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空總看一場快閃到連官網也不刊消息的藝術宮展。我指著2024年火燒藝術王船的錄像問宮主John:「這場花了多少錢?」
宮主:「30萬。」
「申請了補助嗎?」
宮主莞爾:「不合政府的慣例與格式,連填報都沒辦法填。」
行過發爐的投影,向AI生成人像祝禱求籤後,繼續踏入第二間,迎面而來的是「狸貓換」的AI 書法與禁忌文字基改菌菇。這可不是甚麼「寄語釀花風日好」,而是在斷垣低垛、水閣摧殘間隱伏著的對網路民主、言論封鎖、文明糟粕、人工智能等人類世病灶的促狹。
回頭被宮主攛掇著領紅包 、巡轎,完成了藝術宮祭改。我告訴宮主、廟婆、信眾:「終於有個展沒讓我看甚麼德勒茲、海德格這些裝逼的名詞,好開心!」
這場展覽,儘管展陳有些像是未收邊布衣般透著一股野趣,但即使不形容為麤服亂頭、不掩國色,任誰也得它承認不落入台灣太多的裝腔作勢的俗套。相信常跑大大小小非商業場館的人都有同感:近年來,台灣的展太多是看到題目就能猜到論述;知道藝術家的出身,尤其是年輕藝術家的畢業學校,你打老遠就可以嗅到聲應氣求的陳味;而領政府獎助案的創作,其政治正確的主旋律,表現形式與媒材的同質性,乃至藝評人 、評審的風格、角度、評論,大概是多年來從學校評圖到媒體刊載都是一以貫之。我們的文創環境,尤其是當代視覺藝術圈的校園與創作,在台灣尚勇的洪流之下,馴化為無法提供外人pleasant surprise的近親繁殖派下系。儘管皇城裡一團和氣,長此以往,不免孱弱無力,生機蕭索。所以我們偶爾邂逅像是藝術宮這種異類,頓時就不能不悲欣交集了。
與現場某位信眾聊著台灣當代藝術圈的積重難返,他說:「其實也得體諒現在從小一貫讀美術班到大的年輕學生的壓力呀!」我回他:「誰沒壓力?以前都沒壓力嗎?其他行業都沒壓力嗎?」
他無言。
我也無言了!
p s. 藝術宮展覽情報
《 就John信藝術 》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圖書館2F
日期:國曆02/08-02/16
時間:10:00-22:00
策展人:狸貓換
藝術宮宮主:莊約翰
藝術宮平面設計:周芳伃
藝術宮logo:劉怡君
欲拜從速,逾期不候。
莊約翰
Tiao Tiao 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