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千金在千哩尋夫的路上,意外遇上了她的真愛!
Ellen(女主角)是一位不諳世事的富家千金,為反抗父親掌握,決定與當時最有名氣的飛行員King私奔遠去。不料在從邁阿密搭巴士前往紐約的路上,遇上有才情俠氣的記者Peter(男主角)。Ellen的天真驕縱讓自己不時處於險境中,而正義的Peter成為黑騎士,一路上兩人相互幫襯,逐漸培養出革命情感;然而King還在等已經秘密結婚的妻子、富商爸爸也為下落不明的女兒焦心不已,Ellen最終會何去何從呢?
這部電影是古典好萊塢時期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鼻祖,也是後世許多導演在拍攝喜劇必參考的經典。當年涵括奧斯卡多項獎項,其中飾演男主角Peter的Clark Gable即為《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裡大名鼎鼎的白瑞德。先不論Clark這個演員,個人觀影之後印象最深的有以下:
西方作品中較罕見的隱晦情感表現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橋樑因大雨封閉,兩人不得已只好在汽車旅館暫歇一晚。就寢前Peter在兩張單人床間繫繩索並批上毛毯,充當簡易屏風將兩床區隔開,保有雙方隱私。Ellen原先仍驕矜地不願接受,但為了避免被爸爸找到只好妥協。換睡衣時,Ellen不經意地碰到毛毯,從Peter角度看去毯子表面微微浮動,讓我立刻有情竇初開、心頭蕩漾的聯想。這在西方作品裡面個人認為是比較少有的(極可能是我看的作品不夠多、看得不夠仔細),像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 Love Letter, 1995》中,那樣極度隱晦、迂迴的情感表現,真的是東方、甚至是日本才比較能精準拿捏。
既不極化也不典型的兩性關係
雖然女權在20世紀初期有大躍進般的提升、時尚圈也出現像香奈兒這樣的設計師,將女性身體從極度壓迫的馬甲裙撐解放出來,但大體而言,當時的社會風氣仍以男性為主導,且男性在感情上有更多的空間並可以被包容,像是穆瑙得獎的默片《日出 Sunrise, 1927》,先生被邪惡黑髮都市女人吸引,而家中純真的金髮太太一心一意守候,等待丈夫歸來。Ellen本身先秘密結婚,再移情別戀的設定本身就蠻突破當時的價值觀,也可能間接助長1940重婚喜劇的風氣。觀影時會情不自禁被Peter的正義所吸引,但Ellen也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她不諳世事,卻機靈、勇敢、善良,兩人相輔相成、平分秋色,是真的「一起」攜手克服旅途中的種種挑戰。
流暢的敘事及劇本
有一幕富爸爸聘請的偵探挨家挨戶訪查,躲在汽車旅館的兩人不得不急中生智,假裝是普通的勞工夫妻,以日常對談引發吵架的互動方式逼退偵探。每次看到這種妙語連珠的對白,都會讓我覺得驚喜不已、無法停止對鬼才編劇的讚嘆;而且看完整部電影後閉上眼睛回想,仍可以輕易地拼湊出劇本,說明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且沒有不必要的設定。除此之外導演在剪接時,非常有巧思及意識地引導劇情走向,順著劇本編排將畫面流暢拍攝並剪輯出來,讓觀眾一步步在他的帶領下見證這對歡喜冤家的分合。
雖然在構圖、攝影有些畫面可以再更細膩,但瑕不掩瑜。考量到那是無聲變有聲、攝影機又超級無敵大台的年代,專注在說好故事上,這部電影已經做到非常高的水準,是一部即使近一百年後再看,也能博得觀眾滿堂彩的好作品。
註・標題模仿電影中博人眼球的新聞頭條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