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2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KIRA-KIRA DAYS.】Vol.4|不管在海的哪處,我都能大口呼吸——專訪 Vince 李詠詩

說來慚愧——
完成這次採訪的那天,是去年的五月初,室外的暑氣把馬路上所有生物沖進肉眼可見最近的咖啡廳,我們必須得坐在一間小咖啡廳裡,一個有點擁擠的吧台座位,對話時還得注意音量不會大到太引人注目。


我才剛入座,Vince便颯爽地出現在店門口,身上隱隱圍繞一股勢不可擋的衝勁,像是下一秒就可以做出田徑起跑姿勢,臉不紅氣不喘地前往下個地方。「既然想做,那麼就試試看吧!這樣的話即使沒做到也很帥。」彷彿帶著這樣的潛台詞。


「我最近喜歡去游泳,在水裡面的時候什麼都聽不到,很像是去除了世界的雜音。」他說。讓人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得以提煉出這種豁達。




一定得浮出水面嗎?


第一次見到Vince是在大一入學時的新生宿營活動,為了方便稱呼,每個人都替自己取了兩個字的綽號。才升上大二,23歲的Vince幫自己取了「姑媽」這個名字,身處一群又乖又蠢的大一小綿羊,和只短暫相處了一年的同學之間,她其實仍不太清楚自己身在何處。

好不容易來到理想中那片未知、充滿驚喜的海洋,卻不得不經常浮出水面換氣


載浮載沉,似乎可以用來形容至今為止的人生。


還在香港讀書的時候,Vince就已經注意到自己對表演的熱愛。小學時,老師只挑會讀書的同學上台表演,要一直等到上了國中,才終於遇上一位將自己拉進戲劇社的班導師。


像是發現一片無人踏足的海灘


在暑氣蒸騰的學校禮堂裡,就算沒有冷氣,他也能在每次排練之前打開一百多張折疊椅,像是領域展開那樣投身表演的維度裡。排練完,再一張一張地把椅子折好收回儲藏室,每一天都樂此不疲。(在聊這一段的時候語速明顯地變快了)


也是從那時開始,他愛上了這種與身邊眾人齊心合力完成一件事的感覺。



不過,正如同大部分的追夢旅程,總會遇到些阻礙。


在充滿秘寶的海裡悠遊了六年,Vince從高中畢業,準備往香港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進發卻落榜。第一次,發現只有熱情,好像無法抵達任何地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必須得浮上水面,呼吸



Take a deep deep breath.


考試失利之後,Vince先是就讀大專,接著又在職場工作了兩年,原本都快忘記演戲是什麼感覺了,直到母校找他回去演戲,才意外拾回那份力量。


23歲,考上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Vince告訴自己:要丟掉以往在香港生活、做過劇場的經驗,不能把自己當成「姊姊」,要成為一個一無所知的人。做好了心理建設,確實相對少了一點迷惘和杞人憂天,卻又多了些心力去煩惱別的事情。


在剛入學的那幾年,系上風氣仍然延續著一些戲劇系長期以來的傳統,例如辦給學長姐的送舊,以及辦給新生學弟妹的迎新,主要都由大一到大三的學生輪流或共同分擔。


在無數課堂呈現與學院公演的夾殺之下,戲劇系學生早已無暇享受大學生活了。


幾乎24小時全天候都和同學綁在一起上課、排練,摩擦和感情糾葛少不了,還要花時間思考怎麼讓辛苦拉拔自己的學長姐們,在送舊活動上笑中帶淚地離開學校,還要讓學弟妹見識戲劇系是多麼獨特的地方——不僅燃燒生命創作,連玩起來都要比一般大學生更瘋更屌。


但,為什麼?誰說戲劇系一定得這樣?不能就吃吃蛋糕玩玩遊戲,聽點音樂度過悠哉的夜晚嗎?


因為「以前」的戲劇系就是這樣。


為了不砸爛招牌、不讓傳統在自己手上熄滅火苗,每屆戲劇系的孩子們都打起了一百二十萬分的精神,把每次呈現和活動都當成最後一次在準備,卻好像從未懷疑過為什麼


作為少數對這件事抱持懷疑態度的人,Vince除了要克服身為外國人在台灣仍會受到的微微差別對待,還要努力維持光亮,才不會在競爭激烈的海域裡被吃乾抹淨。


「那個時候會對那些傳統的觀念感到很憤怒,覺得不夠公平,得不到我應有的成就。
但時間一久了,我明白如果我一直待在那種忿忿不平的狀態裡,不繼續往前邁進、踏出舒適圈的話,我就會成為一個只會成天抱怨的人。」


認真回想起來,即便當下不這麼覺得,但Vince也感謝那時的自己從未放棄調整呼吸,沒有執拗地拒絕「歸零」




好的那種漂流


在北藝大的這幾年,Vince仍然會對某些觀念和現象感到不解,認為許多事情不應只有一種解答。也許正是這種意識,讓他在某些重要的瞬間裡,推了自己一把。


升上大四之後,過去這三年來沒有獲得太多演出機會的Vince,其實一度想過放棄表演,懷疑自己是否不適合走這條路。直到在大四表演課上遇見魏雋展老師(現三缺一劇團藝術總監)才將他從泥沼裡拉出來。


某次表演專題課程,老師要大家自願上台呈現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的短篇小說〈自由基〉中的一個段落。即使以往在課堂上早已不再力求表現,但因為喜歡這堂課,他仍決定放手一搏。


對比於其他同學還在嘗試探索角色的不同面向,他選擇靜靜地坐在台上,把感官交給直覺,一句一句,將台詞說好、說完。


表演課結束後,老師朝他走來,說:「你一定要繼續演戲。」


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卻像一束光穿透了他的迷茫和躊躇,也像一道嶄新的、陌生的浪推著他重新開始。就算是碰上疫情,眾多劇場演出被迫停擺的時刻,Vince也努力透過其他媒介參與創作。


像是他從未迷失那樣,表演的快樂被重新召喚了,生活彷彿漸漸匯入溫暖的洋流。原來癌有時候不一定要抵抗,只需要不斷呼吸,順應流動


也讓他意識到這世界其實很大,大到不會只有一片海洋




不協和音


幾年前的那場疫情,把無數製作扼殺在搖籃裡,在連教學現場都改為線上授課、線上演出的世界線,那些在劇場中的創作能量開始漸漸被移轉。


為了應對這波變動,適應能力極強的Vince當然也沒閒著——鍛鍊身體、尋找演出機會,那些扭轉逆境所做出的努力,反而成了絕處逢生。


一次運動途中,他忽然察覺到身上似乎有個不自然的突起,本來只為求心安所以發限動詢問廣大好友,卻得到「最好去檢查一下」的建議。畢竟是疫情期間,謹慎一點也不是壞事。


「那你要做治療嗎?」桌子那頭的醫生說著,但前面醫生說的內容他根本沒在聽,思緒被定格在鼻咽癌這三個字。那幾個字陌生地可以,也像當初摸到自己身上的那突起一樣不自然。


時間拉回當下。從得知罹癌到治療完成,三個多月的時間他只哭過一次。也不是怕死,只是不知該如何對遠在香港的父母啟齒。


才剛確定到手還熱騰騰的案子,也必須得忍痛放下。又一次,被水壓推回海面換氣


「那時候我已經化療到已經沒有血管可以打針了,因為每次打完,血管就會變細。」


重述治療期的過程,Vince反而沒有太多內容想說,像是唸舞台指示那樣:中性、只描述事實和場景,因為真正可怕的其實還在後頭。



所有療程完成的隔天,他坐在家中望著窗外,突然感覺到背脊和頸項難以名狀的冰涼,像是被老師發現作弊那樣——只不過還要再乘上一百倍那種感覺。


物理上的痛苦並沒有摧毀生存意志,卻悄悄地阻斷了與外界的聯繫。而一直以來讓自己之所以可以不斷移除阻礙的超能力,似乎也因為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變得不那麼有效了。


苦痛被延展成難以想像的長度,有些難題就是無法斬立決,只能與其共存。經歷過化療的Vince花了一點時間咀嚼這番體悟,然後,差不多一樣,再次調整呼吸


找人說話、和別人待在一起、為自己的焦慮評分,一點一點地,再次去除生活裡的雜音



搭遊艇也可以


過了兩年,似乎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重新回到軌道,或者說航道。好不容易挺過了疫情和病情的Vince,又在戀情裡觸礁。


但當你的人生碰上的挫折多到可以寫成三部曲,感情問題似乎已經不會構成多大的難題。並不是說這段關係不夠重要,而是你已經擁有了「接受問題永遠存在,能做的只是等待」這份能力。


「我跟人說我發生的事情之後,有些人會開玩笑地說『你來台灣之後很衰欸,是不是台灣不歡迎你?』但對我來說,這些事都是我轉念的動力。像是治療的時候吃藥臉會水腫,本來很在意的,但後來我告訴自己『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我本來長怎樣。』」



對談進入尾聲,閒聊時他提到自己以前很怕殭屍,疫情爆發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深怕如果病毒變種那可就不只是肺炎那麼簡單。


「怕到我去每個地方都會先看有沒有逃生路線,也有考慮過要不要學拳擊。」他說。雖然我認為殭屍應該不怕被揍。


還曾經寫過跟殭屍有關的劇本,為了力求真實,他開始深入研究殭屍的種類和性質,不同文化底下的殭屍有什麼行為和弱點上的差異,搞到最後自己變成殭屍專家,意外地好像開始喜歡殭屍了。


在不斷載浮載沉的日子裡,他把自己活得越來越真實,「現在我喜歡度過孤單時的感受,用自己去安慰自己,因為我知道這份寂寞是自己的,不是因為缺少他人。」


經營自媒體之後,他也開始會收到粉絲私訊表達感謝——「謝謝你很自然且真實地活著」,原來只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和他人,不去隱藏或掩飾,也能給別人力量。


「啊!我也想過,如果存到錢要買遊艇。」話題被拉回殭屍末日的生存法則。


對啊。


誰說只能在海裡游,搭遊艇也可以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