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不也好好長大了。之後,還有新鮮事,沒錯,下集來了。
聊天聊一聊,總是會有越描越黑的時候對嗎?
例如同事B說:你這樣很適合活在二十年前的台灣。
也許他是想說當時沒有工具查詢,所以如我,只靠感覺找路,當時一定活得很快樂。
但是我們現在就是在 2025 年了啊?
所以這樣的描述,無法讓人覺得高興。
於是,當下我表達了,希望他的回覆可以更有情緒價值的期待。
當然說這句話,百分之百是因為同事A太會聊天,他在當時,開先鋒,先問了我,是否身上隨時有帶指南針,讓人覺得惱怒在先。
所以期待他們倆的回覆,能更有情緒價值。
雖然同事A是不會改的,如果會,我就會快樂一點。
但是同事B似乎走向越描越黑之路了,但,至少他有企圖改善對嗎?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開會提到了臉書,然後就互相分享帳號。
同事B企圖友善開場,他提到最近有推薦陌生好友:「有個介紹植物的,好像是蕨類,手上也有戴手鍊,那是你嗎?」
因我不願意露臉,的確臉書頭像是拍了一張蹲在路邊看盆栽的畫面。
差一點以為他神搜到我的帳號。
不過本人沒在介紹蕨類,也不懂植物,確定不是我。
然後同事B緊接著用誇獎三歲小孩的語氣說:「你的頭像看起來好善良喔!」
恩,看起來而已嗎?
他急忙解釋,是有看過研究,蹲下和小孩說話或者觀察植物的人,把視角放低,是比較良善,具有同理心的。
恩,好的,收到解釋了。
只能說同事B是個博學多聞,但好像單純分享會好一點。
不要先拿來使用在他人的形容上,然後再磕磕巴巴的解釋吧......
不然,不知道先受傷的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