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開始感覺到讀劇的浪潮,無論是正式演出或坊間的表演課,都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基於對這類型表演課的好奇,我選擇了果陀的讀劇課,一來想跟之前上過的讀劇課比較看看,一來也想知道讀劇課究竟和表演課有什麼差別。以形式來說,讀劇課和表演課的方式其實可以很不同,但最終仍取決於帶領課程者想如何形塑課程。而以結果來看,我覺得終歸還是得回到自己與對手身上,以及雙方對成果呈現的重視程度而定。
這次上課的頻率是一週兩次。雖然在節奏上頗為緊湊,不過課中大量的讀劇時間又拉長了體感。我最享受的環節之一是讀完一個段落後的集體討論;聽著同學們丟出來天馬行空的想像與臆測,我感覺角色們彷彿活生生站在我們眼前供我們隨意折拗。帶領課程的國生教練經驗也相當豐富,除了能夠總結同學們的各種狂想,還能提出大家沒有看見的盲點,引導眾人思考。另外,當同學們漸漸習慣了讀劇的節奏後,教練還會改變讀劇的形式和要求,讓我們對劇本和角色有更多不同面向的刺激。
最讓我讚嘆不已的是教練每次的暖身活動,不管是多麼樸素的開頭,教練都能運用同學們的即興成果引導到當天主要的教學內容,扣緊教練要闡述或要我們思考的主題。而且就算同學們沒有展現出教練期待中的反應,他也都能連結到劇本中的某個角色台詞甚或更深層的動機。某次暖身練習時,我和隨機搭配的同學練習得不太順利,我一方面覺得氣餒,一方面非常不解對方的選擇。就在對手含糊說些我似懂非懂的回答、我準備要把對手的反應往心裡去的時候,教練及時提醒了我想想劇本裡的某個角色,要我把這種心情放進某段場景裡思考。
當下我有點情緒被打斷的不悅,但同時也理解了角色背後的更多感受。劇本裡我們看著的角色,放進生活裡,或許根本就是我們身邊的某個朋友,甚至是最認識的我自己。當我們能在生活裡看見故事,也就能在劇本裡看見自己。
另一個讓我佩服教練的是在最大的包容中還能堅持專業的態度。為了塑造成果發表的呈現感,教練特地找來兩盞燈,也在很有限的時間裡協助各組完成了場景、道具和呈現形式等基本設定。當天總彩前,臨時有一組同學們更換場景和道具,也有幾位同學因不熟悉燈光而出現看不見台詞等狀況。在時間緊迫的當下,教練還能從容不迫地接住各種變化球,即時調整現場、調度資源。最後各組都依各自想像中的形式完成了呈現,也圓滿結束了這期課程。
為了最後的成果呈現,我和同組夥伴們在很有限的時間裡快速變熟,彼此開放地提出建議並接受對方的觀點。能在坊間的課程中遇到頻率近似、對成果呈現有共識也願意一起努力的同學們,真的是年末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回到我原來上課的初衷,我發現自己對於課程形式和表演方式的想像過於現實,總覺得這些課程和每位演員的背後都有一種關鍵的方式或技術可循。因此我不斷上課,企圖從不同老師或教練身上分析出某些因素,讓自己更靠近那個秘密。但當天,當我在台下看著同學們各形各色的呈現時,我彷彿突然看見幾年前第一次表課呈現時在台上那個一無所知卻無比專注的自己。
或許表演是有技術的,課程設計大概也是有法可循的;但如果你並不是真的想要,再多的技術都是枉然。哈利波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騎上掃帚,因為他想著的是飛,而不是怎麼騎得更快。作為表演課的學習者,只要你當下真心地成為角色,你就會看見飛起來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