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囤積狂:我的極簡生活蛻變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raw-image


曾經,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囤積狂。走進我的房間,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快遞盒,裏面裝著各種沖動消費買下的物品。書架被塞得滿滿當當,很多書甚至連塑封都沒拆;衣櫃裏掛滿了衣服,有些只穿過一兩次,還有些根本沒機會上身。

我總覺得這些東西以後都能派上用場,看到促銷打折就忍不住下單,覺得不買就虧了。購物似乎成了我緩解壓力和獲取快樂的方式,可隨著物品越來越多,我的生活卻變得愈發混亂。找一件東西常常要翻箱倒櫃半天,房間也總是顯得雜亂無章,心情也跟著變得煩躁壓抑 。

改變發生在一次搬家。當我看著堆積如山的物品,想到要把它們一一打包、搬運,心中滿是疲憊和無奈。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些所謂的 「寶貝」 並沒有給我帶來真正的幸福,反而成了生活的負擔。

後來,我偶然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書中關於極簡生活的理念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系,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而在於內心的滿足和平靜。從此,我踏上了極簡生活的道路,決心擺脫物質的束縛,尋找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極簡生活的蛻變之路

raw-image


下定決心後,我開始了首次大規模的斷舍離。站在堆滿物品的房間裏,我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要果斷。我從衣櫃開始,看著那一件件衣服,回憶如潮水般湧來。這件是和朋友逛街時沖動買下的,當時覺得很時尚,可後來發現並不適合自己;那件是參加某個活動時買的,只穿過一次,之後就被遺忘在角落。

每拿起一件衣服,我都要在心裏糾結一番:「真的要扔掉嗎?說不定以後還能穿呢。」 但一想到房間雜亂的現狀和極簡生活的目標,我還是狠下心來,將那些確定不會再穿的衣服放進了捐贈袋。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克服內心的不舍和糾結,告訴自己要學會放下。

當我終於把整理好的幾大袋衣物和雜物搬出門,看著原本擁擠的房間逐漸變得空曠整潔,一種前所未有的暢快湧上心頭。我仿佛扔掉的不僅僅是物品,更是生活中的負擔和壓力。

從那以後,我逐漸養成了定期斷舍離的習慣。每個月我都會抽出一天時間,對家裏的各個角落進行一次小整理,半年進行一次大的斷舍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能果斷地舍棄那些不需要的東西。曾經舍不得扔的舊雜誌、用過的文具,現在我能毫不猶豫地將它們清理掉。

我的心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物質的依賴逐漸降低。我不再盲目追求物質的數量,而是更加註重物品的質量和實用性。購物時,我會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它能為我的生活帶來什麽價值?」 這種思考方式讓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也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純粹 。

擺脫的 10 件無用焦慮

raw-image



在踐行極簡生活的這一年裏,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擺脫了許多曾經困擾我的無用焦慮,生活變得輕松自在,內心也愈發平靜。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成功擺脫的 10 件無用焦慮 。

  1. 消費焦慮:告別盲目剁手

曾經,我是消費主義的忠實信徒。走在商場裏,那些閃爍的廣告、誘人的促銷標語,總是能輕易勾起我的購買欲。線上購物更是讓我陷入了沖動消費的漩渦,各種種草推薦、限時折扣,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大量商品加入購物車並付款。

我買過很多只穿過一次的衣服,用過幾次就閑置的美容儀,還有那些看起來很有格調但實際上很少用到的家居擺件。這些盲目消費不僅讓我的錢包迅速癟下去,還讓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每次看到信用卡賬單,我都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極簡生活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我開始關註物品的真正價值和自己的實際需求,而不是被廣告和潮流牽著鼻子走。現在,我在購物前會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嗎?」「它能為我的生活帶來什麽實質性的改變?」 通過這樣的思考,我成功地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消費,消費焦慮也漸漸離我而去。

  1. 空間雜亂焦慮:享受整潔之美

以前,我的房間就像一個雜亂無章的倉庫,到處堆滿了物品。衣服扔在沙發上,書籍散落在桌子上,各種雜物占據了每一個角落。每次走進房間,看到這一片混亂,我的心情就變得異常壓抑,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壓力籠罩著。

找東西成了一場噩夢,我常常花費大量時間在雜亂的物品中翻找,卻總是一無所獲。這種空間的雜亂不僅影響了我的生活效率,還讓我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

極簡生活讓我學會了斷舍離,我定期清理那些不再使用、不再需要的物品,讓房間變得整潔有序。現在,走進我的房間,映入眼簾的是簡潔的布置和整齊擺放的物品。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幹凈的地板上,整個空間都彌漫著寧靜和舒適的氣息。這種整潔的居住環境讓我的心情變得格外舒暢,空間雜亂帶來的焦慮也徹底消失了。

  1. 選擇困難焦慮:簡化決策過程

在物品眾多的時候,做選擇對我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早上出門前,我會在衣櫃前糾結很久,不知道該穿哪件衣服;晚上吃飯時,面對滿大街的餐廳和外賣菜單,我又會陷入選擇的困境。

購物時更是如此,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總是在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之間猶豫不決,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比較,最後卻可能因為糾結而什麽都沒買,或者買了之後又後悔。

極簡生活讓我的物品數量大幅減少,這也使得我的選擇變得簡單明了。我的衣櫃裏只剩下那些我真正喜歡且適合自己的衣服,每次搭配都輕松愉快;在飲食方面,我也不再追求過多的選擇,而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營養需求,選擇幾家固定的餐廳或食物。現在,我不再為做選擇而糾結,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生活變得更加高效。

  1. 社交形象焦慮:回歸真實自我

曾經,我非常在意他人對我的看法,總是試圖通過物質來維持自己在社交中的形象。看到別人買了新的名牌包包,我也會跟風購買;參加聚會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品味,我會穿上價格昂貴但並不舒適的衣服。

我害怕自己因為沒有擁有某些東西而被別人看不起,這種社交形象焦慮讓我活得很累。我總是在迎合別人的眼光,卻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極簡生活讓我明白,真正的友誼和尊重並不取決於物質的堆砌。我開始關註自己的內在品質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外在的物質表現。現在,我不再為了迎合他人而過度追求物質,而是以真實的自己去面對社交。我發現,當我不再偽裝、回歸本真時,反而贏得了更多真誠的友誼和尊重,社交也變得更加輕松自在。

  1. 未來儲備焦慮:活在當下

過去,我總是擔心未來會缺這少那,於是瘋狂囤積各種物品。我買了大量的衛生紙、洗發水、零食等,把家裏的儲物空間塞得滿滿的。我總覺得這些東西以後肯定會用到,提前儲備起來心裏才踏實。

但實際上,很多物品在過期之前都沒有被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這種對未來的過度擔憂讓我無法專註於當下的生活,每天都被焦慮籠罩。

極簡生活讓我學會了相信當下的滿足和合理規劃。我不再盲目囤積物品,而是根據實際需求和使用頻率來購買。我明白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是無法完全消除的,過度擔憂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珍惜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情。現在,我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不再被未來儲備焦慮所困擾。

  1. 比較焦慮:專註自我成長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比較無處不在。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和身邊的人比較物質生活,看到別人開著豪車、住著大房子,擁有各種名牌奢侈品,我就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和自我懷疑中。

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開始拼命追求物質,試圖縮小與他人的差距。但這種比較並沒有讓我感到快樂,反而讓我越來越疲憊和迷茫。

極簡生活讓我學會了放下比較,專註於自己的生活和成長。我不再關註別人擁有什麽,而是關註自己的內心需求和目標。我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新技能、閱讀書籍、鍛煉身體等有意義的事情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現在,我不再被比較焦慮所左右,內心變得更加平靜和自信。

  1. 信息過載焦慮:凈化信息環境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海量的購物信息。手機裏各種購物 APP 的推送通知、社交媒體上的廣告、電子郵件中的促銷信息,讓我應接不暇。

這些信息不斷地刺激著我的消費欲望,讓我在購物的漩渦中越陷越深。同時,過多的信息也讓我感到焦慮和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極簡生活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減少對購物信息的關註。我關閉了大部分購物 APP 的通知權限,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郵件訂閱,屏蔽了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推送。我只保留了幾個自己真正信任和需要的購物平臺,並且在有明確購物需求時才會去瀏覽。現在,我的信息環境變得幹凈整潔,我能夠更加專註地生活和工作,信息過載帶來的焦慮也消失不見了。

  1. 整理負擔焦慮:輕松應對家務

以前,家裏的物品太多,整理起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每次打掃衛生,我都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把所有的物品都整理一遍,累得腰酸背痛。

而且,由於物品太多,很難做到徹底整理,往往是今天整理好了,明天又亂了。這種周而復始的整理負擔讓我對做家務充滿了恐懼和厭煩。

極簡生活讓我的物品數量大幅減少,整理變得輕松簡單。現在,我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就能把家裏打掃得幹幹凈凈,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整理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我可以在整潔的環境中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1. 物品貶值焦慮:註重實用價值

曾經,我總是擔心自己買的東西很快過時或貶值。每次購買電子產品、時尚單品時,我都會猶豫不決,害怕自己剛買不久就出現新款,或者價格大幅下跌。

這種焦慮讓我在購物時無法享受購買的樂趣,總是在權衡利弊中糾結。而且,為了避免物品貶值,我有時候會選擇購買價格較低但質量不太好的產品,結果反而影響了使用體驗。

極簡生活讓我轉變了觀念,我不再過分關註物品的貶值問題,而是更加註重物品的實用性和耐用性。我會選擇那些質量好、設計經典的產品,即使價格相對較高,但由於它們能夠長時間使用,從長遠來看反而更加劃算。現在,我在購物時更加從容自信,不再被物品貶值焦慮所困擾。

  1. 財務壓力焦慮:實現財務自由

過去,由於盲目消費和過度囤積物品,我的財務狀況一直很緊張。每個月的工資除了還信用卡和貸款,所剩無幾,根本沒有多余的錢用於儲蓄和投資。

我總是擔心自己會因為突發情況而陷入經濟困境,這種財務壓力焦慮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和恐懼。

極簡生活讓我學會了理性消費和合理規劃財務。我製定了詳細的預算計劃,嚴格控製自己的開支,只購買真正需要的東西。同時,我開始註重儲蓄和投資,每個月都會拿出一部分錢存入銀行或進行理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財務狀況逐漸改善,存款越來越多,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現在,我不再為財務問題而焦慮,能夠更加從容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

心靈自由的寶藏清單

raw-image



極簡生活帶來的不僅是物質上的精簡,更是心靈上的自由。在這一年裏,我收獲了一份無比珍貴的心靈自由清單,它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和溫暖。

  1. 時間自由:掌控生活節奏

以前,購物和整理占據了我大量的時間。周末本應是放松休息的時光,我卻常常在商場裏穿梭,或者在網上瀏覽各種商品,為了找到一件心儀的物品花費數小時。買回家後,又要花時間整理、收納,把它們安置在合適的位置。

現在,我不再盲目購物,購物時間大幅減少。我會提前規劃好需要購買的物品,有針對性地進行采購,每次購物都高效快捷。家裏的物品少了,整理起來也輕松許多,以前需要一整天的大掃除,現在只需幾個小時就能讓家裏煥然一新。

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可以用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我重新拾起了閱讀的習慣,每天晚上都會沈浸在書的世界裏,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我也會去戶外跑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汗水揮灑掉所有的煩惱;我還會和家人朋友相聚,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增進彼此的感情。時間變得更加充裕,我能夠更加從容地掌控生活的節奏,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1. 精神自由:追尋內心寧靜

曾經,我被物質的欲望所驅使,認為擁有更多的東西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滿足。我不斷地追求名牌、時尚的物品,試圖通過物質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但這種幸福感往往是短暫的,每當新鮮感過去,我又會陷入對新物品的渴望中。

極簡生活讓我從這種對物質的執念中解脫出來。我開始關註自己的內心世界,註重精神層面的豐富和成長。我學會了冥想,每天早上起床後,我會坐在窗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自己的呼吸,讓內心的雜念逐漸消散。在冥想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離我而去。

我也開始學習各種新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素養。我報名參加了繪畫課程,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美好世界;我學習了攝影,用鏡頭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我還學習了一門新的語言,打開了一扇通往不同文化的大門。這些精神層面的追求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

  1. 決策自由:勇敢擁抱變化

在物品繁多的日子裏,做決策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總是猶豫不決,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這種決策的困難不僅體現在購物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樣如此。我會因為擔心選擇錯誤而錯過很多機會,生活變得小心翼翼。

極簡生活讓我擺脫了這種決策的困境。由於物品數量的減少,我在做決策時不再需要考慮太多的因素,能夠更加果斷地做出選擇。這種決策的自由也延伸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變得更加勇敢和自信,敢於嘗試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戰。

我不再害怕失敗,因為我知道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我開始主動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我會嘗試新的美食,探索不同的口味和文化;我也會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決策自由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斷舍離三步法,輕松開啟極簡

raw-image


如果你也被生活中的雜亂和焦慮所困擾,渴望過上極簡生活,不妨試試以下斷舍離三步法,它將幫助你輕松開啟極簡之旅 。

認清現狀:清點物品,了解自己擁有什麽,明確哪些是真正需要的

找一個空閑的周末,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對家中的物品進行一次全面清點。從臥室開始,把衣櫃裏的衣服一件件拿出來,平鋪在床上;接著整理書架,將所有書籍都擺在桌面上;然後是廚房、衛生間、客廳…… 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不要放過。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擁有這麽多東西,有些甚至已經被遺忘了很久。

在清點的同時,仔細思考每一件物品與自己的關系。這件衣服,我上一次穿是什麽時候?這本書,我真的會去讀嗎?這個擺件,它對我有什麽特殊意義?通過這樣的思考,你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珍惜的東西,為後續的斷舍離做好準備。

選擇取舍:依據 「是否需要、是否喜歡、是否合適」 原則,決定物品去留

當你對所有物品有了清晰的認識後,就可以依據 「是否需要、是否喜歡、是否合適」 這三個原則來決定它們的去留。對於那些已經確定不再需要、不喜歡或者不合適的物品,果斷地將它們清理出去。可以將它們捐贈給慈善機構、送給有需要的朋友,或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如果實在無法處理,再選擇丟棄,但要註意分類投放,做好環保。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難以割舍的物品,比如帶有回憶的舊物。這時,你可以嘗試拍照留念,將回憶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來,然後再放下實物。要相信,真正珍貴的回憶,不會因為物品的離去而消失。

歸位收納:將留下的物品分類收納,讓生活空間整潔有序

經過斷舍離,留下的都是你真正需要和喜愛的物品。接下來,就是要給它們找到合適的 「家」,讓它們各歸其位。首先,對物品進行分類,比如將衣物分為上衣、褲子、裙子等;書籍按照類別、使用頻率分類;廚房用品根據功能分類。然後,根據物品的類別和使用頻率,選擇合適的收納工具和收納位置。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不常用的則可以收納在較深的櫃子裏。

收納時,可以運用一些收納技巧,如使用收納盒、置物架、掛鉤等,讓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同時,要註意保持收納空間的整潔和美觀,讓每一件物品都擺放得井井有條。

極簡生活,未來可期

raw-image



極簡生活的這一年,是我人生中一場深刻的蛻變。我從一個被物質和焦慮束縛的人,變成了一個享受自由、追求內心豐富的人。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明白,生活的美好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而在於我們如何去感受和珍惜。

如果你也渴望擺脫生活中的焦慮和壓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寧靜,不妨勇敢地邁出極簡生活的第一步。從現在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清理那些不需要的物品,放下那些無謂的擔憂,讓生活回歸簡單純粹。相信在極簡生活的道路上,你也能收獲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成長 。

avatar-img
0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框架之外 的其他內容
人生如夢,在秋風落葉的季節裡,我們追尋夢想,體悟生命,最終在夢醒時分,尋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輪回,一個貫穿宗教、文化和科學的古老命題,本文探討其在佛教、印度教和道教中的詮釋,並分析瀕死體驗、前世記憶等科學研究以及民間傳說,最後探討輪回觀念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包括其積極和消極方面。
本文探討人類突然消失後地球的演變,從最初的48小時黑暗到數億年後生態系統的完全恢復,描繪了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景象,並反思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人生如夢,在秋風落葉的季節裡,我們追尋夢想,體悟生命,最終在夢醒時分,尋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輪回,一個貫穿宗教、文化和科學的古老命題,本文探討其在佛教、印度教和道教中的詮釋,並分析瀕死體驗、前世記憶等科學研究以及民間傳說,最後探討輪回觀念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包括其積極和消極方面。
本文探討人類突然消失後地球的演變,從最初的48小時黑暗到數億年後生態系統的完全恢復,描繪了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景象,並反思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家裡的陳年雜物已塞滿櫥櫃抽屜和儲藏室,早就想要斷捨離了,卻總是覺得任務龐大而害怕,沒有動力開始。 或者,以往的整理經驗都是不了了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整理的態度變成能拖多久就是多久? 回憶我過去斷捨離的經驗,發現最大的阻礙就是「太無聊」。雖然剛開始總是滿腔熱血非常投入,
Thumbnail
說到整理,實在是有夠費心費力的。 所以,在增加物品上,真真切切要更加小心翼翼。 斷捨離的書看了不下十本,每次看過都以為自己要轉變了。 每次實施,卻更像是減肥過程: 一開始很想努力,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腦袋風暴得狂烈。在想像中一切都很巨大,很美好,很快樂,很簡單,喔!太棒了。 但實施起來雙手雙腳好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看很多極簡的書和影片,發現我自己根本捨不得丟掉多餘的東西,結論實際上就是自己太愛買了!然後之前又一直變胖,所以衣服堆得到處都是,覺得很煩。 最近有一本囤物和不丟東西整理術,改變我的想法,首先不再買重複的品項,然後也不因為特價囤貨,還有就算是限量產品也不要再去買,家裡有類似的東西就不該買。
Thumbnail
不論「斷捨離」、「極簡主義」或是「簡單生活」...,都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朝著嚮往的、自在的生活前進。從物品減量、收納技巧到選物指引等,學習真誠地面對自己,更了解自己所重視的,空間裡擁有的是怦然心動的、必須的物品,創造讓自己更自在的「簡單生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推崇極簡主義提倡簡化生活,進而放回生活的重心在自己身上。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探討各種一般人在執行斷捨離時會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觀點進行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將近5年前,跨國搬家到美國的特殊經驗讓我意外地體驗到了極簡生活的益處,並開始學習極簡的真諦和方法。 其實我原本就是個不知斷捨離為何物的人,既愛亂買東西,又很難把東西給扔掉,還經常對家裏的雜亂視而不見。因此雖然有先天優勢 (從零開始的新家),仍需要更多後天努力,才能在極簡路上走得更順利。 經過這些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家裡的陳年雜物已塞滿櫥櫃抽屜和儲藏室,早就想要斷捨離了,卻總是覺得任務龐大而害怕,沒有動力開始。 或者,以往的整理經驗都是不了了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整理的態度變成能拖多久就是多久? 回憶我過去斷捨離的經驗,發現最大的阻礙就是「太無聊」。雖然剛開始總是滿腔熱血非常投入,
Thumbnail
說到整理,實在是有夠費心費力的。 所以,在增加物品上,真真切切要更加小心翼翼。 斷捨離的書看了不下十本,每次看過都以為自己要轉變了。 每次實施,卻更像是減肥過程: 一開始很想努力,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腦袋風暴得狂烈。在想像中一切都很巨大,很美好,很快樂,很簡單,喔!太棒了。 但實施起來雙手雙腳好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看很多極簡的書和影片,發現我自己根本捨不得丟掉多餘的東西,結論實際上就是自己太愛買了!然後之前又一直變胖,所以衣服堆得到處都是,覺得很煩。 最近有一本囤物和不丟東西整理術,改變我的想法,首先不再買重複的品項,然後也不因為特價囤貨,還有就算是限量產品也不要再去買,家裡有類似的東西就不該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