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讀過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喜歡到想寫篇感想。
一位走不出喪妻之痛的八十多歲老爸,一位對工作毫無熱情的十七歲女圖書館員,他們的人生意外因為一份閱讀清單有了交集...
【對人和善一點】
但是盡量對人和善一點吧。一個笑容、一個友善的表情,都能讓別人擁有更美好的一天。~《人生圖書館》
這句書摘在說圖書館員,但很適用於所有的服務業,顧客是來消費的,不是來看老闆臉色,更不是來受氣的。
相對來說,並非付錢的人高人一等,可以看不起服務業者。
即使做不到面帶笑容,親切待人,最起碼要有基本的尊重,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大家都需要出來上班
你自己上班時,如果主管或同事對你態度不好,甚至開口罵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委屈或難過?
同樣的情境,當你下班或放假,去外面用餐、叫外送,買東西時,那位服務生、外送員、店員就是你上班的角色。
他們盡責在做被賦予的工作,滿足我們的特定需求,感謝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為難對方呢?
2.大家都在為人生奮戰
每個人就只是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們永遠無法完全懂...你知道的...理解其他人,或是別人的經歷。~《人生圖書館》
即使不從工作的角度來看,也要想到對方跟我們一樣都是人。
我們會有的情緒感受,對方同樣會有。
我們會有的人生難題,對方同樣會有。
然而在職場無論昨天發生什麼事情,今天都要有專業的表現。
不管你剛失戀、生理期來吃了止痛藥、身體受傷還沒好、正在處理家人的棘手問題,只要到了公司,都要打起精神,戴上員工的面具,一切都等下班再說。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戴面具在奮戰的人,可是無從得知他們為了什麼而苦惱、承受哪種壓力、今天帶著怎樣的心情來上班。
既然如此,請想到對方跟我們一樣都是人,以禮相待。
3.每份工作都要人去做
昨天剛讀完一本關於外送員的書,得知他們時常遇到奧客,地址寫得很隨興、提出無理的附加要求、更輕視這個職業。
但所有的工作都因為某個需求才產生,我們不想花時間去做的事,要感激有人願意幫自己去做。
上班族沒有選擇,拿錢做事是天經地義的事,或許在有些人的心中,覺得某些工作項目很低階,可是一個專案得以成功,每個小細節都很重要。
我並不覺得別人做的事很基本、很卑微的工作,反而會在心中默默給這樣說話的人負評。
即使以社會主流價值來看,你和他之間的差距根本無法比,卻不代表能理所當然說這種話,或者用更多羞辱性的言語。
所以,無論去上班或下了班,請對同事、部屬或陌生人好一點,不一定要面帶微笑,至少把人當人看。
【如何安慰別人】
我從小說學到三個安慰別人的方法:
1.陪伴傾聽
傑瑞米舅舅和瑞秋沒有問他們需要做什麼—他們就直接行動,而且非常堅持。~《人生圖書館》
心情不好的人,情緒需要立即的出口,會很需要別人的陪伴。
我們可以替對方做的事情,就是來到他們身邊,當好的傾聽者,不打斷、不給建議,只是專心地聽對方說。
2.給點空間
我給你一點空間,但是如果你需要我,就喊我一聲。~《人生圖書館》
不過,有時候對方需要一段時間先沉澱自己的心情,或者處理低落的情緒,只要讓他們知道哪邊可以找到我們。
3.送一本書
她也許不需要這本書,但是如果過了幾個月、幾週、幾天甚至幾分鐘後的某一刻,它能夠給予她撫慰或逃避—如同他所得到的—,那也就值得了。~《人生圖書館》
這個方法難度較高,必須從自己讀過的書本中,想出一本對方會需要的書。
為什麼讀一本書可能會有效?
因為有人覺得作者寫的東西,比我們說的東西還有用,更加獲得認同。
因為有時候說什麼大道理,還不如讀一個小故事。
因為閱讀可以暫時轉移心思,看到主角的遭遇更慘,突然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算什麼。
所以,下次遇到有朋友需要自己的安慰,不妨試試看這三招。
【找到人生意義】
他感覺自己被看見了...他就只是他自己這個人,不是個累贅,不是每天早上都要傳語音留言關心的老父親,而是個有感覺、有情緒、有喜惡的人類,而不只是家庭醫師資料裡的一個病人號碼,或是他女兒的代辦清單上的一個事項。~《人生圖書館》
這本小說很鮮明地描寫出獨居老人的生活,年輕時為了工作和家庭而忙,如今反而時間很多不知道做什麼。
以為還有老婆的陪伴,對方卻不幸離世,剩下自己獨活。
女兒們也只是形式化地關心,有需要時才來找自己,例如幫忙照顧小孩子。
難怪會突然覺得每天的生活沒什麼意義,更覺得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我在《請問CEO,你可以有點人性嗎?》讀到一個很棒的建議:
你最多是「一無所有」,肯定不是「一無是處」。
就算是一無所有,那麼最終你也只能向前:
如果一無是處,你也走不到今天。
~《請問CEO,你可以有點人性嗎?》
作者建議沒有自信的時候,可能是正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代表更大的機會,所謂的FEAR(恐懼),可以解讀為 Fell Excited And Ready(面對恐懼感到興奮且躍躍欲試)。
以這本小說的主角為例,從沒有看完過一本書,到重新拿起書本。
從只能看著幾頁,到可以讀完幾個章節,再到整本書。
從自己讀完書,到可以分享故事、討論特定角色,還能推薦給別人。
這就是一個克服恐懼和找回自信的過程。
當我們願意嘗試沒做過的事,等於跨出舒適圈,更透過與人交流,發現自己還有可以做到的事情,知道活著還有被人肯定的價值。
最重要的,重新感覺被別人看見。
所以,自己的困境要自己找出路,自己的價值要自己去發現,一切都從嘗試一件沒做過的事情開始。
或許並非第一件事就是未來想做的事,至少有開始就有機會。
小說很厚,有430頁,可以看好幾天。
而且這是一本書中之書,如果你讀過故事中提到的小說,相信感受會更加深刻,例如《時空旅人之妻》、《追風箏的孩子》或《少年Pi的奇幻漂流》;如果你沒讀過故事中提到的小說,可以變成延伸閱讀的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