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貼心叮嚀:本篇以自身經歷為主,僅作為輔助參考~
剛決定要讀碩士時,我天真的以為論文就像寫企劃書那麼簡單。有人跟我說:「你會寫企劃書就會寫論文!你可以的~」,我信了。當一切就緒要下筆時,卻遲遲下不了筆。就算找了許多參考範本,還是覺得兩眼一抹黑,因為每個作者都有著不同的敘述方式,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想當初,摸索了大約2個月才堪堪有了個雛形。好在我是一個有學長姐帶路的幸運兒,能夠收穫相當多實用的建議。作為一個碩士剛畢業的人,趁著腦袋還熱騰騰的時候,整理了一些通用的論文共通點,斗膽來給剛踏入碩士生涯的小夥伴們一些小撇步吧!
一開始我會建議大家先找一篇自己覺得寫得不錯的論文當作範本,用來參考論文的寫作風格。參考範本可以選擇與自己論文主題不相關的,但這裡會建議看看這篇論文是量化還是質性研究的論文,因為兩種研究方式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
當然也可以一次參考好幾篇,不同章節參考不同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要記得最後要看起來語句通順、邏輯清晰並且具有連貫性。
每個學校、每個科系對於章節的要求都不太一樣,第一步要先了解自己學校科系的格式規範,再進一步的修改章節。閱讀了無數篇論文後,我整理出論文的主要框架:
就像烘焙坊,你是一個烘焙師,蛋糕是你的商品,而你需要:包裝說明書(致謝、摘要、目錄)、蛋糕主體(論文五大章節)、成分標籤(參考資料、附錄)。
論文不能空口說白話,你寫出來的每一句話都要是有根據的。
論文跟一般的文章不一樣,不可以以「我覺得」去書寫,要有因有果,要有可以證實的資料出處。東西要有價值,就要拿出足夠的資料去證實。
這裡建議撰寫論文的順序是:蛋糕主體→成分標籤→包裝說明書,我們要先做好蛋糕才能去貼標籤、包包裝。一般來說,論文內容主要分成五個大章節:「緒論」、「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研究分析與結果」和「結論與建議」。在跟指導教授討論完論文方向、訂好主題後,面臨的就是如何下筆。
一開始你會有一個「大致上的第一章」,也就是緒論的部分。你的想法和方向都會呈現在這裡,你要研究什麼、探討什麼、針對誰、有什麼問題、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等,都會出現在第一章。你會覺得缺東缺西的,但不用慌也不用急,在前期,第一章就是會不完整!寫一個大概就可以了,之後你有大把的時間修正它,隨著第二、三章的出現,第一章會慢慢變完整。
有了方向後,我們就可以進入文獻探討的部分。你會在這裡花上非常多的時間,閱讀大量的論文或是期刊等等的學術研究資料。文獻探討奠定了你論文研究的基礎,你必須蒐集資料、抽絲剝繭,證明你的研究方向是對的,並且沒有人做過。因為這個章節要證明你的研究是可行的,所以建議各位夥伴們,可以先寫文獻探討的部分,然後再回去慢慢補齊緒論的細節。
研究方法是一個敘述你的實驗會怎麼做的地方,其中包含了你對於實驗的規劃、流程和工具。從第三章開始才是論文的重點,也是從第一二章衍生出的研究。你需要詳細的敘述你的整個實驗的流程、時間、地點、工具、對象...等,告訴大家你會收集什麼實驗數據、收集誰的數據、做了麼假設、怎麼實驗、用什麼分析、會採用什麼方法分析數據,只要是實驗相關的的一切都會寫在這裡。
用數據說話,證明你做的實驗有證明原先預設假設。分析數據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但寫論文就是要負責把這些數字解讀,以此證實自己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條件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數據後解釋結果。
實驗數據分析可以證明自己的研究假設是對的,但也不是所有的假設都一定會被證實,分析數據後也會有不盡理想的情況。因此在總結時需要解釋出現這些結果的原因。有被證實的假設可以找其他研究的結果加強印證。相反,沒有被證實的假設則可以找其他研究的結果來尋找與假設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最後做一個小小的總結,並給予想要深入探討的人一些未來實驗的建議,論文到這裡就大致完成了。
有了蛋糕的主體,我們就該來標示成分標籤。你需要記住一句話:你所寫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可以經得起溯源的考驗。論文裡所有的參考資料都要標明出處,標示出處的方式也是有統一規定的:APA格式。APA格式不是一直固定的規格,在寫論文時要很注意APA格式的最新版本規範,建議最後再做統一調整。除了參考資料,最後也可以放上附錄的章節作為補充資訊,例如:授權聲明、問卷題目。
最後剩下蛋糕的包裝說明書,一切就大功告成了。摘要要讓人一目了然,你需要寫到前因後果,不需要太詳細但該說道的重點都要提到,需要讓人一看就了解到你在研究什麼,並且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論文的目錄除了大小章節標題外,還有圖表目錄也是要加上的,所以一篇論文裡應該會有三個目錄。最後的致謝就憑心而論了,該感謝誰就謝誰,想要誰的名字出現在你的論文就加上!
寫論文的週期很長,在途中一定會遇上反覆的修修改改,出踏論文的第一步一定會不知所措,但只要保持耐心並持續精進,就能逐步釐清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節奏。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剛寫論文時無助的小夥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