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出版《牛津英語詞典》的牛津大學出版社於 12 月 2 日宣布,「Brain Rot」(大腦腐蝕/腦腐)成為 2024 年度詞彙。
牛津大學出版社將「Brain Rot」定義為:
“the supposed deterioration of a person's mental or intellectual state, especially viewed as the result of overconsumption of material (now particularly online content) considered to be trivial or unchallenging. Also: something characterized as likely to lead to such deterioration”.
一個人思想與智力的惡化,尤其指吸收太多不重要、沒有挑戰性的網路內容所致。
「Brain Rot」一詞最早使用記錄可追溯至 1854 年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的著作《湖濱散記》。梭羅在書中批評當時智識水準的下降,認為複雜思想不再受重視,並將這一現象與更早之前的歐洲瘟疫相提並論。
而在近代網路出現後,「Brain Rot」早在 2004 年就有使用記錄。2007 年,Twitter 用戶開始用這個詞形容約會節目、電子遊戲和「網上閒逛」的行為。到了 2010 年代,這個詞在網路上的使用頻率增加,並在 2023 年迅速流行,成為一種網路迷因。2024 年,「Brain Rot」主要用來批評 Alpha 世代的數位習慣,這一代人被視為過度沉浸於線上文化中。評論者認為,受這種文化影響的人群,其語彙系統往往僅由網路流行語組成。從 2023 年到 2024 年,該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 230%。
腦腐這個詞彙之所以竄紅,與社群環境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現在 20 幾歲的 Z 世代(1995-2012 年出生)及還在讀書的 Alpha 世代(2012 年後出生)的劃分依據分別就是網路及社群媒體的盛行,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因此有別於更早的千禧世代,產生出截然不同的網路使用習慣。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不同時代都有,只是當時的背景不同而已。「總白痴化」是日本評論家大宅壯一於 1957 年 2 月 2 日提出的社會學概念,原稱「一億總白痴化」(日語:一億総白痴化),其中「一億」代表當時日本全國人口,象徵全體社會成員。大宅壯一認為,電視與其他媒體不同,具備聲音和影像,容易讓人沉浸其中。大眾媒體透過廣告、新聞及其他節目進行「洗腦」,傳遞政治觀點或偏頗的思想,可能導致觀眾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白痴化」。
大宅壯一提出這一概念,旨在提醒大眾保持媒體識讀能力,不要輕易受媒體影響。該理論隨後引發國際社會學界的關注,許多國家將其納入教育課程,作為培養媒體素養的重要議題。
根據《Digital 2024 Taiwan》報告(2024 年 2 月),台灣網路使用者的主要上網行為以「尋找資訊」為主,占比 61.1%;其次則是「觀看影音」,占比 60.1%。甚至現在使用搜尋引擎找資訊的功能,有一部分也被社群平台給取代(像是找美食不再 Google,而是上社群平台看 KOL 製作的短影音)。
在社群平台剛出現的時候,內容仍然是很長的圖文(像是 2000 年代的無名小站與部落格),之後 Youtube 出現,長影片開始流行。2012 年 Snapchat 推出 10 秒短影音功能,2016 年 IG 也推出限時動態功能,之後各社群平台紛紛推出自家的短影音,並提供了多樣化的後製功能,從此之後資訊的供給愈來愈快速且零碎化,時間已經不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要在短短幾秒內抓住你的注意力,也正是這種短影音受限於時間的特性,無法完整傳遞完整內容,因此內容常常流於扁平及膚淺,常常是去脈絡化地提供偏頗重點式的結論,或甚至只是要博你那幾秒鐘的歡笑(也可能沒有歡笑,只帶給觀眾更多焦慮)而已,這也是為什麼腦腐現象被認為會造成智識水準的下降。
大概五年前開始,各平台的短影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走在路上可以很明顯看到,大至中老年人,小至青少年兒童,大家手機裡播放的常常都是只有幾秒鐘的短影音,像殭屍一樣長時間黏著在那個播完幾秒鐘的短影音後又自動播放下一部的手機螢幕上,無可自拔。
上個月,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宣布,計劃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群媒體,並預計於明年底正式生效。根據政府說法,此項措施「獨步全球」,將成為目前最嚴格的社群媒體管制法規之一。
報導指出,澳洲正在測試一套年齡驗證系統,以輔助阻止未成年兒童進入社群媒體平台。這套系統屬於一系列管控措施的一部分,旨在對兒童網路使用施加更嚴格的限制。艾班尼斯強調,執行年齡限制後,若平台業者如臉書(Facebook)、TikTok 等未能有效阻擋未成年用戶,將面臨高額罰款。
先前台灣也於 2019 年起將 TikTok 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正在研議是否跟進美國禁用抖音,以隔絕抖音上的錯假資訊及國安疑慮。
這樣的措施有沒有辦法減緩腦腐現象,沒有人有答案。未來熟稔網路世界及快速資訊的 Z 世代及 Alpha 世代將在未來成為決定國家方針的中堅人物,未來新時代的網路環境會對整個世代甚至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有怎麼樣的影響,值得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