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是怎麼形成的》裡的一個小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終於決定出清自己的舊帳(之一),趕快把書收回書櫃不要占空間。

2023年底,杜正勝先生出版了《中國是怎麼形成的》,這本書很精彩,很值得一看。

但是,書中有兩張小圖讓我疑惑了一下,這次先處理一張。在210頁下方,圖35「西王母戴勝憑几,嘉祥武氏祠前石室二(上列部分)」,看到漢代畫像石都會讓我很興奮,可是認真一看不對,這張圖是東王公,不是西王母。不過武氏祠的西王母和漢畫中「標準」的西王母是不太一樣的。

引自 杜正勝《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臺北:一卷文化,2023年12月,頁210

引自 杜正勝《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臺北:一卷文化,2023年12月,頁210


一般據《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描述,不外乎「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戴勝虎齒,有豹尾」,還有小配件「三青鳥」,漢畫中保留原本野性的西王母較少,印象中僅有一幅,近年有無新出土我沒去追,大多西王母維持「戴勝」的樣貌,身邊會有三青鳥、九尾狐、月兔蟾蜍等元素,四川地區還有明顯的龍虎座。武氏祠的西王母不戴勝,為三環高髻的女子裝束,要辨認她可由所處位置、畫面的其他圖像來判斷。

講了半天戴勝,它是一個什麼東西呢?

這時候就要用圖解好朋友,孫機的《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來說明,下圖圈起來的是戴勝的位置和勝的長相,「勝」的使用在漢代應該滿頻繁,也出土許多「勝」,在漢畫裡的西王母通常都會標配這樣首飾,一般女子則多以其它髮型表示。

引自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頁282

引自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頁282

前面提到武氏祠的西王母不是「標準的」西王母,那要怎麼確認畫裡的人物是誰呢?來看「嘉祥武氏祠前石室二」究竟實際上是個什麼東西。中研院史語所的丁瑞茂出過一本《古樸與精妙 漢代武氏祠畫象》,裡面清楚地展示了「武氏祠前石室二」位於東壁,上方的人物是東王公,而西壁則是「武氏祠前石室五」,上方人物才是西王母。

引自 丁瑞茂《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6月,頁12

引自 丁瑞茂《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6月,頁12

嘉祥武氏祠前石室二的三角隔樑畫面如下,(不含裝飾紋樣)最下層是車騎圖,中層是孔門弟子,上層的正中央是東王公所居的仙界,多種異獸與羽人圍繞著東王公。

引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頁4

引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頁4

再把東王公單獨放大,為一男性雙肩生羽,頭戴高冠,有髭且憑几。

引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

引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

實際西王母所在的嘉祥武氏祠前石室五三角隔樑畫面如下,(不含裝飾紋樣)最下層為車騎圖,中層為孔門弟子,上層是西王母所處的仙界,可惜西王母殘泐,看不清。

引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頁13

引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頁13

箭頭所指為西王母旁邊負責搗(不死)藥的月兔,雖然略殘,仍可見手持杵,往蟾蜍高舉的臼裡搗去。

引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

引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精選集》

丁瑞茂的書裡把武氏祠中東王公與西王母各自並列,方便讀者比較,很剛好的三尊東王公都保存較完整,而我就只截保存比較不好的西王母,畢竟本來我就只想說杜正勝先生書裡的是西王母。(嗯,真的就為了這個小小的原因)

三尊西王母殘泐的程度不一,武梁祠西壁的最完整,頭頂上的高髻滿清楚的,前石室殘破得最嚴重,左石室的勉強看得出頭上有三包(誤),但這三張裡面都有搗藥的場景,大家不妨試試眼力找找看。

引自 丁瑞茂《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6月,頁22

引自 丁瑞茂《樸古與精妙-漢代武氏祠畫象》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6月,頁22

至於杜先生書裡的另一張圖,也是和西王母有關係,出自顧實編的《穆天子傳西征講疏》,我暫時想不起來也找不到那張圖出自哪個漢墓或祠堂,看那個風格大概也是山東出土的,若有高人知道,拜託告訴我XD

放上我這次速速翻過的考資料(速速翻過擺了一年也真是的),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另外要說的是,那兩張小圖的對錯其實不影響《中國是怎麼形成的》的精彩程度,非常推薦大家看看中國究竟怎麼形成,你認知的中國真的是中國嗎XD

raw-image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具易怒體質 寫一些只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娛樂自己 專長是微波爐料理 LOGO是AI生成的下水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麻瓜自救手冊 的其他內容
結婚數年,他一直有個煩惱。 煩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年日子差不多的時候,它便找上門來,在腦中跳呀跳,往心口扎呀扎,他知道是自作自受。
  每次看書就會想著:「喔喔喔,好像可以寫這個記一下。」「錯字這麼多出版前沒人看過嗎?」「啊啊,這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腦中小劇場是抓漏(?)大於讚美,這類東西當成開張第一篇是不是太糟糕?   左想右想,想起了身邊用最久的一個購物袋,寫個袋子的來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注重環保的人好了,於是,第一篇廢
結婚數年,他一直有個煩惱。 煩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年日子差不多的時候,它便找上門來,在腦中跳呀跳,往心口扎呀扎,他知道是自作自受。
  每次看書就會想著:「喔喔喔,好像可以寫這個記一下。」「錯字這麼多出版前沒人看過嗎?」「啊啊,這其實不是這樣的。」通常腦中小劇場是抓漏(?)大於讚美,這類東西當成開張第一篇是不是太糟糕?   左想右想,想起了身邊用最久的一個購物袋,寫個袋子的來歷,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注重環保的人好了,於是,第一篇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參考資料 凡例﹕外文書名或學刊名用黑體字表示,文章名用斜體字表示﹔中文書名用黑體,學刊用黑體方括弧 (【】) 表示,文章用單角括弧 (〈〉)表示。 期刊後的數位為期號。 凡頁數置於引用文獻最末處。緊隨作者名的方括弧內,如僅有一個年份如「陳耀南1980」即該書的出版年份及內文用的參考版本﹔如有兩個年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辭海》上架之際,雖然文化大革命已成過去,但貫穿《辭海》的內文,還是沿襲文革那一套紅得很的意識形態詞彙。透過版本比較,或者能一窺時代輪廓,觀察在洪流中,我們曾經如何行正路或走歪途。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考驗一下國學常識,你知不知道中國文學上的各種「第一」部著作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參考資料 凡例﹕外文書名或學刊名用黑體字表示,文章名用斜體字表示﹔中文書名用黑體,學刊用黑體方括弧 (【】) 表示,文章用單角括弧 (〈〉)表示。 期刊後的數位為期號。 凡頁數置於引用文獻最末處。緊隨作者名的方括弧內,如僅有一個年份如「陳耀南1980」即該書的出版年份及內文用的參考版本﹔如有兩個年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這本書由補習國文名師美人姊所著,介紹了古文,特別是高中國文課本中所選錄的文言文。在文章中,作者以現代文解析古文,使得古文成為容易閱讀且引人入勝的文章。這本書不僅對於高中生有幫助,也能給讀者一些啟發和體諒。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辭海》上架之際,雖然文化大革命已成過去,但貫穿《辭海》的內文,還是沿襲文革那一套紅得很的意識形態詞彙。透過版本比較,或者能一窺時代輪廓,觀察在洪流中,我們曾經如何行正路或走歪途。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考驗一下國學常識,你知不知道中國文學上的各種「第一」部著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