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經脈別論第二十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歧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
  • 人的脈象會因為情緒、勞動、休息,而有所變化
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 夜間行走,後來有氣喘,病源在腎,後續惡化會往肺發展。
  • 因墜落而受到恐懼,後來有氣喘,病源在肝,後續惡化會往脾發展。
  • 受到驚嚇恐嚇,後來有氣喘,病源在肺,後續惡化會往心發展。
  • 過河跌倒,後來有氣喘,病源在腎與骨。
  • 氣喘雖然是肺臟與橫膈膜的問題,但是遠因可以是其他部位的拉扯導致。
故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故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遠行,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
  • 出汗的時候,如果相關的臟腑功能受到影響,便可推知傷到何處。
  • 飲食過飽,腹部脹悶且汗出,胃傷
  • 受到驚嚇冒冷汗,心悸不適,心傷
  • 持重遠行,導致腰骨痠軟,腎傷
  • 快速的走動跑步,恐懼,導致抽筋或是後續筋的問題,肝傷
  • 過度勞動,導致食慾低落消化不良,脾傷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淫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椎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 吃飽飯,人體開始肌肉伸縮有力氣、脈象變好。吸收的營養通過心肺的運動輸送到全身。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 水液進入胃中,其中的營養與氣散布開來,繳納給脾臟,再由脾臟轉出給肺。肺臟在通過其通調水道的功能,向下輸送給膀胱。古人對於人體生理功能的臆測。
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裏當俱寫,取之下俞。
  • 足太陽經脈過於旺盛,會有手足厥冷、氣喘、體虛等症狀,這是陰液不足,陽氣功能過旺,治療方法應足太陽經脈(表)、足少陰經脈(裡)採用瀉法,穴位選兩個經脈的輸穴,束骨與太溪
陽明藏獨至,是陽氣重并也,當寫陽補陰,取之下俞。
  • 足陽明經脈過於旺盛,治療應瀉足陽明經脈的輸穴,陷谷。補足太陰經脈的輸穴,太白。
少陽藏獨至,是厥氣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
  • 足少陽經脈過於旺盛,治療應取足少陽的輸穴,足臨泣
太陰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補陽寫陰。
  • 足太陰經脈搏動過旺,要仔細觀察病情,若是病人五臟功能皆弱,胃功能異常,這就是足太陰(三陰)經脈的問題。治療應補足太陽輸穴陷谷,瀉足太陰輸穴太白。
二陰獨嘯,少陰厥也,陽并於上,四脈爭張,氣歸於腎,宜治其經絡,瀉陽補陰。
  • 此條不議,疑有誤
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 足厥陰經脈過於旺盛,會有氣虛與胸口內層痠痛,冒冷汗。治療取足厥陰經脈的輸穴,太沖。
帝曰:太陽藏何象。歧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藏何象。歧伯曰:象一陽也,一陽藏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藏何象。歧伯曰:象大浮也,太陰藏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沈不浮也。
  • 以上不議
avatar-img
0會員
39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毉心路 的其他內容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歧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歧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歧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歧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霍亂的症狀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一開始就會上吐下瀉,脈是微澀的。「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病人手足厥冷」,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這是陽氣無法通達到四肢,脈應該是微的細的,「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現在脈象除了微細之外,還有時會突然緊一下,緊脈代表有實,有東西堵到了,虛煩的脈就不會緊,所以是寒實(濕痰)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心中指的是膈上的地方脹滿,情緒不安,肚子餓卻無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是好事,但卻下利,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眼睛瞪得大大的無法躺下來睡覺。一般來說,陽回頭的發熱,是腸胃慢慢溫暖起來了,下利應該會止住,手腳會慢慢溫暖;而這條辨的發熱顯然不是如此,這是肝臟已經寒到極致,沒有功能了,無法把癌細胞排出體外的時候,肝臟的元陽
「傷寒六七日」,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了,「脈微,手足厥冷」,脈摸起來很弱,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煩燥」,如果沒有出現煩躁,人還有救,但是出現煩躁代表陽氣要脫離身體的現象,煩者,陽煩;躁者,陰躁也,也就是人已經很虛弱、津液幾乎都沒了,陰寒很盛把潛藏的陽給逼出去,陽往外跑所導致的現象,「灸厥陰,厥不還者,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意思是厥陰病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厥陰病患者,病邪不是從外面進來的,而是從肝臟出去的。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免疫力會把病毒推到體表,所以脈會浮起來,身體會發熱,這是好現象,「不浮,為未愈也」,相反的,脈不浮也沒有發熱現象,病邪還在身體裡面,還沒有恢復。 西醫遇到病人
人往生時,若是為病痛而亡或是帶著病痛而離世或是未以完整之身而離世,在另一世界裡,仍會受病痛所苦及折磨,故而透過藥懺科儀,祈請太乙天尊及神農大帝賜下丹藥治愈病痛,或重新塑造缺陷之肢,使亡者不再受病痛之苦累。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霍亂的症狀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一開始就會上吐下瀉,脈是微澀的。「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病人手足厥冷」,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這是陽氣無法通達到四肢,脈應該是微的細的,「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現在脈象除了微細之外,還有時會突然緊一下,緊脈代表有實,有東西堵到了,虛煩的脈就不會緊,所以是寒實(濕痰)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心中指的是膈上的地方脹滿,情緒不安,肚子餓卻無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是好事,但卻下利,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眼睛瞪得大大的無法躺下來睡覺。一般來說,陽回頭的發熱,是腸胃慢慢溫暖起來了,下利應該會止住,手腳會慢慢溫暖;而這條辨的發熱顯然不是如此,這是肝臟已經寒到極致,沒有功能了,無法把癌細胞排出體外的時候,肝臟的元陽
「傷寒六七日」,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了,「脈微,手足厥冷」,脈摸起來很弱,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煩燥」,如果沒有出現煩躁,人還有救,但是出現煩躁代表陽氣要脫離身體的現象,煩者,陽煩;躁者,陰躁也,也就是人已經很虛弱、津液幾乎都沒了,陰寒很盛把潛藏的陽給逼出去,陽往外跑所導致的現象,「灸厥陰,厥不還者,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意思是厥陰病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厥陰病患者,病邪不是從外面進來的,而是從肝臟出去的。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免疫力會把病毒推到體表,所以脈會浮起來,身體會發熱,這是好現象,「不浮,為未愈也」,相反的,脈不浮也沒有發熱現象,病邪還在身體裡面,還沒有恢復。 西醫遇到病人
人往生時,若是為病痛而亡或是帶著病痛而離世或是未以完整之身而離世,在另一世界裡,仍會受病痛所苦及折磨,故而透過藥懺科儀,祈請太乙天尊及神農大帝賜下丹藥治愈病痛,或重新塑造缺陷之肢,使亡者不再受病痛之苦累。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