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要上班或不上班,本來是由民意決定,慢慢變成由專業決定了。
我是說笑的,略帶嘲諷的意味,但也帶出我的心聲。
最近這個颱風的移動路徑,本來讓北部的大家會有點覺得好像有機會放颱風假,不管是有薪或沒薪,至少對於被迫上班固定領薪的人來說,是期待這件事情的發生。
但是如果對於沒上班就沒錢領,因為颱風天少了一兩天的收入,有些嚴重到會少了一個月收入的族群來說,是很可怕的事。
颱風不分周一到周五上班日,也不分早晚班,想來就來,想登陸就登陸。
最怕就是在人家要有做有賺,沒做沒賺,偏偏當周生意最好的那兩天來。
像是夜市,或是餐飲業小吃店,颱風天多半意味著生意不好。
夜市或小吃店甚至還要負擔月租費,基本上有下雨生意就不好更何況颱風天呢!
另外一個影響是外送業者,會增加他們出勤的機會與危險。
有單賺當然比沒單賺好,但下雨+颱風雙重危險,有時也是要評估。
放颱風假好像也是台灣特有現象,鄰近亞洲國家像日本韓國比較沒有這種政府宣布放假的狀況。
颱風天那就注意安全小心搭車,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好。
每每颱風天來,跟我同期的同事會說,我那麼愛上班工作應該要來工作才對。
但我其實也希望放颱風假,這樣可以睡晚一點然後起床以後繼續做。軟體我其實在家也可以做。出勤上班其實要花交通時間和風險,我是很懶惰的。
回到一開始所講,颱風天其實一開始因為網路發達民一大發的關係和兩黨政爭,被不斷的當成政果大放送。
有放颱風假的地方首長就在網路大肆歌頌,然後如果風和日麗的天氣又被挨罵。沒放颱風假的只要出一點點意外新聞,這個地方首長就被歸類為沒血沒淚。
就這樣有一段時間颱風假判斷標準放得很寬鬆,稍微擦邊達標就來個北北基桃生活圈大家一起放假。
我當時還覺得為什麼要北北基桃通通在一起,一個人宣布有點害怕所以找個理由圈一個大生活圈,然後四個地方首長開會大家一起同步宣布的意思嗎? (要罵可以四個人一起扛戰火之類的)
最近比較回歸正軌了,有放沒放一些首長有自己的態度。
沒放的雖然還是罵但是如果隔天有風沒雨大家至少可以小心上班就好。
這樣的情況現在開始居多,也多虧了氣象局的專業評估和加班。
終於可以說回歸專業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