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與發展脈絡
- 美國總統川普於8月1日正式宣布對台灣課徵20%的對等關稅,相較於原先公布的32%已有明顯調降,但仍高於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
- 這項政策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台灣各產業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
- 本文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中信、華南、台新、保德信、群益、富邦、兆豐國際投顧等多家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內容彙整分析,此次關稅調整雖非最終版本,但已反映台美談判的階段性成果。
關稅政策演變時程
- 從整體發展脈絡來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歷經複雜的演變過程。
- 4月2日美國宣布對185個國家地區銷美商品加徵10%基礎關稅,4月9日針對嚴重貿易逆差的57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4月11日美國CBP公告豁免筆電、智慧手機等資通訊產品關稅,顯示政策持續在調整中。
- 7月4日川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後,7月8日開始分批公告各國稅率,最終在8月1日確定台灣適用20%稅率。
國際稅率比較分析
- 關稅稅率的國際比較顯示台灣仍處相對不利地位。
- 根據兆豐國際投顧整理,台灣20%稅率與越南同級,但高於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的19%,也明顯高於歐盟、日本、韓國的15%。
- 這種差異化稅率結構反映美國對各國貿易政策的不同評估,也為台灣後續談判留下調整空間。
科技產業影響評估
- 半導體產業:豁免政策延續,232條款成關鍵變數
- 半導體產業的影響相對有限,成為這次關稅風暴中的相對受惠者。
- 群益投顧分析指出,目前宣布的對等關稅並未涵蓋半導體細項,預期仍沿用之前規定,多數半導體產品維持關稅豁免。
- 美國CBP早在4月11日的公告中,已將HTSUS 8541和8542的半導體、IC納入豁免,8486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全面免稅,新增8523.51.00的SSD產品也獲得豁免。
- 不過,真正的變數在於進行中的232條款調查,美國商務部預計在兩週內公布調查報告,這才是未來半導體關稅的主要來源。
台積電美國布局策略深化
- 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其美國布局策略備受關注。
- 中信投顧分析,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地位穩固,具備強大的轉嫁能力,更持續擴產以支應客戶需求。
- 受「大而美法案」挹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P2、P3擴廠進度加速,相關供應鏈如漢唐、帆宣、兆聯等廠務建置公司,以及中砂、昇陽半等耗材供應商同步受惠。
- 根據台積電法說會資料,第一廠已於2024年第四季開始量產,第二廠預計2027年或2028年開始量產,未來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約30%產能將來自美國廠。
電子製造服務業:AI需求強勁支撐,設廠趨勢加速
- 電子製造服務產業面臨差異化影響。
- 富邦投顧分析顯示,AI伺服器產業持續強勁,7月份各ODM廠在GB200出貨表現穩定,鴻海900-1000櫃、廣達約1200櫃、緯創700-800櫃,與6月持平。
- 第三季GB200總出貨量將持續放大至1萬櫃以上。
- 在GB300方面,緯創進度較快,預計9月開始出L10的compute tray給Dell,Dell預計10月下旬或11月開始出機櫃。
- 關稅政策將加速ODM、半導體業者前往美國設廠,同時對消費性電子產品帶來價格壓力。
傳統產業衝擊分析
成衣製鞋業:東南亞布局成關鍵優勢
- 傳統產業受到的衝擊較為直接且明顯。
- 成衣製鞋業是這次關稅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中信投顧詳細分析主要廠商的產能配置,儒鴻70%產能在越南、15%在印尼、15%在柬埔寨;聚陽41%在越南、41%在印尼、15%在柬埔寨;寶成31%在越南、54%在印尼。
- 考慮到越南稅率20%、印尼和柬埔寨均為19%,這些在東南亞布局較深的廠商相對有利,可降低關稅衝擊。
汽車零組件業:面臨25%重稅挑戰
- 汽車零組件產業面臨25%關稅的嚴峻挑戰。
- 群益投顧分析,由於產品驗證約需一年時間,短期內仍需從台灣出口,但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
- 台新投顧認為,AM零組件廠在北美市占率高的業者如東陽、堤維西、帝寶等,下游通路商有望分攤部分關稅,在美國設廠也是重要因應策略。
- 自行車產業雖受到20%關稅影響,但只要稅率明顯低於中國,仍可受惠低價車款從中國轉單而提升稼動率。
工具機產業:競爭力面臨嚴峻考驗
- 工具機產業面臨嚴峻競爭力挑戰。
- 中信投顧的專門分析顯示,台灣工具機總出口值上半年達10.12億美元,美國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占比約18.1%。20%關稅加上台幣升值,將大幅削弱台廠在美競爭力。
- 相較之下,日本、德國僅課15%關稅,且日圓貶值進一步強化價格優勢,可能導致訂單轉向日歐,衝擊台灣整機與零件銷售。
相對受惠產業分析
重電新能源業:內需支撐展現韌性
- 部分產業在關稅風暴中展現相對韌性。
- 重電新能源產業表現穩健,富邦投顧分析,隨時序進入夏季用電高峰,疊加核電廠除役,台電工程進度加速,重電設備拉貨明顯加快。
- 以內需為主的重電相關類股受關稅影響不大,表現相對穩健。
生技產業:藥品豁免政策受惠
- 生技業同樣受惠,藥品被列為對等關稅豁免項目,台新投顧整理在美設有生產基地的生技公司,包括保瑞在明尼蘇達州與馬里蘭州的三座製藥廠、台耀收購芝加哥Synchem公司等,這些布局可有效降低關稅影響。
金融業間接影響評估
- 金融業面臨間接但深遠的影響。
- 群益投顧分析,課徵關稅將衝擊企業資本支出,間接影響銀行業放款動能。
- 避險情緒升溫導致資金轉向債券市場,壓低長期利率,造成長短期利率倒掛,影響銀行業放款意願及下半年獲利。
- 證券業、壽險業因持有大量證券資產,可能導致投資部位評價下修,產生帳面損失。不過,央行降息雖可能出現資金外流現象,但有利於緩解壽險業匯損壓力。
台股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
各券商台股看法:謹慎樂觀為主調
- 各券商對台股整體看法呈現謹慎樂觀態度。
- 台新投顧認為,台股短期回測23000後再震盪向上24000點,看好美國概念股、食品、觀光餐飲、成衣製鞋、AI晶片等產業。兆豐國際投顧相對保守,認為對等關稅高於預期,台股順勢回檔,波段規劃逢23500壓力拉回整理,先看22000支撐。
- 中信投顧強調AI主軸不變,若見拉回建議布局AI及台積電供應鏈、大型穩定且評價不高的ODM、供不應求且有漲價題材的PCB等族群。
投資策略建議:五大重點布局方向
- 投資策略方面,各券商綜合建議聚焦幾個重點方向。首先,AI供應鏈仍是投資主軸,中信投顧持續看好NVIDIA、AMD、台積電、鴻海、廣達、台達電等AI核心標的。
- 其次,美國概念股可望降低關稅影響,特別是已在美國設廠的公司具備競爭優勢。
- 第三,內需型產業相對穩健,包括食品、觀光餐飲、電信、重電等不受關稅直接影響的類股。
- 第四,產能布局在低稅率東南亞國家的成衣製鞋業者有結構性優勢。
- 第五,機器人題材有望重啟,上銀、信邦、貿聯等已接獲相關訂單的公司值得關注。
未來觀察重點與長期戰略思考
四大關鍵變數持續追蹤
- 展望未來,需要持續觀察幾個重要變數。首先是232條款調查結果,預計兩週內公布,將決定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命運。
- 其次是台美貿易談判進展,賴總統定義此為「暫時性稅率」,後續磋商空間仍存。
- 第三是各國的因應策略,日韓以大規模對美投資換取較低稅率的做法值得參考。
- 第四是廠商的產能調整速度,2018年以來的生產基地多元化布局將發揮關鍵作用。
台灣經濟轉型的戰略思考
- 從長期戰略角度觀察,這次關稅事件凸顯台灣經濟轉型的迫切性。
- 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台灣經濟將面臨大幅轉型壓力,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業都將深受影響,經濟結構包括三級產業都將面臨結構性調整壓力。
- 新台幣持續升值既有受害者也有受利者,在對外投資和供應鏈重整之外,新台幣升值提高購買力,可善加利用援引國際資源技術,製造業可購買引進新技術進行策略聯盟,服務業可援引國際資源提升成長動能。
結論與投資建議
- 總結而言,雖然20%關稅確實帶來挑戰,但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和調適能力不容小覷。
- 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在AI供應鏈中的地位難以取代,許多廠商已進行產能多元化布局具備調整彈性,關稅談判仍有下調空間,台股基本面具備多重支撐。
- 這次關稅事件提醒我們,在全球化重組的時代,台灣必須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透過技術升級、品牌建立、市場多元化等方式,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建立更具韌性的產業結構。
投資風險提醒:本分析僅供參考,投資決策應考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關稅政策具不確定性,產業影響程度可能隨政策變動而調整。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後續談判進展、232條款調查結果及個別公司的因應策略,做好風險控管。市場波動為常態,建議採取分散投資原則,避免過度集中單一標的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