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影評 《爸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近年香港有不少改篇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上映,其中由劉青雲和谷祖琳主演的《爸爸》是改編自2010年香港的一宗倫常慘劇,導演翁子光以沉重的筆觸刻畫了劉青雲飾演的父親阮永年在家庭悲劇後的心理狀態與情感掙扎。這部電影並非傳統的奇案片,而是一部以情感為核心的作品,通過非線性敘事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家庭的愛與傷痛。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我希望以專業視角探討電影中涉及的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創傷復原等議題,並反思其對現實社會的啟示。

raw-image



______________

電影的核心:情感勝於案情

《爸爸》的敘事重點並非案件本身,不似其他改篇電影中出現大量的血腥場景,反而是父親阮永年在經歷家庭巨變後的內心世界。故事並未對案情作過多著墨,而是透過父親的視角,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矛盾的情感旅程:一方面是對兒子的愛與不捨,另一方面是因失去妻女而背負的無盡痛苦。

 

電影以4:3的攝影畫面比例拍攝,以傳統電視機畫面比例呈現的拍攝手法,營造出壓抑和封閉的情感氛圍,讓觀眾能以更近距離的方式注視這個家庭,細膩地觀察故事中的人物,從而帶來一種如旁觀者般的視角體驗。這種拍攝方法,令助人專業工作者好像更能精確地處於受創者的內心世界,我們除了以抽離的角色來看事情外,更多時候是從案主角度來投入個案工作中,片中不同角色的碎片化回憶、不斷重現的創傷情景,以至對失落關係的反思,令我們不禁使我們警醒,創傷後的心理支持不僅是處理眼前的情緒困擾,更需要幫助當事人整理過往的記憶,重建與已故家人的連結。


______________

心理疾病與家庭悲劇的交織

電影中的兒子患有隱性精神分裂症,但從未有明顯病徵。在案發前,他與父母關係和睦,甚至在父親茶餐廳共進「最後晚餐」。這樣的設定讓案件更加令人扼腕,也凸顯了精神健康問題有時在家庭及社會中的隱形性。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深知精神健康的複雜性及其對家庭的深遠影響。有精神健康需要的患者或其家人常因病識感不足而難以及時求助,家人往往缺乏足夠的知識去辨識早期徵兆或提供適當支持。雖然近年香港開設了一站式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除了社會仍對精神健康有所誤解,比方說有住戶反對在社區內開設中,香港在精神健康教育方面仍有不足,也揭示了精神健康服務的缺口。電影中,劉青雲飾演的父親在面對兒子行兇後,選擇以愛包容兒子,而非以怨恨排斥。這種情感張力不僅挑戰了觀眾,也讓我們反思:如何在悲劇中促進家庭成員間的理解與修復?

raw-image



______________

父親的悲痛:隱忍背後的創傷

劉青雲的演出是電影的靈魂所在,他將一位失去妻女的父親內心隱忍與痛苦詮釋得淋漓盡致。阮永年並未在表情上沒有出過多的情緒波動,但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沉默,卻都透露出深刻的無助與自責。他重見兒子的第一個反應並非對兒子的指責,而是問兒子是否肚餓,這種細節展現了父愛的深沉與矛盾。

 

每一次接觸不同的個案,我們必須關注這樣的隱性創傷。阮永年的表現似乎切合不少男士在面對重大創傷時的反應,包括壓抑情緒和將痛苦內化。然而,這種隱忍反應往往容易導致長期的精神健康問題。電影讓觀眾看到了這種隱藏的情感,但也提醒我們,社會應該為男士提供更多表達與求助的空間,打破「男人應該堅強」的刻板印象。

______________

非線性敘事:記憶與情感的重建

電影以片段化的非線性敘事呈現阮永年的回憶,由甜蜜的過去到悲痛的現在,觀眾隨著他的記憶碎片拼湊出完整的家庭故事。這種敘事手法不僅增加了敘事的感染力,也真實地反映了創傷經歷者的心理狀態。

 

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我們不時遇到因創傷而記憶斷裂或混亂的服務對象。這些記憶碎片可能觸發強烈的情緒反應,但同時也是療癒的重要線索。透過電影,我們看到阮永年試圖在回憶中尋找兒子精神異常的蛛絲馬跡,這與現實中創傷治療的過程相似 - 受創者需要重新梳理過去,理解事件的意義,才能逐漸走向復元。

raw-image


______________

社會支持與精神健康復元的重要性

電影中,阮永年雖然表面上孤身面對悲劇,但其實他背後仍有一些支持力量,包括由譚玉瑛主演的精神科醫生、社區中心的職員,以至舊夥計和街坊的陪伴,讓他在創傷後找到繼續生活的動力。這讓觀眾思考到社會支持系統在創傷復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於像阮永年這般的受害者,社會應提供更能回憑需要的精神健康服務、哀傷輔導及長期的情感支持,,社工和其他專業同工的介入亦非常關鍵 - 我們需要協助案主建立支持網絡,減輕孤立感,並提供實際的生活協助。電影提醒我們,創傷的復元不僅是個人層面的挑戰,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raw-image


______________

電影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

《爸爸》讓觀眾意識到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健康狀況的隱蔽性及其可能帶來的後果。香港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公眾了解早期徵兆,消除污名化。

2.     家庭溝通與支持的重要性

電影中,家庭的崩塌並非因缺乏愛,而是因缺乏對兒女狀況的了解。這提醒我們應該要有更多切合家長需要的親職教育,讓家庭建立更開放的溝通模式,及時關注成員的心理健康。

3.     男性心理健康關注

阮永年的隱忍反映了男性在面對創傷時的典型反應。社會應為男性提供更多表達情感的機會,並倡導健康的情緒管理方式。

4.     社工的角色與責任

作為社會工作者,我們不要以為時間會令之傷痛消減,反而應積極及早介入創傷個案,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協助當事人重建生活。

raw-image


______________

結語

《爸爸》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與深刻的社會議題,讓觀眾重新審視心理健康、家庭支持與創傷復原的重要性。電影中父親的痛苦與堅韌,既讓人心碎,也讓人敬佩。我們需要汲取電影的啟示,為更多像阮永年這樣的創傷受害者提供支持,並致力於構建一個包容且有愛的社會環境。

______________

後記

劇中谷祖琳 Jo Koo飾演的金燕,寫了兩封信給丈夫和兒子,可瀏覽下文。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8%B0%B7%E7%A5%96%E7%90%B3%20jo%20koo


avatar-img
10會員
43內容數
一個在地球一角的小公民,放眼世界的時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便俄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套看似Cult片,當中的諷刺所及,除了美國外,還觸及某小城的人與事
對於韓國電影,特別是提及兩韓政治角力的電影,我總是著迷的。所以當見到《絕路狂逃》(臺譯《逃出摩加迪休》) 快將上映之時,看了在某星期播放時,便花了三十分鐘車程往 #高登先電影院 想買門票時,職員告訴我原來是在下一星期才上映,自己擺了一個大烏龍。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上映,發現這套以1991年索馬利亞首都
過去有不少電影都由小說改編而成,但甚少是由網上的小說變成電影。著名的本土網絡作家向西村上春樹的作品成就了香港難得的由網上變實體的電影,還要有三部之多,分別是2012年的《一路向西》、2017年的《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以及2019年的《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
香港導演陳木勝於1996年的一套港產警匪片《衝鋒隊:怒火街頭》有一幕是劉青雲與上司吳廷燁爭執時說「你老母!冚家鏟!」而引來投訴,陳小春向上司說「本人覺得你老母係出於關心和問候嘅助語詞,而冚家鏟係客觀咁形容破碎家庭,我一啲都唔覺侮辱上司,不過可能關Sir身世相近,所以有啲敏感,Sir!」令人拍案叫絕,
近日一套內地電影《長津湖》上映,勾起了1950年的一場所謂「抗美援朝」的翻炒討論。兩韓自二戰結束後被劃分成兩個政治陣營,由不同的代理人進行不同的操控,經歷了不少生靈塗炭之事件,雙方分治至今時今日,關係常有起伏。 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黨委員長在平壤進行第五次的首腦會談後,並發
唔好再放棄佢哋喇! - 林力輝 前年,美心集團創辦人太子女伍淑清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訪問時表示「我會放棄(這些年輕人),不會再浪費時間去跟他們講甚麼,因為他們的腦子已經不清楚自己應該做甚麼事情」。當社會有人表示會放棄年輕人之際,今年上映的一套本土電影《遺愛》就讓我們相信更堅定地擁抱青年人,使他
一套看似Cult片,當中的諷刺所及,除了美國外,還觸及某小城的人與事
對於韓國電影,特別是提及兩韓政治角力的電影,我總是著迷的。所以當見到《絕路狂逃》(臺譯《逃出摩加迪休》) 快將上映之時,看了在某星期播放時,便花了三十分鐘車程往 #高登先電影院 想買門票時,職員告訴我原來是在下一星期才上映,自己擺了一個大烏龍。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上映,發現這套以1991年索馬利亞首都
過去有不少電影都由小說改編而成,但甚少是由網上的小說變成電影。著名的本土網絡作家向西村上春樹的作品成就了香港難得的由網上變實體的電影,還要有三部之多,分別是2012年的《一路向西》、2017年的《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以及2019年的《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
香港導演陳木勝於1996年的一套港產警匪片《衝鋒隊:怒火街頭》有一幕是劉青雲與上司吳廷燁爭執時說「你老母!冚家鏟!」而引來投訴,陳小春向上司說「本人覺得你老母係出於關心和問候嘅助語詞,而冚家鏟係客觀咁形容破碎家庭,我一啲都唔覺侮辱上司,不過可能關Sir身世相近,所以有啲敏感,Sir!」令人拍案叫絕,
近日一套內地電影《長津湖》上映,勾起了1950年的一場所謂「抗美援朝」的翻炒討論。兩韓自二戰結束後被劃分成兩個政治陣營,由不同的代理人進行不同的操控,經歷了不少生靈塗炭之事件,雙方分治至今時今日,關係常有起伏。 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黨委員長在平壤進行第五次的首腦會談後,並發
唔好再放棄佢哋喇! - 林力輝 前年,美心集團創辦人太子女伍淑清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訪問時表示「我會放棄(這些年輕人),不會再浪費時間去跟他們講甚麼,因為他們的腦子已經不清楚自己應該做甚麼事情」。當社會有人表示會放棄年輕人之際,今年上映的一套本土電影《遺愛》就讓我們相信更堅定地擁抱青年人,使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帶有生活故事,教導人們人生的道理,讓我們感同身受,活出更精彩的自己,描述的是家庭親情、面對挫折、找到希望的故事。
Thumbnail
《異國日記》描述了15歲的主角朝在父母過世後面對生活的故事,涵蓋了青少年面對人際關係、愛情、興趣和死亡的探討。 電影將內容大多放在朝的身上,並在一些地方將劇情進行了刪減。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又是一部催淚的親情主題電影, 幾乎無時無刻都充滿哭點, 相當溫馨感人的小品。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帶有生活故事,教導人們人生的道理,讓我們感同身受,活出更精彩的自己,描述的是家庭親情、面對挫折、找到希望的故事。
Thumbnail
《異國日記》描述了15歲的主角朝在父母過世後面對生活的故事,涵蓋了青少年面對人際關係、愛情、興趣和死亡的探討。 電影將內容大多放在朝的身上,並在一些地方將劇情進行了刪減。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又是一部催淚的親情主題電影, 幾乎無時無刻都充滿哭點, 相當溫馨感人的小品。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