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圖書館》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年讀過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喜歡到想寫篇感想。

一位走不出喪妻之痛的八十多歲老爸,一位對工作毫無熱情的十七歲女圖書館員,他們的人生意外因為一份閱讀清單有了交集...

【對人和善一點】

但是盡量對人和善一點吧。一個笑容、一個友善的表情,都能讓別人擁有更美好的一天。~《人生圖書館》

這句書摘在說圖書館員,但很適用於所有的服務業,顧客是來消費的,不是來看老闆臉色,更不是來受氣的。

相對來說,並非付錢的人高人一等,可以看不起服務業者。

即使做不到面帶笑容,親切待人,最起碼要有基本的尊重,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大家都需要出來上班

你自己上班時,如果主管或同事對你態度不好,甚至開口罵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委屈或難過?

同樣的情境,當你下班或放假,去外面用餐、叫外送,買東西時,那位服務生、外送員、店員就是你上班的角色。

他們盡責在做被賦予的工作,滿足我們的特定需求,感謝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為難對方呢?

2.大家都在為人生奮戰

每個人就只是過著自己的生活,他們永遠無法完全懂...你知道的...理解其他人,或是別人的經歷。~《人生圖書館》

即使不從工作的角度來看,也要想到對方跟我們一樣都是人。

我們會有的情緒感受,對方同樣會有。

我們會有的人生難題,對方同樣會有。

然而在職場無論昨天發生什麼事情,今天都要有專業的表現。

不管你剛失戀、生理期來吃了止痛藥、身體受傷還沒好、正在處理家人的棘手問題,只要到了公司,都要打起精神,戴上員工的面具,一切都等下班再說。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戴面具在奮戰的人,可是無從得知他們為了什麼而苦惱、承受哪種壓力、今天帶著怎樣的心情來上班。

既然如此,請想到對方跟我們一樣都是人,以禮相待。

3.每份工作都要人去做

昨天剛讀完一本關於外送員的書,得知他們時常遇到奧客,地址寫得很隨興、提出無理的附加要求、更輕視這個職業。

但所有的工作都因為某個需求才產生,我們不想花時間去做的事,要感激有人願意幫自己去做。

上班族沒有選擇,拿錢做事是天經地義的事,或許在有些人的心中,覺得某些工作項目很低階,可是一個專案得以成功,每個小細節都很重要。

我並不覺得別人做的事很基本、很卑微的工作,反而會在心中默默給這樣說話的人負評。

即使以社會主流價值來看,你和他之間的差距根本無法比,卻不代表能理所當然說這種話,或者用更多羞辱性的言語。

所以,無論去上班或下了班,請對同事、部屬或陌生人好一點,不一定要面帶微笑,至少把人當人看。

【如何安慰別人】

我從小說學到三個安慰別人的方法:

1.陪伴傾聽

傑瑞米舅舅和瑞秋沒有問他們需要做什麼—他們就直接行動,而且非常堅持。~《人生圖書館》

心情不好的人,情緒需要立即的出口,會很需要別人的陪伴。

我們可以替對方做的事情,就是來到他們身邊,當好的傾聽者,不打斷、不給建議,只是專心地聽對方說。

2.給點空間

我給你一點空間,但是如果你需要我,就喊我一聲。~《人生圖書館》

不過,有時候對方需要一段時間先沉澱自己的心情,或者處理低落的情緒,只要讓他們知道哪邊可以找到我們。

3.送一本書

她也許不需要這本書,但是如果過了幾個月、幾週、幾天甚至幾分鐘後的某一刻,它能夠給予她撫慰或逃避—如同他所得到的—,那也就值得了。~《人生圖書館》

這個方法難度較高,必須從自己讀過的書本中,想出一本對方會需要的書。

為什麼讀一本書可能會有效?

因為有人覺得作者寫的東西,比我們說的東西還有用,更加獲得認同。

因為有時候說什麼大道理,還不如讀一個小故事。

因為閱讀可以暫時轉移心思,看到主角的遭遇更慘,突然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算什麼。

所以,下次遇到有朋友需要自己的安慰,不妨試試看這三招。

【找到人生意義】

他感覺自己被看見了...他就只是他自己這個人,不是個累贅,不是每天早上都要傳語音留言關心的老父親,而是個有感覺、有情緒、有喜惡的人類,而不只是家庭醫師資料裡的一個病人號碼,或是他女兒的代辦清單上的一個事項。~《人生圖書館》

這本小說很鮮明地描寫出獨居老人的生活,年輕時為了工作和家庭而忙,如今反而時間很多不知道做什麼。

以為還有老婆的陪伴,對方卻不幸離世,剩下自己獨活。

女兒們也只是形式化地關心,有需要時才來找自己,例如幫忙照顧小孩子。

難怪會突然覺得每天的生活沒什麼意義,更覺得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我在《請問CEO,你可以有點人性嗎?》讀到一個很棒的建議:

你最多是「一無所有」,肯定不是「一無是處」。

就算是一無所有,那麼最終你也只能向前:

如果一無是處,你也走不到今天。
~《請問CEO,你可以有點人性嗎?》

作者建議沒有自信的時候,可能是正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代表更大的機會,所謂的FEAR(恐懼),可以解讀為 Fell Excited And Ready(面對恐懼感到興奮且躍躍欲試)。

以這本小說的主角為例,從沒有看完過一本書,到重新拿起書本。

從只能看著幾頁,到可以讀完幾個章節,再到整本書。

從自己讀完書,到可以分享故事、討論特定角色,還能推薦給別人。

這就是一個克服恐懼和找回自信的過程。

當我們願意嘗試沒做過的事,等於跨出舒適圈,更透過與人交流,發現自己還有可以做到的事情,知道活著還有被人肯定的價值。

最重要的,重新感覺被別人看見。

所以,自己的困境要自己找出路,自己的價值要自己去發現,一切都從嘗試一件沒做過的事情開始。

或許並非第一件事就是未來想做的事,至少有開始就有機會。

小說很厚,有430頁,可以看好幾天。

而且這是一本書中之書,如果你讀過故事中提到的小說,相信感受會更加深刻,例如《時空旅人之妻》、《追風箏的孩子》或《少年Pi的奇幻漂流》;如果你沒讀過故事中提到的小說,可以變成延伸閱讀的書單。

avatar-img
3會員
6內容數
喜歡閱讀與爬格子,由此可以感受到自己在一方天地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e odet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黛玉和寶玉的初次相逢,是在賈府。黛玉的母親早逝,她的外婆賈母就差人將她從蘇州接進京,來到賈府,在自己身邊養活。那時候黛玉大約是六七歲的樣子。在外婆賈母的房裡,她第一次見到寶玉。從黛玉眼裡看出去的這位小公子,面貌形容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黛玉當時便心驚:「好生奇怪!倒像是那裡見過的一般,
我喜歡看古畫。那千山萬壑之間,林木之間走過的樵夫,水邊的舟子,舟子上的漁夫和垂釣者。那些山水之間的精舍,書僮的身後,是從前的山水,千山萬壑,林木秀麗。   做書僮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史上最盡職的書僮,當屬元朝畫家倪讚,倪雲林。畫「似嫩而蒼」,畫面意境素淨幽寂,寒林淺水,無限江山,不見人蹤。倪雲林愛
 黛玉和寶玉的初次相逢,是在賈府。黛玉的母親早逝,她的外婆賈母就差人將她從蘇州接進京,來到賈府,在自己身邊養活。那時候黛玉大約是六七歲的樣子。在外婆賈母的房裡,她第一次見到寶玉。從黛玉眼裡看出去的這位小公子,面貌形容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黛玉當時便心驚:「好生奇怪!倒像是那裡見過的一般,
我喜歡看古畫。那千山萬壑之間,林木之間走過的樵夫,水邊的舟子,舟子上的漁夫和垂釣者。那些山水之間的精舍,書僮的身後,是從前的山水,千山萬壑,林木秀麗。   做書僮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史上最盡職的書僮,當屬元朝畫家倪讚,倪雲林。畫「似嫩而蒼」,畫面意境素淨幽寂,寒林淺水,無限江山,不見人蹤。倪雲林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本來是2021年要推薦給朋友女兒的(其實會去做1對1的優勢訓練也是這樣。)總覺得自己沒有接觸就推薦,沒有責任感(很花錢也很多學習。畢竟,學習是我的最愛。所以想說自己還是先讀完才能推給別人使用。 表格化可能也是我的一種熱情,這個我可以常常回顧我的清單。這個圖,我相信我會改非常多次,也會一直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本書本來是2021年要推薦給朋友女兒的(其實會去做1對1的優勢訓練也是這樣。)總覺得自己沒有接觸就推薦,沒有責任感(很花錢也很多學習。畢竟,學習是我的最愛。所以想說自己還是先讀完才能推給別人使用。 表格化可能也是我的一種熱情,這個我可以常常回顧我的清單。這個圖,我相信我會改非常多次,也會一直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