,這個詞在網路上的使用頻率增加,並在 2023 年迅速流行,成為一種網路迷因。2024 年,「Brain Rot」主要用來批評 Alpha 世代的數位習慣,這一代人被視為過度沉浸於線上文化中。評論者認為,受這種文化影響的人群,其語彙系統往往僅由網路流行語組成。從 2023 年到 2024 年,該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 230%。

腦腐這個詞彙之所以竄紅,與社群環境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現在 20 幾歲的 Z 世代(1995-2012 年出生)及還在讀書的 Alpha 世代(2012 年後出生)的劃分依據分別就是網路及社群媒體的盛行,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因此有別於更早的千禧世代,產生出截然不同的網路使用習慣。

總白痴化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不同時代都有,只是當時的背景不同而已。「總白痴化」是日本評論家大宅壯一於 1957 年 2 月 2 日提出的社會學概念,原稱「一億總白痴化」(日語:一億総白痴化),其中「一億」代表當時日本全國人口,象徵全體社會成員。大宅壯一認為,電視與其他媒體不同,具備聲音和影像,容易讓人沉浸其中。大眾媒體透過廣告、新聞及其他節目進行「洗腦」,傳遞政治觀點或偏頗的思想,可能導致觀眾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白痴化」。

大宅壯一提出這一概念,旨在提醒大眾保持媒體識讀能力,不要輕易受媒體影響。該理論隨後引發國際社會學界的關注,許多國家將其納入教育課程,作為培養媒體素養的重要議題。

極短影音的崛起

根據《Digital 2024 Taiwan》報告(2024 年 2 月),台灣網路使用者的主要上網行為以「尋找資訊」為主,占比 61.1%;其次則是「觀看影音」,占比 60.1%。甚至現在使用搜尋引擎找資訊的功能,有一部分也被社群平台給取代(像是找美食不再 Google,而是上社群平台看 KOL 製作的短影音)。

在社群平台剛出現的時候,內容仍然是很長的圖文(像是 2000 年代的無名小站與部落格),之後 Youtube 出現,長影片開始流行。2012 年 Snapchat 推出 10 秒短影音功能,2016 年 IG 也推出限時動態功能,之後各社群平台紛紛推出自家的短影音,並提供了多樣化的後製功能,從此之後資訊的供給愈來愈快速且零碎化,時間已經不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要在短短幾秒內抓住你的注意力,也正是這種短影音受限於時間的特性,無法完整傳遞完整內容,因此內容常常流於扁平及膚淺,常常是去脈絡化地提供偏頗重點式的結論,或甚至只是要博你那幾秒鐘的歡笑(也可能沒有歡笑,只帶給觀眾更多焦慮)而已,這也是為什麼腦腐現象被認為會造成智識水準的下降。

大概五年前開始,各平台的短影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走在路上可以很明顯看到,大至中老年人,小至青少年兒童,大家手機裡播放的常常都是只有幾秒鐘的短影音,像殭屍一樣長時間黏著在那個播完幾秒鐘的短影音後又自動播放下一部的手機螢幕上,無可自拔。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上個月,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宣布,計劃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群媒體,並預計於明年底正式生效。根據政府說法,此項措施「獨步全球」,將成為目前最嚴格的社群媒體管制法規之一。

報導指出,澳洲正在測試一套年齡驗證系統,以輔助阻止未成年兒童進入社群媒體平台。這套系統屬於一系列管控措施的一部分,旨在對兒童網路使用施加更嚴格的限制。艾班尼斯強調,執行年齡限制後,若平台業者如臉書(Facebook)、TikTok 等未能有效阻擋未成年用戶,將面臨高額罰款。

先前台灣也於 2019 年起將 TikTok 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正在研議是否跟進美國禁用抖音,以隔絕抖音上的錯假資訊及國安疑慮。

這樣的措施有沒有辦法減緩腦腐現象,沒有人有答案。未來熟稔網路世界及快速資訊的 Z 世代及 Alpha 世代將在未來成為決定國家方針的中堅人物,未來新時代的網路環境會對整個世代甚至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有怎麼樣的影響,值得後續觀察。

avatar-img
3會員
19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懇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BO MAX 台灣正式上線!懶人包看這篇就夠!
本文為《大都市的愛情法》系列影評的第二部分,深入分析第三及第四集的劇情與角色發展。這些集數聚焦於高煐與其罹癌母親和交往對象盧英洙的複雜關係及其成長過程,同時探討南韓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反思。透過獨特的敘事手法,該劇展示了愛情、家庭和自我認同之間的張力,並揭示了社會文化背景對個人情感的影響。
韓劇《大都市的愛情法》由南潤壽主演,改編自樸相映的小說,呈現四個獨立卻互相串聯的故事。劇中描繪了首爾年輕男女的日常生活,探討了同志族群面臨的議題。由不同導演掌鏡,融合多樣的敘事手法,首章闡述男主角高煐與金南圭的愛情故事與閨密美愛間的深厚友誼,劇集透過角色的成長與愛情的困惑,提出了對於愛的思考與反省。
5/5大都市的愛情法
在2024年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上,Panasonic推出了業界首款採用熱泵技術的15公斤與17公斤滾筒洗衣機——NA-V150RPH和NA-V170RPH。這兩款洗衣機以其超高能效和智能功能吸引了消費者,特別適合臺灣家庭使用。本文詳盡告訴您產品性能、優缺點,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幫助您選擇適合的洗衣設備。
《懼裂》是一部由柯洛裡·法吉特執導的英美法合拍的肉體恐怖科幻電影。本文探討了容貌焦慮、男性凝視和自我價值感等議題,透過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掙扎,反映出現代社會對於美的無盡追求和自我認同的拉扯。電影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獎,自2024年10月18日起於臺灣上映,值得影迷共鳴及深思。
4/5懼裂
在2024年秋季,Panasonic於新品發表會宣佈在臺灣正式上市兩款奈米水離子吹風機EH-NA9N與EH-NA7M。EH-NA9N擁有獨家奈米水離子技術,能深層保濕並修復頭髮,與提升舒適使用體驗。相較於高階款EH-NA0J,EH-NA9N具更優化的按鈕設計且價格更具競爭力。
HBO MAX 台灣正式上線!懶人包看這篇就夠!
本文為《大都市的愛情法》系列影評的第二部分,深入分析第三及第四集的劇情與角色發展。這些集數聚焦於高煐與其罹癌母親和交往對象盧英洙的複雜關係及其成長過程,同時探討南韓社會對於同志議題的反思。透過獨特的敘事手法,該劇展示了愛情、家庭和自我認同之間的張力,並揭示了社會文化背景對個人情感的影響。
韓劇《大都市的愛情法》由南潤壽主演,改編自樸相映的小說,呈現四個獨立卻互相串聯的故事。劇中描繪了首爾年輕男女的日常生活,探討了同志族群面臨的議題。由不同導演掌鏡,融合多樣的敘事手法,首章闡述男主角高煐與金南圭的愛情故事與閨密美愛間的深厚友誼,劇集透過角色的成長與愛情的困惑,提出了對於愛的思考與反省。
5/5大都市的愛情法
在2024年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上,Panasonic推出了業界首款採用熱泵技術的15公斤與17公斤滾筒洗衣機——NA-V150RPH和NA-V170RPH。這兩款洗衣機以其超高能效和智能功能吸引了消費者,特別適合臺灣家庭使用。本文詳盡告訴您產品性能、優缺點,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幫助您選擇適合的洗衣設備。
《懼裂》是一部由柯洛裡·法吉特執導的英美法合拍的肉體恐怖科幻電影。本文探討了容貌焦慮、男性凝視和自我價值感等議題,透過女主角伊莉莎白的掙扎,反映出現代社會對於美的無盡追求和自我認同的拉扯。電影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獎,自2024年10月18日起於臺灣上映,值得影迷共鳴及深思。
4/5懼裂
在2024年秋季,Panasonic於新品發表會宣佈在臺灣正式上市兩款奈米水離子吹風機EH-NA9N與EH-NA7M。EH-NA9N擁有獨家奈米水離子技術,能深層保濕並修復頭髮,與提升舒適使用體驗。相較於高階款EH-NA0J,EH-NA9N具更優化的按鈕設計且價格更具競爭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由一位兒童精神科醫生來檢視現今社會的變遷和各種社會問題,同時著重於腦科學和科技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書中也涉及了疫情期間的社會反應和網路攻擊言論的分析。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已經很少在看社媒的內容了 因為長久以來的經驗 大多沒什麼正面性或啟發性的內容 尤其是媒體習慣用負面資訊刷流量的習性 而今早Mail收到某ADHD社團新文章的內容 某父母表示國小ADD兒子吃飯時手摸食物毫不在意 然後又整手油膩摸桌椅弄得到處油 食物掉滿桌..... 我同情媽媽的崩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據說現在年輕人不太喜歡使用臉書,因為他們發現爺爺奶奶都有了臉書帳號,的確,不管是透過手機或電腦,已退休的熟齡族群花愈來愈多的時間掛在網路上,加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最怕得到病就是失智症,因此有許多打著預防失智症的電玩上市,每款遊戲也都會說有研究證明打電玩可以有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進展。     其實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由一位兒童精神科醫生來檢視現今社會的變遷和各種社會問題,同時著重於腦科學和科技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書中也涉及了疫情期間的社會反應和網路攻擊言論的分析。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已經很少在看社媒的內容了 因為長久以來的經驗 大多沒什麼正面性或啟發性的內容 尤其是媒體習慣用負面資訊刷流量的習性 而今早Mail收到某ADHD社團新文章的內容 某父母表示國小ADD兒子吃飯時手摸食物毫不在意 然後又整手油膩摸桌椅弄得到處油 食物掉滿桌..... 我同情媽媽的崩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Thumbnail
據說現在年輕人不太喜歡使用臉書,因為他們發現爺爺奶奶都有了臉書帳號,的確,不管是透過手機或電腦,已退休的熟齡族群花愈來愈多的時間掛在網路上,加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人最怕得到病就是失智症,因此有許多打著預防失智症的電玩上市,每款遊戲也都會說有研究證明打電玩可以有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的進展。     其實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