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者的心靈圖像:菲耶《日人之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艾力克·菲耶的目光猶如人造衛星,或是擁有一雙能看見空氣中各種錯綜的、波長各異的、訊息雜亂的信號網之眼。

不以故事開頭,而以敘事直面讀者,同時拉開讀者與敘事者的距離,彷彿敘事者一點也不急。相同的,彷彿也期望讀者報以相同的耐性,在故事一一攤開之前,能隨著敘事的編排,在距離的變化之間,一次看見不同視角所見。

有時,迫近人物的生存情境(失去自由、無從知曉自己的處境、不明瞭主宰自己性命者的想法與意圖),進入他們幽微的心思,或展現無法言說的內心話語(語言不通、生命遭威脅);有時,則拉開距離,直到角色成為螢幕上微小的一個點,俯視,並以宏觀方式向我們透露這些個人命運,是怎樣在歷史洪流中牽動的。

例如,接近末尾的〈返鄉記〉裡,描述自人造衛星傳來的照片,每個夜晚拍攝的朝鮮半島,相對於南半部的燈火輝煌,那「一條尺畫出的直線北邊」,一片深部見底的黑。那個誠如敘事者所言,描述北韓神秘面紗,再適合不過的,是這片漆黑。

《日人之蝕》描寫的,正是這片無止盡的漆黑,或精確而言,是書名直接明示的「蝕(éclipse)」。這個字原指天文學的日蝕、月蝕,而衍伸有「「隱沒」,以及「失蹤」之意。

小說家若有揭開真相之責,那麼絕非只是將失蹤者的身影現形,描述他們被隱沒的故事。可能同樣重要的,是描述那隱沒本身,隱沒的力量是如何加諸在每個人身上,它如何抹去人的存在痕跡,如何根植在每位失蹤者的心靈中。

菲耶相當謹慎,處理這片黑暗,不是沈迷於第一層次的揭露,敘述那些原先平凡卻被捲入歷史之人所過上的難以想像的荒謬生活。他同時揭露那如何讓個人之存在隱跡的力量,密不透風的絕對鐵幕。透過角色,以相當具象的方式顯影(例如特務到西方國家出任務後,回來還需要再教育;反覆背誦「主體」的意義與意志消磨的洗腦)。

換句話說,如何同時談論那些被這片黑暗所隱沒的、如微小泡沫的平凡人生,也要處理這片黑暗的形貌。文學家面對黑暗,不會視而不見而轉向一般人可見之處,反倒會執迷去看見黑暗。試圖描述這個「蝕/失蹤」,小說家需要的恐怕不只是複眼。菲耶的眼睛像是天文學式的觀看,去觀測黑洞,與其崩解的一切時空。




是以,菲耶在致給台灣讀者的序文開頭——「您即將在這本書讀到的,都是真的,很不幸地都是真的。」——含義變得多重。但這無損於小說的虛構性。因為,關於這樣的故事,小說需要將它擅長的虛構性回歸其本質。虛構並不單指造假、憑空捏造角色與情節,而在於敘事本身只有在虛構之中,才得以成立。唯有透過虛構之眼,小說家虛構自己的眼睛,才能取得說故事的可能。

像是在本書第三部準備描述這巨大的沿海日本人失蹤案(還牽扯到一位美國大兵)是如何被發現時,所說的「電子專家與蜘蛛學者般的眼睛」。要有一雙能注意起東京空氣中充斥的各種濃縮的話語與影像的電波訊號的眼,才能抽絲剝繭,跟讀者交代如何可能從小小的破綻(綁架者的奇怪用語、北韓宣傳式電影的刻意口音),才能從這巨大黑洞中打撈起遺骸。




當然,菲耶展現的迷人敘事能力在開頭即展現,如新聞記者(他本身的專業)那般冷靜陳述這些看似毫不相關、只有靠著虛構的敘事方法才能聯繫的普通人的日常。

另外,更重要的,是他開宗明義的說「展開一段敘事的方法有很多種」,而這故事「就像尼羅河,起點不只一個,有無數個」。這些角色的命運,其「滅頂與生還」,是註定的。無論敘事者做了多少的「如果」也於事無補。譬如田邊直子若那天因為羽球老師扭到腳而沒上課,或是岡田節子沒有與母親繞路,她們會逃過一劫;或是〈戰勝站的女大生〉ㄧ章,以數頁篇幅令人歎為觀止的描述的「沒有發生的如果」。這些「沒有如果」,在許多的小說中應該會顯得冷血,在此卻是透露了菲耶的溫暖之處。


菲耶擅長以微小的荒謬事件去闡述人類共同處境(如《長崎》),以想像去深度剖入現實與文明(如《巴黎》)。但在這本《日人之蝕》裡,即便他關注更大的歷史與政治,他最為專注書寫的,還是個人面對其命運所做的微小卻堅定的抵抗,關於尊嚴,也關於自由。

小說的主幹,大抵上是由被綁架時只有十三歲女學生田邊直子、二十歲的田岡節子,以及與節子「配對」、為了逃避越戰而刻意迷途而滯留北韓的美國大兵吉姆所構成。以及延伸出去的女特務世珍與其愛情、額外的分支寄託心願於手稿的考古學者等。雖然敘事並不連續,時序需要讀者細心記憶,然而依序讀起,到最後的匯流,小說的巨觀與微觀並不相悖的全景展現。

然後我們明白為何菲耶選擇這樣說故事。因為如果只是集中在其中一人,或選擇一條主線陳述,我們將得不到完整的拼圖。但這其中有得要多少的冷靜才能還原。

除了菲耶搜集與消化資料的用心,以及敘事的穩定(每個人物的敘事、人稱選擇都相當恰當)外,光是他細細處理的,屬於每個角色的故事,都能令讀者猶如感同身受般,共感於這離奇的處境。

這些微小人們,在歷史的裂縫中成為異鄉人。不僅是到了異國,毫不熟悉的北韓(可說是世界上最為陌生的國家了吧?),他們更是自己時代的異鄉人。弔詭的是,他們是真正捲入了「大歷史」才失去了自己的時間之外的異鄉人。

最終,對於讀者,這本小說還有一層虛構感,在於這樣「如此真實」的故事,即使我們台灣同屬東亞,且距離並不遙遠,卻仿若另一個世界般缺乏真實感。

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

成為故事的主角且活成故事需要勇氣,將故事說出來也需要勇氣,而讀者的認真傾聽,也需要勇氣,尤其是這樣的故事。就像小說裡,發現這一切不對勁的記者所言:

「永遠不要猶豫,把你們覺得最古怪荒謬的事寫出來。把你們的直覺已經預先感受到,但理智卻放棄的事,寫出來。」

而我們閱讀,我們記憶,也或許有一天,也說起故事。不管這些故事原來屬於誰。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1. 距離小說家邱妙津的離世超過二十七年。換句話說,離世的時光跨度,恰好超過了她在這世間的時光。 對於一個後見的讀者來說,認識邱妙津及其作品,我想我並非特例,是透過作者之死,亦即作者已經不在人世的事實。何況,最初聽到的,且最早翻讀的代表作品,是《蒙馬特遺書》。還來不及展開認識的幅度,
在進入心智的幽暗處,大腦內的宇宙前,我們的作者,2000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肯德爾,先為我們準備一個最為華麗的舞台:1900年的維也納。 無論你對於哪個領域有興趣,是文學、歷史、音樂、藝術,乃至於醫學、心理學、科學,一旦你對於人性的奧秘、對於美感經驗、對於知識疆界的探勘有所好奇,當你隨著作者的目光聚
無論是《背離親緣》或是這本《正午惡魔》,作者安德魯·所羅門皆展現出調查、搜集資料的用心,亦擁有更為迷人的敘述能力,將其主題娓娓道來。 然而,強力的說故事能力,對於書寫憂鬱症的主題來說,是種雙面刃。並非指說故事能力所製造的效果、讀者的投入與投射會損害故事本身(確實有時候有魅力的說故事者未必能完美的把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1. 距離小說家邱妙津的離世超過二十七年。換句話說,離世的時光跨度,恰好超過了她在這世間的時光。 對於一個後見的讀者來說,認識邱妙津及其作品,我想我並非特例,是透過作者之死,亦即作者已經不在人世的事實。何況,最初聽到的,且最早翻讀的代表作品,是《蒙馬特遺書》。還來不及展開認識的幅度,
在進入心智的幽暗處,大腦內的宇宙前,我們的作者,2000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肯德爾,先為我們準備一個最為華麗的舞台:1900年的維也納。 無論你對於哪個領域有興趣,是文學、歷史、音樂、藝術,乃至於醫學、心理學、科學,一旦你對於人性的奧秘、對於美感經驗、對於知識疆界的探勘有所好奇,當你隨著作者的目光聚
無論是《背離親緣》或是這本《正午惡魔》,作者安德魯·所羅門皆展現出調查、搜集資料的用心,亦擁有更為迷人的敘述能力,將其主題娓娓道來。 然而,強力的說故事能力,對於書寫憂鬱症的主題來說,是種雙面刃。並非指說故事能力所製造的效果、讀者的投入與投射會損害故事本身(確實有時候有魅力的說故事者未必能完美的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伏羲、神農、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歷史中紀錄伏羲創造八卦、八卦而奠定了閩南文化之始頁,台灣絕大多數為閩南族群這也說明伏羲與台灣有著極為深度連結。 伏羲八卦祖師紀念廟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433號 ​開放時間: AM08
Thumbnail
艾莉絲仰望著夜空,星星在她眼中閃爍著光芒。亞歷克斯坐在她身旁,手中的相機對準著那片星海。
他開始思考艾菲莉˙因達斯和華蓮˙艾菲特的一切。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近幾年因為飲食過於西化,不知不覺攝取過多脂肪,造成肥胖症,使得男性有女乳症的比例也隨之上升。另外,生活物質環境的改變,使我們更容易接觸到環境荷爾蒙,這也是導致男性女乳症發生的原因之一。
自律,是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中,我們一直探討的話題。然而追求自律的我們,又有誰是真正擺脫惰性,得到真正的自由? 多數人曾嘗試自律的,但通常在不久後便中斷。中斷習慣的養成,自然不能使自己進入自律的狀態。然而說教的話語往往最不中聽,所以我只是要分享我的「失敗」自律。 對自由的渴望 所謂真正的自由
艾力克·菲耶的目光猶如人造衛星,或是擁有一雙能看見空氣中各種錯綜的、波長各異的、訊息雜亂的信號網之眼。 不以故事開頭,而以敘事直面讀者,同時拉開讀者與敘事者的距離,彷彿敘事者一點也不急。相同的,彷彿也期望讀者報以相同的耐性,在故事一一攤開之前,能隨著敘事的編排,在距離的變化之間,一次看見不同視角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伏羲、神農、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歷史中紀錄伏羲創造八卦、八卦而奠定了閩南文化之始頁,台灣絕大多數為閩南族群這也說明伏羲與台灣有著極為深度連結。 伏羲八卦祖師紀念廟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433號 ​開放時間: AM08
Thumbnail
艾莉絲仰望著夜空,星星在她眼中閃爍著光芒。亞歷克斯坐在她身旁,手中的相機對準著那片星海。
他開始思考艾菲莉˙因達斯和華蓮˙艾菲特的一切。
Thumbnail
在無垠的海洋,航行如夢幻漂浮。展開海圖,每一筆鉤勒起伏,都是海神的脈搏;每個潮汐的秘密,都在礁石喧嘩中,恣意宣説。看那浮標點點如燈,在暗夜中閃爍,有紅綠色彩,那是海的眼神;搖曳間,默默引路。
Thumbnail
近幾年因為飲食過於西化,不知不覺攝取過多脂肪,造成肥胖症,使得男性有女乳症的比例也隨之上升。另外,生活物質環境的改變,使我們更容易接觸到環境荷爾蒙,這也是導致男性女乳症發生的原因之一。
自律,是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中,我們一直探討的話題。然而追求自律的我們,又有誰是真正擺脫惰性,得到真正的自由? 多數人曾嘗試自律的,但通常在不久後便中斷。中斷習慣的養成,自然不能使自己進入自律的狀態。然而說教的話語往往最不中聽,所以我只是要分享我的「失敗」自律。 對自由的渴望 所謂真正的自由
艾力克·菲耶的目光猶如人造衛星,或是擁有一雙能看見空氣中各種錯綜的、波長各異的、訊息雜亂的信號網之眼。 不以故事開頭,而以敘事直面讀者,同時拉開讀者與敘事者的距離,彷彿敘事者一點也不急。相同的,彷彿也期望讀者報以相同的耐性,在故事一一攤開之前,能隨著敘事的編排,在距離的變化之間,一次看見不同視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