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絲·林(Alice Lin)站在望遠鏡控制室的中央,雙眼緊盯著大螢幕上的數據流。望遠鏡剛剛完成一次長達48小時的深空觀測,捕捉到距地球約6,500光年的一片恆星誕生區域。那裡,是科學界長期關注的鷹狀星雲核心地帶,天文學家稱之為“創世之柱”。
"數據回傳完成了,艾莉絲,"伊莎貝爾·張(Isabelle Zhang)將筆電轉向她,指著屏幕上的光譜圖,語氣透著興奮。
艾莉絲迅速瀏覽光譜數據,內心一陣悸動。光譜顯示柱狀結構內的氣體溫度與壓力異常,還有某種稀有元素的存在,這可能是恆星誕生的標誌。
“這裡的能量密度比我們預想的還要高,”艾莉絲喃喃自語,“而且,這些元素的組成表明,柱內可能正在進行某種罕見的核聚變過程。”
“如果是真的,那我們可能正在觀察到一個新型恆星的誕生,”雷恩·卡特(Ryan Carter)從她背後走來,端著一杯咖啡,“但問題是,為什麼能量分佈如此不均勻?”
伊莎貝爾點頭認同:“對,這不尋常,能量高峰似乎集中在柱體的頂端,這裡應該是最冷卻的部分才對。”
艾莉絲深吸了一口氣,眼神鎖定屏幕:“調整觀測目標,我們需要更高解析度的影像,對準柱頂的核心區域。”
望遠鏡將焦點重新調整,對準創世之柱的核心區域。過去的影像僅顯示出濃密的氣體和塵埃,但這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探測能力讓一切變得清晰起來。
隨著數據流的更新,屏幕上逐漸呈現出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柱狀結構內部佈滿了微小的恆星胚胎,每個胚胎周圍環繞著一層發光的氣體環。柱頂的位置,更是隱約可見一個極高能量的亮點。
“天哪,”伊莎貝爾瞪大了雙眼,“那亮點是什麼?它的能量遠超我們以往觀測到的任何恆星胚胎。”
艾莉絲凝視著數據,指著屏幕上的光譜峰值:“這可能不是普通的恆星胚胎,”她低聲說,“它的能量曲線顯示某種極端核聚變正在發生,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恆星類型。”
“或者,”雷恩插話,語氣中帶著些許懷疑,“這是一個超新星爆發的前兆?如果是這樣,這將是一次絕無僅有的觀測機會。”
“超新星的能量分佈不應該這麼集中,”伊莎貝爾反駁道,“而且,這個亮點的位置和創世之柱的結構太吻合了,這不是巧合。”
艾莉絲點頭:“不論答案是什麼,我們必須深入研究。”
在控制室一角,人工智慧奧希里斯(OSIRIS)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它是一套專為天文研究設計的高級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快速分析大量數據,並提供理論推測。
“奧希里斯,”艾莉絲問道,“針對柱頂亮點的能量分佈,系統有什麼理論解釋?”
螢幕上的指示燈閃爍幾下,然後傳來奧希里斯冷靜的聲音:“初步分析顯示,該亮點的能量來源可能來自高階磁重聯現象。”
“磁重聯?”伊莎貝爾皺眉,“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恆星表面,難道這片星雲內部也有類似的動力機制?”
“可能性為76%,”奧希里斯回答,“並且,我檢測到亮點周圍的電磁波譜中存在一種異常波段,可能與未知粒子有關。”
艾莉絲眉頭微蹙,這個訊息既令人興奮,也令人不安:“未知粒子?這是什麼意思?”
“可能是全新粒子類型,亦或是已知粒子的異常狀態,”奧希里斯回應,“進一步分析需要更高解析度的數據。”
雷恩帶著技術團隊進行望遠鏡的系統調整,確保獲取最高精度的數據。經過數小時的等待,新的觀測結果終於回傳。
屏幕上,創世之柱的核心圖像更加清晰,亮點的結構逐漸浮現。這是一個旋轉中的圓盤,其中心是一個極為密集的能量源,周圍噴射出兩道高能粒子流。
“這不是普通的恆星,”艾莉絲低聲說,“它的結構更像是一個迷你星系,或者,一個超大質量的原恆星。”
伊莎貝爾驚訝地補充:“這可能是恆星形成與星系演化的交匯點,這一觀測將改寫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然而,就在團隊沉浸在發現的喜悅中時,奧希里斯突然發出警報:
“警告:核心亮點的能量正在快速增加,並有不穩定跡象,可能引發局部塌縮。”
雷恩迅速切入操作:“這會對望遠鏡造成威脅嗎?”
“暫無直接威脅,”奧希里斯回應,“但該現象可能對周圍星雲產生劇烈影響,形成新的結構,甚至導致氣體柱的崩解。”
艾莉絲意識到,這次觀測不僅是科學突破,更是一場對未知的冒險。她下令:“持續觀測,記錄所有變化。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解鎖更多宇宙的秘密。”
數據傳輸的最後一帧,柱頂亮點突然發出一陣強烈的閃光,接著歸於平靜。
艾莉絲凝視著屏幕,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這一切可能並非自然現象,背後是否有更深的力量在運作?”
她轉身對團隊說:“今天我們揭示了更多的未知,但這僅僅是開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