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鴛鴦幾乎是「愛情代言人」。如《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但在古代文人的筆下,鴛鴦不只是代表男女情愛,它還象徵著「堅定不渝的關係」——可能是愛情,也可能是友情、甚至是君臣之間的信任與默契。今天要介紹陳子昂的這首〈鴛鴦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原文與白話翻譯
原文:飛飛鴛鴦鳥,舉翼相蔽虧。 俱來渌潭裏,共向白雲涯。 音容相眷戀,羽翮兩逶迤。 蘋萍戲春渚,霜霰遶寒池。 浦沙連岸淨,汀樹拂潭垂。 年年此遊翫,歲歲來追随。鳳凰起丹穴,獨向梧桐枝。 鴻雁來紫塞,空憶稻粱肥。烏啼倦永夕,鶴鳴傷別離。 豈若此雙禽,飛翻不異林。刷尾青江浦,交頸紫山岑。 文章負奇色,和鳴多好音。聞有鴛鴦綺,復有鴛鴦衾。 持為美人贈,勖此故交心。
白話翻譯:
鴛鴦成雙飛舞,展翅彼此掩映。同來到清澈水潭,共向白雲相連的岸邊。聲影互相依戀,羽翼並排而舒展。春天在水草間嬉戲,冬天在霜雪池邊相守。 沙洲潔淨,樹影拂水。年年同遊,歲歲相隨。
不像鳳凰獨自飛上梧桐,也不像鴻雁飛來塞外,只能空懷念稻粱。烏鴉夜啼惱人,仙鶴鳴聲令人感傷。哪比得上這對鴛鴦,飛舞不曾分離。在江邊刷尾,在山巔交頸。羽毛華麗,歌聲和美。
聽說有繡著鴛鴦的錦與被褥,願將這些贈與美人,提醒要珍惜這份真心情誼。
---
二、這首詩的三個主題重點
1.鴛鴦象徵「永不分離」
鴛鴦一直是中國文學裡「成雙成對」的代表。詩中寫牠們春天在水草間遊戲、冬天在霜雪池邊相伴,連時間的流轉都無法拆散。這強調了「始終如一」的相守,象徵愛情或友情中最珍貴的特質。
2.用其他鳥類來反襯鴛鴦的難得
詩人特意寫了鳳凰、鴻雁、烏鴉、仙鶴這些鳥。鳳凰雖尊貴卻孤獨,鴻雁遙遠漂泊、無法安定,烏鴉聒噪,仙鶴的鳴聲則讓人感傷離別。這些「不完美的象徵」反襯出鴛鴦的可貴:不是孤單,不是漂泊,而是彼此扶持、共同生活。
3.從自然過渡到人世的情感
前半段以自然景物鋪陳,後半段開始轉折:由「雙棲的鳥」引出「人世的情誼」。最後一句「持為美人贈,勖此故交心」,直接把詩意轉到「我要把這份象徵送給心中重要的人」。鴛鴦不再只是鳥,而是「理想的人際關係」的代名詞。
三、比興寄託:不只是愛情,更是君臣與知交之情
中國古典詩歌常用「比興」手法,藉自然之物比喻人事情感。這首詩最明顯的就是用鴛鴦比擬人際關係。
明代張震在《唐音輯註》中就提到:
「此詩蓋喻君臣道合,志同千載,一遇如鴛鴦不離其偶,而雌雄相合,始終不渝,故末言『持為美人贈,動此故交心』,則願君臣保其始終,而不使有間也。」
換句話說,詩人並不只是單純寫愛情。鴛鴦代表的是「理想的合作關係」:君臣之間、朋友之間、甚至師生、知己,都應該像鴛鴦一樣心心相印、不離不棄。
在古代,這樣的比興也有政治上的意味。鴛鴦的「和鳴」象徵君臣相合,彼此能夠協力同心,才有穩固的天下。這使得詩不僅是抒情作品,也蘊含了道德、政治與人倫的期待。
---
四、給現代讀者的啟發
這首詩傳達的精神,其實在現代依然適用。
1.在感情裡
我們追求的不是一時的浪漫,而是像鴛鴦那樣「年年同遊,歲歲相隨」。愛情最珍貴的價值,就是在日常生活與時間考驗中,依然能彼此陪伴。
2.在人際關係裡
好的友情、夥伴關係,不是華麗的承諾,而是長久的陪伴。真正值得珍惜的朋友,是那些在你困難時仍陪在身邊的人。
3.在職場與團隊中
如果把「鴛鴦」比喻成合作夥伴,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和鳴」——能夠彼此配合、互相支持,而不是各唱各的調。這種默契,正是團隊合作最可貴的地方。
讀這首詩會發現,古人早已給了我們一個生活智慧:真正長久的關係,不是依靠外在的利益或表面的討好,而是「始終如一」的信任與真心。但這其實也是最難得的,許多人都擔心「真心錯付」,而有所偽裝、一再試煉,一旦不如預期趕緊停損,再換一個,導致終其一生都在尋尋覓覓。因此,請記得:兩個人能否像鴛鴦一樣長久相依,除了需要真誠與陪伴,還要「頻率相合、條件相當」。若彼此差距過大,很容易失去平衡;唯有價值觀接近、生活步調相契,才能真正走得久遠。♠️
---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聯絡(elleraychang@gmail.com),謝謝!