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之下》#07|〈再入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七章|〈再入場〉

她站在講台側方,手指輕扣著滑鼠邊緣。簡報還未開始,場內尚未完全靜下。 這是一場學術研討會,主題是「認知偏誤與記憶建構模型的交錯研究」。 她熟悉這種場次,卻從未以這樣的姿態出場。

不是誰的助理、伴侶、推手、籌備者—— 今天,她是發表者。以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任何附屬角色。

主持人念出她的介紹:「本場次由蘇芷汐博士主講——」 片刻靜止,幾道視線在台下停頓。

知遠在第三排,語蓁坐在靠走道邊。他們看起來安靜,卻明顯未預料她會出現,更沒預料她會以這種氣勢再入場。

她穿著素白襯衫與深灰窄裙,語調從容。

「我今天想談的,不只是記憶偏誤,也不只是敘事重建。 我要講的,是當一個人開始發現:自己的語氣、用字、甚至記憶的節奏,都在他人身上被反覆呈現時,會發生什麼事。」

她語調平穩,無懷舊,也無指控。

「我觀察到一種現象—— 當個體將情感放進某段回憶,而那段回憶後來被他人拿來轉述、模仿,甚至融合進新的語境裡時, 記憶的歸屬會開始產生混淆,情感也會出現錯誤歸因(misattribution bias)。」

投影畫面浮現語用頻率對照圖與句型重複分析表。她語調冷靜。

「這不是偶然重複,而是某種『模擬性親密(simulated intimacy)』的構造過程。 它不涉及惡意,但當模仿過於精準時,原始記憶擁有者會開始懷疑: 哪些是我說的?哪些是我以為我說過的?」

她停頓一下,指尖輕點下一頁。

「這篇研究不是為了控訴誰,而是想讓大家知道——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有人用你的語言說故事,你不是瘋了。 那是真實的『認知位移現象(cognitive displacement effect)』。 而你,可以選擇重新命名它。」

那一刻,語蓁低下頭,知遠側臉緊繃。 而芷汐,依然只看著銀幕。 她從未大聲說破,卻讓每一個詞,都像回音一樣折射進對方的語境。


講座結束後,有學生請教測試設計,她溫和應對。 一位資深學者低聲說:「這是近年來最深刻的語境模擬研究之一。」

她輕點頭,笑得克制:

「本來只打算留給自己。後來想了想—— 如果它能幫助更多人重新定義邊界,那它就值得被說出來。」

當天傍晚,她在教室後方協助工作人員收拾投影器材。 兩位年長學者擦身而過,小聲交換一句:

「她現在的語調,比三年前更穩。」

「如果那時是這個狀態,那場跨校整合會選她主持。」

她聽見了,未回頭。只是拉好資料袋的拉鍊,步伐如常。

她不再需要別人的遺憾來補充自己曾經的靜默。 她早已回來,也不再等待誰證明什麼。

晚上,信箱跳出一封來自學術期刊的邀約信:

【敘事模擬與語境轉移:專刊邀稿建議——蘇博士親啟】

她點開信,放進資料夾「由我命名」之中。

這不是「重新開始」—— 是她說出來了,那些曾經被剝奪說話位置的語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nea|光的旁白
0會員
40內容數
我們都曾是故事裡未被照見的片段。 《Lunea|光的旁白》是一處安靜敘事的空間。 我寫心理深描的女性小說,也寫那些被誤解、被模仿、被錯記的人。 這裡的光不刺眼,它只在你願意細讀時,慢慢亮起。 邀你一起讀句子邊角的溫柔,和每一段「尚未說出口」的意圖。 ——by Y.C. Lunea
Lunea|光的旁白的其他內容
2025/07/02
在〈記憶不共享〉中,芷汐開始主動切斷不對等的共享關係,撤回過往曾給予知遠與語蓁的各種資源與信任。她沒有憤怒,卻極為清楚地劃出邊界,透過撤信、移除授權、關閉連結,一步步取回自己的名字與位置。她不是離開某人,而是重返自己。這是她人生重新「只屬於自己」的宣言。
2025/07/02
在〈記憶不共享〉中,芷汐開始主動切斷不對等的共享關係,撤回過往曾給予知遠與語蓁的各種資源與信任。她沒有憤怒,卻極為清楚地劃出邊界,透過撤信、移除授權、關閉連結,一步步取回自己的名字與位置。她不是離開某人,而是重返自己。這是她人生重新「只屬於自己」的宣言。
2025/07/02
芷汐意識到自己曾視為親密的語境與習慣,早已成為他人模仿的參數。她不再沉默,開始設計一套測試,揭露誰是真正理解她、誰只是引用她。面對知遠突如其來的訊息,她不再動搖,而是堅定地拒絕回到錯認的劇本中。她不再尋求證明價值,而是明白自己從未被真正取代。這是她「不共用人生」的宣言,也是重新出發的起點。
2025/07/02
芷汐意識到自己曾視為親密的語境與習慣,早已成為他人模仿的參數。她不再沉默,開始設計一套測試,揭露誰是真正理解她、誰只是引用她。面對知遠突如其來的訊息,她不再動搖,而是堅定地拒絕回到錯認的劇本中。她不再尋求證明價值,而是明白自己從未被真正取代。這是她「不共用人生」的宣言,也是重新出發的起點。
2025/07/02
在〈咖啡時差〉中,芷汐偶然發現原本私密的習慣與語境被語蓁模仿、被知遠引用,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記憶正被他人重製。那杯橙皮拿鐵成了她專屬性的斷裂象徵,她第一次對過去的親密關係產生警覺,決心終止那場被排練過的「共同人生」。咖啡未泡,信任已止。
2025/07/02
在〈咖啡時差〉中,芷汐偶然發現原本私密的習慣與語境被語蓁模仿、被知遠引用,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記憶正被他人重製。那杯橙皮拿鐵成了她專屬性的斷裂象徵,她第一次對過去的親密關係產生警覺,決心終止那場被排練過的「共同人生」。咖啡未泡,信任已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忘記。】 「你會忘記,但是又會因為『忘記』這個關鍵字而記得。」 你會忘記投胎轉世之前的記憶,但是又會在意識到「有什麼『忘記』了」的疑惑中逐漸記起來。 「忘記」是一個「無門之門」,表面上好似一個概念或形容詞,實際上是一個「鑰匙或關鍵字」,它將帶你回到接收「忘記指令」的那個瞬間,於是你透過那
Thumbnail
【忘記。】 「你會忘記,但是又會因為『忘記』這個關鍵字而記得。」 你會忘記投胎轉世之前的記憶,但是又會在意識到「有什麼『忘記』了」的疑惑中逐漸記起來。 「忘記」是一個「無門之門」,表面上好似一個概念或形容詞,實際上是一個「鑰匙或關鍵字」,它將帶你回到接收「忘記指令」的那個瞬間,於是你透過那
Thumbnail
先前,我發現自己在 Dcard 上分享內容時,有一個對自己的潛在規範 就是我認為,只有認為一個「全知者」或「過來人」的角色,才有資格發布文章、教導大家 但我現在想破除這個限制性信念,想跟大家分享我研究顯化的歷程 我現在依然還是有些迷茫、困惑,但想以「正在學習中」的角色分享
Thumbnail
先前,我發現自己在 Dcard 上分享內容時,有一個對自己的潛在規範 就是我認為,只有認為一個「全知者」或「過來人」的角色,才有資格發布文章、教導大家 但我現在想破除這個限制性信念,想跟大家分享我研究顯化的歷程 我現在依然還是有些迷茫、困惑,但想以「正在學習中」的角色分享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通靈學習的心得與療癒服務的反饋,臼井靈氣點化的重要性,以及21天的自我療癒期間體驗,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靈性成長的深刻感受。
Thumbnail
㊙️喚醒記憶,探索內在世界 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會發現,氣味不僅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扇窗戶,通往我們深藏的回憶和潛意識的大門。   想像一下,當某種特定的氣味輕輕觸發你的嗅覺時,似乎想起些甚麼?你以為你以為的,在某些程度上是瞬間改變,不僅能夠回憶起過去的片段,更能夠深入了解自己
Thumbnail
㊙️喚醒記憶,探索內在世界 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會發現,氣味不僅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扇窗戶,通往我們深藏的回憶和潛意識的大門。   想像一下,當某種特定的氣味輕輕觸發你的嗅覺時,似乎想起些甚麼?你以為你以為的,在某些程度上是瞬間改變,不僅能夠回憶起過去的片段,更能夠深入了解自己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關鍵在於通過逆轉門的人們,記憶與身體的累加持續是往時間正向的走。意即你可以透過無限多資訊在逆走環境下找出重要需克服的因子。 一旦掌握資訊、瞭解本質就是輸的開始
Thumbnail
關鍵在於通過逆轉門的人們,記憶與身體的累加持續是往時間正向的走。意即你可以透過無限多資訊在逆走環境下找出重要需克服的因子。 一旦掌握資訊、瞭解本質就是輸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