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路,比上山更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說:「爬山最累的是上坡。」

但真正走過幾次之後,我才明白——其實最難的,是下山。

上坡雖然氣喘籲籲,但心裡有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往上走、往山頂去」。每一步都在靠近一個目標,雖然累,但有動力。

可到了下山,事情就不一樣了。

腿已經開始痠了,腳底在鞋裡磨得發熱,注意力也不像剛開始那麼集中,尤其是在陡峭的下坡路,稍一分心,就可能滑倒。

每走一步,膝蓋都要承受比上坡更大的衝擊。很多人就是在下山時受傷的。



我記得有一次走完一座中級山,回程時已經下午三點多。那天天氣變化很快,山頂看夕陽時覺得浪漫,結果一下山,天色立刻暗下來,濕滑的石階、快沒電的手機、發痠的雙腿,全都來了。

raw-image


那段路,我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不只是因為腳抖,而是心理也有點慌。

一邊走一邊想,怎麼這段路比上來的時候更難、怎麼還沒到底、為什麼走得這麼慢。


那種下坡的疲憊感,不像上坡是「累」,而是混著倦、煩、擔心、甚至有點後悔。


但也正是那次下山,讓我真正體會到——原來「結束」比「開始」更需要謹慎,也更需要力量。


這不就是人生嗎?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急著往上爬,想要努力、想要進步、想要被看見。


但到了一個階段,你開始要面對「如何安穩地下山」。 怎麼放慢速度、怎麼面對身體與心理的疲憊、怎麼承認自己需要休息。 這些事,也許更不容易。


上山靠衝勁,下山靠的是穩定。


上山靠的是意志力,下山靠的是覺察。


我們很少被教怎麼下山,怎麼從一段努力中抽身,怎麼優雅地結束一段旅程,不帶遺憾、不帶逞強。

但山教會我這件事:回家的路,才真正考驗一個人。


現在我每次下山時,都會特別提醒自己——慢慢來沒關係,重要的是穩穩地、安安地走回來。

因為終點不只是山頂,而是你能平安回到生活裡,帶著那些風景、那些體悟,繼續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中緩行人
6會員
115內容數
喜歡登山,也喜歡安靜地觀察生活。 走過的山路、遇見的人事,常常在心裡留下些什麼。 這裡記錄我在山裡的片刻,也寫下一些溫柔的小故事與微光時刻——那些看似微小、卻讓人心裡一亮的瞬間。 不是什麼專家,只是一個願意慢慢走、慢慢寫的人。希望這些文字,也能在某天、某個角落,陪你走過一段路。
山中緩行人的其他內容
2025/07/05
本文描述在登山過程中與陌生人相遇的溫馨片段,這些萍水相逢卻帶來溫暖與鼓勵,點出人與人之間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美好連結,並闡述並非所有相遇都需要留下聯絡方式,有時擦肩而過的溫暖已足夠珍貴。
Thumbnail
2025/07/05
本文描述在登山過程中與陌生人相遇的溫馨片段,這些萍水相逢卻帶來溫暖與鼓勵,點出人與人之間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美好連結,並闡述並非所有相遇都需要留下聯絡方式,有時擦肩而過的溫暖已足夠珍貴。
Thumbnail
2025/06/06
第一次夜行登山,凌晨兩點起登,頭燈以外一片漆黑,只看得見腳下五步。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不知道還有多遠、也看不到前方時,心裡的不安與懷疑會跟著放大。 白天的山路能見目標,而夜裡只能靠信念和節奏前行。 當天色漸亮,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那次經驗讓我明白,有些路就是要在黑暗裡走完,才會真正看見自己。
2025/06/06
第一次夜行登山,凌晨兩點起登,頭燈以外一片漆黑,只看得見腳下五步。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不知道還有多遠、也看不到前方時,心裡的不安與懷疑會跟著放大。 白天的山路能見目標,而夜裡只能靠信念和節奏前行。 當天色漸亮,我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那次經驗讓我明白,有些路就是要在黑暗裡走完,才會真正看見自己。
2025/06/01
第一次挑戰中級山——加羅湖,什麼都不懂就穿著雨鞋、背著迪卡儂裝備出發。遇上午後雷陣雨、全身濕透,鞋子變成水桶,卻也體驗了雨鞋在泥地裡逆襲的時刻。晚上抬頭看見滿天星斗,拍不下來,只牢記在心裡。隔天一早的湖面,美得像仙境。那次的狼狽與幸運,成了我愛上登山的起點——如果沒有這一切,我可能真的不會再上山了。
Thumbnail
2025/06/01
第一次挑戰中級山——加羅湖,什麼都不懂就穿著雨鞋、背著迪卡儂裝備出發。遇上午後雷陣雨、全身濕透,鞋子變成水桶,卻也體驗了雨鞋在泥地裡逆襲的時刻。晚上抬頭看見滿天星斗,拍不下來,只牢記在心裡。隔天一早的湖面,美得像仙境。那次的狼狽與幸運,成了我愛上登山的起點——如果沒有這一切,我可能真的不會再上山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階梯 是上山的方法之一,但當抬頭面相綿延不斷,看不到盡頭的階梯時,總是需要深呼吸,鼓起勇氣,昂首走去。然而當下山時卻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常常會覺得到底為何自己要如此的虐待自己。邊抱怨邊上山,但下山後又開始計畫著下次的登山行程。絲毫忘記了剛剛上山時的疲憊感。
Thumbnail
階梯 是上山的方法之一,但當抬頭面相綿延不斷,看不到盡頭的階梯時,總是需要深呼吸,鼓起勇氣,昂首走去。然而當下山時卻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常常會覺得到底為何自己要如此的虐待自己。邊抱怨邊上山,但下山後又開始計畫著下次的登山行程。絲毫忘記了剛剛上山時的疲憊感。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