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忙三修

一生忙三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智者說,「不管什麼人,做什麼工作,只要活在這個世界,沒有一丁點福會很可憐。」有的人含金湯匙出生,一生吃穿不愁,一世不用五斗米折腰,這樣子的人,他的考驗就會在別處,比如婚姻、親子、健康、朋友,或是事業,所以不管家境好壞,都一定要修福,透過修福的過程,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破口在哪裡,如何彌補。


身而為人,要修三個基本福報,第一修,財布施。金錢為養命之源,沒錢沒得吃喝,生活寸步難行,想要得財富,要修布施,有些人富可敵國,那是因為前生的他布施了富可敵國的身家。第二修,法布施。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想要聰明才智,遇到困境能轉念、有貴人不吝提點,就要修法布施,比如,知道朋友介入他人婚姻,我們就用法來為她解套,讓她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把痛苦建築在他人身上,讓他明白惡去惡返的道理。


第三修,無畏布施。想要健康長壽要修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核心價值就是不殺生,不讓人和動物感到恐懼,以及能安撫別人的恐懼,讓人免於恐懼的生活。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三天兩頭要躲惡人躲仇家,膽顫心驚過日子,一刻都不能安住,這種生活又哪能健康長壽到哪裡去。就好像老人家院養的那些雞鴨鵝,牠們不知道人類的菜刀哪時候要往自己的脖子刎下來。


一個人如果沒有修這三等福,就會很辛苦,想想,沒有錢,沒有健康,沒有地方安頓,走到哪裡睡到哪裡也被趕到哪裡,這樣子的人,一點點薄福都沒有,白來世間一遭吃苦受罪。老智者說,小康之家基本上都有修一點福,三福全空白的人不多,所以如果我們今生身體健康,但是賺錢困難,就要修布施,可以去慳吝、斷貪婪。如果我們今生財富多,可是身體欠安又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夜不成眠,那就修無畏施,戒殺多茹素。如果我們今生無智愚癡,忠言總是逆耳,讒言卻聽得很盡興,對貴人辨不出,對酒肉朋友卻一見鐘情,就要修法布施,用一句好話、一本好書、一句法,為他人解除痛苦提升智慧。


總之,人生在世,一定要修行,有些人沒有苦到骨子裡修不動,一旦苦到骨子裡,修起來就會千辛萬苦。我們可以審視自己今生的缺憾在哪裡,往最缺的那一部份使勁補足就對了。


#修福

#無福寸步難行

#人生三修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要知道自己的福量多寡,其實很簡單,只要觀察我們平時的言行舉止就能抓出一個大概。福量的工具與生俱來,那個工具就是肚量,肚量即是福量。 有一位太太,有做早課的習慣,每天清晨四點五十分起床,簡單梳洗後就下樓書房做早課一直到六點半為止。結束早課隨即進廚房做早餐,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落,有時身體微恙,
嬌貴是家中么女,長得漂亮又有氣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寵程度不在話下。嫁人後,嬌貴被先生專寵,更受婆婆疼惜,那時的嬌貴住在街心的一幢透天厝,一樓經營水族館,二棲以上是住家,嬌貴每天顧店,家務和三餐都是婆婆在處理,甚至婆婆對她說,「一人會一樣就好了,妳會做生意,不會煮菜不會洗衫都沒關係,我會做我來做。
台中有一對夫婦,婚後的先生帶妻子北上討生活,租在雞舍旁邊,鄰居就是成群的雞和一地的雞糞。先生原本在在水利局替長官踩三輪車,工作認真勤快又不計較,因此深受信賴,幾年後,三輪車面臨淘汰,這位先生以為要失去工作,沒想到在貴人引薦下進入水利局裡當臨時工友。又因為工友差事做得一絲不苟,受到局長的青睞,鼓勵他進
國雄是一位花農,專種高價位的蘭花,他把所有時間都浪費在花圃裡,所以他種出來的蘭花同業無人能匹敵,可是他的妻子絕決離去,他的孩子沉迷電玩不回家,國雄的事業很成功,家庭卻四分五裂,難以圓滿。 朋友說,國雄以前是一位脾氣爆烈、缺乏同理心、不知何謂感同身受,更不曾設身處地替人著想的人,依憑自己的個性習
花精神、花心血、花身家財產養兒育女,無不希望孩子在自己精心栽培下都能快樂健康成長,將來進入好學校、謀得好工作,與門當戶對的對象締結連理,然後生幾個可愛又聰慧的孫子傳宗接代。這是每一對當父母的期望,可是期望要能實現,關鍵在自己,不在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身邊要有一個典範當依循才能守住善良和品德
佛教徒守五戒、基督徒有十誡,有些人喜歡把自己歸類在「無神論」,不承認鬼神的存在就沒有束縛,做任何事便不用在意神鬼眼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守戒之人以戒為師,用戒律保護自己不犯錯不走偏,也用那些戒律清淨自己的心,區隔不善的人事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佛教與基督教的戒條裡有不殺生、不姦淫、不偷盜,不殺生就
想要知道自己的福量多寡,其實很簡單,只要觀察我們平時的言行舉止就能抓出一個大概。福量的工具與生俱來,那個工具就是肚量,肚量即是福量。 有一位太太,有做早課的習慣,每天清晨四點五十分起床,簡單梳洗後就下樓書房做早課一直到六點半為止。結束早課隨即進廚房做早餐,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落,有時身體微恙,
嬌貴是家中么女,長得漂亮又有氣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寵程度不在話下。嫁人後,嬌貴被先生專寵,更受婆婆疼惜,那時的嬌貴住在街心的一幢透天厝,一樓經營水族館,二棲以上是住家,嬌貴每天顧店,家務和三餐都是婆婆在處理,甚至婆婆對她說,「一人會一樣就好了,妳會做生意,不會煮菜不會洗衫都沒關係,我會做我來做。
台中有一對夫婦,婚後的先生帶妻子北上討生活,租在雞舍旁邊,鄰居就是成群的雞和一地的雞糞。先生原本在在水利局替長官踩三輪車,工作認真勤快又不計較,因此深受信賴,幾年後,三輪車面臨淘汰,這位先生以為要失去工作,沒想到在貴人引薦下進入水利局裡當臨時工友。又因為工友差事做得一絲不苟,受到局長的青睞,鼓勵他進
國雄是一位花農,專種高價位的蘭花,他把所有時間都浪費在花圃裡,所以他種出來的蘭花同業無人能匹敵,可是他的妻子絕決離去,他的孩子沉迷電玩不回家,國雄的事業很成功,家庭卻四分五裂,難以圓滿。 朋友說,國雄以前是一位脾氣爆烈、缺乏同理心、不知何謂感同身受,更不曾設身處地替人著想的人,依憑自己的個性習
花精神、花心血、花身家財產養兒育女,無不希望孩子在自己精心栽培下都能快樂健康成長,將來進入好學校、謀得好工作,與門當戶對的對象締結連理,然後生幾個可愛又聰慧的孫子傳宗接代。這是每一對當父母的期望,可是期望要能實現,關鍵在自己,不在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身邊要有一個典範當依循才能守住善良和品德
佛教徒守五戒、基督徒有十誡,有些人喜歡把自己歸類在「無神論」,不承認鬼神的存在就沒有束縛,做任何事便不用在意神鬼眼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守戒之人以戒為師,用戒律保護自己不犯錯不走偏,也用那些戒律清淨自己的心,區隔不善的人事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佛教與基督教的戒條裡有不殺生、不姦淫、不偷盜,不殺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