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相信時間,不同階段的各單點終將連成線——古典吉他音樂新秀「余易泉」(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音樂新秀余易泉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音樂新秀余易泉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今(2024)年 15 歲,現師事蘇孟風老師、孫家偉老師的 余易泉(Griffin Yu-Parrott),他的古典吉他之路,始於年幼時有段時期居住於印尼峇里島的音樂啟蒙。

在峇里島綠色學校(Green School)每週五的全體師生集會活動中,他被一位擔任樂團鼓手的老師的精彩演奏所打動,最初,想學的是打鼓,經由介紹,他開始向一位涉獵廣泛的老師學習爵士鼓。

課堂的偶然,成為往後諸多故事的開端。

這位音樂老師涉獵多項樂器,學習過程中,易泉也接觸教室中 20 餘項樂器,在所有樂器中,他被古典吉他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他回憶起,「當時,看到吉他的瞬間,我馬上被吸引住了,覺得它是一件很奇妙的樂器,於是開始同時學吉他和打鼓。」

那麼,為何選擇古典吉他而非其他樂器?易泉舉鋼琴為例,「鋼琴的發聲,是透過琴槌敲打琴弦。」「而身為撥弦樂器的吉他,它撥弦的方式,讓我感覺更貼近音樂本身。」指尖撥弦的魔力,彷彿是一種命中註定的雙向奔赴,也為他日後音樂發展道路奠下基礎。

年齡稍長後,易泉回到出生地台灣,繼續古典吉他的學習,這份喜愛也從峇里島被「完整打包」返台,他清楚記得,一次在彈奏義大利作曲家毛羅.朱利安尼(M.Giuliani)的練習曲時,「那時候只彈了前幾個小節,就開心到跳起來,馬上跑去對媽媽說:『媽媽,妳有聽到嗎?妳聽,這首曲子真的好好聽!』」

動人的音符打動人心,首次完成人生第一首較複雜、具旋律性的練習曲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更是無可比擬!自此,他愛上了演奏。

曾多次參與卓越盃系列音樂賽事的易泉,近年在《2024 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2024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吉他大賽》、《2023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等賽事中均拿下吉他獨奏優異成績。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月內密集練習《Fuoco》一曲的經歷,儘管準備時間有限,但他依然在比賽中表現不俗,「原本,想過選擇以熟悉的曲目參賽,但媽媽希望我接受挑戰,於是,短時間內完成該曲的密集訓練,沒想到結果還不錯,感覺自己有所突破。」

余易泉參與《2023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余易泉參與《2023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他也分享了對音樂比賽的想法,「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為了準備比賽而專注於一首曲目,會錯失探索更多作品的機會,但我覺得主要還是要看個人時間安排,不同時期有不同考量。」

他說,「相對的,可以藉準備比賽把一首去曲子打磨地很深入、專精之外,還可以為自己積累積舞台經驗,並從其他選手的演奏中學習,是進步的好機會!」

除了音樂,易泉對西洋書法和文學創作也充滿熱情,隨著古典吉他的學習持續進步,踏上海外的參賽征途也愈加廣闊自小學五年級學習至今的西洋書法才藝便成為籌措國際比賽經費的途徑。易泉分享,去年,為赴日參賽,舉辦一場獨奏會並販售以英文書法抄寫的宗教經文和名人詩句作品募款;今年,則為募款前往長沙參賽,在獨奏會上販售以不同英文書法字體寫下的創作詩篇。

圖/Griffin Yu-Parrott 臉書

圖/Griffin Yu-Parrott 臉書

只要有喜歡的英語字句,便可透過他的巧手完成,字體如義大利體、法式歌德、德式歌德、文藝復興體等,均可代客書寫,亦可購買他的創作。

他親身實踐曾就讀的綠色學校(Green School)所傳遞的信念: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

關於夢想,目前就讀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音樂班的易泉,心中早已明晰:希望未來前往法國音樂學院進修,並成為古典吉他演奏家,他說道,「希望能在歐洲與台灣之間演出與教學併行。」「但最終還是希望回到台灣,因為這裡是我的家。」

目前,易泉正積極準備今年 12 月班上的聯合音樂會,他透露,原定今年計劃參加長沙國際古典吉他大賽在比賽前一刻突然宣布延期,因此,原先已準備好的曲目將留待明年比賽發揮。此外,他的古典吉他老師也鼓勵他在明年的《台灣吉他大賽》中,從過往參與的「高中組」轉參加更為進階的「公開組」,向自己發起更高難度的挑戰。

年幼的易泉與母親 圖/Xiao Yu 個人臉書

年幼的易泉與母親 圖/Xiao Yu 個人臉書

比賽行程緊湊的易泉,更計畫一年舉行自己個人音樂會,如此充實的安排,不免令人好奇:在面對舞台或比賽時,會有任何緊張或壓力嗎?易泉媽媽小余老師(Xiao Yu)從旁的觀察是,在音樂比賽時,易泉的表現似乎對輸贏看得不那麼重,她分享,「他在台上演出的時候也不會緊張,反倒是在頒獎唱名時,才開始擔心聽不到自己的名字。」


在易泉媽媽眼中,他性格溫和、隨和,對於賽場勝負沒有強烈的好勝心,她笑說,「說真的,有時甚至感覺有些懶散。」「每次比賽前,反而是我比孩子還緊張,時不時會提醒他:『今天吉他練完了嗎?你覺得你準備好了嗎?』但他總是那副不疾不徐樣子。」

然而,易泉彷彿是那種「具有舞台體質」的孩子,一旦站上舞台,整個人煥然一新,臨場表現亮眼,頗具大將之風。有趣的是,對談過程中,感受到的不只是易泉和易泉媽媽倆人身上不同的「屬性」:一動一靜,一快一慢,還有為人母既無奈又對孩子佩服且驕傲的心境。

媽媽口中那個有點懶散的人,學音樂、學西洋書法,從什麼興趣愛好都碰碰看的懵懂狀態,一步一步學習摸索,最後以音樂比賽的優異成績和跨領域創作的作品作為回答;母親口中笑稱的懶散,似乎逐漸成了他生活中的韌性,溫和,卻充滿著力量。

因峇里島而就讀綠色學校,因為綠色學校而開始學習打鼓,因為學打鼓而促成與古典吉他的相遇;在時間的作用下,不同階段裡,每一次的遇見,各個單點最終連成一條線,勾勒出關於未來藍圖的面。

在音樂之路上,或許易泉最大的優勢,正是那股從容不迫的自信與沉穩的性格。
我想,關於易泉的使用說明書,不只是溫柔,翻頁過後,還藏有一座浩瀚的宇宙。

比賽只是手段,真正目的在培養

一場卓越賽事,千個音樂成長故事。
音樂比賽大幕起,背後,是數不盡的辛勤耕耘與豐厚收穫。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和卓越盃系列賽事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吉良的對談也即將進入尾聲,言談之間,不難發現,在他的計畫裡,「為卓越盃選手們打造音樂比賽舞台」只是手段,「打造未來的音樂家」才是他創辦音樂比賽的起始初心及最終目標。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2025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比賽項目囊括「鋼琴、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傳統打擊樂器、中國傳統樂器、吉他、烏克麗麗、豎琴、室內樂、聲樂、直笛、直笛合奏團」,以及 2025 年增設的「口琴、手風琴」,鄭吉良期待,將來更多的喜愛音樂的孩子,透過卓越盃系列精緻舞台幫助更多青年音樂家開拓前路。「我們希望卓越盃作為『階梯』般的存在,成就每位卓越盃選手成為未來音樂家,也幫助他們從卓越盃系列賽事,攀向未來更大、更廣闊的舞台。」

創辦人所言,更緊扣賽事標語:「因為愛樂,成為卓越」
短短八個字,擲地有聲。

自 2013 年起創辦至今的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走過 13 個年頭,說起每位未來音樂家們,鄭吉良露出讚賞的笑容,「卓越盃,只是他們音樂道路上的其中一個節點,將來,他們會走向哪些更大的舞台,我無比期待!」


《2025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2025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2025 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 線上報名連結
  • 比賽日期 │ 2025 年 2 月 15 日至 4 月 20 日
  • 報名日期 │ 2024 年 10 月 22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 比賽地點 │ 蘆洲功學社音樂廳(新北市蘆洲區中山二路 162 號 2 樓)
  • 比賽相關事宜聯絡 │豐年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02) 2363-2000
  • 比賽項目及更多相關資訊請至「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YouTube 頻道
raw-image

👀 ✨➡️ 回看上篇這邊請:《擊樂雙棲的挑戰,就像在打通關——專訪《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音樂新秀何仲恩(上篇)

※ 文章原載自【音音有代誌】:《比賽,作為通向更大舞台的階梯——專訪《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音樂新秀何仲恩(排鼓 & 爵士鼓)、余易泉(古典吉他)》※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教育體制下的求學路,排名與競爭無所不在,學音樂的孩子也不例外。以參與音樂比賽為例,從曲目的選擇、備賽的考量,直至在舞台上一曲奏畢,各環節無不影響賽事結果,「競爭」的意識潛藏其中。本次,以旁觀者的角色,與不同選手、家長,以及卓越盃主辦團隊對話——原來,比賽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名次,獎項只是額外
當復古浪漫之聲搭上網際網路時代中的各種媒體,這些被歸類為「City Pop」(城市流行,シティーポップ)的音樂,從遙遠的 70、80 年代一路朝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走來,並以時尚洗鍊、懷舊浪漫的氛圍席捲全球,或歌頌愜意假期,或為情場失意沉吟,在不同生活情境中,City Pop 成為你我耳機裡循環播
九月到來,意味著夏日進入尾聲,不知在讀者心中,「夏日的聲音」是哪些聲音?也許,是切開西瓜時的聲音,是與在乎的人一同在海邊踏浪時聽見的潮汐聲,又或者,是將氣泡水倒進透明玻璃時,「嘶!」那些此起彼伏的、令人療癒的聲音。於我而言,夏日的聲音,似乎是某種可以感知到幸福,卻又帶著遺憾餘韻的聲音。
2024 年 八月,英國傳奇搖滾樂團「綠洲合唱團」(Oasis)在解散 15 年後,正式宣布重返樂壇,並將於展開英國及愛爾蘭巡演!消息甫公開,猶如震撼彈,令全球樂迷欣喜若狂,連帶團內靈魂人物蓋勒格(Gellagher)兄弟長年不合的「樂團史」也再度進入大眾視野,一時之間,關於雙方和解、復出回
2024 年,經營近 20 年的歌詞網站「魔鏡歌詞網」無預警閉站。不過,在「魔鏡歌詞網」閉站後不久,有粵語歌曲愛好者發起建立新歌詞網:「搞搞(@gaugaugaupage)」的消息,強調無論新舊歌曲、主流音樂或獨立音樂,均囊括其中。
臺灣教育體制下的求學路,排名與競爭無所不在,學音樂的孩子也不例外。以參與音樂比賽為例,從曲目的選擇、備賽的考量,直至在舞台上一曲奏畢,各環節無不影響賽事結果,「競爭」的意識潛藏其中。本次,以旁觀者的角色,與不同選手、家長,以及卓越盃主辦團隊對話——原來,比賽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名次,獎項只是額外
當復古浪漫之聲搭上網際網路時代中的各種媒體,這些被歸類為「City Pop」(城市流行,シティーポップ)的音樂,從遙遠的 70、80 年代一路朝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走來,並以時尚洗鍊、懷舊浪漫的氛圍席捲全球,或歌頌愜意假期,或為情場失意沉吟,在不同生活情境中,City Pop 成為你我耳機裡循環播
九月到來,意味著夏日進入尾聲,不知在讀者心中,「夏日的聲音」是哪些聲音?也許,是切開西瓜時的聲音,是與在乎的人一同在海邊踏浪時聽見的潮汐聲,又或者,是將氣泡水倒進透明玻璃時,「嘶!」那些此起彼伏的、令人療癒的聲音。於我而言,夏日的聲音,似乎是某種可以感知到幸福,卻又帶著遺憾餘韻的聲音。
2024 年 八月,英國傳奇搖滾樂團「綠洲合唱團」(Oasis)在解散 15 年後,正式宣布重返樂壇,並將於展開英國及愛爾蘭巡演!消息甫公開,猶如震撼彈,令全球樂迷欣喜若狂,連帶團內靈魂人物蓋勒格(Gellagher)兄弟長年不合的「樂團史」也再度進入大眾視野,一時之間,關於雙方和解、復出回
2024 年,經營近 20 年的歌詞網站「魔鏡歌詞網」無預警閉站。不過,在「魔鏡歌詞網」閉站後不久,有粵語歌曲愛好者發起建立新歌詞網:「搞搞(@gaugaugaupage)」的消息,強調無論新舊歌曲、主流音樂或獨立音樂,均囊括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曾宇謙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從小面對各種困難,最終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最高獎項。父親曾爸爸放棄教職,帶著他一起到美國,他們的故事是一個充滿愛的音樂夢。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_NlXdGHc這是以前還在音樂教室工作的時候,學生可以參加Yamaha「檢定五級」考試 (可以選擇的曲目本 之其中的樂曲) 這本樂譜特別的地方是在於 他是「創作曲篇」。(第二冊) 意思是 擷取山葉兒童創作曲發表會中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看漫畫小說的話沒聲音,看動畫則聲畫皆有,當然音樂也是真人演奏,如動畫的演奏色士風的是馬場智章、演奏鋼琴的上原廣美、及鼓手石若駿。 馬場智章: 上原廣美: 石若駿﹕ 你究竟有多愛演奏才會每天在河岸吹奏色士風?還要離開家園找不同的音樂人組團演出,目標就是去爵士的殿堂演奏?除了被主人翁宮本大
Thumbnail
這是一場有意思的音樂會,以「改編」為主題,呈現了西方音樂史上的音樂作品如何被改編、改編背後的思路邏輯;「改編」這件事為何重要,以及改編曲目所帶來的影響等。 盧易之受完整的音樂演奏訓練,在古典曲目之外,他勇於做更多嘗試和實踐,在這場音樂會裡,我看見他作為藝術家,在實踐自我與呈現作曲家意志
Thumbnail
曾宇謙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從小面對各種困難,最終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最高獎項。父親曾爸爸放棄教職,帶著他一起到美國,他們的故事是一個充滿愛的音樂夢。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離開音樂社團的心路歷程,遇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和指導方式的問題,暢談了離開音樂社團後的學習過程和成長。他分享了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推薦了一位知名YOUTUBER的樂理課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_NlXdGHc這是以前還在音樂教室工作的時候,學生可以參加Yamaha「檢定五級」考試 (可以選擇的曲目本 之其中的樂曲) 這本樂譜特別的地方是在於 他是「創作曲篇」。(第二冊) 意思是 擷取山葉兒童創作曲發表會中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看漫畫小說的話沒聲音,看動畫則聲畫皆有,當然音樂也是真人演奏,如動畫的演奏色士風的是馬場智章、演奏鋼琴的上原廣美、及鼓手石若駿。 馬場智章: 上原廣美: 石若駿﹕ 你究竟有多愛演奏才會每天在河岸吹奏色士風?還要離開家園找不同的音樂人組團演出,目標就是去爵士的殿堂演奏?除了被主人翁宮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