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登山裝備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才習得許多戶外及裝備相關的知識,回想起那段富士山登山之旅,是既自豪又羞愧。


最近一個月日本國內新聞不時出現旅客在富士山遇難的消息。去年疫情漸漸開放以來,這兩年登山的遊客越發甚多,統計去年登山死亡人數共計2人,不過今年7/12開山後才短短兩天就有3人死亡,再之前還有幾名旅客於開山前登山遭遇山難也無一倖免。看到這些新聞,不免些許心有戚戚焉,可以體會旅客想登山的心情,不過旅途平安也是第一重要。

暫別談富士山,打算登山之前關於登山的相關準備非常重要。旅途的當下會因為地形、氣候、高度等外在因素而影響到自身狀況,無論是心裡或身體。能夠事前準備好使自己在最佳狀態,當下面對各種外在因素時也能有效保護自身或者避免更糟糕的狀況。


raw-image


關於登山裝備


  1. 登山鞋

登山鞋不同於運動鞋,主要在於材質及鞋底。登山鞋底是富有抓地力的凹凸狀設計,材質較為厚實且防水,鞋頭及腳跟部分為加強防護做補強硬質。爬山路的途中,面對不同地質及坡度,登山鞋能夠幫助減緩腳部疲乏且達到保護作用。鞋子也分成高低筒,一般可以針對山的難易度來選擇,不過對於剛開始接觸爬山的人來說高筒為最安全的選項。

另外,登山鞋也建議搭配登山襪,登山襪貼合腳部設計具有包覆及保護的功用。由於登山鞋質地較硬,若沒有搭配合適的襪子幫助緩衝,長途跋涉還是會造成腳部不適以及摩擦傷害。至於長度,雖然通常來說只要高於鞋桶即可,不過長一點的襪子同時也能保護到腳踝及小腿下方在行走過程防止被雜草或蚊蟲滑破叮咬,因此無論鞋筒高低,還是較為推薦中高筒的襪子。而襪子的材質則可以按照登山季節搭配。


  1. 服裝

《上半身》

登山服裝的選擇,上半身著重於材質以及件數。我們可以分三層:裡層、中層及外層。

最裡層的衣服直接接觸到肌膚,身體在爬行的過程中不斷產生熱能,因此需要透氣排汗功能,含有聚酯纖維材質的上衣,而非百分之百純棉。另外,羊毛的材質富彈性透氣且具保暖性,也很適合冬天或者氣溫較低的地區做搭配。

雖然身體會散發熱能,不過隨著海拔高度增加,氣溫隨之下降,這時便需要中層的外衣來幫助保暖。根據爬山季節以及高度不同,中層外衣的選擇多樣。夏秋可以選擇一般的運動外套或連帽外套,若是冬天或者海拔較高的山區則可以參考絨毛/短刷毛外套(fleece jacket )、薄羽絨或者合成纖維外套。市面上許多戶外用品店經常也能看到有些厚度的外套,中層使用合成纖維,外層為粗網狀透氣面料,那也會是不錯的選項。

當然除了外套之外,羊毛或者合成纖維的套頭衫也很合適。如果比較怕冷,也可以多備一件,完全根據季節及海拔高度來做調整。


準備好裡層及中層,我們的身體在釋放熱能的同時已經可以舒適的排汗也不會因為外在的氣溫而著涼。那麼接著外層即需防止強風及雨水侵襲的外衣-防水防風外套。

說起防水防風,我們經常看到的便是Gore-Tex技術,Gore-Tex品質較好不過價格也相對高昂,目前許多品牌也有出品獨自開發的相關技術,價格也較於親民。防水防風外套薄薄一件,主要作用在於防水防風,因此本身並沒有保暖的功效,這也是我們需要好好搭配裡層及中層才得以達到全面的舒適。

防水防風外套沒有彈性,考慮進裡層及中層的厚度,外層外套建議選擇較大一點的尺寸,這也能避免外套過於合身造成行動不便。


《下半身》

登山時下半身腿部活動量大,因此登山褲會是具有彈性及透氣的質地。市面上一般厚度的登山褲就足以使用四季,或者冬天前往較寒冷的地方可以在登山褲下加上一件保暖褲;而過熱的夏季也能選擇較輕薄透氣的材質。除了長褲,按照季節、心情也有短褲或者裙裝的選項。

無論褲裙,大部分的材質皆為防潑水。小雨無妨,不過面對大雨或長時間於嚴峻的環境下行走,還是必須另備一件防水防風的褲子,如同上半身外層的外套,才能有效避免雨水或者失溫的情況。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底層搭配加壓緊身褲,這能有效減緩長時間大量運動後所帶來的痠痛。


  1. 登山背包

「背包那麼重要嗎?」「登山背包和一般後背包有什麼不一樣呢?」

登山背包比起一般背包更能有效分散肩上壓力,讓我們在行走的同時更加輕鬆而並非越走越疲累。登山背包分散壓力的設計主要在於腰部,收緊腰帶之後,腰部會支撐起行李的重量進而減緩肩上的壓力,讓我們長途跋涉下來不至於感到太辛苦。另外,背包背部的材質為網狀透氣設計,有些則是做中空的框架,都是為了避免背部長時間囤積悶熱引發不適感。

背包的大小取決於行程的天數、路途長短以及行程內容。通常一天來回的行程可以選擇20~30L,若像富士山於山上住上一晚,也可以一併考慮飲食方面是否需要自備簡易野炊器具或者睡覺的睡袋、盥洗用品等,一般來說40~60L就已足夠。而60L以上的大容量背包通常則用於高山縱走、極地雪山等3~4天以上的行程。

當然有些更短的行程甚至一般背包即可應付,還是按照實際行李內容做調整。


  1. 配件

配件的範圍很廣,包含帽子、手套、頭巾、登山杖、綁腿等等。就基本的準備來說,帽子、手套以及頭巾屬於相當實用且必備的單品。

  • 登山帽大部分為環狀帽緣,也有鴨舌帽的選項。不過除非帽子非常貼合頭部,否則面對強風,環狀帽型附帶著帽繩較為安全。而登山帽頭部為網狀透氣設計,高山上日照強烈,環狀帽型也較能夠有效阻隔強光及紫外線外,不會因為長時間配戴而引發悶熱。


  • 使用手套的情況,除了保暖之餘,最主要因應地形。有岩石岩壁或者地段較為陡峭的山區,經常會使用雙手攙扶攀爬,這時手套就起了保護的作用。而市面上一般販售的登山手套,基本富有一些彈性,尺寸上建議選擇剛好合適手部的大小或者些許偏小會較為方便行動。


  • 頭巾薄薄一條卻相當實用,上山時圍在脖子或綁頭上能夠吸汗;遇到強風或者日照用來遮掩口鼻,能夠有效阻隔冷空氣或者防曬;也能夠用來綁頭髮以及包紮傷口。是登山時很好使用的小配件。




關於登山裝備,還有許多細節可以分享,本身並非專業不過許多都是自身相關經驗。也歡迎一起討論,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話題回到富士山。在打這篇的同時,出現了第四人罹難的新聞。今年富士山旅客暴增,加上天候不穩,許多狀況或許都是以往較少發生。除了事前做足功課準備之外,面對不可抗的惡劣天況,適時斟酌旅程計畫也並非是件糟糕的事。



avatar-img
7會員
25內容數
「日旅」是日常生活的旅行。 賣賣文字。賣賣照片。賣賣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度日旅 的其他內容
"據說從前在佐久島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人,她與漁夫未婚夫在島上過著很幸福的生活。但是某天這位女人由於不明的原因生了重病,持續發著高燒,身體也無法動彈。 這樣維持一陣子後,某天她在夢裡遇見了一位很漂亮的女神,女神在夢裡不斷告訴她: 『請把石頭還給我』 醒來後,她想起不久前曾經在筒島上撿了一塊很
『歡迎回來!晚餐已經準備好了哦!』一回到民宿,老奶奶溫暖招呼。 在日本,一般商務旅館以上的飯店才會提供自助式飲食,鄉間在地化的旅館民宿大多還是以和食(わしょく)為主。日文裡的和食(わしょく WASHOKU)較偏向於我們經常看到的定食,但小盤子又更多一些。基本內容物為白飯、湯品(大部分是味噌湯)
ART佐久島歓迎 地福開円満(佐久島歡迎 地福開圓滿) 於西港岸邊,集結了佐久島具代表性的元素,中間面部摘除可供旅客露臉拍照留念。 午餐結束後,我們沿著西岸散步。靠近西港馬頭的海浪又越發劇烈,但再往後走一點海面又突然平穩下來。午後的陽光仍賣力的揮灑著,灑在這片海洋上,灑在島邊的岩壁。繞了
在我的日本旅行清單裡,離島除了瀨戶內海、屋久島以外,就屬愛知的佐久島(さくしま)一直是我無法忘卻想拜訪的地方。 佐久島位於愛知三河灣上搭船約25分鐘的地方。島內不大,騎腳踏車一圈大約2小時,就算徒步也只需花上一個整天,屬於當日來回很容易前往的一個小島。而島上最大的特色在於遍佈各角落的裝置藝術,
前男友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是一個很糟糕的人!無論說什麼都會否定我,把我貶到最低。』 最近剛好和朋友聊天,意外發現身邊的兩個朋友都遇到同樣的狀況: 長期被另一半否定、言語霸凌 和我聊天的是一位日本女孩奈央,奈央出生九州性格開朗、熱情且隨和。她也很喜歡戶外出遊到處走走,我們便經常一起相
日本梅雨季約莫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若是緯度較高的地區可能更晚一些。然而櫻花季大部分都在四月中旬就逐漸凋落,五月過後花落的樹枝枝頭便開始冒出綠色枝枒,接著就是梅雨季的來臨。 趁著櫻花結束,梅雨季前的交替期間,正是一波BBQ好發的時期。這個時期正值春末,氣溫逐漸暖和,又不到夏天那樣炎熱,戶外叢林皆是
"據說從前在佐久島有一位非常美麗的女人,她與漁夫未婚夫在島上過著很幸福的生活。但是某天這位女人由於不明的原因生了重病,持續發著高燒,身體也無法動彈。 這樣維持一陣子後,某天她在夢裡遇見了一位很漂亮的女神,女神在夢裡不斷告訴她: 『請把石頭還給我』 醒來後,她想起不久前曾經在筒島上撿了一塊很
『歡迎回來!晚餐已經準備好了哦!』一回到民宿,老奶奶溫暖招呼。 在日本,一般商務旅館以上的飯店才會提供自助式飲食,鄉間在地化的旅館民宿大多還是以和食(わしょく)為主。日文裡的和食(わしょく WASHOKU)較偏向於我們經常看到的定食,但小盤子又更多一些。基本內容物為白飯、湯品(大部分是味噌湯)
ART佐久島歓迎 地福開円満(佐久島歡迎 地福開圓滿) 於西港岸邊,集結了佐久島具代表性的元素,中間面部摘除可供旅客露臉拍照留念。 午餐結束後,我們沿著西岸散步。靠近西港馬頭的海浪又越發劇烈,但再往後走一點海面又突然平穩下來。午後的陽光仍賣力的揮灑著,灑在這片海洋上,灑在島邊的岩壁。繞了
在我的日本旅行清單裡,離島除了瀨戶內海、屋久島以外,就屬愛知的佐久島(さくしま)一直是我無法忘卻想拜訪的地方。 佐久島位於愛知三河灣上搭船約25分鐘的地方。島內不大,騎腳踏車一圈大約2小時,就算徒步也只需花上一個整天,屬於當日來回很容易前往的一個小島。而島上最大的特色在於遍佈各角落的裝置藝術,
前男友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是一個很糟糕的人!無論說什麼都會否定我,把我貶到最低。』 最近剛好和朋友聊天,意外發現身邊的兩個朋友都遇到同樣的狀況: 長期被另一半否定、言語霸凌 和我聊天的是一位日本女孩奈央,奈央出生九州性格開朗、熱情且隨和。她也很喜歡戶外出遊到處走走,我們便經常一起相
日本梅雨季約莫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若是緯度較高的地區可能更晚一些。然而櫻花季大部分都在四月中旬就逐漸凋落,五月過後花落的樹枝枝頭便開始冒出綠色枝枒,接著就是梅雨季的來臨。 趁著櫻花結束,梅雨季前的交替期間,正是一波BBQ好發的時期。這個時期正值春末,氣溫逐漸暖和,又不到夏天那樣炎熱,戶外叢林皆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幾天的第一po分享了富士山行, 其實在這趟日本行中我同時還計畫了另一個健行。 熊野古道相較富士山、黑部立山(好想去)好像比較少人知道,我也是在研究西班牙朝聖之路時才發現這條被視為姊妹路的日本朝聖之路!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長途健行,不是什麼大山百岳,不過旅途中所遇到的人與事物深深烙印我心,不管是沉
Thumbnail
這是去年攀爬富士山的經驗分享,包括行程安排和一些小建議。文章中有我實際的個人感受和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準備和規劃富士山之旅 !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裝備   我和建宏是基地營健行的老搭檔了,2012年一起走過基地營的健行, 對這條路線的了解有一定程度,都登過五千五百公尺的高度。 在台灣我們也不間斷的在登高山,對於登山並不陌生。 出發前我們針對所需要的裝備,也一再的討論並交換意見。 因了解登山的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05/06/2010 無形無相 雪山 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形容雪山 離上次登山有三個月了. 這三個月都忙著公司的事,再一個星期要告一段落了. 也為過去二十年的工作作個結束 第一次帶著腳傷上山,但真正困擾我的卻是心中的傷. 山原本是個我用來止痛療傷的地方 只要踏進登山口,我會放下所有的事
Thumbnail
我的人生中有兩次最接近的富士山的時候,第一次是去爬富士山,第二次是去靜岡追小丸子,第一次是爬山完全看不到本人,第二次去靜岡每天天氣都爛到像是出門沒拜拜,走了一堆追山景點全數鎩羽而歸。今年趁著過年的假期,我決定再來挽救我與富士山的緣分,前往河口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幾天的第一po分享了富士山行, 其實在這趟日本行中我同時還計畫了另一個健行。 熊野古道相較富士山、黑部立山(好想去)好像比較少人知道,我也是在研究西班牙朝聖之路時才發現這條被視為姊妹路的日本朝聖之路!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長途健行,不是什麼大山百岳,不過旅途中所遇到的人與事物深深烙印我心,不管是沉
Thumbnail
這是去年攀爬富士山的經驗分享,包括行程安排和一些小建議。文章中有我實際的個人感受和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準備和規劃富士山之旅 !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裝備   我和建宏是基地營健行的老搭檔了,2012年一起走過基地營的健行, 對這條路線的了解有一定程度,都登過五千五百公尺的高度。 在台灣我們也不間斷的在登高山,對於登山並不陌生。 出發前我們針對所需要的裝備,也一再的討論並交換意見。 因了解登山的
01/12/2014 這座山離家好遠 距離上次登山有一個月的時間。 聖稜回來後,我停止了登山近一個月的時間。 還補償心理似的,胖了六公斤。   我一直覺得登山總有目的,就算上山前沒想到。 在山上我也會弄清楚。 攀登聖稜的目標清楚,但平安回家後。 我真的認真的去想我是不是不該去登高山
05/06/2010 無形無相 雪山 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形容雪山 離上次登山有三個月了. 這三個月都忙著公司的事,再一個星期要告一段落了. 也為過去二十年的工作作個結束 第一次帶著腳傷上山,但真正困擾我的卻是心中的傷. 山原本是個我用來止痛療傷的地方 只要踏進登山口,我會放下所有的事
Thumbnail
我的人生中有兩次最接近的富士山的時候,第一次是去爬富士山,第二次是去靜岡追小丸子,第一次是爬山完全看不到本人,第二次去靜岡每天天氣都爛到像是出門沒拜拜,走了一堆追山景點全數鎩羽而歸。今年趁著過年的假期,我決定再來挽救我與富士山的緣分,前往河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