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來自星際的神祕訪客,是自然天體還是科技造物?

p53-avatar-img
發佈於科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誰發現了它?

2025 年 7 月 1 日,神秘光點出現在智利夜空。這並非一顆隨處可見的小行星,而是被 NASA 的 ATLAS 巡天望遠鏡在例行掃描時意外捕捉到。

最初被命名為 A11PL3Z,但當天文學家們仔細計算軌道後,直覺它的路徑不是太陽系的孩子,而是來自遙遠的星際。於是有了新名字:3I/ATLAS。

「3I」意味著它是人類觀測史上第三顆星際物體。後來,由於它展現出彗星般的氣體雲與尾巴,被分類為彗星,學名 C/2025 N1 (ATLAS)。

數據:

  • 軌道偏心率:高達 6.2,幾乎以逃逸姿態劃破太陽系。
  • 速度:入射時速超過 68 公里/秒,比起前兩個訪客歐姆阿姆阿和鮑里索夫都快得多。
  • 大小:核心直徑估計在 10–20 公里,也比前兩位訪客都龐大。
  • 亮度:是迄今最明亮的星際訪客,長達 25,000 公里的尾巴在太空中拖曳。
https://youtu.be/Mk7gYqUdrJs?si=VzZpBryBSld1Yl-G

https://youtu.be/Mk7gYqUdrJs?si=VzZpBryBSld1Yl-G



二、星際訪客們的同與不同

3I/ATLAS 並非第一個「星際訪客」。在它之前有兩位奇異的訪客:

  • 1I/ʻOumuamua(歐姆阿姆阿),2017 年。
    形狀像根細長的雪茄,也有人說是扁平的薄餅。詭譎的是,它離開太陽時加速了,但沒有明顯的彗星氣體活動,像是「違反物理」的飛行器。這讓哈佛學者阿維·勒布直言:或許它是一艘外星探測器。
  • 2I/Borisov(鮑里索夫),2019 年。
    是一顆「乖學生」,典型的彗星,帶著巨大彗尾和氣體活動,像是星際中的一粒冰雪碎片,沒有太多神祕之處。
  • 3I/ATLAS(阿特拉斯),2025 年。
    結合了前兩者的特徵:像鮑里索夫一樣有彗髮與尾巴,但其軌道與體積卻異乎尋常,甚至比歐姆阿姆阿還多了幾分「不可思議」。

三、他真的是自然天體嗎?

面對 3I/ATLAS,人類科學界陷入了一種矛盾的情緒:既興奮又不安。

  • 從科學角度來看,有什麼?
    有彗髮,有彗尾,有自轉,甚至顏色偏紅,和許多太陽系彗星相似。這些都是「自然天體」的印記。
  • 沒有什麼?
    然而,它缺乏明顯的彗星氣體光譜特徵;軌道異常精準,幾乎擦過金星、火星和木星;在近日點時恰好隱匿於太陽背後,令地球無法直接觀測;來自銀河中心方向,像刻意選擇最隱蔽的入口。這些「沒有」與「剛好」,難免聯想到故意安排看起來自然的非自然?

哈佛天文學家阿維·勒布再次拋出挑釁性的觀點:「也許這不是冰與塵的自然集合,而是一件科技造物。」他甚至將 3I/ATLAS 在「自然–科技」的尺度上評為 4/10,未必是外星飛船,但也不能排除。


影片


我們該如何準備?當我們凝視 3I/ATLAS,問題不只是「它是什麼」,更是「我們該如何面對?」

心理上的準備:

外星人的概念早已深入流行文化,但當真有一天,宇宙深空的訪客不是自然天體而是智能造物,人類或許會感到脆弱、恐懼,甚至驚慌。面對未知的「他者」,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渺小,並培養謙遜與冷靜。

或許地球人終於願意捐棄宗教、種族的種種成見來團結對外?

科學理性上的準備:

科學界多數人仍傾向於自然解釋,因為「最簡單的假說」往往最接近真相。但正如勒布所言,保持開放心態同樣重要。即使它最終被證實只是顆奇特的彗星,3I/ATLAS 也許只是顆冷冷的星際冰核,提醒著宇宙不只遼闊,更充滿未知。

無論答案是自然還是文明,人類都必須學會以科學的眼光、理性的心態,去迎接每一位來自星際的訪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ompostela
9會員
33內容數
歡迎一起學習 ! *物理身體的學習,旅行的體驗,透過行走、接觸、感受世界,慢慢理解與人文、環境的關係。 *腦與心智的學習,理解科普及知識學習,用邏輯與好奇心看化學、生物、物理現象,建構對現實的理解。 *意識與心靈的學習,則是一場你、我、他共同交織的全景觀照。每一個視角都是真實的一部分,只有透過彼此,我們才能接近整體。
Compostela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近期LLM研究論文,涵蓋推理能力增強、檢索機制創新、人機協作、安全風險評估等主題。 LLM 朝更接近代理人發展,但也有自利行為和偽裝作惡等隱憂。文章介紹 RAG+檢索增強生成框架,評估 AI 代理人對勞動力的影響,以及 AI 代理人的「代理失準」風險及評估 AI 能力的 ALE-Bench 平臺。
Thumbnail
2025/06/25
近期LLM研究論文,涵蓋推理能力增強、檢索機制創新、人機協作、安全風險評估等主題。 LLM 朝更接近代理人發展,但也有自利行為和偽裝作惡等隱憂。文章介紹 RAG+檢索增強生成框架,評估 AI 代理人對勞動力的影響,以及 AI 代理人的「代理失準」風險及評估 AI 能力的 ALE-Bench 平臺。
Thumbnail
2025/06/11
我們看到的宇宙,真的是宇宙的真相嗎?本文從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偽色彩星雲照片出發,探討人類視覺的侷限性,以及大腦如何建構我們的「主觀現實」。從電磁波譜、感光細胞、神經機制等層面,深入淺出地解釋我們「眼見不一定為憑」的原因,並提出想像性的假設,探討突破人類感知限制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6/11
我們看到的宇宙,真的是宇宙的真相嗎?本文從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偽色彩星雲照片出發,探討人類視覺的侷限性,以及大腦如何建構我們的「主觀現實」。從電磁波譜、感光細胞、神經機制等層面,深入淺出地解釋我們「眼見不一定為憑」的原因,並提出想像性的假設,探討突破人類感知限制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4/25
紀念天才物理學家包立,他的毒舌、幽默和對真理的無畏追求。文章回顧他的「包立效應」、21歲獲得博士學位、與愛因斯坦論道、犀利的批評、自旋理論、對1/137的玄學思維、諾貝爾獎成就以及與海森堡、榮格的互動軼事。
Thumbnail
2025/04/25
紀念天才物理學家包立,他的毒舌、幽默和對真理的無畏追求。文章回顧他的「包立效應」、21歲獲得博士學位、與愛因斯坦論道、犀利的批評、自旋理論、對1/137的玄學思維、諾貝爾獎成就以及與海森堡、榮格的互動軼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隨著國際間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加劇,本文探討為何現階段各國急於返回月球,以及未來可能發掘的資源與人類的太空任務計劃。分析了月球的稀有金屬、氦與水等資源的潛在價值,同時也反思了太空科技在國際間角力中的角色與未來發展。透過對科普文章的分析,揭示了這些知識如何啟發讀者對未來探索的想像。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火星上出現的人臉建築和其他疑似外星文明遺蹟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的疑問和好奇。除了人臉建築外,還有五邊形金字塔、碾壓痕跡、雕刻門洞等一系列奇怪的形態,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中陸續出現。NASA對這些建築一直遮遮掩掩,引發了人們對真相的質疑。究竟這些建築是光影幻覺,還是火星上曾存在外星文明的遺留痕跡呢?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自從瞭解到不能盡信「星際揭密」諸類陰謀論網站,兄弟便想另尋方法截取外星人動向,這是為何在早些日子,他倆把天文台潮汐資料影印帶回家。你看,倘若在撇除強烈季候風和地殼微變化等因素後,依然存在異常潮汐現象,有可能是飛碟到訪時駛進月球軌道內,其曲速引擎的負質量對重力區域造成影響。   然而最先提出這個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地球上有外星人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地球人十分好奇,而另一部分地球人感到恐懼的話題。這篇或許會小小揭露跟這方面有關的話題,但我無法證實這樣的訊息是否為真,因為內容主要是我的靈魂與外星人的關係。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就像無數個床邊故事的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是個無法用數字估量的年代, 無法用任何觀測方法看到的遠方。 當宇宙因爆炸而成形時, 第一批所產生的古老星系中, 有一顆神秘的星球, 被其他宇宙人泛稱為亞利安星球。
Thumbnail
由於人類與AI的戰爭爆發,加上外星人的幫忙,主角踏上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冒險。
Thumbnail
由於人類與AI的戰爭爆發,加上外星人的幫忙,主角踏上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冒險。
Thumbnail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人類誕生在地球上,不是偶然;當然,你的存在本身,也不是偶然。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地球守護者:地球實驗的阿卡西紀錄》,介紹外星人在地球播種生命,以及人類作為「星際種子」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人類誕生在地球上,不是偶然;當然,你的存在本身,也不是偶然。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地球守護者:地球實驗的阿卡西紀錄》,介紹外星人在地球播種生命,以及人類作為「星際種子」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這顆偶然從宇宙灰塵和氣體誕生的藍色星球,有高山、有森林、有大海,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生命之間彼此互賴共存。或許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了,但我覺得她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她的名字叫「地球」。
Thumbnail
這顆偶然從宇宙灰塵和氣體誕生的藍色星球,有高山、有森林、有大海,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生命之間彼此互賴共存。或許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了,但我覺得她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她的名字叫「地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