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
裡面對工業品的描述,讓我對學術寫作有新的啟發。
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不好傳授的技術,
也因此我一直在嘗試如何用3至6個月的時間,
帶領一個尚未完成過一篇研究論文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小朋友,
一步一步從執行研究到論文撰寫,
確保小朋友們能在1年內能夠寫出第一篇自己的論文。
而將學術論文看為工業品,
我認為是幫助學生更快寫出第一篇論文的關鍵。
華楠的課程定義工業品的三個特徵:
- 有零配件生產過程
- 有生產標準
- 有驗收標準
一篇學術論文,最最基本都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法,結果,結論。
這五部分就是學術論文的零配件。
而這些零配件的寫作流程各有不同,
標準化成為生產標準,
帶學生一步步親手製作零配件,
達到學術寫作的良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