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樂!包立先生
致敬一位夜店咖物理天才與他的毒舌與幽默!今天是包立(Wolfgang Pauli)的生日!今天我們用輕鬆俏皮的方式,聊聊他那一生中最具標誌性的個性特徵:毒舌、幽默和對真理的無畏追求。
一、包立效應:實驗室的毀壞星,他一接近儀器就壞了?
如果你聽說過「包立效應」,你就知道這不僅是科學界的一個笑話。包立進實驗室的時候,儀器總是有奇怪的故障。他不用碰設備,只是接近或在實驗室裡,設備就開始出問題。這不是某種都市傳說,而是物理界的真實故事。他的存在,似乎總能讓周圍的精密儀器「感應到」某種異常。
但這並不代表包立不夠厲害,恰恰相反。他的理論成就,讓他在物理學界享有無可爭議的地位。他的名字與「自旋」理論、量子力學的發展緊密相連,他幾乎成為了這些概念的代名詞。
二、21歲拿到博士學位,評論犀利如刀
如果認為21歲的包立只是個聰明的年輕小夥子,那就錯了。他不僅21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還在那個年紀就寫出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百科全書條目。對!沒錯!包立就是那個能夠與愛因斯坦論道的天才。
然而,他的傳奇並不止於此。他對物理學界的批評可是出了名的毒舌尖銳。只要他開口,理論就會「消失」,有時甚至是一句簡單的「Not even wrong」。這意味著,他認為某些理論根本不值得討論,簡直連錯都談不上。尖銳的批評,讓他成為了物理學界的「良心」,也讓不少人對他既愛又怕。
年輕時的包立還是個夜店咖,你沒聽錯,下列照片就是他錯過早課被老師捏耳朵的「夜店咖助教與物理系老師的清晨糾察事件」

不只是一個學者,包立可不只是理論上的天才,他的幽默感和反骨精神也同樣為人津津樂道。你可能聽過他和迪拉克(Dirac)發生的口水戰。無論是對宗教的機智評論,還是對物理界的挑戰,包立總是能以一種特有的幽默來看待這些爭議。
他和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有著非常親密的朋友關係與合作,他們經常有幽默感的互動。有一次海森堡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包立在回信中只附上了一張空白的明信片,暗示這個理論毫無內容。這種極簡主義的回應方式展現了 Pauli 獨特的幽默感。
三、與榮格的奇妙跨界結盟
共時性(Synchronicity)概念是兩個或多個事件之間的有意義但非因果關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看似巧合的事情,比如剛想到某位久沒聯絡的朋友,然後突然收到他的訊息,或者正在想某個問題,結果在一本隨便翻開的書裡找到了答案。這些是不是純粹的巧合?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認為,這些事情其實不只是隨機發生的,而是我們的內心和外面世界之間有某種「有意義的連結」。也就是說,當內心狀態跟外在的事件發生某種對應到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巧合。
包立與榮格從夢境到共時性合作研究,將心理與物理、內在與外在世界以「非因果性」方式連結。
他在榮格的分析下解讀夢境,也分享了無數未公開的想法與符號象徵。兩人共同提出一種心物一元論的可能宇宙觀。
四、「1/137」宇宙密碼
包立著迷於精細結構常數(1/137)這個無單位的純數,認為它可能藏有宇宙的終極祕密。這是他從理性走向神秘學的入口。
當他過世於 1958 年,住進病房編號 137 號。這就像宇宙在最後,給了他一個「意義的巧合」。
五、諾貝爾獎獲獎:為物理學做了什麼?
包立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是指沒有兩個費米子可以在量子系統中處於完全相同的量子態。不相容原理對於理解原子結構以及物質的穩定性很重要。它指出在一個原子中,沒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費米子(例如電子、質子、中子)可以同時處於完全相同的量子態。
194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了表彰他的物理學理論的突破和對量子世界的獨到見解。
包立今天生日,讓我們為他慶祝
今天是包立的生日,我們用這篇文章來紀念這位天才物理學家。他的學術成就、幽默感、毒舌,以及對科學不懈的追求,成為了物理學界不朽的印記。雖然包立早在1958年就離世,但他的思想至今仍在我們的世界中回響。
包立不僅是一位物理學的開創者,更是一位「真理的追隨者」。他讓我們知道,科學不僅僅是公式和數據,還有那份對宇宙奧秘的無畏探索,還有那顆永不屈服的心。
包立,我們為你慶生,並感謝你為物理學做出的巨大貢獻!
感謝物理老師們的付出而有了本文創意,最棒的物理知識在 YouTube 頻道:Qubear 量子熊 https://youtu.be/LyRO_P2MZOo?si=RoTuSpxwqhjZPDT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