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小傳 | 韓國짬뽕炒馬麵,一個“張冠李戴”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提起韓式中華料理,大多數人會立刻想起炸醬麵。然而食物小傳的第一篇,我想從國際名氣遠不如炸醬麵的짬뽕(讀音為 jjamppong)炒馬麵開始寫起。炒馬麵所融合的東亞移民史與殖民史,是一段更加曲折有趣的故事。


韓式炒馬麵起源於仁川山東移民的聚居區。“馬”亦或現在更常用的“碼”,指的是各種蔬菜和肉類的“料”。炒馬麵的做法是在煮好的麵上澆上韓國本地常見食材所做的料汁——豬肉,洋蔥,青陽辣椒等等。


韓國仁川之外的日本長崎,另一個類似版本的移民故事也在上演。出身福建省福州的陈平顺隻身來到日本長崎打拼,並於1899年創立中華料理店“四海樓”,為中國留學生提供物美價廉的“ちゃんぽん”湯麵,音譯為“強棒麵”。從此,“ちゃんぽん”作為起源於長崎的中華料理,在日本各地流行開來。

長崎四海樓本店,筆者攝

長崎四海樓本店,筆者攝


碰巧我於2023年到長崎旅行,特地到當地歷史最悠久的中華料理店“四海樓”朝聖。四海樓的展館裡面寫著強棒麵的由來:

強棒面由來,筆者攝

強棒面由來,筆者攝


彼時因食物不足,一日三餐即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中國留學生之間經常用福建話問候:吃飯了沒?久而久之,一句問候語“吃飯”就和流行的這道中華料理湯麵結合在一起,有了“ちゃんぽん”“強棒麵”的說法。

四海樓的招牌——強棒面,筆者攝

四海樓的招牌——強棒面,筆者攝


兩道起源不同,原本毫無關聯的料理,究竟如何交匯並共享發音高度相近的名字呢?


時間回到20世紀年代初,日本佔領朝鮮時期。 大量日本人湧入朝鮮,看到本地的湯麵,誤以為跟長崎強棒面是同一種食物,便以類似發音稱呼。就這樣“以訛傳訛”,“張冠李戴”,朝鮮人逐漸接受了日本人的說法,“짬뽕”由此而生。


然而看如今的日式強棒面和韓式炒碼面,很難將它們歸為類似的食物。強棒面湯白且厚,接近一般人心目中的日式拉麵。反觀炒碼面,卻是湯紅且清。那是因為在1960年代,為了迎合韓國人喜辣的口味,餐飲業者在湯中加入紅紅的辣椒粉。短暫地產生交集後,兩種湯麵隨即走上本土化路程,漸行漸遠。

炒碼面,圖源:wikipedia

炒碼面,圖源:wikipedia



除了基本的湯麵形式,짬뽕還變幻出許多不同的樣態,例如짬뽕醬,以及짬뽕口味的方便麵。我吃過一次짬뽕醬拌飯,就是把傳統的韓式辣醬替換成짬뽕醬,味道十分獨特。如果讀者有機會到日本長崎或韓國旅行,我建議同時嘗嘗這兩種食物,會體驗到時空交錯的奇妙感受。


參考資料:

四海樓の歴史:https://shikairou.com/history/

중국 초마면 본 일본인이 짬뽕이라 불러”…한국 근대를 맛보다: https://www.khan.co.kr/article/201703172144005/?med_id=khan


在20歲的尾巴開始客居異鄉的生活。水土不服是常態,反而能提供他者的觀察視角。 現居韓國首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由於家人做得韓國辣雞乾麵太好吃!故大致分享所用材料與做法。 ※建議初次嘗試者先從黑色包裝三養火辣雞肉風味鐵板炒麵入手,不然立馬嘗試這款紅色包裝2倍辣的下場可能會像我一樣初次嘗試就差點頂光環去...。
Thumbnail
自幼我便喜好麵食勝過米食,在台灣成長有很幸福的是,融合開放的社會讓飲食也跟著多元了起來,中式、日式、韓式、義式甚至是南洋,各式麵食都能輕易吃到,而且都在水準之上,而其中除了中式麵食外,日式拉麵一直是最愛之一。 來到越南,日式拉麵不難找,但對比本地消費水準,價格自是高出越南物價甚多,偶一食之打打牙祭
Thumbnail
韓式海苔飯捲稱為「김밥」是將海苔作為外皮,包著米飯與各式的配料,如菠菜、魚板、雞蛋、醃蘿蔔、火腿、牛肉和泡菜等。
Thumbnail
【甩鍋雞・韓式炒雞吃到飽】 陪另一個「韓綜迷」吃新開的韓式炒雞。 對我來說,就是沙拉、披薩、炒飯,搭配飲料吃到飽的體驗。 這家來自韓國的炒雞品牌,主打7種口味炒雞及炒豬吃到飽,限時100分鐘內皆可無限續點,也可換吃火鍋、炒飯和泡麵等。
Thumbnail
韓式中華料理最早還要從1882年開始說起,當時的清朝趁著韓國發生「壬午兵變」,出兵入侵仁川要求劃定租借地,在那之後中國人就大舉湧入在韓國建立中國城賣起「中華料理」,最早出現的料理是符合中國口味的炸醬麵。
Thumbnail
百貨第一家馬鈴薯排骨湯專門店!人氣大師兄銷魂麵舖全新品牌 K Plan韓金筷馬鈴薯排骨湯!特別選用韓國空運原料來熬煮大骨湯底,湯頭香氣十足。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韓國的飲食總是脫離不了韓國人愛吃炸雞刻板印象。炸雞真正雛形的出現,是在六二五戰爭時期由美軍傳進朝鮮半島,長久以來韓國人蒸著吃、燉煮著吃雞肉的習慣,也在此時發生巨大變化。但其實燉雞的雞湯在韓國一直是傳統美食。這篇介紹一款很受歡迎昊福韓國全州大王參雞湯。 昊福韓國全州大王參雞湯相關資訊::
Thumbnail
講到太宗台,第一個聯想到的美食,絕對是炒碼麵。究竟什麼是炒碼麵?它起源自山東,後來傳進韓國後,變身為韓式中華料理的代名詞,其實它就等同加入辣椒的炒海鮮麵,不過這樣簡單的東西能持續流傳,甚至做到遠近馳名,就真的很厲害,來吃看看這間太宗台海鮮麵吧。
Thumbnail
由於家人做得韓國辣雞乾麵太好吃!故大致分享所用材料與做法。 ※建議初次嘗試者先從黑色包裝三養火辣雞肉風味鐵板炒麵入手,不然立馬嘗試這款紅色包裝2倍辣的下場可能會像我一樣初次嘗試就差點頂光環去...。
Thumbnail
自幼我便喜好麵食勝過米食,在台灣成長有很幸福的是,融合開放的社會讓飲食也跟著多元了起來,中式、日式、韓式、義式甚至是南洋,各式麵食都能輕易吃到,而且都在水準之上,而其中除了中式麵食外,日式拉麵一直是最愛之一。 來到越南,日式拉麵不難找,但對比本地消費水準,價格自是高出越南物價甚多,偶一食之打打牙祭
Thumbnail
韓式海苔飯捲稱為「김밥」是將海苔作為外皮,包著米飯與各式的配料,如菠菜、魚板、雞蛋、醃蘿蔔、火腿、牛肉和泡菜等。
Thumbnail
【甩鍋雞・韓式炒雞吃到飽】 陪另一個「韓綜迷」吃新開的韓式炒雞。 對我來說,就是沙拉、披薩、炒飯,搭配飲料吃到飽的體驗。 這家來自韓國的炒雞品牌,主打7種口味炒雞及炒豬吃到飽,限時100分鐘內皆可無限續點,也可換吃火鍋、炒飯和泡麵等。
Thumbnail
韓式中華料理最早還要從1882年開始說起,當時的清朝趁著韓國發生「壬午兵變」,出兵入侵仁川要求劃定租借地,在那之後中國人就大舉湧入在韓國建立中國城賣起「中華料理」,最早出現的料理是符合中國口味的炸醬麵。
Thumbnail
百貨第一家馬鈴薯排骨湯專門店!人氣大師兄銷魂麵舖全新品牌 K Plan韓金筷馬鈴薯排骨湯!特別選用韓國空運原料來熬煮大骨湯底,湯頭香氣十足。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韓國的飲食總是脫離不了韓國人愛吃炸雞刻板印象。炸雞真正雛形的出現,是在六二五戰爭時期由美軍傳進朝鮮半島,長久以來韓國人蒸著吃、燉煮著吃雞肉的習慣,也在此時發生巨大變化。但其實燉雞的雞湯在韓國一直是傳統美食。這篇介紹一款很受歡迎昊福韓國全州大王參雞湯。 昊福韓國全州大王參雞湯相關資訊::
Thumbnail
講到太宗台,第一個聯想到的美食,絕對是炒碼麵。究竟什麼是炒碼麵?它起源自山東,後來傳進韓國後,變身為韓式中華料理的代名詞,其實它就等同加入辣椒的炒海鮮麵,不過這樣簡單的東西能持續流傳,甚至做到遠近馳名,就真的很厲害,來吃看看這間太宗台海鮮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