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一名共產主義者」:馬斯克與另類選擇黨的 X 對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馬斯克,你也有份嗎?

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最近的表現,有夠像家族聚會上某個你不熟的阿伯,上了年紀後,開始對社群媒體上流傳的政治新聞(或更糟一點,政治陰謀論)愛不釋手,總是在不合時宜的時機——例如中秋烤肉——分享他個人獨到的政治見解,滔滔不絕,縱使在場沒人想聽,也沒人膽敢打斷他自我陶醉的發言。

去年,他躍上美國的政治舞台,在維基百科的頁面上,已經可以看到閃亮亮的成就旁,掛上「第一任美國政府效率部專員」的頭銜,隨後他更是莫名燃起對歐洲政治的熱情,不僅支持英國脫歐大將奈傑爾.法拉吉(Nigel Farage)的英國改革黨,也在自家 X 平台為知名極右翼人士、因為對敘利亞難民做出假指控而服刑中的 Tommy Robinson 喊冤

今年,馬斯克更是喊出「只有另類選擇黨(AfD)可以拯救德國!」的口號,躍身一跳,為早已波濤洶湧的德國政局掀起更大波瀾。

加入派對的馬斯克,到底是誰邀請他的?


德國的政治現況

要理解德國政局的現況,我們要先把目光聚焦在四年前,也就是 2021 年的德國國會大選,當時梅克爾已經執政 16 年,且宣布不再尋求連任,結果由社會民主黨(後稱社民黨,SPD)小幅勝出,和自由民主黨(後稱自民黨,FDP)、綠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因為三個政黨的顏色分別是紅綠黃,而被暱稱為「紅綠燈政府」(Ampelkoalition),還好這不是發生在臺灣,不然肯定會被叫王力宏政府。


以政治光譜來看,社民黨與綠黨屬於左翼,與自民黨的右翼立場不同,自然有難以妥協的矛盾,尤其顯現在國家財政上,左翼兩黨希望增加更多聯邦預算,以紓解自烏俄戰爭以來不斷飆升的政府支出,並翻新被詬病已久的基礎設施(對,德鐵,我就是在說你),但自民黨堅守緊縮政府財政,無解的矛盾,導致這個執政聯盟在終點前分崩離析,使國會大選提前整整七個月舉行,也就是在 2025 年的 2 月。

閃電分手,讓原本已聲名狼籍的執政聯盟,失去更多選民的信任,尤其是自民黨,這個解散執政聯盟的導火線,民調跌到只剩 5%,簡直是在鬼門關前徘徊,能不能進下屆國會還是個未知數,社民黨相較四年前元氣大傷,只有兩成選民滿意總理蕭茲的表現,至於綠黨,維持得算可以,但左翼兩黨加起來,也不過 30% 左右,和上屆相比,大掉了十個百分點。


現在還能夠保持鎮定與微笑的,可能只剩下最大在野黨基民盟(CDU)和另類選擇黨(AfD)了,基民盟的民調維持在三成,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是下屆總理大熱門人選。另類選擇黨的改革口號,吸引了許多對過去幾年的德國大感失望的選民,他們不滿梅克爾的移民政策,也不滿曾經是歐洲工業火車頭的德國,彷彿失去了前進的動能,成了佇足不前的笨重巨獸。

去年三次地方選舉,另類選擇黨都大有斬獲,在布蘭登堡邦和薩克森邦各獲得三成選票,甚至成為圖林根邦的第一大黨,為今年的「前進柏林」打上一劑大大的強心針。


X 平台上,一場平庸的對談

回顧完畢,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事件,發生在一月九號,馬斯克另類選擇黨黨主席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在 X 平台上直播對談,對談持續 75 分鐘,有 21 萬人參與。


他們聊了些什麼呢?


可以說,聊得天花亂墜,廣度頗佳,但深度不足,法蘭克福匯報以「平庸」(banal)形容它,每日新聞稱它為「缺乏異議的談話」(Gespräch ohne Wiederspruch),因為這場對話並沒有觀點的交流或價值觀的衝撞,更像是各說各話,直到找到雙方立場的最大公約數,接著草草進入下一個話題。


舉例來說,對談一開始,魏德爾大力抨擊德國近年來的能源政策:

「你不用太聰明就能知道我們的能源政策有問題。」

這句話她重複了兩次。

接著提到執政黨把能源重心轉移到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完全是個愚蠢的決定:

「當沒有陽光又沒有風時,我們就沒有電能用了。」

身為太陽能忠實粉絲的馬斯克,短短幾句話就將話題拉到核能發電:德國廢核是個多麼錯誤的決定啊!他們倆人一致同意,對話便沿著這個基調持續下去,沒有反駁、沒有討論,這甚至不是一場政策對話,只是淪為無聊的傳接球。

我個人的觀點是,一個強力的政策論述是經得起質疑的,是需要持續被挑戰且能夠存活下來的,否則選民要如何知道這是個充分深思熟慮過的政策?在對談裡,我沒有聽到太多新東西,反再生能源、反對政治庇護移民、反對多元文化教育——只是一再重複,那就和政見發表會一樣,只是多了一個人在捧梗而已。


「至於希特勒,他是一名共產主義者。」

不過,這場對談引起最大爭議的,絕對是魏德爾駁斥主流媒體如何將另類選擇黨連結到納粹主義時,所提出的論述。

首先,她並不否認另類選擇黨是一個右翼政黨,她將其定位成自由保守主義(Liberal conservatism),接著她說:

「關於希特勒,我想說的是,國家社會主義,顧名思義就是社會主義 …… 而希特勒本人,是一名共產主義者,也視自己是社會主義者。」

為了使自己的政黨脫離納粹主義惡名的泥淖,她竟然試圖將希特勒定位成左翼份子,完全扭曲了歷史事實,這言論令人大開眼界。

在威瑪共和時期,納粹黨將共產黨視為政治上的敵人,恩斯特.台爾曼,時任德國共產黨的總書記,曾代表共產黨參選 1932 年的總統選舉,隔年納粹黨執政後,台爾曼被蓋世太保逮捕,監禁十餘年,最後被送到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遭到殺害。

魏德爾的言論,無視了納粹黨仇視、迫害德國左翼份子的歷史事實。

後續補充的,也是與歷史相悖或扭曲的言論,例如她說納粹政府執行企業國有化,但正好相反,此時更接近侍從體制,只有國家信任的、特定意識形態的企業家才能領導重要產業,並獲得政權的庇蔭。

在威瑪有台爾曼的紀念像

在威瑪有台爾曼的紀念像


我相信許多人聽到這番言論,應該會進入「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吐槽」的狀態,但魏德爾的言論絕對不是出於無知,而是刻意將希特勒,這個德國歷史上的絕對之惡,連結到自己的政敵身上,讓略顯猶豫的偏右選民放下對另類選擇黨的戒心。

但請不要忘記了,2024 年初,德國媒體 Correctiv 才揭露 AfD 的部分成員,與極右翼份子商討如何驅逐移民的秘密會議,後續更引起德國遍地開花的反極右遊行,AfD 與極右翼份子的關係,可不單純如魏德爾所說,只是主流媒體莫須有的惡意連結而已。

如果 AfD 認真要擺脫極右翼的惡名,那真正該做的是開除黨內的極端份子,好好排毒,正視自己的立場,而不是自作聰明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畢竟極右翼這頂帽子,可不是隨便戴在別人身上就合身的啊。

參考資料

德國紅綠燈的「政治聯姻」為何沒能走到底?-DW

債務剎車:維持還是松綁?-DW

ARD-Deutschlandtrend: Olaf Scholz, der unbeliebte Kanzler-DW

Falschaussagen von Migration bis Nationalsozialismus-Tagesschau

Was bleibt vom Gespräch Weidel-Musk?-Tagesscha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他人的生活
2會員
9內容數
嗨,我是冠廷,《他人的生活》是我分享心得的地方,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練習把想法轉化成文字,這裡會有讀書、電影,或是出外旅遊的心得,主題很隨興,歡迎留言和我互動。
他人的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5/03/09
德國政治迎來大轉折。基民盟主席梅爾茨與社民黨達成共識,將推動 5,000 億歐元特別預算並修憲,將佔 GDP 1% 以上的國防支出排除於債務煞車限制之外。此舉違背基民盟選前承諾,也挑戰德國長期奉行的財政紀律。
Thumbnail
2025/03/09
德國政治迎來大轉折。基民盟主席梅爾茨與社民黨達成共識,將推動 5,000 億歐元特別預算並修憲,將佔 GDP 1% 以上的國防支出排除於債務煞車限制之外。此舉違背基民盟選前承諾,也挑戰德國長期奉行的財政紀律。
Thumbnail
2025/01/30
德國國會通過基民盟提出的「五項計畫」,要求政府收緊移民庇護政策,包括邊境控管、拘留非法移民及加強遣返。議案獲另類選擇黨及自民黨支持,引發爭議。
Thumbnail
2025/01/30
德國國會通過基民盟提出的「五項計畫」,要求政府收緊移民庇護政策,包括邊境控管、拘留非法移民及加強遣返。議案獲另類選擇黨及自民黨支持,引發爭議。
Thumbnail
2025/01/16
德國基民盟總理候選人莫茨(Merz)以「德國只需要經歷一次 '33 年就夠了」警示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可能帶來的威脅,他不僅訴諸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歷史陰影,更運用百年的時間尺度,召喚出宿命感與集體記憶。這段發言在深化政治立場的同時,也展現了歷史比喻的力量及其爭議性。
Thumbnail
2025/01/16
德國基民盟總理候選人莫茨(Merz)以「德國只需要經歷一次 '33 年就夠了」警示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可能帶來的威脅,他不僅訴諸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歷史陰影,更運用百年的時間尺度,召喚出宿命感與集體記憶。這段發言在深化政治立場的同時,也展現了歷史比喻的力量及其爭議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英國❙ 國會下議院650 個席位中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拱手讓給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領導的 ❙工黨❙,這是 ❙保守黨❙ 統治 ❙英國❙ 14 年之後的一次歷史性大選。 (前)首相 ❙里希•蘇納克❙ 領導的 ❙保守黨❙ 遭受到史上最慘重的滑鐵盧。 自 2019 年的大選以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請時刻保持警覺」⚠️ 📍生活是政治的 你可以不理政治 但政治終會找上你並將你吞噬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行為都代表一種態度 態度轉化成對待世界的預期 為下一個選擇獲取公平公正的形式 政黨與政治領袖聲稱自己直接代表大眾民意 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如是 卻無法容納反對聲音?
Thumbnail
⚠️「請時刻保持警覺」⚠️ 📍生活是政治的 你可以不理政治 但政治終會找上你並將你吞噬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行為都代表一種態度 態度轉化成對待世界的預期 為下一個選擇獲取公平公正的形式 政黨與政治領袖聲稱自己直接代表大眾民意 法西斯、納粹、共產主義如是 卻無法容納反對聲音?
Thumbnail
臺灣選舉也扯到德國? 這篇會提到「德國式民調」,是因為最近臺灣選舉在討論總統候選人組合時,媒體上討論「藍白合」很常出現的關鍵字「德國方案」、「德國式民調」。 就讓我們來看看德國選舉制度和德國的民調怎麼做。
Thumbnail
臺灣選舉也扯到德國? 這篇會提到「德國式民調」,是因為最近臺灣選舉在討論總統候選人組合時,媒體上討論「藍白合」很常出現的關鍵字「德國方案」、「德國式民調」。 就讓我們來看看德國選舉制度和德國的民調怎麼做。
Thumbnail
在某次德國全國選舉中,這個政黨獲得87.9%支持率。相信在現代社會,尤其是那些號稱西方民主國家,都不會輕易有一個政黨能夠獲得那麼高的支持率。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些選舉結果後來經過眾多公信力歷史學家反覆驗證,說明這場選舉都是在公平和公正情況下進行,這個政黨並沒有採取任何恐怖和武力手段,迫使民眾將選
Thumbnail
在某次德國全國選舉中,這個政黨獲得87.9%支持率。相信在現代社會,尤其是那些號稱西方民主國家,都不會輕易有一個政黨能夠獲得那麼高的支持率。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些選舉結果後來經過眾多公信力歷史學家反覆驗證,說明這場選舉都是在公平和公正情況下進行,這個政黨並沒有採取任何恐怖和武力手段,迫使民眾將選
Thumbnail
上週概略的提到,設定邪惡大魔王的便利,讓台灣繼續走回對立的路線,導致左右思想無法出現。那怎麼去看待,在太陽花後各種新興政黨,以及傳統大黨,其選民的階層屬性究竟怎麼回事? 若我們從議題開始切入,會發現各黨的政治路數如此詭異,執政黨不像在執政,在野黨不似在野黨,小黨狂吹自己是最大黨。 
Thumbnail
上週概略的提到,設定邪惡大魔王的便利,讓台灣繼續走回對立的路線,導致左右思想無法出現。那怎麼去看待,在太陽花後各種新興政黨,以及傳統大黨,其選民的階層屬性究竟怎麼回事? 若我們從議題開始切入,會發現各黨的政治路數如此詭異,執政黨不像在執政,在野黨不似在野黨,小黨狂吹自己是最大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