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絢〈迷幻桌巾〉:幻想、批判與烏託邦的弔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

張亦絢的〈迷幻桌巾〉收錄於她二〇〇一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壞掉的時候》,其餘四部作品分別為〈家族之始〉、〈幸福鬼屋〉、〈性愛故事〉,以及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淫人妻女〉。

 

〈迷幻桌巾〉很明顯是借用了斯拉夫民間故事 The Magic Tablecloth那條桌巾作為象徵符號,兩者 皆圍繞「食物」這一核心象徵,但呈現出些微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意涵。The Magic Tablecloth是一個民間故事,在流傳的過程當中,衍生出許多版本,但共同的元素是桌巾擁有無限創造食物的能力。圍繞這條桌巾的諸多情節包括桌巾被竊、魔力消失,甚至變出腐敗食物等。基於篇幅限制及俄文資料取得困難,本篇小論僅選擇討論The Magic Tablecloth中的兩個核心特性:其一,桌巾能夠變出食物;其二,這些食物「真的」能吃。而這裡有一個前提:桌巾引發爭奪與貪婪的原因,是因為故事中的食物極為匱乏。

 

〈迷幻桌巾〉取用了桌巾這個象徵,以及不斷變出食物的特性,然而除了小說題名,「桌巾」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已經是小說的尾聲,「被掉包了。這個應該有魔力的桌巾」,還有小說最後重複四次的句子「桌巾桌巾,請出現豐盛的餐點」。在此,我認為桌巾與幻想之間存在某種「嫁接」(grafting)關係,前者作為一個具體的符號,被引入、賦予主動性更強的幻想層面,乃至於(也許作者在無意間)鬆動了桌巾做為一個美好幻想,也就是空頭承諾的批判性。

 

原先桌巾的功能在小說中被加以延展、改變,例如幻想不僅能創造食物,其所創造的不如說是情境,如生病的母親、遠洋的船等等,也是在此,幻想有多重意涵,也進一步影響到我們對小說中食物的詮釋。在這篇小說中,幻想成為了主要的敘事驅動力。隨著故事發展,幻想不僅創造了具體的情境,也伴隨著對現實漠不關心的自我厭棄情感,並導致一種心理上的扭曲。然而,這種自我厭棄與幻想本身的存在之間形成了某種矛盾:幻想是否真如角色所認為的那樣,無法在現實中實現?


事實上,幻想作為一個動態的替補元素,為小說提供了多重層次的詮釋可能。



二、

一、從俄羅斯民間故事而來的象徵符號

關於這個故事的英文資料並不多,大致上講述一條具有魔力的桌巾,只要展開它,就能提供無盡的食物。然而,有些版本中,桌巾會被騙取、濫用,甚至失去魔力或不再為原主人服務。目前不確定這個故事最早出現的時間,但在我所看到關於這條神奇桌巾的資料中,這條神奇的桌巾,常常被當成某種隱喻,鑲嵌在關於俄國共產社會發展研究的題目之中[1],作為馬克思主義、領導人,或者威權體制對於通過平均分配資源來達到人人富足的承諾。並且,通常是被批判性地當成是一個虛假的承諾。如前所述,受限於研究的篇幅,這篇小論文不去考究這個故事的諸多變形與發展,僅將這之與〈迷幻桌巾〉對比,提取出其中不斷變出食物的這一點來談。


在〈迷幻桌巾〉中,真正在變出食物的,是一個「幻想」,而由於開篇就已經告訴讀者這是幻想,也就說明了,小說中所提到的一切食物、一切情境都非真實。小說開頭兩句話很有趣:

 

幻想最怕不餓。
幻想喜歡能吃。

 

這兩句話可能有以下三種(或更多)解釋:

1.          一個名叫幻想的人(存在物)不怕餓,可能意味著幻想本身對於物質需求的無所謂。

2.          在幻想的時候人最不容易感到餓,顯示出幻想具有逃避現實的傾向,特別是在面臨痛苦或是束手無策的窘境之時。

3.          幻想可以抵抗飢餓,也就是強調幻想的力量,能夠抵擋現實中的痛苦或不安。

 

針對第三點,在篇小說裡面,飢餓似乎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也暗示了精神需求,小說中提到的這段話提到幻想的飢餓,與開頭所說「幻想最不怕餓」形成微妙的矛盾。然而,由於幻想的食物並非真正的食物,那麼在這個小說裡面,食物(或者「食物的幻想」)與食物的匱乏(飢餓)也就有了多重的意涵。豐沛的食物暗指豐沛的想像,而美好的情境則讓人聯想到烏托邦式的理想、難以實現的理想。

 

可以說,張亦絢的小說是從這裡開始的:隱含/承接著The Magic Tablecloth這個民間傳說的批判性,幻想的食物不能吃。這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小說本身的虛構性也在此埋下了一個必須被回答的問題:那我們要幻想何用?在小論的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這個問題難以回答,而且我想,最好的回答是用一生作廢為賭注,用力去幻想。

 

二、 幻想的主要特性:自由自在、創造力、對食物的關注

 在宣告性的「幻想一條路,立刻出現一條路」之後,幻想正式開始,首先要給生病的母親帶食物,於此同時,幻想組織與卡頓,且問了一個有點欠揍的問題:「可是母親生的到底是什麼病呢?幻想還不知道……幻想回溯一向的幻想:有時這個幻想會有些更動,母親生的病更明確一些……」比起母親的病症、身體狀況,幻想似乎更在意食物的豐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後來的幻想情境中。


接著幻想出現船上的船員,每個人都工作得很辛苦,所以需要吃很多的東西。再一次,比起去探究「工作辛苦」這個細節,幻想提出一連串精彩(但不切實際)的菜單。


接著幻想出現一座社區,並且建構了一個烏托邦的狀態,社區內提供完全免費的健康食物,甚至,華麗的店只是「象徵性」貴一點,用以提供慶祝的氛圍。炫耀財雖然不一定要與資本主義掛勾,但在當代社會中,奢侈品以其象徵性多於實用性為本質,深化通過消費來達成自我實現的信念,也就鞏固、加強了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讀者嗅到了類似「人民公社」的味道。順理成章地,幻想不直接幻想食物了,開始出現體制性的事情:

 

像賣冰淇淋一樣的流動攤販,上面一筒裝著白飯、一筒裝著湯、兩個筒子裝著不同的菜,在大街小巷穿梭。完全是免費的,不只流浪和失業的人可以吃,小孩子、病人、老人或一般人如果臨時有什麼問題,這些流動飯菜也可以保護他們,至少不在餓肚子的狀況下去解決他們的困難。

 

然後幻想出現一家孤兒院,但這個意象作為一個陳腔濫調,幻想不滿足,又開始想像,不同職業的人突然覺得自己應該為孤兒院付出一份心力,食物又開始像滿天星一樣跑出來。至此可以歸納出幻想的三個特性:幻想是自由、甚至任意的,而此種自由體現於創造力,想像出不同超乎現實的場景。此外,在小說裡,幻想十分關注食物,然而這不代表幻想需要依賴食物作為直接的營養來源。幻想對食物的關注有多重的意涵,這一點,將留待後文探究。

 



[1] 例如這類研究:The "Magic Tablecloth": Personal Property and Sovkhoism in Soviet and Post-Soviet Russia

avatar-img
4會員
37內容數
讀書,寫字,看新聞,胡思亂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小說的人(們) 的其他內容
很容易注意到愛笛的自述裡提到跟語言有關的部分。諷刺的是,她不信任語言,我們卻還是要通過語言來接近她。也許這也代表,讀者對她的認識永遠是不全面的。小說裡有
沒有人真心喜歡「只是擬仿」的隔靴搔癢。一個成功的joker不可避免地會因符號的迭代性而指向創作者本身,社群媒體會加劇這種現象,觀眾難以將表演與表演者徹底分離,因為符號天然地依賴語境,而創作者亦是語境的一部分。
慾望的本質就是這一坨噁心的、七拼八湊的、彷彿在無重力空間底下內爆的黏答答的東西。
重新複習了一點解構策略之後,這禮拜為了聽課而翻閱《奧德賽》時,竟然還真的發現了一些小小的縫隙。
深櫃父親在女同志女兒對他出櫃不久之後,突然車禍去世,女兒憑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直覺,認為父親是自殺的,由此展開一連串童年、自我、家庭與父親的精神追溯......
很容易注意到愛笛的自述裡提到跟語言有關的部分。諷刺的是,她不信任語言,我們卻還是要通過語言來接近她。也許這也代表,讀者對她的認識永遠是不全面的。小說裡有
沒有人真心喜歡「只是擬仿」的隔靴搔癢。一個成功的joker不可避免地會因符號的迭代性而指向創作者本身,社群媒體會加劇這種現象,觀眾難以將表演與表演者徹底分離,因為符號天然地依賴語境,而創作者亦是語境的一部分。
慾望的本質就是這一坨噁心的、七拼八湊的、彷彿在無重力空間底下內爆的黏答答的東西。
重新複習了一點解構策略之後,這禮拜為了聽課而翻閱《奧德賽》時,竟然還真的發現了一些小小的縫隙。
深櫃父親在女同志女兒對他出櫃不久之後,突然車禍去世,女兒憑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直覺,認為父親是自殺的,由此展開一連串童年、自我、家庭與父親的精神追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穿成反派的小慫包 作者:蘑菇隊長 #言情小說 #小甜文 推薦指數⭐️⭐️⭐️⭐️ 簡介: 甯音一覺醒來,竟然穿成了書中的炮灰女配,因爲愛慕男主,一直打壓男主的死對頭大佬,最終慘遭打臉,落了個半身不遂的悲慘下場。  甯音吓得當場就表示: 她再也不想和大佬作對啦,一定要想辦法把大佬對自己的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韓昕愛發現自己來到一個價值觀和習俗與原本世界相似度高的虛構世界,但科技發展卻遠過她的原世界。她以此機會想要寫本書當個小富婆,但遇到了名為荊裕的男主角,他有著悲慘的童年經歷和對抗女性身體碰觸的心理陰影。
Thumbnail
書名:神婚顛倒/記憶航班 作者:茴笙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3年11月(舊文重發) 文案: 一週八卦熱點:   最新狗仔跟拍:《豪門富少沈灃劈腿女明星,妻子孫廷雅路遇裝看不見》;
  天涯熱帖TOP1,匿名網友求助:《結婚一年,老婆還是記不住我的臉》;
  知名女作家孫廷雅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以個人主觀認定的女性經驗為主,點連結可前往閱讀IG原始貼文。 🇹🇼台灣甘願綻放(許菁芳)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李欣倫)茶室女人心(李玟萱)貓蕨漫生掌紋(李筱涵) 🇰🇷韓國紅線(洪承喜)我是金智恩(金智恩)我不想當媽媽(崔智恩) 🇯🇵日本
Thumbnail
  染染一直很喜歡中國古代女性作家這個範疇,女性文學也是我的研究領域之一。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可以將染染很多、很多、很多年前於網路上發表過的不成熟創作,在這裡做個集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   於是推出全新的房間「詠絮之才的故事花園」,主要規劃為以下兩大類。 💖【女性的文學】:參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個讀者對於蕭瑋萱的小說《處女座》的感想兼書評。作者描述了自己對於書中情節的反應,並且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回憶進行共鳴。文章通過對母女關係以及作為母親自我反省的探討,呼應了小說中的主題。這篇文章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營造了一種與讀者之間的共鳴。
穿成反派的小慫包 作者:蘑菇隊長 #言情小說 #小甜文 推薦指數⭐️⭐️⭐️⭐️ 簡介: 甯音一覺醒來,竟然穿成了書中的炮灰女配,因爲愛慕男主,一直打壓男主的死對頭大佬,最終慘遭打臉,落了個半身不遂的悲慘下場。  甯音吓得當場就表示: 她再也不想和大佬作對啦,一定要想辦法把大佬對自己的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韓昕愛發現自己來到一個價值觀和習俗與原本世界相似度高的虛構世界,但科技發展卻遠過她的原世界。她以此機會想要寫本書當個小富婆,但遇到了名為荊裕的男主角,他有著悲慘的童年經歷和對抗女性身體碰觸的心理陰影。
Thumbnail
書名:神婚顛倒/記憶航班 作者:茴笙 閱讀管道:晉江 發文日:2023年11月(舊文重發) 文案: 一週八卦熱點:   最新狗仔跟拍:《豪門富少沈灃劈腿女明星,妻子孫廷雅路遇裝看不見》;
  天涯熱帖TOP1,匿名網友求助:《結婚一年,老婆還是記不住我的臉》;
  知名女作家孫廷雅
張愛玲是民國初年文壇的異數。當時比張更受歡迎的作家,大半已被時代淹沒,倒是毀譽參半的張愛玲,反而成了華文文壇永恆的巨星。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始終有人將張的作品改編為影像,讓張愛玲的作品與當代觀眾跨界對話,同時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 電影相對成功的,倒是張較不出名的短篇小說《色,戒》。
以個人主觀認定的女性經驗為主,點連結可前往閱讀IG原始貼文。 🇹🇼台灣甘願綻放(許菁芳)台北家族,違章女生(李屏瑤)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李欣倫)茶室女人心(李玟萱)貓蕨漫生掌紋(李筱涵) 🇰🇷韓國紅線(洪承喜)我是金智恩(金智恩)我不想當媽媽(崔智恩) 🇯🇵日本
Thumbnail
  染染一直很喜歡中國古代女性作家這個範疇,女性文學也是我的研究領域之一。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可以將染染很多、很多、很多年前於網路上發表過的不成熟創作,在這裡做個集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   於是推出全新的房間「詠絮之才的故事花園」,主要規劃為以下兩大類。 💖【女性的文學】:參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