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甲溪橋後 馬上就有一個點心站
有好多熱騰騰的芋頭米粉可以享用 用的都是最道地的大甲芋頭
認真講 在很多地方吃過芋頭 最愛的還是大甲芋頭
就像奶油一樣綿密 香味比起其他品種都來得濃郁 一吃就停不下來
吃飽喝足後繼續啟程 過了一會兒 我停下來在陸橋旁欣賞煙火
以前在媽祖起駕的晚上總是聽著遠方高空煙火的聲音入睡 如今是伴隨著這個聲音前行
雖然前面的路很暗 不知為何 有一種越走越興奮的感覺
跟著大家的隊伍一起走 有一股溫暖的感覺在我心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信仰」的感覺 只是覺得大家都是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就像以前在書上讀到的 所有的船都會藉由北極星的位置指引方位 如同此刻的我們
我也看到很多像是同學、夫妻、同事一起走 也有不少像我這樣孤身的旅行者
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 自然就產生一股凝聚力 就像河流一樣順著前進
沿途有不少廟宇 每當到了一間新的廟 都要拿進香旗蓋廟章、拿符紙、過爐祈福
但是上面的紅線實在好難綁 我都不知道那些大哥跟阿姨是怎麼綁的
居然可以把符紙綁得像是肉粽串一樣 真是厲害
後來在一個拜南海觀音的小廟 有一個阿姨教我怎麼綁
然後告訴我這些符紙帶回家之後要燒掉 我想應該是要保平安的意思
走到清水中山路附近,想到這裡以前曾經是阿公年輕時工作打拼的地方。
阿公總是一個人從我們家騎三輪車到清水,當工廠警衛、賣斗笠,然後再辛苦騎回去。日復一日,靠著自己的努力,養了一個大家庭。
雖然我是從大甲用走的方式過來,但也僅這一次。阿公是每天不間斷往返騎 ,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想到這裡,我的腦海中似乎又浮現阿公的身影。如果阿公知道我此刻正在想念他的話,是不是會過來替我加油打氣呢?
沿途經過好幾個補給站 大家都很熱情 甚至還有人帶小孩一起來發水跟點心,有不少人是發完直接睡在車上 或是趴在桌子上睡覺。
沿途很多咖啡推車,走累了可以喝一杯手沖咖啡,還有數不清的食物、礦泉水、運動飲料 以及加油聲。
換個角度想,這就像是一場長程的馬拉松。只不過這不是比賽,也沒有人比成績,純粹是為了信仰,以及展現自己的意志力。
每個人在發的時候總是會說"這是媽祖請客"、"這些都是免費的,儘管拿!" 而我幾乎沒聽到有誰為了付出多少錢而比較或吵架。即便是很晚了,也面帶笑容遞水或麵包給我,真是溫暖。
無論電視新聞還是旅遊專題 在拍攝這些內容時只有強調沿途點心攤的熱情。事實上,無論是跟著走的朝聖者 還是發送補給品的人們 大家都是充滿著愛,並且是以媽祖之名行善 這和我以前接觸到的那些信仰基督教的人們有些不同。
教會總會要求信眾做捐獻,但是這些錢你從來不會知道最後都到哪裡。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那些挨餓的孩子們依然挨餓,而教堂卻是蓋得越來越漂亮,牧師和神職人員的財產越來越多。
不過其實說真的 廟宇也是一樣 我也捐過不少香油錢 我也不知道最後錢去哪裡了
或許只有神明自己知道吧 哈哈哈!
走到接近沙鹿的時候 感覺我的腿開始酸痛 腳底板熱熱刺刺的
接著我打開地圖發現此刻的位置 距離遶境第一天的目的地 彰化南瑤宮還有28公里遠
用走路還要六個小時 而這只是初步的計算而已 不包含停下來吃東西跟睡覺
這時候想到 以前的人到底是怎麼走繞境的
第一天能走這麼遠已經很了不起
如果是九天八夜的話 那豈不是跟超人一樣嗎?
也許是因為身體疲勞又痠痛的緣故 我開始不由自主地產生想放棄的念頭
但是轉念一想 以前我就是太容易放棄 所以失去了很多樂趣 失去了不少機會
如果連南瑤宮都到不了 那還談什麼登頂玉山?
還談什麼徒步環島?
後面遠方一直傳來哨角團的吹哨聲
總覺得媽祖好像離我越來越近
不過這應該只是我的錯覺吧 因為我相信在每個信徒心中 媽祖總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彰化 或是原定目標的西螺大橋
但是此行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體會人生 去看看不一樣的台灣
還有體會什麼是真正的遶境 以及人情味
因此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走到最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