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0天,烏俄戰爭即將滿三周年(2022/2/24),參戰雙方都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再次上台,近來頻頻插手、甚至主導烏俄戰爭的談判。
然而,美國的介入會如何左右烏俄戰爭的走向,對於日後國際局勢以及更現實的台海局勢又會有什麼影響?民主價值是否遠高美國利益?本文就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場鏖戰將近三年的戰役後續的發展。
烏俄戰爭即將滿三年,美國介入如何影響戰後國際局勢?
美國的外交策略一向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無論是海灣戰爭、烏俄戰爭,還是未來可能的台海局勢,這一點始終未曾改變。
雖然美國經常以推動民主和人權為名介入國際事務,但仔細分析其行為可以發現,美國的行動往往是基於自我利益的考量,這不僅在過去的衝突中有所體現,烏俄戰爭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烏俄戰爭至今仍未結束,並且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迎來重要的轉折點。在這場持續近三年的衝突中,數以萬計的生命被奪走,無數家庭流離失所,這場戰爭不僅對烏克蘭本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也在國際政治中引發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呈現在其盟友前的形象以及日後同盟關係的判斷。
2022年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並迅速占領烏東和南部大片領土,進一步加劇了國際關注。美國和西方盟國的支持,尤其是軍事援助,使烏克蘭能夠抵抗住俄羅斯的進攻,並且逐步反攻,收復部分失土。
儘管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展現出強大的軍事韌性,並得到了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然而這場衝突的根本原因,並非僅僅是烏克蘭維護民主和領土完整的問題,而是在於俄羅斯與西方,特別是美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
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背後,既有對抗俄羅斯的政治動機,也有戰略層面的考量。美國不僅希望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也想確保東歐的穩定,防止俄羅斯擴大影響力,這樣才能維護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儘管烏克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並且期待在未來能夠加入北約,但在美國政府已經表示烏克蘭不可能全面恢復所有領土的情況下,這一目標卻變得愈加渺茫,同時也向北約表示美方「未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對烏克蘭而言這場戰爭最初的戰略目標也越來越遠,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唯一獲利的,應該只有因戰爭而免於低民調下台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Oleksandrovych Zelenskyi)。
美國在烏俄戰爭中的角色顯示了其外交政策的兩面性:一方面,美國的支持被包裝成對烏克蘭民主的支持,另一方面,這一行為實際上也服務於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在美國的外交決策中,民主與人權的推廣經常被用作手段,而非核心目的。事實上,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不僅僅是出於對烏克蘭的忠誠,而是為了保持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並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勢力。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的外交政策長期以維護自身利益為優先。無論是1990年代的海灣戰爭,還是當前的烏克蘭危機,美國的行動多數是基於對能源資源、地緣政治優勢、以及與大國競爭的考量。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以保護石油供應為名介入,儘管同時也強調保護科威特的主權和國際秩序。而在烏克蘭戰爭中,美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俄羅斯的影響力,並確保自己在歐洲的存在和權力。
隨著戰爭進入僵局,和平談判成為了目前最為關注的議題。近期報導指出,美國提出的和談方案中,烏克蘭或無法完全收復所有領土,也無法如期加入北約,這對烏克蘭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烏克蘭政府表示,儘管其核心目標是保護國土和人民,但如果為了和平可以接受某些妥協,也將謹慎考慮。
儘管如此,和談的結果並不確定。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和談可能會是結束這場戰爭的最佳途徑,但《金融時報》則指出,烏克蘭在談判中可能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並可能被迫做出對其國家利益不利的妥協。而《世界報》則提醒,即便和談成功,戰後的重建和政治穩定仍將是烏克蘭面臨的最大挑戰。
烏克蘭戰爭的發展,對於其他地區的國際關係,特別是台海局勢,具有重要啟示。若兩岸局勢升級,並且爆發衝突,美國可能會像在烏克蘭一樣,強調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而非台灣的民主價值,最實際的,就是美國在兩岸之間選擇建交的對象是最明顯的證明。
身體做的,比起嘴巴說的,最誠實的永遠是行動。
因此,若美中之間達成某種協議,台灣很可能無法直接參與談判,未來的局勢將由大國間的協議所決定。這對台灣而言是一個深刻的警示,顯示出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和大國博弈始終是決策的核心。
烏俄戰爭的下一步,將取決於和談的進程及國際社會的支持。對烏克蘭而言,無論是和平協議的簽署,還是戰爭的持續,都將對其未來的國家安全和政治結構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的角色,無論是作為支持者還是調解者,都將直接影響到這一進程。而從更廣泛的角度看,這場衝突也為全球秩序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的教訓——在大國博弈中,民主價值往往只是表面,真正驅動外交政策的,依然是國家利益。
對全球而言,烏俄戰爭後的國際秩序將面臨重塑,從能源安全到地緣政治的重新洗牌,都將影響未來幾十年的世界格局。而台海局勢、南海問題等其他熱點,也可能在同樣的外交博弈中,找到相似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